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傳統走向未來,從民族走向世界

2019-09-02 03:44彭小云
貴陽文史 2019年1期
關鍵詞:館長貴州博物館

彭小云

初見:彼其之子,邦之彥兮

1977年5月18日,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正式設立,迄今已有43個年頭。按照慣例,每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將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簡稱國際博協)確定一個全球性主題,今年的主題即為“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Museums as Cultural Hubs:The future of tradition)。

與往年一樣,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貴州省博物館開展了很多活動,其中有一項“對話館長”的活動頗受觀眾期待?;顒赢斎?。會場內坐滿了預約前來的觀眾,會場外還有許多未來得及預約而等待的人。在很多人的主觀印象或想象中,博物館就像是深藏在城市之中卻又游離于城市之外的一個機構,而作為省級博物館的一館之長,想必示人的形象也是異常質樸莊重的。然而等觀眾坐定之后,在主持人的千呼萬喚及萬眾期待中走上講壇的人卻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身高約莫一米七八,身著黑色中山裝,一副黑色鑲邊眼鏡,些許稀疏的白發,干凈整潔、神采奕奕,通身給人以文質彬彬的謙謙君子印象。

與主持人簡單寒暄之后,講壇便成為了館長的三尺講臺。只見他站在講壇中央,舉手投足,氣定神閑;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講博物館的四大功能:收藏、保護、研究、展示;講博物館的歷史沿革:從世界最早的埃及亞歷山大博物館,到最早向公眾開放的大英博物館,再至晚清張謇創辦的中國最早的博物館南通博物館;講博物館過去從1.0時代到2.0時代,以及即將到來的3.0時代;講貴博的努力與成果、創新與未來、缺點與不足。短短二十幾分鐘的演講,館長陳順祥深入淺出,侃侃而談,向觀眾講述了博物館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令現場觀眾無不感慨振奮。

在談到“博物館作為文化中樞”這樣一個定位時,陳館長解釋道:“博物館作為文化中樞,國際博協是將其視作‘社區中樞這樣一個概念來加以說明的。但實際上不同的博物館及其館長對這一主題的理解和闡釋又是不盡相同的。比如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認為,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實則跨越了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作為時間軸上的‘文化中樞,博物館應肩負起連接過去、現代與未來的使命;作為空間軸上的‘文化中樞,博物館應致力于搭建不同地域、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之間溝通的橋梁。而在我個人看來,既然叫‘文化中樞,其中必然包含了兩個層面的東西。首先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綜合了很多其他公共文化機構的功能,它既可以是美術館、科技館、文化館,又有4D觀影室可以作為電影院,還有可供演出的小劇場。其次是從文化的層面來講,博物館作為一個窗口,通過基本陳列、臨時展覽等多種形式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見證物,不僅要讓貴州人了解世界、讓世界了解貴州,更重要的是要讓貴州人了解自己本土的歷史和文化?!?/p>

君子不器:從城市規劃師到博物館館長

儒雅、謙和、幽默、風趣……諸如此類的形容詞,大概很難讓人將之與印象中不茍言笑的工科生聯系起來。但就是這樣一位文質彬彬,謙遜風趣,掌管著文化中樞的博物館館長,竟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理工男”。

1996年,陳順祥考上大學,主修工程測量,畢業之后進入國土部門做地籍測繪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測繪地形地貌。在縣里工作的時候,他在職讀了城市規劃專業的工程碩士,后來到省文物局工作近十年,并在期間通過了注冊城市規劃師的考試。在大學期間,陳順祥念的專業雖然是實打實的理工科,但是他對文科類的東西也非常感興趣,特別是與歷史相關的知識。這些當初的個人業余愛好對他后來從事文化遺產的研究保護工作帶來很大的幫助。因為文化遺產保護既需要過硬的專業技術,同時又要求研究人員具備深厚的文史知識。

“文理分科作為高考的一種有效手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實際上文理只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不能說孰好孰壞,能將兩者取長補短結合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就好比我們做博物館,主要考慮的是怎樣更好地傳承文化,但在這個過程中要形成一個邏輯嚴密的體系,就要考慮怎么把有限的資源合理規劃、適當分配,還要考慮經濟的可承受性、技術的可操作性以及當下人們的實際需求。這些工作就需要將文科的感性思維和理科的系統思維結合起來綜合解決?!?/p>

陳順祥在省文物局工作的近十年時間,主要從事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諸如古建筑、古遺址、傳統村落等不可移動文物的研究與保護。直到2017年調任貴州省博物館館長,他又將這些豐富的經歷充分用于謀求博物館今后的發展。如何使有限的空間和藏品發揮出最大化的效果;如何才能讓博物館突破狹小的館舍天地,走向廣闊的大千世界;如何在通過收藏、展示等手段來履行博物館見證和傳播歷史、文化與藝術等社會職能的同時,進一步推動貴州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研究?!艾F在我努力思考的就是怎么把之前我做過的古建筑、村落、街區串聯起來。在這一工作過程中。之前的工科學習經歷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轉變僵化思維,激發出更多的靈感,這對博物館的創新發展是很有幫助的?!?/p>

目前,被稱作“現代建筑最后的大師”的貝聿銘老先生仙逝,在他一生輝煌的建筑作品中,博物館的建筑設計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可以從他設計的諸多博物館建筑中看到建筑形式與功能完美結合、相得益彰,這也正是貝老最為人稱道的地方。建筑對于博物館的意義到底是什么?作為曾經的城市規劃師,又有多年古建筑古遺址研究背景的陳順祥館長在談到這一話題時,不無感慨地說道:“博物館作為一個永久性機構,自然有不同于其他建筑的特定功能和需求,但是現在很多博物館建筑都或多或少存在形式大于功能的問題?!痹谒磥?,博物館作為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地區的標志性文化機構,其設計與建造理所當然地要考慮當地的歷史與文脈。但是再優秀的建筑,它的設計首先要滿足它的功能性、實用性。滿足它作為博物館的收藏、保護、研究、展示的四大功能。其中包括方便適用的展廳、公共活動空間、庫房,還要有便于開展各種文化活動、講壇,以及餐飲、文創等參與、體驗的空間。但現在的情況是,建筑師太過于追求建筑的文化象征意味??偸墙g盡腦汁地用設計去賦予建筑更多的人文意義,有的甚至就是為了炫技,而博物館作為收藏、保護、研究、展覽的作用則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不能說舍本求末這么極端,但至少可以說博物館的功能性或多或少被忽略了。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其中以黃河長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區最為繁華燦爛。諸如山東省地處華北平原,古時為齊魯大地、孔孟之鄉;西安乃是十三朝古都,腳下踩著的隨便一片土地都曾是歷史的王朝;北京古稱幽州,乃兵家相爭之重地,后為明清帝都,如今又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相比之下,貴州僻居西南,崇山峻嶺,茂林深壑,曾一度被中原視作“蠻荒之地,化外之民”。再者,在漢民族長期占據統治地位的封建社會時期,漢文化對中華民族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相比之下,少數民族由于長期偏居一隅,深居簡出,所以給大多數人的印象都是神秘莫測的。雖說貴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省份,但除了居住在少數民族聚居地的人以外,對于省內其他地區的人來說,也甚少了解貴州的少數民族文化。

讓貴州人了解自己,這一點在陳館長看來非常重要?!艾F在國家大力倡導文化自信,但如果我們連對自己都不了解,肯定談不上文化自信?!标愷^長老家就在貴陽城外的息烽,可以說他是一位有著深深鄉土情懷的人。說到貴州對中華文化的歷史貢獻,他一再強調貴州在中國西南地區的樞紐作用?!百F州處于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嶺位置,地處高原,不像周邊的湖廣、巴蜀、滇等有平原支撐,緣于這樣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黔地未能形成自己特有的典型文化區域。但它的重要性也恰恰在于此。貴州的歷史發展,大致經歷了從邊疆至邊陲,從邊陲到內陸的過程。貴州歷來都是周邊諸文化交流的重要中樞,同時也是中原文化與西南文化過渡的重要地帶,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進程中的重要見證?!钡拇_,回顧貴州的歷史,遠到漢滅夜郎,近到國際大數據;大到抗戰時期滇緬公路的運輸樞紐,小到連接融合周圍省市的方言俚語。不論是從地理位置,交通要道,還是文化融合無論是古時夜郎、秦漢、宋元、明清、抗戰時期、三線時期,還是當今大刀闊斧的改革建設,貴州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在陳順祥看來,貴州的歷史不單單是貴外舊己的歷史,同時還是中華文化圈向西南拓展的歷史。自秦漢征伐滅夜郎開始,貴州逐漸與中原文化交流互融,雖然魏晉南北朝至唐朝的幾百年間彼此之間的交流一度面臨脫節,但到了宋元明清時期,貴州就此牢牢地納入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漢滅夜郎之后漢文化的進入帶來貴州第一次大開發,明代屯軍的第二次大開發,抗戰時期的第三次大開發。以及后來的三線建設和如今國家號召的西部經濟大開發。在一次又一次的大開發中,貴州作為多民族省份的鮮明特點和優勢也漸漸凸顯出來。而在當今全球化、國際化的語境下,如何確立民族文化在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的定位;如何從民族文化中汲取生存智慧,以應對全球資源短缺的問題;以及如何探尋民族文化可持續性健康發展的生存之道也成為了博物館所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歷史責任。目前博物館對此做出了很多努力,除展覽之外,文創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也受到許多民眾的好評?!暗褡逦幕皇呛唵蔚钠促N,不是把民族符號、民族元素印在杯子、衣服、手機殼上就完美解決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我們要講好中國故事。博物館也要全心全力把民族文化的故事講深、講透、講好,講得吸引人?!?/p>

如何才能講好民族文化故事?

《莊子·外篇·知北游》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博物館的存在自然是建立在過去的時間之上的,這是它的屬性使然。但若是因此便將博物館束之高閣,完全置于時間之上,現實之上,則是絕對不可取的。因為博物館作為自然與人類的歷史遺產,不僅是人的過去,更是人類的現在和將來。當今博物館所要做的,正是走下神壇,打破藝術和現實之間的壁壘,真正從陽春白雪走向普羅大眾,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將歷史文物展現在公眾的面前。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陳順祥自上任以來,一直致力于突破傳統的桎梏,使博物館走出館舍,走向現代,走向未來。在貴博所有工作人員的勵精圖治下,貴博在宣傳、創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每到周末??偸悄芸吹胶芏鄬W?;蛘呙佬g培訓班的學生在老師帶領下到博物館參觀和寫生?!暗@些還遠遠不夠”,陳順祥一再表示,博物館要發揮更大的作用和效能,就不能局限于博物館建筑的框架之內。除了積極宣傳,讓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切身體會時光積淀的產物,更要走出館舍小天地,走向更加廣闊的世界。

事實確實如此。博物館就像坐落在城市之中的學校,那些不會言語但卻積淀了時光的靜物就是最好的老師;那些懷著崇敬與期待之心走進館舍的人都是它的學生;而它向人們所傳授,所講述的,也不僅僅是器物本身,更多的是它身上所承載的深邃厚重的歷史。從原始海洋到現代文明、從衣食住行到琴棋書畫、行走其間短短幾個小時,便走過了數以億計的地球進化史,上萬年的人類文明史以及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史。但如果只把博物館局限在館舍之內,不僅是一定程度上的資源浪費,也讓更多有可能對博物館感興趣的潛在文物愛好者或歷史愛好者失去了接觸博物館的機會。

“不過,”陳館長欣慰地笑道:“比起十幾年前,現在這種情況已經好很多了,隨著貴陽近幾年來的快速發展,我明顯感到大家對貴陽的認同感在與日俱增,這不僅僅是指鄉土情節,而且還有文化上的認同,這對于博物館來說是很重要的?!?/p>

后記

博物館前面是一片種滿三葉草的斜坡,象征祈求、希望和幸福的三葉草隨著五月微風輕輕搖曳,站在綠草掩映的石階上仰望館舍,一塊巨大的幾何菱石中盤桓著一條沉睡的貴州龍,象征著貴州省十八個民族的十八種顏色的彩板在穿孔鋁板下若隱若現,像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正等著有心人上前揭開,發現面紗下的多彩貴州。

有趣的是,就在國際博物館日過去不到一周的時間,2019年國際大數據博覽會就在博物館對面的國際生態會議中心舉辦。代表著人類數據科技最前沿的產品匯聚于此,所有人的眼光都聚焦在一個又一個令人驚嘆咋舌的新產品上。展廳里所陳列的每一個產品,就是我們已經擁有的今天以及觸手可及的明天,若這個時候有人回頭看看,會發現僅隔著一道車水馬龍的洪流,那里盛放著人類的昨天。而那座赤紅色的幾何建筑,像是一個巨大的黑洞,終有一天會把這邊的東西全都吸納進去,成為靜止在展廳角落里的歷史文物。

期間,不少人從展會場館出來,穿過地下通道走進了博物館。不知道一向致力于連接傳統與未來的館長陳順祥看到這個情景,又會有怎樣的感觸和靈感?

猜你喜歡
館長貴州博物館
博物館
請專家
“貴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互聯網精神下的虛擬館長
露天博物館
貴州教育出版社
讓世界感知多彩貴州
博物館
神奇的貴州面具
這些書難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