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背景下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內在邏輯研究

2019-09-03 03:25李晗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9年9期
關鍵詞:內在邏輯新時代

李晗

[摘要]十九大將新時代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在這樣一個風云變幻的時代,零和博弈充斥著全球,全球化進程深刻變革,營造和平穩定的環境是中國百年歷史給予中國的教訓,沒有一個國家比中國更希望和平,習近平在這樣的時局,面對西方“修昔底德陷阱”式的污蔑,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召喚,在新時代的今天,只有人類人心相通、義利相關、命運相連,才能創造出永久和平的新時代局面。

[關鍵詞]新時代;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內在邏輯;路徑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9-0102-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9.046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新時代是習近平對于當今世界局勢和我國國內形勢,仔細考究后提出的一個新名詞,對于新時代十九大也給出了詳細的解讀,在世界局勢不穩定,經濟回升乏力生態破壞嚴重等的當今世界,中國今后的走向成了中國領導人決策中重要的一環,在習近平審時度勢世界局勢和國內形勢后得出的新詞匯。在這樣的時局下,對于這一思想的內在邏輯和實踐路徑的研究別具意義。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內在邏輯

我國早在2011年9月《中國和平發展》的白皮書中就采用“命運共同體”來闡釋中國把握世界的新視角;并且在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首次向全世界傳遞了中國對于人類命運的思考;另外在2014年11月28日展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提出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的對外戰略格局;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創新論斷,對于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進行了深刻解析: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就要求各個民族摒除己見,把心連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對中國進行建設,才能使得我國各民族發展的前途更加光明;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p>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習近平對于人類命運的思考是逐層遞進的,這一思想的形成是隨著時間發展而不斷創新的,在內在邏輯上形成時間、內容和空間三重維度上的邏輯關系。

(一)時間維度上。對于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是中國有和平穩定環境的基石,因此針對此提出了“周邊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通過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將中國與周邊國家的人情相接,命運相連,為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在國家民族方面,他則是認為指出了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促使各民族勐力同心共同為祖國的發展盡心盡力,共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而努力;對于世界當前形勢,沒有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自身的發展都和世界緊密相連,和平成了世界各國發展必不可少的良劑,而只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使得人心相通、義利相關、命運相連,才能真正避免沖突。在時間維度上我可以看出這一思想的邏輯是國內到周邊最終到全球的邏輯順序。

(二)內容維度上。①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是周邊命運共同體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石。中國在歷經三十多年的經濟發展后,成了世界之林不可或缺的經濟主力軍,如今中國的一系列榮耀都取決于各個民族在國家經濟建設中貢獻出的合力,各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各民族之間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只有各個民族同心努力為中國的將來更好而努力,中國才能在不久的將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才能再次在世界之林凸顯中華威嚴。②周邊命運共同體是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直接保障。中國與周邊國家一衣帶水,世世代代都有著緊密的聯系,歷史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親密關系,近年中國與周邊國家由于西方國家的挑撥,使得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產生了不少隔閡,南海問題、韓國薩德、中印矛盾、中蒙不和等等,使得周邊國家與中國的關系不斷惡化甚至出現軍事對峙,這必然導致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文化等的交流,因此中國明白周邊國家與中國的和諧關系是保證中國處于和平狀態的第一層保護,保證這一層保護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命運共同體,使得中國與周邊國家利益相關,命運相連。而相反周邊國家與中國的友好交往必然會使得中國各民族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共同為中國的發展共同努力。中國少數民族大多雜居于中國邊境線附近,很多的少數民族和周邊國家的百姓關系很密切,比如新疆的哈薩克族和哈薩克斯坦百姓常年在進行親密的交流、貿易,云南和周邊幾國的百姓常年在繁忙的貿易交流、甚至有些婚姻相通。東北的朝鮮族和朝鮮、韓國雖然由于政治影響,但是仍舊在百姓中進行著頻繁的交流。因此作為多民族國家的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勢必會影響本國民族團結工作的進行,一衣帶水關系的中國與周邊國家,本就是鄰居關系,關系和睦才能使得中國擁有良好的發展環境。③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和周邊命運共同體的最終目標。中國想永久擁有和平的發展環境,首先要保證國家內部各民族之間團結和睦,再次保證周邊國家如同鄰居一樣利益相關,和諧相處,命運相連,最終全世界人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社會,全世界人民命運相連,只有這樣全世界才能在和平的環境中永續發展。在空間維度上:習近平主席的這一思想反映的空間順序是國內各民族和諧共處,同心為中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其次周邊國家與中國一衣帶水,是鄰居關系,只有和鄰居保持和諧的關系,命運相連的關系,各國人民之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親密關系,才能永久形成和平發展的局面,這不僅有利于中國自己的發展,更有利于周邊國家不斷地發展;最終使得全世界人民形成人心相通、義利相關.命運相連地生活在密切的交流中,這樣各個國家才能在世界之林保持和平的關系,才能不斷促進各個國家的不斷發展。在空間上由內而外地展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的內容,循序漸進地發展這一思想。

二、如何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構建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伙伴關系

建立深厚伙伴關系的戰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始終堅持的外交內容,中國在幾十年的外交中始終堅持與各個國家構建伙伴關系基礎上的交流。這種外交思維使得我國與世界多國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即使這種外交關系有很多不同的名稱,例如:全面戰略、戰略伙伴、全面友好合作關系等,但是其有各自不同的內涵。即便其存在許許多多的不同之處,但是我國在對外交往中一直奉行世界各國共同發展、不結盟、互利共享的對外交往原則,長期與其他國家保持友好往來的合作關系以促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F如今我國總體上呈現出向前發展的態勢,但是當今中國仍然面臨著各種矛盾的挑戰,就像近年來的南海問題、東北亞問題等數不勝數,我國在面臨這些問題時依然不奉行強權思維,而是用對話方式平和處理國際爭端。當前發展才是我國最重要的道路,一味地對抗會阻礙我國的發展進程,因此構建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伙伴關系是我國發展的重中之重。

(二)全球各國實現共同安全

習近平提出‘我們要摒除一切形式的冷戰思維,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的新觀念?!边@是在21世紀以來面對世界國際安全、國際戰略的挑戰,習近平在深入思考后得出的觀點。全球化的8益加深是世界發展趨勢的新時代,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合作日益增加,這也意味著彼此之間的影響程度也在逐漸加深,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每個國家僅僅依靠本國的力量去維護國家安全是不可能的。世界各國以全面的思維審視全球發展;以包容、平等地心態去尊重他國的發展;以和平的方式與他國進行協商進行全面合作;以和氣的心態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交往,只有這樣各個國家之間構成一種人心相通、義利相關、命運相連的關系網,各國才能在關系網中和平、自由、平等地生活。同時,在發展的同時,各國應該安全與發展并重實現持久安全,營造一種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共同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為人類造福,為世界和平永續的發展提出中國方案,兌現中國義務,貢獻中國力量。

(三)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發展原則

當前整個世界的核心問題就是發展,世界經濟發展呈現出不平衡的狀況,這也直接地導致了世界各國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使得全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目標難以實現,更加阻礙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程。習近平主席提出“國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該始終秉持開放精神,推進互幫互助、互惠互利”世界是一個大家庭,各個國家的百姓都具有平等的國際地位,中國在幾十年的國際舞臺上以和平促和諧,以發展代替對抗,以平等對待各國,積極與世界各國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以協商代替對抗的原則,與各個國家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中國一直以來都積極與世界各國合作,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出自己的一份力,終于,經過幾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許多與中國有著經濟合作的國家經濟都有所發展。中國的一帶一路,是中國走出去的標志,更是中國與世界共享技術的標志。

(四)促進各種文明的交流互鑒

世界是由多個國家,上千個民族組成,在世界悠久的歷史形成中,各個國家和民族都在其中展示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正是由于這些國家對于世界文明的貢獻,才有了如今豐富多彩的世界歷史。每個國家和民族在不同的世界歷史中都給世界歷史的形成和發展帶來了不可或缺的精彩,每種文明都有著自身獨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蘊,因此世界上的個中文明都具有平等的地位、不應該因為發展快慢、能力強弱就對將其看作弱勢。想要世界共同安全,構建一個人類共同的命運共同體,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單獨的一個國家或者零星的幾個國家的發展不足以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深刻影響,需要所有國家共同發展才能深刻影響世界經濟的發展,才能優化世界整體經濟格局,才能使世界整體均衡發展。因此,中國始終堅持各種文明之間建立平等對話的機制,加強文明交流來代替文明沖突,這有利于世界文明多樣性轉化為世界發展的活力,更有利于建成人心相通、義利相關、命運相連的命運共同體。文明的發展要在交流、碰撞、互相融合中,因為各國文明的交流有利于各國借鑒精華,摒棄糟粕,使得各國文明穩步向前發展,從而推動整個人類文明的持續發展。我們偉大的中國夢以及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愿望才能得以實現。

(五)推動生態地球的建設

伴隨著十九大習近平在會議上強調建設美麗中國的倡議,告訴全世界人類的就是生態對于世界每一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民族、人民都要積極投身到生態地球的建設中去。各國都有共同的生態環境,而生態環境對整個國家以至于整個世界的發展至關重要,生態環境是國家生產力的重要保障。隨著工業文明的進步和科技的高度發達,使得人類在創造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的同時,帶來了諸多危及人類的環境問題。地球是一個綜合性的生態系統,系統中的每一環都是環環相扣的,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將使得生態系統受到破壞,進而影響人的生存環境。生態問題不是某個國家或者局部地區存在的危機,而是攸關全人類的生存發展,關系到全人類共同利益的重大問題。

如今的世界生態破壞相當嚴重,人們的生存環境受到極大的打擊,在這樣嚴峻的現實面前,面對人類生存挑戰的今天,習近平在多次會議上提出中國方案,呼吁世界人民行動起來,建設美麗中國,構建綠色地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給人們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2-11-18.

[2]新華網.外交部:國際社會應摒棄一切形式冷戰思維[EB/OL].http://www.tibet.en/news/expo/14491337883.shtml,2015-12-3.

[3]習近平.秉承開放精神推進互惠互利——深入學習習近平主席訪美并出席聯合國系列峰會重要講話之二[N].經濟日報,2015-10-4.

猜你喜歡
內在邏輯新時代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中國道路自信的內在邏輯
淺析法蘭克福學派社會批判理論的內在邏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