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法國政治體系的理論分析及其啟示

2019-09-03 03:25朱江山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9年9期

朱江山

[摘要]從法國政治體系的構建、體系的組成、政治過程以及政治結果等幾個方面對政治體系進行理論分析,可以總結出“法治”和“權力制衡”是法國政體能順利運行的靈魂所在,這兩點對于其他國家的政體構建也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政治變遷;政治體系;政治過程;政治結果

[中圖分類號]D73/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9-0122-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9.055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的法國封建專制主義日益衰落,資本主義思想萌芽。十八世紀,霍布斯、洛克的學說通過孟德斯鳩、伏爾泰和百科全書派等人在法國進行介紹和傳播以及盧梭的“主權在民”的思想相繼在法國進入國家政治思想的主流。法國的資本主義思想理論成熟較早,但是在實際的運行中,法國政體卻一直處于探索的過程。直到第五共和國成立,法國才相對具有一個穩定的政體。

政治制度的定義分為廣義與狹義,廣義的來講,包括國體與政體兩方面,既包括國家性質,也包括國家政權的具體組織形式,狹義的來講,即政體,或稱為政權組織形式。政體是本文分析的重點所在,即分析國家權力的分配制度。第五共和國的政體為何能使法國向好的方面發展、國家政局穩定下來。本文探索的目的通過對法國政治體系的現實分析,從中能得出對其他國家政體構建具有啟示意義的建議。

一、政體變遷

一個國家的政治變遷主要就是體現在政體變遷上,政體的整體表現成了政體變遷的直接動因。法國的政體形式經歷了長期的反復,從1789年君主立憲政體的建立到1785年憲法頒布后議會制共和政體的最后確立,86年間,出現了三次君主立憲政體,二次帝制和三次共和政體的交替演變。從第三共和國、第四共和國到第五共和國,法國從議會制共和政體發展為半議會半總統制共和政體。政體變遷和構建必然存在博弈雙方,法國最后構建起來的政體是半議會半總統的共和政體。下面用博弈的方法對這段時期政治變遷的原因、過程以及結果進行分析

一個壞的政體不一定會發生變遷,而只有人民認識到這個政體的壞的、是對自己不利的,才有最原始的動力。而政體的整體表現則是外在的推手,對政體的變遷具有推動作用。從封建君主時期到大革命初期,法國政體有君主政體變遷為君主立憲政體。其原因有如下兩方面:其一,啟蒙思想是導致法國舊制度解構的主要的破壞力。啟蒙思想在批判舊制度的同時,也在為法國未來國家制度進行了構建,希望能夠造就一些“新人”,他們的身份不再是臣民和附庸,而是公民。公民的思想與當時君主制下的臣民是相對應的,十八世紀法國的啟蒙思想家提倡公民意識,傳播公民思想,尤其是盧梭提出的“公意“天賦人權“主權在民”等思想,更是強調國家是屬于公民的。對人民的國家意識起到了覺醒作用,人民迫切需要改變國家的政體,獲得自己的權利。其二,君主政體的政體表現讓人們失去了信心。十八世紀法國國債增長很快,利息也不斷提高。尤其是在十八世紀后期,僅參加南北戰爭就耗去軍費20億鋰,只能大量舉債,利息高達10%-20%。人民因為貧窮頻頻爆發動亂,1740年在里爾、1750年在巴黎、1752年在奧弗涅等多處發生暴動,人民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1786年同英國簽訂貿易條約,導致法國市場大量充斥著英國的產品,法國生產萎縮,1787年-1788年法國出現了經濟危機。農產品價格上漲一倍,食物成為英國最大的問題。這些種種的表現,使得人們渴望國家整體進行改變,這兩方面是促使大革命的爆發,導致政體變遷的原因。在這一場政體變遷中主要存在兩股勢力,即改革者與保守者。保守勢力是以路易十六為首的王公貴族,其中代表人物還有王弟阿圖瓦伯爵、孔代親王等等。大革命爆發后,這些逃亡貴族進行了大量反革命活動,包括挑起內戰和勾結外國勢力干涉本國革命。改革者的領導人物主要就是受到啟蒙思想影響的一些政治家,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米拉波、巴伊、西哀耶斯、拉梅特兄弟等等。他們企圖改變原來的政體形式,從而擴大第三等級的權利,而其中主要代表的是金融資產階級和自由貴族。大革命帶來的結果是法國建立君主立憲政體,強化了王權不是建立在神權之上,而是建立在國民主權思想之上的思想。但是從大革命之后到第三共和國建立前,法國政體一直交替演變:君主立憲政體一共和政體一帝制政體。這段時間法國政體交替演變其根本原因還是改革者與保守者之間博弈的后果。

從第三共和國到第五共和國,法國政體由議會制共和政體變遷為半議會半總統制共和政體。政體要發生變遷首先還是要有人認識到當前的政體存在問題,需要進行改變。而以戴高樂為首的政治家早就有認識到,戴高樂在建立第四共和國之初,試圖對傳統的議會制共和政體進行改革。他認為,第三共和國的政體已經過時,存在很多與現實要求不相符的地方。其一,權力機構不平衡,議會權力過大。如不加調整“就會重新把議會變成一個無法駕馭的、有無限權力的、甚至有無限任期的、獨攬大權的全能機構?!逼涠?,行政權軟弱無力,導致政局長期不穩定,政府更替頻繁。他指出:從1875年至1940年,法國更換過102就政府,而英國只更換過20屆,美國只更換過14屆總統。如果這樣下去,國家的行動絕不會持久?!拔覈枰粋€能使政府強有力而能持久的制度”其三,國家元首地位低下,權力太小,在國家發生危機時無能為。他認為必須有一個在動亂中能夠把握和保障國家命運的領導人,有權進行仲裁、并有權請人民進行仲裁的最高領袖。只有人們認識到其中的問題,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改變。第四共和國政體的政體表現:其一,雖然經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每年軍費開銷巨大,如1953年竟達到5380億法郎,財政出現赤字,政府只能用增加稅收的方式來進行彌補。各種稅收名目增加,大大地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工農群眾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其二,城市里面的小資產階級苦于壟斷資產階級的壓榨,對第四共和國也深為不滿。其三,法國對外接二連三的戰爭,如印支戰爭、北非各國民族解放戰爭等。這些戰爭的受挫,也極大地降低了第四共和國的權威性。這次變遷的主要力量主要是來自三個方面:第一,戴高樂派,其主要代表有德勃雷、蓬皮杜等人,他們經常在一起研究時局,制定對策。第二,軍隊,他們長期進行殖民戰爭,而屢遭失敗,指責是因為政府的無能。第三,極端殖民主義分子,強烈反對法國政府的軟弱無能。就是在這種種的原因作用下,通過宣布《1958年憲法》,法國政體由第四共和國的議會制共和政體變遷為第五共和國的半總統、半議會制的共和政體。

二、政治體系

第五共和政體從1958年至今,在法國政治呈現出穩定的狀態。對法國政治體系的構成框架以及體系構成的元素進行梳理,試圖解釋為什么只有第五共和國政體是與法國國情相吻合的。

1958年憲法的宣布,就確定了法國的權力中心不再是只有國會了,總統代表的政府也將成為權力中心??偨y和國會的組成與產生有著不同過程。在憲法中分別規定著總統和國會擁有的權利??偨y擁有的權力主要有以下幾條“①任命總理以及根據總理的建議任免其他政府成員。②主持部長會議、公布法律。③發起人民公投。④經咨詢總理和兩院議長建議可解散國民議會。⑤簽署經部長會議審議的法令和命令。⑥是武裝力量的首長,主持國防最高會議和國防最高委員會?!眹鴷▏褡h會和參議院憲法規定國會的權力“國會表決法律,監督政府活動,評估公共政策?!眹褡h會議員由選舉直接選舉產生,其名額不得超過577。參議院議員由間接選舉產生,其名額不得超過348。參議院確保共和國各個領土單位的代表。內閣以總理為首腦,其成員還包括各部部長,共同組成部長會議。但是總理是由總統任命產生,各部部長是由總理提名,總統任命。

作為一個法治的國家,國家政治體系就是保障憲法的思想和最基本的原則能夠實現。國家部門每一塊的設計最終目的也就是確保憲法中的政治目標能夠實現。國家每個部門及其在政治體系中的地位。憲法作為國家政治體系的指導存在,政府、司法機關、國會相互制約、相互監督。憲法委員會負責對議會通過的法律和政府制定的條例進行合憲審查,以及對總統選舉的合法性進行監督。憲法委員會的人員組成為議會兩院議長各選擇3名委員會委員,共和國總統選擇另外3位,委員任期9年。每三年更換三分之一的人。司法機關作為維護國家正義、平等的保障機構,以憲法作為最高指導思想,依據法律法規做出公正的法律判決。第五共和國能夠穩定的存在,國家權力結構的制衡和法律實施得到保障是密不可分的。

三、政治過程

動態研究政府體系,更加有利于認識政治體系的運行效果。很多國家的政體從組成結構上來看差異性并不是很大,但生產出來的政治結果卻具有很大的懸殊,所以只是靜態的考察政治體系不能很好地解釋最后的政治結果。政治過程就是從動態的角度對政治體系運行的具體方式就行探析,更好的理解政體是怎樣發揮作用的。

研究政治過程的方法就是研究一項政策是由誰提議、誰決策、誰執行、誰控制這四個方面著手,研究法國的政治過程也是如此。在法國,提出議題的主要由三種力量:利益集團、政黨、政府內部人員。在1958年的改革會議之后,積極控制了利益集團對政府政策的影響,但是并沒有全部喪失。為了更為有效,利益集團如今所采用的渠道,是配備最為精良的團體長期以來就發現的回報最高的渠道,以及讓他們能直接接近政府的渠道。在附屬于大多數行政機構的咨詢委員會中,有組織的私人利益和政府之間不可或缺的合作,已經制度化了。工會聯合主要有,法國總工會、法國民主工聯、工人力量。全國教師有全國交互聯合會、法國企業界有法國企業運動、保護農業利益的有全國農業經營者工會聯合會等。政黨主導著議會工作的組織和候選人的遴選,在國民議會的4個議會黨團中,9個政黨獲得了代表,議會黨團中的2個屬于右翼多數,另外2個則與左翼反對派結了盟。法國主要的黨派包括:人民運動聯盟、法蘭西民主聯盟、國民陣線、社會黨、法國共產黨等。第三種力量主要就是政府內部的官員基于社會上的一些問題或者壓力,向國家參事院進行建議,從而達到目的。決定議案主要有兩個地方:政府和國會。憲法第五章第三十八條規定“政府為執行其施政綱領,可請求國會授權自己在一定期限內通過法令形式采取通常屬于法律領域的措施?!狈罹褪窃谡疀Q定有必要實施某種政策時,而國會不能通過或者通過時間過長而采取的一種辦法。國會的國民會議與參議院共同履行立法職能。參議院有權提出議案,而且必須審議國民議會通過的全部法案。如果兩院就懸而未決的法案不能達成共識,政府可以任命一個聯席委員會來解決分歧。如果兩院的觀點無法調和,政府可以將法案再次提交給國民議會做決定性表決。政府作為主要的執行機構,從中央到地方。法國本土有22個大區、4個海外大區和7個海外領地。大區下設省,省下設縣,縣下設市鎮。他們負責執行政府的法令、法規和國會通過的法律。對一項政策出臺和實施的控制則是屬于憲法委員會。憲法委員會最初主要是作為一種保障機構,防止立法機構和政府做出違反憲法思想的法律和規定。1974年之前,只有總統、總理、兩院議長具有提請委員會進行違憲審查。到了1974年以后,由于憲法的修改,60名國民議會會員或者60名參議員也有權把他們認為不合理的法案交給委員會進行違憲審查。

四、政治結果

研究政治結果的目的就是為了評價政治體系的好壞。實際上,在任何地方任何時代,對于政體的肯定或者否定,都是根據最終的結果來進行評價的。國家治理效率高低、人民生活是否幸福等方面都是政治結果的表現。所以要考察法國政體的好壞,必然要對法國政治結果進行探析。

國家治理績效如何,首先是看政府財政資金是如何進行分配的。如果國家能將大量的資金用于解決社會問題,那么就可以說明國家是在積極的造福人民。2007年法國財政支出比例,除了償債和退稅外,財政支出最高的為教育和社會、文化環境項目。

在環境方面,法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也產生了一定的效果,比如2014年法國人均4.572噸。在教育方面,2014年的數據顯示,小學總入學率為107.361%。在應對移民問題中,2004年,在1993年以后,國家通過削弱個人權利的方式,增加了對所有外國出生的居民的管制。2004年,法國開始對學校穿戴的服飾(伊斯蘭頭巾)加以管制;2010年通過的法律將會管制所有公共場所的服飾。法國的失業率在2017年12月統計的數據為8.90%。

總的來說,法國政府做出的政治結果有利于社會發展和保障人民福利水平。從1958年第五共和國成立以來,法國能一直維持穩定也是對這種政治結果的一種側面的肯定。從政治結果中也能看出法國以后的政治發展方向,一定是更加注重人民福利事業、加強對教育的投入、對環境治理的力度,向更好的福利社會發展。

五、總結

第五共和國政體的建立過程是曲折的,也是法國人至今探索出最適合法國國情的政體。從第三共和國、第四共和國過渡到第五共和國政體,政體內部的構建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權力的分配、權力掌握在什么人手中。然后靜動兩方面對第五共和國政體進行探析:靜態方面是從憲法規定的國家的組成部分運作方式,不同部分之間在國家的權力大小。動態方面主要通過政治過程,從一項法律或者政策具體是怎樣產生,了解各個部分之間實際的運行過程。政治結果才是一個整體落腳點,也是政體的最終評價依據。通過對法國政治結果的探析,了解政府究竟做了很多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事情,比如教育、環境保護、降低失業率等。

從法國政體體系過程以及政治結果,可以看出法國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其中必定有適用于所有現代化國家共通的原理。從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幾點對其他國家建設民主發達國家的建議。第一,法治。在世界上眾多的國家中,雖然法治和人治,都有使社會向好發展的。但是,從歐洲、美國等大多數發達國家可以看出,他們都是法治國家。也只有法治的國家可以使國家一直有序地發展下去。在人治的國家,出現繁華的景象可能存在幾十年,但是出現危機的可能性遠遠低于法治的國家。要建設一個現代化民主的國家,法治思想在國家治理中的運用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權力制衡。從世界眾多國家可以發現,一個國家如果發生動蕩,其必然國家權力出現了偏移。權力之間沒有了制衡,就會導致權力濫用,毫無節制。法國在第三、四共和國時,議會的權力過大,導致議會主導了國家的運行,沒有什么權力可以制約它,從而導致了變革。如果沒有權力的制約,就會出現集團掌權,也就變成了人治。少數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從而濫用權力,導致國家治理能力下降,危及國家的穩定。

參考文獻:

[1]洪波.法國政治制度變遷:從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2]劉大明.“民族再生”的期望: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公民教育[J].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3]張芝聯.法國通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4]周威.法蘭西憲法典全譯[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

[5](美)小賓厄姆.鮑威爾.當代比較政治學:世界視野(第10版)[M].楊紅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