?

古代德治傳統與現代鄉村德治建構

2019-08-30 04:39翟歡
決策與信息 2019年9期
關鍵詞:孝悌德治鄉鎮政府

翟歡

[摘 ? ?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敝袊兄鴶登甑牡轮蝹鹘y,積累了豐富的德治資源,現代鄉村德治建設要吸收古代德治精神有益之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總領全局,以誠信體系建設貫穿始終,弘揚傳統民本思想,建設服務型政府,繼承孝悌文化精華,促進家庭和睦,建構和諧有序的現代鄉村德治體系。解決鄉村家庭關系日益復雜、基層政府工作方式難轉變、農村信仰缺失、農村誠信體系缺失等問題。

[關鍵詞] 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鄉村德治;古代德治;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 C9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19)09-0115-07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盵1] 32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農村地區的具體實踐,是黨在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的重要部署。德治作為農村治理體系中的重要精神要素,是提升農村治理體系內涵的關鍵。

中國悠久的歷史孕育出了博大精深、以儒家思想為指導的道德理論體系,對于鄉村德治體系的構建要注意繼承和借鑒中國古代德治的精神傳統?!耙缘路苏?,中心悅而誠服也”(《孟子·公孫丑上》),中國歷代都重視發揮道德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這些德治資源是五千年來中華文化的精神財富和文化瑰寶,如何利用好古代豐厚的德治資源構建現代鄉村治理的德治體系,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二、中國古代德治概觀

(一)古代德治的歷史淵源

中國古代的德治思想發端于西周(前1046—前771),“以德配天,敬天保民”是西周統治的指導思想。西周統治者吸收商代只敬鬼神,終致國家滅亡的教訓,第一次提出了“德”的概念,所謂“天下為有德者得之”,“德”第一次與國家治理聯系起來。西周的德治思想被儒家思想所繼承,孔子發展出“為政以德”的德治學說,主張統治者要以德服人,實行仁政,主張 “仁者愛人”,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孟子的“仁政”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進一步提出“民本思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章句下》)。德治經過戰國后期和秦代的短暫消弭后,在漢代獲得新生。西漢董仲舒吸收道家的天人感應學說和陰陽家的陰陽五行學說,認為德為陽,刑為陰,德主生而刑主殺,治國理念上主張德主刑輔,主張君主“承天意以從事,任德教而不任刑”。中國德治的思想體系在漢代基本形成,此后歷代無論是“德主刑輔”還是“明刑弼教”,都把道德教化放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主張以德去刑,道德教化,以期達到一種“無訟”的境界[2] 15-17。

(二)中國古代德治的基本精神

1. 勤政愛民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是中國傳統德治的核心內容。民本思想是與德治相伴而生的。民本思想的核心是把人民作為國家統治的根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保ā渡袝の遄又琛罚?,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賈誼“聞之于政也,民無不為本也。國以為本,君以為本,吏以為本”(《大政》)。民本思想的外在表現是勤政愛民,它要求統治者行仁政、重民意、興民利、聚民心、察民生、促民富。勤政愛民既是一個好皇帝的標準,也是古代官員考核的重要標準之一。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是踐行民本思想的典范,他主張“君依于國,國依于民,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水亦能覆舟”。他任用魏征為相,輕徭薄賦,約法省刑,演繹了一出愛民如子的佳話。能臣典范范仲淹一生勤勤懇懇,經世濟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施政道德歷來為人民所贊頌。

2. 忠君孝悌的家國觀念。中國傳統德治是建立在等級觀念之上的,講究親親、尊尊。忠君孝悌是中國傳統道德體系的核心,也是統治者進行德治的利器?!缎⒔洝ら_宗明義》篇中講:“夫孝,德之本也?!薄墩f文》曰:“孝,善事父母者”?!靶ⅰ笔侵袊糯赖麦w系中最基本的準則,中國古代的“孝”總是和“順”相連接,主張不僅要在物質上能供養父母,還要對父母恭順,在任何時候都要對父母和顏悅色?!般笔侵感值苕⒚弥g的相親相愛、和睦相處,所謂長兄如父,弟要尊重兄,兄要憐愛弟?!霸诠糯?,父親早逝,長兄須擔負起撫養、教育弟妹的任務,弟妹則須‘事兄如父。孝悌是建立在血緣基礎之上的,其意義在于促進家庭成員間互相親愛、和諧有序、雙向義務的關系,傳統孝悌道德發揮著調諧、親和家庭成員關系,促進家庭穩定和發展的作用?!盵3] 20-26由于古代中國“家國一體”的統治觀念,“孝”在國家政治上的引申即為“忠”,為臣要忠,為子要孝,忠是國家的道德,孝是家庭的道德,“忠孝兩全”是古代對一個人道德品質的最高評價。忠君孝悌的道德觀念還以法律的形式予以固定下來,古代的律法中不忠不孝的行為被列為“十惡”重罪,刑罰比一般犯罪要重。

3. 誠實守信的社會道德?!墩f文解字》云:“誠,信也”,“信,誠也。在古代,“誠”和“信”有著相同的意涵,誠信起初是分開使用的,誠即誠實,信即守信,誠是一個人的內在品質,信是誠的外化表現,兩者相互聯系,互相包容,相互扶持,相互轉化。誠信是我國傳統道德體系的根本和基礎[4] 103-107?!罢\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誠信是一種天道,是宇宙萬物的基本法則,同時也是一種人道,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靶耪?,人君之寶也”(司馬光:《資治通鑒·周紀二》),誠信也是一種政道,所謂君無戲言,古代統治者為政的重要品質便是取信于民,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至今為人們所傳誦。誠信也是一種商道,信守合約是經商最大的道德,也是最佳的競爭手段,誠信經營是古今商人通用的成功法則。

三、目前鄉村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的經濟社會發生重大變革,一些根深蒂固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同時新的矛盾也在滋長。

(一)家庭關系日益復雜,矛盾突出

和諧的家庭關系是鄉村社會穩定的基礎。面對新情況,農村的家庭關系出現新的矛盾。首先,農村的養老問題日益凸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農民的土地依附關系減弱,大量青壯年人口進城務工、購房置業,農村出現嚴重的老齡化。在國家普遍的養老體系尚未建立之前,家庭養老依然是農村養老的主要手段。老人和子女兩地分離,加之很多農村老人的安土重遷思想,造成“老人不愿進城,兒女不愿回鄉”的尷尬局面。其二,農村婚姻關系變得日趨不穩定。由于中國傳統的重男輕女觀念,農村適齡男青年的婚姻成為一大難題,“撮合”婚姻,“湊合”婚姻的例子比比皆是,這種婚姻往往成為夫妻關系不穩定的根源。此外,農村一般是女方在家撫養子女,男方外出打工,這種夫妻兩地分居狀況也成為夫妻關系不穩定的因素。第三,婆媳矛盾。農村地區閉塞,思想不開放,傳統婆媳關系中婆婆比兒媳大一級,兒媳要對婆婆唯命是從。這與新時代中人與人關系進步發展趨勢變化有著極大沖突,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的不同,造成婆媳矛盾也日趨復雜化和嚴重化。

(二)基層政府的工作方式難轉變

當今的一些鄉鎮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淪為“任務型”政府,而不是服務型政府。首先,鄉鎮政府的自主權有限。在農業稅取消之前,鄉鎮政府以“收糧、收稅”為主要任務,具有一定財權、事務權和公共產品供給職能,農業稅取消以后,鄉鎮財政主要靠財政轉移支付,鄉鎮政府失去財政自主權[5] 64-71。此外,鄉鎮政府只負責執行縣、市、省的政策,對七站八所的管理權限有限,很難發揮“治理”的功能。其二,鄉鎮政府的權責矛盾突出。鄉鎮政府是政策落實的最后一環,權力小,事務卻很繁雜,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水利、衛生、財政、人社、計劃生育等多個方面,包羅萬象。鄉鎮政府和縣級政府的這種條塊矛盾和權責矛盾,造成鄉鎮政府官員的創新性不足,存在嚴重的唯上主義和官僚主義思維。

對于村民自治的代表——村干部來說,由于其待遇差,責任大,事務忙,村干部一職不再是以前的“鄉賢政治”,而是淪為“農村經濟精英”的專利[5] 64-71。為了“擺平”各種事務,某些有錢有勢的村干部與各種權力階層、宗族房頭甚至黑惡勢力相結合,成為名副其實的“農村特權階級”。近年來一些農村黑惡勢力橫行,村干部腐敗現象頻發,村民忌于村干部的權力和威嚇,只能忍受和屈服,更談何公眾監督與公眾決策。國家惠民政策甚至成為謀取個人利益和權力的工具。

(三)農村信仰缺失

農村意識形態建設比較薄弱,原因有三:其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農村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與規模大、體系性強、開放度高的城市文化不同,鄉村文化具有特殊的多樣性和封閉性,這就意味著農村地區對于外來的意識形態有一種天然的“排斥力”。其二,農村人口普遍文化程度不高,電子化、信息化的教育手段還沒有得到普及,主流意識形態傳播途徑缺乏合適的方式方法。其三,基層黨組織凝聚力不強,組織渙散,角色缺失,工作缺位,不能發揮模范帶頭和思想領導作用。這些問題導致主流意識形態難以深入到農村地區,一些封建的、迷信的、落后的思想文化容易死灰復燃,一些腐朽的觀念和生活方式也會在群眾中間滋生蔓延,一些非法宗教組織乘虛而入。

(四)農村誠信體系缺失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村經濟的市場化水平不斷提高,但是農村的誠信體系建設還比較薄弱。由于某些鄉鎮政府的唯上意識和官僚主義思維,導致鄉村治理的傳統化和碎片化,政策實施普遍缺乏體系性和前瞻性的規劃,例如鄉鎮政府普遍存在“只注重治而不注重防”“手段單一”和“權力擴張,出現越位與錯位”[6] 4-11等問題。其次,鄉村社會是人情社會,基層政府做事缺乏普遍的程序和規范,以權謀私、打招呼、搞關系的現象非常普遍。再者,農村基層管理機構的信息公開不足,缺乏有效溝通,村民對政策的執行存在猜忌和不信任,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四、鄉村德治體系的構建

中國傳統的德治和現代的德治不同。首先,它們建立在不同的經濟基礎之上,中國古代的德治體系建立在自給自足的封建小農經濟基礎之上,現代德治建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上。其二,政治基礎不同,中國古代德治是建立在封建的皇權專制主義基礎之上,而現代德治是建立在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基礎之上。第三,文化基礎不同,中國古代德治是在人治基礎之上的德治,是統治者進行統治的手段,而現代的德治是社會主義法治基礎上的德治。但是,現代德治和古代德治的基本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我們應積極吸收和借鑒古代德治中的優秀資源和傳統,建構現代鄉村的德治體系。

(一)農村德治建設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二十四字箴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立足國家、社會、個人三個維度,詮釋了我們所要確立的國家價值、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在新形勢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是對傳統德治的揚棄,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現代鄉村德治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可以提高村民個人的道德文化水平,引導農民摒除落后封建思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可以為基層政府和村干部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提供精神指引和價值判斷,實現依法執政和以德執政的有機結合。要運用現代化的手段,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廣泛宣傳,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染和熏陶。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模范帶頭作用,營造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氛圍??傊?,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放在鄉村德治的中心位置,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標準為標準,重塑農村的道德精神。

(二)弘揚民本思想,建設服務型基層政府

古代講民本,主要是指順民心,維護君主統治地位,今天民本是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7] 25-27。農村德治體系的構建要首先從政府工作方式的轉變入手,服務型基層政府的建設除了要進行制度體制改革之外,還要在精神層面上糾正官員的官本位思想,樹立民本思想。首先,應構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制度基礎。以民本思維改革鄉鎮政府和縣級政府部門的結構性矛盾,發揮鄉鎮政府的工作自主性、積極性和創新性。提高村干部選舉的公正性、公開性,讓真正德才兼備的鄉村賢達成為村干部的主體。提高鄉鎮政府和村委會工作的透明度,建立有效的村民監督機制。其次,應加強鄉鎮政府和村委會干部的民本思維的培訓和教育,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最后,新時代的民本不應是自上而下的,更應該是自下而上的,人民當家做主是新時代民本思想的應有之義。應當發揮自治的積極性,切實保障村民的對村務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讓農民成為鄉村治理體系的中堅力量。

(三)建設農村誠信體系

進行農業市場化建設,繁榮農村經濟需要進一步整合農村的土地和勞動力資源,在提供充分的制度和資金保障的同時,還要逐步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知識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特別是要建設符合農村經濟發展的誠信體系。要建設農村誠信體系,首先要形成一種誠信的社會氛圍,加大鄉村誠信文化的宣傳力度,在農村中小學開展廣泛的誠信教育,發揮輿論和法律對失信行為的監督和懲戒功能,讓農民樹立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誠信觀。其次,要注意培養農民的市場化思維,讓農民明白市場規則,了解市場信息,參與市場競爭,加強農民誠信參與市場交易的積極性,發展誠信為本的新型農村市場經濟。其三,建立農村個人和涉農企業的信用備案制度。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手段,結合銀行征信系統對村民個人和涉農企業的誠信狀況進行評估和登記,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讓失信行為無處藏身。最后,要培養鄉鎮政府官員和村委會干部的誠信意識,將誠信作為基層干部的評價標準,提高鄉鎮政府和村委會工作的透明度,對涉及農民利益的事務要及時進行溝通,要做到與言出必行,對口是心非、失信于民的官員進行懲戒。

(四)以傳統孝悌文化,促進家庭和睦

和諧的家庭是鄉村穩定的基礎,處理家庭關系一直是鄉村治理面臨的比較復雜和特殊難題。我國傳統的“孝悌”思想是中國數千年來一直遵循的家庭美德,有著深厚的哲學和文化基礎,是規范家庭秩序的基本準則。在新時代弘揚孝悌思想,有利于破解家庭治理的難題,調和法制手段的剛性和家庭關系的柔性之間的矛盾,以一種春風化雨的言傳身教,有助于巧妙化解家庭矛盾;其次,弘揚孝悌思想有利于傳承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讓孝敬、贍養老人成為一種家風,代代相傳,從而緩解社會養老的壓力,有效應對農村的老齡化問題;其次,弘揚孝悌思想有利于調和夫妻關系、兄弟關系、婆媳關系,形成夫妻恩愛、兄友弟恭、婆媳和睦的和諧氛圍??傊?,家庭關系的調和要“情”字當頭,注意道德教化、輿論點化、情理感化、特別要注重中國傳統家庭美德的傳承,以傳統孝悌文化促進家庭和諧。

四、結語

實現鄉村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不會一蹴而就,鄉村治理體系的改革要注重吸收中國古代基層治理的智慧,積極挖掘基層治理的有效歷史資源。鄉村德治要借鑒古代的德治資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以民本思維構建服務型基層政府,以誠實守信培養社會風氣,以孝悌文化促進家庭和諧。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發揮德治在鄉村治理現代化的精神引領作用,將德治融入到法治、自治的過程中去,實現法治、自治、德治的有機統一,建設社會誠信、家庭和睦、官民一體、風清氣正的和諧鄉村社會。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平旭.德治:歷史與現實[J].長白學刊,2002,(1).

[3]王書田.傳統孝悌道德和孝悌教育[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1997,(1).

[4]姜正冬.誠信是我國道德體系的根本和基礎[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1).

[5]饒靜.當前農村基層治理現代化面臨的問題與挑戰[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7,(22).

[6]張新文,張國磊.農村治理如何從傳統化向現代化演變——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到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J].北京社會科學,2014,(3).

[7]曹德本,鄭維東.我國古代德治思想述要[J].紅旗文稿,2018,(13).

[責任編輯:楊一帆]

猜你喜歡
孝悌德治鄉鎮政府
用“問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病榻侍母
荷葉禮贊
鄉鎮政府固定資產管理探討
小學德育教育從孝悌入手
學習仁學思想傳承中華文明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教育
鄉鎮政府績效改進的障礙性因素與對策雛議
從不等式證明的激活策略看數學美
論依法治網與以德治網的辯證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