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的泛化與返本

2019-09-03 03:25楊衛華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9年9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楊衛華

[摘要]馬克思主義的泛化是指教育者背離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精神,對馬克思主義任意地解讀,模糊了馬克思主義的適用范圍和界限。返本就是要從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出發,回歸“雅樂”,遠離“鄭聲”,準確、完整地表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內容。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泛化和返本;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

[中圖分類號]A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9-0109-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9.049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馬克思主義泛化是指教育者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精神,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任意地解讀,導致馬克思主義說教泛濫化和空洞化。早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初,馬克思主義的泛化就已經出現,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揭露了幾種偽社會主義學說:封建的社會主義、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等,面對當時社會中存在的打著馬克思主義的旗號來歪曲和篡改馬克思主義的行為,馬克思不得不發出“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的感嘆。

一、馬克思主義泛化的幾種表現形式

在我國當前,一些高校教師出于某種目的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任意解讀,僭越了馬克思主義的適用范圍和界限,導致了馬克思主義的泛化。

(一)庸俗化地解讀馬克思主義

早在馬克思生前就已經存在庸俗化解讀馬克思主義的行為。列寧曾對壓迫階級庸俗化改造馬克思主義的罪行進行了揭露“閹割革命學說的內容,磨去它的革命鋒芒,把它庸俗化”,并提出“我們的任務首先就是要恢復真正的馬克思的國家學說?!碑斍?,我國一些高校教師自我陶醉于中國改革開放的物質成果,用孤立的現象和貌似具有說服力的數字妄證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科學性和實踐性,遮掩了馬克思主義的深刻內涵和崇高的價值,粗淺的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是實用主義、吃飯主義,割裂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的統一性。這種解讀方式背離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精神,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淺層化、碎片化、低俗化地解讀,使馬克思主義淪為粗俗的功利主義學說。

(二)宗教式地解讀馬克思主義

宗教式地解讀馬克思主義表現為否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實踐性,對馬克思主義的價值進行絕對化的改造,或者把,馬克思主義視為包治百病、放諸四海皆準的圣條。這種解讀在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中表現為教育者自我標榜,以“我是彼非”的態度對其他社會制度和理論進行盲目地批判,否認了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的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辯證統一關系,把馬克思主義神圣化、宗教化、教條化。宗教式的解讀馬克思主義堵塞'了大學生理性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道路,消解了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科學性和實踐性,使馬克思主義淪落為純粹的精神批判。

(三)商業化地解讀馬克思主義

商業化地解讀馬克思主義主要表現為教師以商業性的思維模式挖掘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元素,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視為成就自我的噱頭,對其進行商業化、娛樂化的改造。如教育者堅持人道主義的立場對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和中國的過去全盤否定,大加批判,以此來滿足大眾非理性的政治幻想需要。再如,一些教育者喪失職業操守和政治底線,在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過程中片面追求課堂氣氛,為了達到學生對自己較高的評價,對學生投其所好,用低俗的語言、粗淺的說教方式對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現象給予非理性的批判,以此煽動大學生的狹義民族主義感情。

(四)西化式地解讀馬克思主義

西化式地解讀馬克思主義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指教育者打著馬克思主義的旗號,宣傳非馬克思主義的內容,把西方資本主義的民主、自由、博愛等思想與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解放學說牽強附會;二是以西方資本主義的價值標準對馬克思主義進行改造和評判,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解讀為權貴資本主義或民主社會主義。這兩種解讀方式都是對馬克思主義惡意地歪曲和篡改。

二、馬克思主義返本教育

造成馬克思主義泛化的原因則是多方面的。

(一)馬克思主義泛化的主要原因分析

1.思政課馬克思主義的統攝力和批判力被弱化,理論界限模糊。20世紀末,隨著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低潮“歷史終結論”一時甚囂塵上,馬克思主義的批判力在整體上被弱化。在國內,隨著我國持續地擴大開放,西方思潮涌入,民主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歪理邪說充斥理論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乘虛而入。國內一些人開始盲目推崇西方的民主政治和思想文化。在這種背景下,部分教師試圖在西方資本主義學說和馬克思主義之間找平衡,在思政課上將馬克思主義“中庸化”,閹割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精神。

2.馬克思主義的濫用是馬克思主義泛化的主要原因。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逐漸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中的主導地位。但后來隨著極“左”思潮的膨脹,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爆發,在國內出現了以極端的馬克思主義反對科學馬克思主義的現象,嚴重損害了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實踐性和崇高性,導致馬克思主義教育極度泛濫,漫流到人們生活的任何領域,嚴重損害了黨和國家的尊嚴。即使在今天,仍然有一些極左的人將馬克思主義視為絕對真理,僭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和適用界限,導致馬克思主義的濫用和空洞化。

3.信息化改變了意識形態的表達方式,在技術上加速了馬克思主義的泛化。信息化和文化產業化導致了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無意義閱讀泛濫。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教師不能給予青年大學生正確的引導,那么,碎片化、淺層化、無效式閱讀將不可避免地成為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解讀的一種方式。這種解讀方式不利于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首先,這種閱讀往往帶有一定的情景設計和情緒導向,使讀者的思維陷入文本設定的情景中,導致群體性的無意識;其次,一些落后的文化內容也會借用現代媒介,滲入到馬克思主義理論之中,導致馬克思主義的變質;再次,信息技術容易造成馬克思主義閱讀的碎片化、淺層化和過度娛樂化。

(二)馬克思主義泛化的治理

落實馬克思主義返本教育,是解決馬克思主義泛化的根本。

.1.返本是指馬克思主義教育要回歸“雅樂”,遠離“鄭聲"回歸“雅樂”、遠離“鄭聲”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要返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防止馬克思主義的庸俗化和片面化?;貧w“雅樂”并不是逐字逐句的照本宣科或教條式的解讀馬克思主義,而是教師要以馬克思主義自身的科學性、實踐性和價值的崇高性為基礎,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基本立場講深入,講準確,講透徹,幫助大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精神,進而提升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和非馬克思主義的辨偽能力,明確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界限,完整、準確地把握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科學內容,防止別有用心的人篡改馬克思主義,將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和民粹主義等思想轉嫁成馬克思主義或與馬克思主義牽強附會。

返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也是馬克思主義實踐性的客觀要求,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所揭露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問題,在當今仍然存在,返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有利于揭開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提倡的普世價值的虛假面紗,增強大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和對西方錯誤價值觀的免疫力。

2.返本是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的“道“用”之別和“道”“用”之用。返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增強馬克思主義教育的說服力,就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的“道“用”之別和“道“用”之用。馬克思主義的“道”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精神,即以歷史唯物主義哲學為基礎的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實踐觀和以人的解放為目標的發展觀。馬克思主義的“用”是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精神在社會革命和建設中的運用,即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立場、方法解決現實問題。只有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才能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的“道”,做到不忘初心;也只有不斷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才能更好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用”,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處變不驚。高校馬克思主義教育要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目前我國在深化改革和社會轉型過程中存在的社會矛盾和問題,不斷增強他們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只有將馬克思主義的“道”和“用”結合起來,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才能有效提升馬克思主義的說服力。

3.返本是指馬克思主義教育要落實到政治信仰上。馬克思主義教育要滿足國家政治發展的需要,實現馬克思主義的政治信仰功能。

(1)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它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統治和壓迫的理論武器。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人民群眾才真正成為現實的力量登上政治舞臺,并推動了我國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就沒有中國的無產階級的革命意識,恩格斯在談到馬克思的偉大功績時指出“正是他第一次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睆母旧现v,正是由于我們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科學運用了馬克思主義,我們才能在近代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取得勝利,并建立新中國,進而在改革開放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2)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根本是政治信仰教育。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而言,馬克思主義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增強“四個自信”。在近代,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反對西方侵略,實現民族獨立,并建立新中國,靠的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實干精神;今天,我們要實現“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也要靠信仰。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必須滿足政治的需要,為國家的穩定和發展服務,要幫助大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歷史,深刻體會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

4.政治信仰教育要滿足大學生的現實需要。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要立足于大學生的精神和現實需要,防止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虛無化。高校教師必須把大學生視為價值的主體,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在組織、領導和動員大學生為實現自身利益、人民群眾利益乃至國家利益而奮斗作用。

高校教師必須要立足于大學生的精神和現實需要開展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在與宗教信仰的對照中突出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實踐性。馬克思主義從來沒有否定信仰者的合理利益,而是從一定的社會關系中認識和把握個人利益,為個人的利益實現創造了條件。馬克思主義認為,在一定的社會實踐中,不僅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是一致的,個人主體和社會主體同樣具有同一性。恩格斯通過歷史合力的方式來說明個人主體與社會主體的關系,將個人的利益訴求引向人類最高社會理想。毛澤東曾說“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就是要使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并且團結起來,為實現自己的利益而奮斗?!币虼?,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必須立足于青年大學生現實的精神和物資利益需要,肯定和滿足青年大學生的自我利益需要。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編譯局編譯.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中共中央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臼程敏.毛澤東選集導讀[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本刊策劃·走進馬克思主義學院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兒童觀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新時代下的馬克思主義
鄧小平的馬克思主義觀
論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特質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