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對高校就業困難畢業生群體的就業指導與幫扶

2019-09-03 03:25唐慧琴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9年9期
關鍵詞:就業困難大學生就業就業指導

唐慧琴

[摘要]當前,隨著經濟發展和高校擴招畢業生人數增加,社會對人才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就業競爭愈發激烈,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多重原因下造成了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出現。本文基于當前高校就業困難畢業生的類型,分析影響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因素,旨在提出高校幫扶就業困難學生對策,即建立就業信息數據庫,實現精準幫扶;關注畢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調適能力;加強思想引導,幫助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改進就業指導課程,提供全方面的就業指導與服務和調整人才培養計劃,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就業困難;就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9-0062-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9.028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隨著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大學生畢業人數的增加,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尤其是高校就業困難的畢業生群體,成為政府和高校的重點關注對象。針對就業困難群體,政府和高校都出臺了系列幫扶政策和文件,但由于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因素不同,造成就業困難的原因多且復雜,目前的幫扶政策和文件還不足以解決現存問題。如何有效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還需要政府、高校、社會等多方共同努力。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類型

一般認為,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是指在心理、身體、學業、經濟、綜合素質等方面處于弱勢的畢業生。這類群體有就業意愿,但由于客觀或主觀原因的影響,無法順利實現就業,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家庭經濟困難

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在畢業求職時屬于弱勢群體。首先,這類學生由于經濟原因,大學期間普遍存在兼職,或者是一心放在學習上以獲取獎學金,缺少參與集體活動,在大學期間缺少與老師和同學的交流,缺乏社交經驗,導致在就業上綜合素質和競爭力有所欠缺。其次,高校貧困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由于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一部分貧困生的眼界和思想有局限性,社會資源也較少,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畢業時面臨經濟條件和心理上的雙重壓力,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償還助學貸款,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就業動機強烈,且期望值高,迫切希望能通過工作擺脫貧困。如果在求職過程中遇到挫折和失敗時,這類學生更容易產出落差感。再者,隨著經濟發展,如今求職成本的上升,例如畢業生求職時需要承擔往返學校與工作城市的車票與住宿費,面試需要的正裝費用等,這些費用的增加導致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面對一些優質的外地企業時會再三考慮,有時被迫放棄就業機會。

(二)就業觀念不正確

不正確的就業觀念也影響大學生的求職。

1.就業期望值過高。在面臨就業時,有部分學生對自身的定位不準確,認為憑借“本科生”身份足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只挑選高薪酬、待遇好的工作,而缺乏對自身能力的正確認識,這種眼高手低、急功近利的心理導致這類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屢屢受挫。高等院校的畢業生在步入求職環節之前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以前精英時代,大學生都是天之驕子,現如今大眾化教育時代,大學生不過是眾多求職者中的普通一員,已經不再是社會的“寵兒”,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詞。

2.“等、靠、要”的依賴心理。依賴心理多存在于家庭經濟條件優越和獨生子女中,這類學生受到成長環境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會存在缺乏主見,依賴父母,求職過程中不想自己擇業,不主動求職而是等待他人安排就業。

3.盲目從眾的心理。有部分大學生沒有對自身的專業有清晰的認識,盲目跟隨其他同學一起涌向熱門職業,不愿意到基層、邊遠地區就業。

(三)就業能力不足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如今的用單位對招聘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高。一些同學專業知識過硬,但是卻缺乏社會實踐經歷。還有一些同學的團隊協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創新等方面有所欠缺。還有部分學生自身專業知識不過關,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差,存在掛科補考.重修、違規違紀等情況,還嚴重者無法按時畢業或拿不到畢業證書。用人單位需要的是綜合素質強的人才,這些素質的提升和能力的培養需要學生在大學四年通過認真學習、參與集體活動、擔任學生干部、社會實踐、實習等獲取的。如果這些能力有所欠缺,那么在求職過程中難免和其他求職者相比,綜合競爭能力差,處理不利地位。

(四)身體殘疾或心理問題

就業困難群體中還存在一部分身體殘疾和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身體殘疾的學生在就業時受到身體影響,選擇的職位少,在面試時容易遭到歧視。而存在心理問題的畢業生,在近幾年的畢業生中的比例越來越大,部分畢業生在畢業時面臨求職的心理壓力造成焦慮不安、迷茫困惑、意志力消沉等現象,導致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無法正常發揮,最終求職失敗。

二、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因素

(一)政府因素

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持續增長,從2015年的749萬人到2018年的820萬人,大學生就業形勢愈發嚴峻。雖然我國目前已建立了“獎、助、貸、勤、補、減”六位一體的資助體系,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完成學業,但是針對就業困難的資助體系還未完善。在政策宣傳上也仍有所欠缺,學生沒能深入了解國家關于就業創業的優惠政策,而致政策落實不到位的情況依然存在。此外,還存在就業市場不規范,制約機構也還未健全,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存在的不公平現象,造成學生對社會的不滿。受到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影響,全國各地區的發展也高低不同,學生喜歡扎堆前往經濟發展好的大城市就業。

(二)學校因素

一方面,部分高校的盲目擴招,導致畢業生人數增加,供需失衡,造成畢業生就業難現象。再者,一些高校的人才培養計劃、課程設置等沒有與時俱進,畢業生雖然修完了專業課程,但是未能適應社會需求,不能勝任工作崗位。還有一部分高校缺乏實踐課程,理論知識應與社會實踐相互配套,培養專業人才的同時,忽視了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綜合素質不高。

另一方面,學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力度不夠,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但仍有少部分高校缺乏就業指導課程。而現階段的就業指導課程多數以畢業季的集中開設講座、課程的形式舉行,上課人數多,課程內容多單時間短,且集中在畢業季,還受限于師資水平、教學資源等因素,導致就業指導課效果差。上課形式和就業信息渠道的單一導致學生不能快速獲取到符合自身需求的就業崗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畢業生的求職。

(三)用人單位因素

部分用人單位在人才招聘時,對學歷要求高,雖然國家有文件規定不能在招聘要求上出現“985、211”等學歷要求的字樣,但用人單位還是優先錄取這些院校的學生,導致普通本科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競爭壓力大。除此之外,二孩政策出臺,讓企業加重了運營成本,這讓原本就處于弱勢的女性求職者更加難求職。還有些企業對畢業生的戶籍、生源地也有限制。還有一部分企業在招聘過程中的“暗箱操作”,存在不公平不透明的現象,也導致畢業生就業困難。

(四)學生自身因素

專業能力不足、不正確的就業心理.經濟條件等都是影響畢業生求職時的因素。一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后,對自身要求降低,沒有正確的未來定位和職業生涯規劃,大學四年后,專業技能差。還有部分同學缺乏對就業信息的收集能力,面對海量的就業信息,無法從中篩選合適自己的就業崗位。還有的畢業生存在就業準備不充分的情況,在秋季招聘的旺季沒有求職,忙于休閑或是旅游,從而錯失了最佳就業時機。

三、高校就業困難畢業生就業幫扶措施

(一)建立就業信息數據庫,實現精準幫扶

高校應當形成一支由輔導員、班主任.專任老師、畢業論文指導老師組成的工作團隊。秉承“以生為本”的工作思路,通過平時觀察、主動了解、個別談心等方式,了解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為就業困難學生配備一對一幫扶教師,為每位就業困難的學生造冊,做到一人一冊,動態記錄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幫扶的舉措以及幫扶成效,建立就業困難學生幫扶檔案。

通過對就業困難學生信息的收集,來完成就業信息數據庫的建立。就業信息數據庫包括就業困難學生信息數據庫和用人單位信息數據庫。就業困難學生信息數據庫,內容包括學生個人基本信息、在校表現情況、學習成績、榮譽稱號、專業技能、社會實踐等信息,除此之外,還要收集學生的求職意愿,對學生希望獲取的工作性質、薪酬待遇、崗位等進行了解,建立數據庫,識別學生求職需求,實現精準幫扶。

用人單位信息數據庫,內容包括用人單位性質、需求人數、薪酬待遇、專業技能要求、工作地點實習經歷要求等,構建用人單位信息數據庫,能快速為學生提供對口的崗位,為就業困難學生搭建就業平臺。

(二)關注畢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調適能力高校畢業生在就業困難時,會產生壓力,導致出現焦慮不安、抑郁、迷茫、急躁等情緒,這些情緒不及時加以調整,會累積造成嚴重心理問題。高校必須加強對就業困難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排查畢業生是否存在心理異常的情況,建立動態預警機制,發現存在心理異常的學生要及時加以干預。同時,高校應該在畢業生求職前,通過開設心理講座和培訓等形式,主要教授學生正確認識心理問題,如對心理問題的產生的原因、如何化解壓力和自我調適的方法等。對于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就業困難學生,輔導員無法自行幫助學生解決的,應及時上報至學校就業指導部門和心理咨詢中心,通過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的干預,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三)加強思想引導,幫助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

幫助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就業,轉變不正確的就業觀念是關鍵。對于就業期望過高和有依賴心理的學生,要讓學生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找準自身定位,正確對待自身的優缺點,引導學生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高校應在經濟上給予幫扶,為學生提供就業求職補貼,降低學生求職的成本。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拓寬就業思路,大學生就業以先學習、積累經驗為主,應該先融入社會,再謀求發展,擺正就業期待值,避免掉進為了追求高薪企業而放棄能學會技能累計經驗的企業的誤區。

對于有從眾心理的學生,應大力宣傳國家優惠政策,擺正學生的就業觀念,引導學生面向基層、中小企業和西部地區就業。目前,我國為幫扶大學生就業,頒布了各項政策。例如為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有學費補償代償政策“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征兵入伍學費補償、畢業生創業稅費減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求職創業補貼等。

(四)改進就業指導課程,提供全方面的就業指導與服務高校應將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貫穿于大學的整個階段。首先要分年級為學生開展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針對不同年級的特點,開展不同的活動。如在大一時為新生牢固專業思想教育,指導新生進行個人大學四年的職業生涯規劃。大二時,應當加強對學生的實踐培訓,鼓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各項社團活動和集體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管理、溝通技能等能力。大三時,組織學生參與專業相關的各類競賽、創新創業競賽等,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大四時,開設就業咨詢、簡歷制作、面試技能、就業派遣等內容的課程,還可邀請校友返校為學生分享求職經驗、入職心得和職業發展規劃,發揮校友協同育人的作用。

其次,要豐富就業信息渠道,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多的就業信息,提升就業指導的質量,可通過微信公眾號、就業指導中心網站、QQ、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發布就業信息,讓畢業生快速高效地獲得用人單位信息。針對就業困難的畢業生,根據學生造成就業困難的不同原因,開設個性化就業指導服務,實施“一對一”幫扶,幫助學生逐一克服困難,實現就業。

(五)調整人才培養計劃,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提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舉措。高校應持續推進招生、培養、就業一體化。立足自身辦學定位和服務方向,積極引進行業企業人才質量標準,深化課程改革,增加實踐課程學時,以市場為導向,結合自身辦學優勢,優化學科專業結構,使學校學科專業結構與區域人才市場需求緊密結合,把提高就業能力作為就業幫扶工作的著眼點。再者,要調動社會資源,與企業合作,共建校企協同育人平臺,邀請企業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建設實踐教學基地,為畢業生提供實習基地。

結語

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困難問題,除了需要高校、學生本人的努力和幫助外,還需要政府和社會的大力支持。而高校作為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的主體,在開展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時,應發揮高校的連接作用,將政府、社會、學生自身多方功能整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培養符合時代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幫助學生克服就業困難,樹立實現就業。

參考文獻:

[1]朱紅.高校就業困難畢業生群體分析與對策探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1):274.

[2]馬建新.高校貧困生就業焦慮的現狀及對策0.教育與職業,2014(29):90-92.

[3]李華,張健.高校大學生就業困難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

[4]潘堪達.粵西高校貧困生就業問題與幫扶對策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16).

猜你喜歡
就業困難大學生就業就業指導
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工作開展對策探討
略談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要性
試論如何做好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職業指導
高校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細化”職業指導大學生就業的分析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以人為本,深化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