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高校本科生學習投入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2019-09-03 03:25溫靜雅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9年9期
關鍵詞:院校大學生教育

溫靜雅

[摘要]由當地政府管理負責的地方院校,是以教學主導為核心的本科院校,地方性院校因為建校的規模大,涉及地區廣泛,院校的數量多,資金支持不足,高等專業人員缺失等特性因為專業的水平較差、不具有區域的優勢、從辦學的硬性條件到教師的薪酬不高等問題,導致了地方性院校難于吸引高學歷高素質人才,對學科的研究受到了掣肘,正因為這些因素導致了無法短時間內提升教學水平的地方性院校培養的大多數均為技術性、學科性人才,對多維的知識結構圖的建立有一定的困難。

[關鍵詞]地方高校;本科生學習;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9-007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9.033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由美國著名院校喬治·庫教授提出的學習投入理念,是指學生本身在課堂中及課余時間投入了對自身的學業有幫助的精力和時間,這一概念的提出成為現代大學生學習和研究的領域中的重點。在多個發達國家得到了推廣和使用。也引起了我國的研究學者的關注,卻很少有在研究大學生投入學習中進行區別對比各高校的案例。但根據我國的教育現狀及機制和教育方式的歷史背景下,不同高校之間的差異是巨大的。從基本條件到師生來源和所取得的成績等各方面的不同,造成了學習投入的多少也會有明顯的差異。所以進行對比不同院校的差異才顯得尤為重要。此研究通過使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應用型的本科院校學生來開展影響因素的研究。

一、地方綜合性本科院校大學生學習現狀

(一)課堂學習缺少積極主動性

由于日益加深的教育層次,閱讀大量的文獻知識和學習專業技能對于增加學生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調查數據表明,這種積極主動地去查閱吸收知識是在校大學生最缺乏的基本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課堂時間大學生都不能很好地利用,有的大學生甚至直接放棄了最重要的階段,使得教學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也有些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對于知識的傳授,不會主動地了解思考,也沒有對重點難點進行討論分析。

(二)無法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有效學習

院校對于大學生每天硬性的課程時間安排外,其他的時間都交給學生進行自主靈活的運用。但是大部分學生對于剩余的時間沒有很好地進行組織利用。網絡、娛樂還是占了絕大多數的學生的課余生活的,勤工儉學、進行社團活動也是學生在課外生活的一部分,只有不到30%的學生可以將時間分配給學習專業知識技能上;每天平均只有4小時是剩余部分的學生用于鉆研學術和業務的時間。綜上所述,大學生沒有將課余時間進行有效合理的分配,大多數課余時間由娛樂活動占用,給予學習的時間太少。

(三)在學習中缺乏交流合作

如果學習中缺乏學友之間的交流切磋,就必然會導致知識狹隘,見識短淺。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對于知識的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可以做到交流切磋的是少之又少,而愿意在課堂中幫助同學的大學生也占很小的一部分,25%的學生可以做到在課堂中與他人合作完成課業,只有很少的人會在課下與同學對專業技能進行探討,而剩下的20%不管在任何時間都不會主動與同學進行討論合作。

(四)對于校園資源利用率不足

校園圖書館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豐富的文獻資料,但是在大學四年中可以把資源充分利用起來的學生卻很少。而豐富的網絡資源也可以給大學生提供大量有用的文獻資源,但是網絡這把雙刃劍給學生帶來的都是娛樂活動項目,而對專業有用的資源卻一直被大學生所忽略。

二、地方綜合性院校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教師因素的影響

1.教師的教育觀念。以歷史和傳統文化為背景,根據日常的實踐、生活經驗的積累和扎實的理論基礎,對教育的形式和活動的規律和對學生知識的培養發展存在著主觀認識而形成的個人特有的想法,稱之為教師教育觀念。這種觀念決定了教師自身特有的教學方式。教師的教育觀念由知識觀念、學生觀念及教學觀念組成,而教育觀念中最重要的是教學觀念,它直接決定了教學行為和不同的教師對學生有著不同的教學方式,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中的重點,要合理的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和促進學生的發展。所以根據地方院校教師的教育方式就能夠看出學生用有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因此當地院校教師需要加強學業交流,使自己的教育理念跟上時代步伐,打造新穎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自主的進行學習,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高效的獲取知識。

2.教師的專業水平。對于大學教師的專業水平主要由教學的技巧方式和對教學深入的研究能力組成。而教師能力也是由教學能力來體現的,教學能力不僅關乎對教學目標的實現、最后結果和質量,也關乎著教師能否根據不同的學生特色來制定最佳的教學方式的根本。擁有過硬的教學水平的教師,可以在教育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情況來隨時調整變化。著名學者提出“教師就是研究者”,充分體現了教學的研究是大學教師所必須具有的技能,不僅要有對課題的注重也要有對教學的鉆研,在大學中如何帶領學生讓學生有所思有所想,對未來有規劃有創新才是核心本質,根據學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和需求進行教學。

(二)學生自身因素影響

1.學習目的的明確。對學習目的的明確,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好的動力,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而且要明確最終需要達到怎樣的結果。而在學習中需要將這個目標明確的進行劃分,分為當前目標、前期成長目標、過程中目標,目標就是努力奮進的動力。在有了明確目標的前提下對自身的大學時期進行細致的規劃,這就為最后圓滿地完成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為了能夠讓學生找到自己的定位,專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很多地方院校專門開設了如何規劃職業生涯的課程。更重要的,學習規劃必須到結合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過高或過低的目標對于實現最終結果都沒有任何幫助。當然,計劃需要執行才能體現出作用,培養學生不打折扣的完成計劃,通過一步步的完成,形成良好的習慣,也可以滿足自身的成就感,也可以發掘出自身潛在的能力。

2.端正的學習態度。對學習的態度決定了學習的過程和最終的結果。態度的重要性是成功的關鍵,有了積極的態度就有了主動學習的動力,面對什么樣的困難都有勇氣去克服。若缺乏了態度就很難取得成果?;畹嚼?,學到老。知識是取之不盡的,只有客觀積極的態度才是長久學習的動力,才能有更廣的知識領域。為了更好地在社會上立足,豐富的知識閱歷和掌握必要的專業技能是關鍵。只有不斷地通過學習充實自己,讓自己融入生活中,認識世界,才能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認識自己,豐富自己,充實自己的內在。讓學習存在在生活中,感受學習帶給自身的快樂。

3.自主的學習能力。學生在學習之前主動地去制定符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具體的學習計劃、以及學習的各項準備工作,過程中對狀態進行自我調整,在完成一個課題后結果進行分析總結,查找不足,自我評判和修正的能力就是自主學習。但當學生不具備自我學習和主動意識時,對學習的態度和認識就會大打折扣,也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所以各地方院校需要加強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一位偉人說過,教是為了不教。要對學生自主的讀書能力、寫作能力和實踐能力進行培養。

(三)學校層面因素影響

1.培養機制。培養機制是根據一些技術方法,通過對人才的培養來獲得培養人才的規律,來達到對人才的培養,而專業培養是培訓機制主要培養方向。培養高資質人才的根本是要通過科學性針對性的培養人才計劃來實現。各高等院校應根據專業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科學培養方案,來提高學生的資質。要圍繞社會的發展對專業的特點和人才缺失的方向進行建立特有的教育課程系統,通過系統的學習來保障人才的培養。也要增強課程的挑戰性,讓學生具有危機意識,有意識的主動進行學習鉆研,讓學生融入對專業體系的構建,更新對專業的認知。高??梢越M織各種有利于學生增長知識,內容豐富的實踐內容和活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到其中的樂趣。

2.評價學生的學業。對學業的評價可以充分地反饋、調整和發掘潛能的作用。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正確合理的評價是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促進效果的。而現階段對于學業的評價在大多數高校中都只是進行最后的評價,對過程中的監督評價有所欠缺,造成考前“臨陣磨槍”的現象,而教師也在其中扮演了“幫兇”的角色,在最后為學生明確考試的范圍,導致在平時學生對于學習的投入和課程都重視不足。所以地方院校需要用多種形式方式、全面多層次的進行評價并要注重過程,通過這些改變來調整評價制度。也可以在考試中將死記硬背的內容減少,增加靈活運用知識進行分析創新的題目,這樣把考試和評價結合起來的方式可以促進學生的積極能動性。

三、結束語

上述的方法和建議可以為提高大學生的資質和綜合能力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從本質上培養高素質人才,要增強高等院校對大學生綜合能力教育的認識,多方面、多角度的來促進人才的培養,多方出力共同負責,讓大學生在未來社會成為真正的主力軍。

參考文獻:

[1]朱紅.高校學生參與度及其成長的影響機制——十年首都大學生發展數據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6):87-89.

[2]鮑威.高等院校教學質量與教育成果及其關聯性的實證研究——基于北京市高校學生學業狀況的調研[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3):56-58.

猜你喜歡
院校大學生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