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家校沖突的成因及預防

2019-09-03 02:00高曉娜
教學與管理(小學版) 2019年8期
關鍵詞:失序

高曉娜

摘? ? 要? ?在小學家校交往過程中,隨著交往的頻率和深度不斷增加,家校之間的沖突也越來越頻繁。家長與學校之間由于教育焦慮、責任分散、信任危機以及溝通上存在問題等原因,導致爆發矛盾沖突,這種矛盾最終的受害者是孩子。只有家校共同提高教育觀念、厘清責任界限、發揮媒體積極作用、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才能有效預防沖突,營造家校攜手并進的氛圍,從而促進學生成長。

關鍵詞? 家校關系 家校沖突 失序

當前社會對家校共育越來越重視,2019年2月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要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治理新格局,2019年全國兩會聚焦的教育熱點也涉及到家校共育問題。在這種大環境之下,小學家校沖突頻發。家校是兩個價值取向不同的實體,他們之間的合作不是結合,而是接合,這種接合是非常松散的,一旦出現有利的事情,接合會更緊密;反之,一旦出現不利的事情就會分離[1]。小學家校關系的失序脫離了新時代下的教育要求,學校、教師與家長都要知道這種失序的最大受害者是孩子。

一、家校沖突的趨勢

1.融媒體的發展將沖突行為放大化

如今的融媒體發展迅速,家長跟學校之間的交流不再單純依靠家長會、家訪等面談為主的形式,而是更多借助網絡工具進行交流,例如QQ、微信等形式,在這種多借助于文字的交流方式當中,家校之間的矛盾也逐漸顯現,特別是在班級微信群中,時常會有家長被踢出群、教師在微信群中被辱罵的現象出現,微信群作為虛擬互動聊天平臺,相較于傳統的溝通方式更加公開[2],小沖突也會被放大化。

2.沖突行為的暴力化程度越來越嚴重

隨著社會對教育的不斷重視,家長對教師及學校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由于教師與家長在教育觀點、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以及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和承擔的社會責任上存在差異,因此相互之間經常發生矛盾沖突[3]。家校之間爆發的沖突在不斷地加劇,沖突產生的次數也在不斷增加,形式上也越來越嚴重化,沖突行為的暴力程度也上升到了侵犯人身安全的程度。

二、家校沖突的成因

1.家長的教育焦慮導致家校雙方產生消極情緒

當前中國社會彌漫著一股焦慮之風,尤其體現在家長身上,柯林斯的“新韋伯主義沖突論”可以用來解釋這一現象?,F代社會通過教育籠絡人才,進行利益爭奪,維護各集團的權利,教育也出現了階層化,家長為了追求高學歷產生焦慮。將家長“教育焦慮癥”總結為:貫穿整個教育的對“教育落后”的恐慌、在教育過程中對“教育重負”的壓力、在教育結果方面對“教育無用”的擔憂[4]。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家長受傳統教育觀點以及自身生活經驗的影響,對孩子有著高度的教育期望,“學而優則仕”的觀念依舊根深蒂固,期望孩子能夠通過讀書達到“階層轉移”。因此在孩子幼兒階段就開始了教育資源的搶奪,一直持續到基礎教育完成的整個階段,包括好學校的選擇、重點班的選擇、名師的選擇,甚至包括名氣大、實力強的輔導班的選擇,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中考、高考中可以“金榜題名”。

家長的教育焦慮也體現在與教師、學校的交流之中,一旦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家長就會抱怨教師的教學質量,懷疑教師的教學能力,對教師提出更多“無禮”的要求,并且希望教師能夠留堂輔導學生,完全忽視教師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家長的焦慮有時也會讓資歷淺的教師產生不耐煩的情緒,教師覺得家長不能體會教師教學的辛苦,只會一味地埋怨訴苦,甚至屢屢出現因為一點小的事情就去投訴教師的情況,在這種狀態下,沖突就會被激化。

2.家長跟教師的責任分散引發對彼此的高期望

責任分散理論又稱“旁觀者效應”,是指個體在他人存在的情況下,不太可能提供幫助的現象[5]。家庭與學校在學生的教育過程中都有著必須承擔的責任,但是在實際合作過程中,家庭跟學校往往會規避自己的責任,或者將自己的責任進行轉移。有些家長希望教師能夠扮演完全的“看護者”,無論孩子出現什么樣的問題,老師都能夠幫助解決,甚至想要教師分擔家長的義務,把教師的責任夸大化。家長,特別是住宿學生家長,往往在將孩子送往學校后就會當“甩手掌柜”,將孩子的衣食住行等各種問題全部轉移給學校和教師,將家庭應盡到的責任完全轉移。

另外學校這一方,在重成績、重升學率的壓力下,會讓家長分擔自己的教育責任,比如作業的批改與輔導、課外活動的開展、評教評學等各方面,加重了家長負擔,有很多家長反映教師布置的任務完全是留給家長來完成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與家長之間會增添越來越多的抱怨,會讓雙方隔閡越來越大。

3.家長與學校之間的信任危機使雙方產生抵觸心理

當前社會人與人之間都存在著信任危機,這種危機同樣也表現在家長與學校之間,班杜拉提出的動機期望理論可以用來解釋這一現象,在家長抱有一定的高期望時,一旦期望得不到滿足,便會產生信任危機。很多家長對教師存在著極度的不信任,社會輿論更多的也是關注教師的負面新聞,這樣只會加重家長的不信任感。家長因為這種不信任,會給教師提各種意見和要求,使得教師處在“增負”狀態,慢慢就會減少與家長進行溝通。家長也會對老師提出的要求置之不理,學校組織的活動也不去參加,甚至產生抵觸心理,拒絕相互間的溝通。

4.家長與教師溝通不暢激化雙方矛盾

家校之間想要構成合力就離不開雙方的溝通協作,良好的溝通往往會帶來顯著性的效益。但是在真實的家校溝通之間存在很多問題,從人際關系的角度來看沖突,這類學者會認為沖突是無法規避的。家長與教師因為社會地位、教育觀念、文化素質等多方面原因,會存在認知分歧,在實際交流中往往會爆發矛盾。

家長作為合作一方,應該與教師處于平等地位,但是多數教師在溝通中會以命令式語氣談話或者布置任務,這樣的語氣往往會引起家長的不滿。另外也存在溝通中雙方一言不合就出現語言激烈、彼此人身攻擊的局面。還存在一種情況,就是教師使用的語言過于專業化,家長也變成了教師的“學生”,一些文化素養沒有那么高的家長與教師溝通起來就如同聽天書一般,溝通效果不盡如人意,家長表面上都在應合,實際上存在敷衍的情況,特別是表現在面談情境中,家長可能想要盡快結束交流。家庭在教育合作中處在十分被動的地位,失去了在合作中的發言權,也就失去了主動進行合作的動機[6]。

三、家校沖突的預防對策

1.家校共同增強教育觀念,緩解家長焦慮

家長的教育焦慮最深層次的原因還是由當前的社會結構以及快節奏的社會生活所引起的,家長擔心孩子落后于其他家庭的孩子,也會受到很多不良風氣的影響,導致內心焦躁。這時候不僅要進一步完善社會結構,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還需要學校去幫助家長增強教育觀念以及教育認識,用專業的教育知識去緩解家長的焦慮心理。學??梢蚤_展開設相關課程、舉辦講座、邀請專家講解、舉辦家長交流會等形式的活動,提供一定的緩解壓力的方法,幫助家長以正確的理念去教育學生,以穩定的心態與學校交流。

2.家校雙方認準彼此定位,厘清責任界限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家庭和學校要認準定位,不越位,各自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在這個前提下形成合力。家長需要對教師形成合理期望,教師先為“人”然后才是師, 人是教師的一般特性,師是其角色的特殊性[7]。避免將教師過度“圣人化”,過度的期望只會產生更大的角色沖突,不利于雙方交往。同時也不能隨意貶低教師,人無完人,教師也是需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的。家長與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體諒對方的處境。教師要考慮到不同家長的個體差異,例如現在班級微信群雖然很普遍了,但是也有家長并不會通過微信與教師進行交流,或者家長的文化素質很低,不能夠輔導學生功課。教師需要提前了解清楚這種情況,不能一味地將自己應該承擔的教育責任過多轉移到家長身上。

3.家校共同解決信任危機,發揮媒體作用

面對家長的不信任,學校要多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的狀態,可以以開展公開課的方式,邀請家長參與到課堂中來,將學校的教學質量提升起來。教師也可以積極聽取家長的意見,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用自己專業的教育知識去改變家長的不信任。另外,媒體也要多發揮自身的正面引導作用,對于一些廣告的播放以及新聞的選擇都要謹慎,不要過多地去渲染負面的氛圍,加重社會不信任危機。

4.家校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雙方順暢溝通

最初要確立溝通意識,家校是合作伙伴,溝通要在平等條件下進行。溝通也是一門藝術,教師要對稱謂、句型、語氣、措辭等溝通技法格外重視[8]。學校要加強對教師文化資本的培養,提高教師的人際交往能力。交流時雙方一定要真誠、尊重,家長和教師要學會認可對方的付出,學會傾聽。對于家長在溝通中存在的問題,學??梢耘e辦培訓課,輔導家長去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教師在溝通中要鼓勵家長積極發表意見,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此外,溝通要及時,防微杜漸,家長和教師對于孩子的問題要建立及時的聯系。學生在家庭中和在學校中的表現往往是不同的,及時的聯系可以讓家長和教師更全面地去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成長表現,以防出現問題時雙方以“不了解”“不清楚”為借口。

在家校合作的趨勢下,家校關系的失序、沖突成為了最大的矛盾點,孩子是沖突的最大受害者,身心發展會因為這種沖突的發生受到一定的傷害,家長與教師也會因為雙方的沖突遭受打擊,是一件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情。家長與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切忌沖動行事,要建立起信任關系,讓孩子在健康、向上、融合的家校環境中成長。

參考文獻

[1] 潘小芳,郭瑞迎.責任分散理論視域下家校責任共同體的構建[J].教學研究,2017,40(06).

[2] 植華清,卓毅.小學家校群中家校關系的異化及矯正[J].教學與管理,2019(02).

[3] 錢煥琦.當前家校關系中存在的問題及倫理調適[J].中國德育,2006,(03).

[4] 陳華仔,肖維.中國家長“教育焦慮癥”現象解讀[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02).

[5] Tobias G,Dirk O M.When by standers incease rather than decrease intentions to help[J].Social Psychology,2015(02).

[6] 張勇.從溝通走向合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必然途徑[J].教育科學研究,2011(03).

[7] 李學淑,莊緒靜.論教師角色的合理期待[J].教育科學論壇,2008(01).

[8] 傅維利.論家校微信交流沖突中教師的角色擔當[J].中國教育學刊,2017(10).

[責任編輯:白文軍]

猜你喜歡
失序
越控制,越失序
越控制越失序
越控制,越失序
越控制,越失序
越控制,越失序
高職院校創新發展驅動力下的失序成因研究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人才流動失序的反思及矯治
重新構建習作教學的“內在序列”
在失序中選擇
李清雁:倫理失序影響德育的功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