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嶺南傳統建筑文化的高職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實踐研究

2019-09-03 03:25鄭志強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9年9期
關鍵詞:建筑文化環境藝術嶺南

鄭志強

[摘要]嶺南傳統建筑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其建筑文化理論在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設計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從嶺南傳統建筑文化基本范疇、嶺南傳統建筑文化分類以及嶺南傳統建筑文化地域特點做了闡述,提出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嶺南建筑文化教學的途徑和實踐模式。

[關鍵詞]嶺南;建筑文化;環境藝術;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9-014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9.063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嶺南,是指我國南方五嶺以南地區的概稱。五嶺是主要分布在廣西東部、廣東東部以及湖南、江西省區交界之處。屬于東亞季風氣候區的南部,具有熱帶、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特點,夏季長冬季短,雨水充沛,植物種類豐富,四季常青,冬季也百花爭艷,主要是漢族人居住地區。嶺南地區,歷代行政區劃變動比較多,現在的嶺南是中國一個特定的區域,泛指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三省二區。嶺南建筑文化歷史悠久,和傳統江浙、徽派、四合院等建筑文化共同構成中華建筑文化。

一、嶺南傳統建筑主要分為廣府建筑、潮汕建筑和客家建筑

(一)廣府居民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地區、粵西地區的建筑。其代表是鑊耳屋,多用青磚、石柱、石板砌成,外墻壁均有花鳥圖案。因其山墻狀似鑊耳,故稱"鑊耳屋”。主要功能是作為擋風墻和防火墻,造型極具藝術形式美;同時鑊耳屋象征管帽兩耳,具有“獨占鰲頭”的意思,唯有功名的鄉紳達官貴人才能采用,也是家境殷實的象征。其代表性建筑群有廬江書院、嶺南印象園、沙灣古鎮、坑貝古村等。

(二)潮汕民居是廣東省潮汕地區傳統民居建筑。潮汕鄉村多聚族而居,整個村寨,均有濃厚的氏族觀念,講究風水、與生產生活、防御功能相結合來營建。主要的民居樣式有“四馬拖車“四點金”“下山虎”等等,特點鮮明,類于皇宮、規模龐大、內外輕巧通透、注重局部裝飾、工藝精湛、追求與自然的和諧,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和美學價值。

(三)客家民居中代表是客家圍屋。圍屋結合了古樸遺風以及嶺南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皬V東的多層圍攏屋,永定的土樓,連城的九廳十八井等典型的客家建筑,既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客家人團結奮進的象征?!?/p>

二、嶺南傳統建筑文化的地域特點

(一)嶺南傳統建筑文化的包容性。嶺南建筑文化在歷史發展中反映出來最明顯的特性之一。嶺南文化對古代文化、外來文化和西方文化都進行了批判吸收,融入到本土文化之中。形成多元化文化的格局。在建筑中也出現了各類流派和各類風格相互和諧生存的狀態。

(二)嶺南傳統建筑文化的本土性。一千多年前的嶺南土著人開創了代表南越人的文化,在歷史文化發展中,生活、生產以及禮儀、制度等方面漸漸的演變,嶺南建筑中的大大小小的祠堂、書塾、古典的庭院、現代的騎樓、茶樓這些民間建筑類型的產生,都為本地人所喜愛,一直延續至今。這也是嶺南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三)嶺南傳統建筑文化的重視功能。自古以來,嶺南地區因為自然地勢原因,與中原交流溝通困難,中原地帶的政治風波對嶺南地區影響較少,經濟開發雖然晚,但是一直比較平穩,是一個商貿比較發達的地區,商業文化成為嶺南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商品經濟的發達鑄成嶺南人重實效、講實利的重商務實思想。例如嶺南傳統民居的庭院為了有更多的遮陰面積,還有便利院落與房間之間的聯系,往往把傳統民居中三間兩廊聯擴成多進多路的大型院落,這種民居布置體現了實用功能。

(四)嶺南傳統建筑文化的繼承與創新。廣東省作為全國經濟發展龍頭,在嶺南建筑文化方面有代表性,也具有開拓性,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到了近代,嶺南文化在提出時代新課題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F在城市名居中的沿街騎樓就是吸收了外來建筑文化,進行綜合創新的典型例子。當代設計大師,莫伯治先生為代表設計的北園酒家、泮溪酒家、白云山莊、雙溪別墅、礦泉別墅、白天鵝賓館等已表現出“廣派”風格。

三、高職院校中開展嶺南傳統建筑文化教學探索和實踐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就讀的大學生大部分來自廣東省境內,從小在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的熏陶下學習、生活;作為土生土長的嶺南人,對嶺南建筑并不陌生,但是對于嶺南建筑背后的文化內涵,需要進一步學習、領會。尤其是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如何學習和傳承,根據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和人才培養模式,我們從四個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一)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中加強嶺南傳統建筑文化理論的學習。高職高專類的大專院校學生,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重視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對理論學習以及理論學習深度,往往只要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及考核就行。這樣對學生的設計理論水平的認識形成一定的誤區,忽略了設計理論的學習。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除了學習必修的《設計概論》和《中外建筑史》基礎理論課程之外,我們在人才培養方案里面增加了《中國古建筑欣賞與設計》《嶺南傳統建筑欣賞》《嶺南建筑文化》《廣府文化》等方面的網絡選修課程,納入學生學業考核之中,一般為一門課程2學分共32學時。采取學生自主選擇,自主學習和嶺南建筑及文化有關的內容,完成課程所設置的觀看視頻、互動交流、發表討論、上交學習心得等環節。

(二)從藝術采風實踐教學中考察嶺南傳統建筑文化特征。藝術來源于生活,嶺南傳統的建筑藝術產生與存在,均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以藝術設計的眼光看待傳統設計藝術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文化價值,領略不同類型的傳統元素,運用到我們現代的設計創意過程,這是我們從藝術采風實踐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主要目的。

藝術采風是在學校教師有目的的組織指導下,零距離的接觸生活、親近各類不同風格的嶺南建筑,培養和積累學生對嶺南建筑文化的感性認識,融入到藝術創作的心理狀態和精神狀態,為日后的藝術創作提供第一手素材。具體來講,就是從我國傳統建筑、園林、圖形、器物、家具等方面來研究與分析我國傳統建筑設計藝術的特質及其深厚的文化內涵。

(三)從環境藝術課程教學中融入嶺南傳統建筑文化理念的精髓。嶺南建筑與“嶺南的建筑”兩者之間有區別,并不是所有建在嶺南地區的建筑都可以稱之為“嶺南建筑”。所有在嶺南地區出現及發生的建筑現象都是“嶺南的建筑”,嶺南建筑是指具有嶺南文化的主導精神和統一風格的建筑,或者說,只有那些具有嶺南文化地域性格的建筑,才稱得上嶺南建筑。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重視嶺南傳統建筑的元素和符號,過多的模仿傳統建筑形式,有必要深入了解嶺南建筑文化理論,把握嶺南建筑的精髓,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理解和傳承嶺南建筑文化。

(四)搭建“嶺南傳統建筑文化”為主題的宣傳平臺。當代大學課堂教學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教學往往延伸到課外,學生在課堂上聆聽老師對嶺南建筑文化的講述,結合課外的各類活動,形成學習和了解嶺南傳統建筑文化的氛圍。開展“嶺南建筑文化”為主題的講座、競賽、模型展示、寫作、微課活動。采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充分運用在校大學生喜愛的媒介,全方位的展示嶺南建筑及文化中古典和現代的魅力。

當代的中國新建筑發展,普通引進了西方建筑的形式、風格、樣式和工程技術,也引進了新的設計理念、思維。中西結合、洋為中用等文化思想理念越來越為大家所熟悉、所采用。傳統與現代、傳統傳承與創新,嶺南建筑也面臨這種狀態,也面臨著傳統和創新的融合,不能一味地迎合西方的建筑思潮理,念,優良的古典建筑模式在形式和技術上的突破,也是我們在教育和設計實踐中需要面對的問題。

四、結語

在現代新建筑中應用傳統建筑符號和元素,對于現代建筑設計來講,是一個避不開的課題;嶺南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在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對于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承嶺南建筑文化精髓這一任務任重道遠,十分值得我們去探索。

參考文獻:

[1]曾昭奮.云歸嶺南一莫伯治集[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1994:275.

[2]唐孝祥.建筑美學十五講[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7:262-263.

[3]唐孝祥.嶺南近代建筑文化與美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174-175.

[4]曾堅,蔡良娃.建筑美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201-202.

猜你喜歡
建筑文化環境藝術嶺南
憶嶺南
雨嶺南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畢業設計的教學改革研究
當代中國主流建筑文化的新趨向
環境藝術設計的理論研究
易說嶺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