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藝”和“七藝”:中西方古典課程的比較及啟示

2019-09-03 03:25方淵淵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9年9期
關鍵詞:六藝

方淵淵

[摘要]“六藝”和“七藝”是中西方古典課程的典型代表,對二者進行比較發現:課程都立足于人的全面發展,并促進社會發展,課程依據具體學科知識設置;但在理論基礎、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上存在差異“六藝”和“七藝”對新時代高校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具有重要啟示。

[關鍵詞]“六藝;“七藝”;古典課程比較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9-0027-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9.013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起源于夏代,商代有所發展,西周在繼承商代“六藝”的基礎上,使其更為充實?!捌咚嚒比Q為七種自由技藝,分為“三藝”和“四藝?!叭嚒卑ㄎ姆?、修辭學、辯證法“四藝”包括算數、幾何、天文、音樂,由柏拉圖首創,屬于高等學科“六藝”和“七藝”作為中西方古典課程的雛形,強調智意情的統一發展,因此,兩千年來,兩者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深遠的影響力,通過對二者比較發現其課程理念、目標和內容等對新時代高校課程的重要啟示。

一、“六藝”和“七藝”:中西方古典課程的共同之處

通過“六藝”和“七藝”的比較,發現兩者共同之處在于:

(一)課程都立足于人的全面發展

“六藝”和“七藝”課程都包括德智體等方面的內容“六藝”中的禮樂是為了培養德行;書數包括基本文化知識,其與禮樂共同著眼于人的價值觀念和文化素養,是發展智力的主要內容;射御是體育、軍事教育“六藝”從人的精神和身體等進行全面教育,其育人理念遵照人類心靈的本真,具有提升人全面發展的文化價值“七藝”中文法、修辭學、辯證法提高個體的語言運用能力及促進批判思維能力的發展,算數、幾何是智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個體對事物的把握程度和對真理的態度;而個體的世界觀和宇宙觀在學習天文知識中不斷建構與完善;音樂是促進個體德行良好發展的主要途徑,通過音樂的陶冶,提升人的審美觀,達到靈魂的轉向;古希臘和雅典為了城邦的發展,將各門知識融合于軍事訓練,從而使靈魂轉向理念世界、把靈魂引向真理、追求美者和善者?!傲嚒焙汀捌咚嚒绷⒆阌诎l展人的本性,通過德智體等的教育,促進個體的全面發展。

(二)課程都促進社會發展

“六藝”和“七藝”作為中西方古典課程的典型代表,具有等級性和階級性“六藝”是為了培養德才兼備并為社會服務的從政君子“七藝”是為了培養哲學家兼政治家一哲學王,為統治階級政治發展服務;兩者的培養目的決定了其課程立足于統治階層,促進社會發展。禮樂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具有實施多種教育的作用,是“六藝”的中心學科,禮樂貫穿社會生產生活活動,促進年輕一代思想政治、道德修養的發展,對未來的統治者進行禮樂的熏陶,從而充分發揮其社會影響,穩定統治階級的政權;射御的學習是對年輕一代進行基本的防衛教育,促進社會進步;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書數滿足社會生產力及物質資料的需求。在柏拉圖看來,個體的內在修養,廣博知識及雄辯口才在“三藝”學習中得以培養,通過算數、幾何、天文、音樂訓練心智,啟迪實踐理性,使未來哲學王具有良好的教養,促使追求真理,達到真善美的境界,更好地服務于奴隸主民主政治的發展。

(三)課程依據具體學科知識設置

“六藝”和“七藝”以具體學科知識展現,是當時教育最直接的表現形態;而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存在差異,使每門課程內容獨立、并列而成,但各門學科知識均是繼承與發展而來的,“四藝”在繼承“三藝”的基礎上得以完善“六藝”中的禮是指道德知識,貫穿于樂、射、御、書、數等學科知識體系。樂是指歌舞方面的知識,與禮相輔相成,構成德育的主要內容。射御是指體育、軍事等知識,與禮共同構成禮射和禮樂。書數是基礎工具學科,包括生產勞動知識等,是成為君子的必備學科“六藝”注重學科知識的內在價值,超越工具理性“七藝”分為七門具體學科“三藝”是人文學科,文法是基本的語言規則知識,通過分析具體語句,使語言更加規范;修辭學是為了訓練言辭,使語言更有藝術;辯證法著眼于思維訓練“四藝”主要是理科課程,其科學價值在特定的時代條件下,并未受到高度重視,但“七藝”的各門具體學科知識,體現文理學科交叉的趨勢。

二、“六藝”和“七藝”:中西方古典課程的不同之處

通過“六藝”和“七藝”的比較,發現兩者不同之處在于:

(一)理論基礎不同

“六藝”和“七藝”大致均產生于奴隸制鼎盛時期,由于歷史文化的差異及對人性認識的偏差,使兩者的理論基礎不同?!抖Y記·文王世子》: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禮樂,認為“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由此禮樂成為“六藝”的中心?!傲嚒闭n程基于道德認識和價值判斷而設置,注重對人性的啟蒙,立足于個體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有效設計課程內容;在促進個體內心情感發展的同時,通過體育教育不斷提高身體素質,促使個體發展符合禮儀規范“七藝”根植于西方民主政治,自由民只能通過演說、辯論等參與城邦政治,由此產生了“三藝”。在西方民主政治社會中,古希臘將對民主的向往、人性自由發展的推崇、理性主義的信仰以及追求真理的態度滲透于社會生活精神生活,從人的社會性出發,其發展是為了滿足不同等級制度“七藝”正是基于這樣的理論而產生的。

(二)課程目標不同

“六藝”和“七藝”分為不同的課程,不同的課程其課程目標存在差異‘六藝”課程目標注重引導個體世界觀、價值體系的確立“六藝”與個體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禮樂是滿足精神發展的需要;射御是為維護城邦發展;書數是對基本文化、生活經驗的傳授,其目標是發展個體智力;奴隸主鼎盛時期,根植于東方專政文化的中央集權式的管理體制,通過確立“六藝”課程加強思想控制,滿足上層階級的統治,這是課程的終極目標。.“七藝”中“三藝”的課程目標是通過基本文化知識的學習,培養具有廣博文化知識、敏銳政治洞察力和較強雄辯能力的政治家,服務于民主政治的發展“四藝”直接的課程目標是了解具體學科知識、掌握學科內在邏輯體系,更高的目標要求是為培養個體追求真理的精神及科學的態度,使個體達到真善美的境界,進而培養民主社會的未來統治者一哲學王。

(三)課程內容不同

首先,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課程,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是時代精神的反映“六藝”課程內容是同貴族、宗教、軍事及政治生活相關聯的。在西方民主社會中,智者們通過辯論提高語言、邏輯等能力,獲得民眾認可,于是文法、修辭學和辯證法成為主要課程內容。其次,課程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六藝”課程涉及思想道德、禮儀規范、文化知識、藝術教育、體育技能等內容,各門學科共同作用于人的內在修養,更側重于思想道德的發展。而“七藝”中的“三藝”注重人文科學知識“四藝”重視自然科學知識,屬于實際技能,而“七藝”課程內容兼顧思想及技術。最后,課程內容設計不同“六藝”中的數在西周不單指算法,還包括歷法、朔望的周期,掌握十進制和四則混合運算等。在“七藝”課程中,初級階段的算數是基本的數理知識,滿足調兵列陣計算船只等需求,高級算數涉及追求真理、促使靈魂轉向的高深知識;學習幾何是為認識永恒事物,把靈魂引向真理。

三、“六藝”和“七藝”對新時代高校課程的啟示

“六藝”和“七藝”的比較對新時代高校課程具有多方面啟示,主要表現在:

(一)課程理念:跨界與融合

“六藝”和“七藝”是中西方古典課程的精華,不同課程的交叉開設對新時代高??鐚W科課程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在習近平新時代,呼吁高等教育向生命回歸,傳承“六藝”中道德發展、人性全善的理念,進行古典課程建設,課程實踐以古典為內容,注重跨學科邏輯組合的古典課程教學模式,新時代中國高校將培養大學生跨學科的廣度和批判思維作為課程理念,在其理念指導下,開設跨學科的綜合性課程,通過學習交叉學科,大學生可以進行不同學科知識的互補,拓寬多種學科研究視野,進而培養大學生多元立體的學科思維,提高思維的韌性,促使其辯證、理性和批判思維的發展。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在課程教學中,仍然堅守“七藝”的文法、修辭、天文、辯證法等古典課程教學。哈佛大學在以人為本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融合經典名著,古典課程的學習將成為必修課。西方以人為本的課程理念,應征了“七藝”課程的跨界與融合,重視古典課程建設。

(二)課程目標:重構與多元

“六藝”是培養為奴隸主服務的君子“七藝”課程的最終目標是培養能夠參與城邦治理的哲學王。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中西方古典課程與時代精神的雙向互動,促使高校重構課程目標。一方面“六藝”和“七藝”涉及個體完整發展的重要知識,注重豐富人性、完善人格,而大學生是一個智情意的統一體,因此,新時代高校課程通過體驗式學習活動,促使大學生全面發展,實現課程的達成目標、提高目標、體驗目標。另一方面“六藝”注重人的內在修養,培養個體的價值取向與社會的道德規范“七藝”旨在從人的社會性出發,通過課程的學習,更好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高校通過科學認識古典課程,加強對古典課程的詮釋和解讀,將其融入大學生道德修養的養成上,培養具有新時代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大學生,促使大學生建構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念與價值觀,主動踐行社會價值體系,不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范言行舉止,使得高校課程目標更加多元。

(三)課程內容:傳承與創新

高等教育肩負著傳承優秀傳統與高深知識的任務,確保大學生能夠適應當下生活,并為其未來考慮。在古典課程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存在古典課程對現代科學技術所產生的作用與現代科學技術對古典課程需求的耦合關系,因此,高校需要傳承并創新課程內容,促進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新時代高校課程以人文學科、自然學科.現代科學技術等具體學科內容為基礎,將古典課程的精華融入其中,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多維度闡釋和解讀古典課程,從而不斷豐富古典課程的意蘊,以古典引領課程的現代化發展“六藝”和“七藝”處于動態發展之中,“六藝”的課程內容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七藝”中的“四藝是在“三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也是對“三藝”的繼承與拓展。同樣,新時代高校課程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需要培”養大學生的學術批判思維,將中國古典課程融入新時代高校課程內容,使大學生在多元的學習環境中,不丟失課程發展的本源,能夠促使大學生辯證看待古典課程與現代科學技術。

參考文獻:

[1]孫培青,杜成憲.中國教育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2.

[2]杜成憲,鄭金州.大辭海(教育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704.

[3]上官劍.“六藝”與“七藝”:中西方“自由學科”溯源之比較[J].高教探索,2010(4):43-47.

[4]徐輝.中西古代課程源流一“六藝"“七藝”教育的產生及其特點[J].課程.教材·教法,1997(4):53-56.

[5]楊明全.“七藝”考略:西方古典課程的傳統與流變[J].全球教育展望,2015(7):12-20.

[6]柏拉圖.理想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288-299.

[7]丁潔.大學古典課程建設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2.

[8]鐘啟泉.現代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241.

猜你喜歡
六藝
論馬一浮對六藝論儒學經典體系的重建*
長沙市六藝天驕星城園學生作品展示
西周時期數字五學六藝
淺談孔子與六藝
“六藝”之“五射”新考
馬一浮“新《六藝》論”論稿
西周時期“六藝”教育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馬一浮的“六藝之教”在文獻學上的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