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旱山區不同季節低成本造林綠化技術研究

2019-09-09 09:25王忠英陳興振
山東林業科技 2019年4期
關鍵詞:黃櫨根苗側柏

王忠英,陳興振

(1.山東省費縣國有塔山林場,山東 臨沂 273400;2.山東省棗莊市林業局,山東 棗莊 277000)

干旱是瘠薄山地造林的最大障礙。傳統的造林方式分為春季造林和雨季造林。為探索不同季節低成本造林技術,我們做了以下試驗研究。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棗莊市山亭區境內進行。該地土壤為石灰巖山地粗骨褐土,屬于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具有氣候適宜、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溫較高、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等特點。

2 試驗材料來源與方法

造林苗木主要為側柏、黃櫨,種子進行大拱棚育苗,培育1年生、2年生苗、容器苗。

2.1 雨季造林試驗

2.1.1 側柏苗不同培育方式進行雨季造林的對比試驗

選擇1年生容器苗、基質培養生根苗、2次蹲苗、裸根苗作對比,選擇4個造林地塊分別進行造林實驗,2次蹲苗、基質培養生根苗、裸根苗栽植前均進行根部蘸泥漿處理。泥漿均用生根粉、地菌靜等處理。測定造林成活率。

2.1.2 黃櫨苗不同培育方式進行雨季造林的對比試驗

選擇黃櫨1年生容器苗、2次蹲苗、裸根苗作對比進行造林實驗,2次蹲苗、裸根苗栽植前均進行根部蘸泥漿處理。泥漿均用生根粉、地菌靜等處理。

2.2 秋季造林試驗

2.2.1 側柏秋季造林對比試驗

選擇1年生容器苗、2次蹲苗、裸根苗作對比進行造林實驗,2次蹲苗在大拱棚內進行,2次蹲苗、裸根苗栽植前均進行根部蘸泥漿處理。泥漿均用生根粉、地菌靜等處理,實驗4次重復。

2.2.2 黃櫨秋季造林對比試驗

選擇黃櫨1年生容器苗、裸根苗作對比進行造林實驗,裸根苗栽植前均進行根部蘸泥漿處理。泥漿均用生根粉、地菌靜等處理,四次重復。

2.3 春季造林對比試驗

2.3.1 側柏春季造林對比試驗

選擇1年生容器苗、2次蹲苗、基質培養生根苗、裸根苗作對比進行造林實驗,2次蹲苗、機制生根苗、裸根苗栽植前均進行根部蘸泥漿處理。泥漿均用生根粉、地菌靜等處理。

2.3.2 黃櫨春季造林對比試驗

選擇黃櫨1年生容器苗、裸根苗作對比進行造林實驗,裸根苗栽植前均進行根部蘸泥漿處理。泥漿均用生根粉、地菌靜等處理。

表1 側柏不同培育方式苗木雨季造林實驗

3 結果與分析

3.1 雨季造林

3.1.1 側柏苗不同培育方式對比

從表1可以看出,通過在4個地塊栽植4種苗木的成活率對比,雨季造林,當年栽種的側柏苗木,在相同地塊,容器苗成活率最高,其次是基質苗、2次蹲苗,裸根苗成活率最低,4個地塊規律相同,從圖1更能清晰的看出變化規律。容器苗、基質苗和2次蹲苗的成活率基本在90%左右,相差不大。從生長表現上看,成活的裸根苗比容器苗在石灰巖山地上的生長狀況要好。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容器苗能最大程度的保證成活率,而裸根苗植株發育生長的更快,有利于林木的快速成長,保證了林地的快速建成。

圖1 側柏不同培育方式苗木雨季造林成活率對比

取前三個地塊的數據進行方差分析,通過表2可以看出,3個重復,4個處理,處理間差異極顯著,F>F0.01,即側柏容器苗、基質苗、2次蹲苗和裸根苗對比成活率差異極顯著,而地塊間無顯著差異。

表2 側柏不同培育方式苗木雨季造林實驗方差分析表

3.1.2 黃櫨不同培育方式對比

表3 黃櫨不同培育方式苗木雨季造林實驗

由表3和圖2可以看出,黃櫨1年生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最高,平均可達91.75%;2次蹲苗成活率還可以,平均75.25%;裸根苗成活率最低,平均56.75%。地塊之間變化規律相同,差異不大。因黃櫨苗木不耐澇,雨季很多山地地表水豐富,在一些季節性泉眼地段和頁巖山地低洼地方都有短期內的積水現象,因而對造林成活率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圖2 黃櫨不同培育方式苗木雨季造林成活率對比

取前3個地塊的數據進行方差分析,通過表4可以看出,3個重復,3個處理,黃櫨處理間差異極顯著,F>F0.01,即黃櫨容器苗、2次蹲苗和裸根苗對比成活率差異極顯著。而區組,即地塊間差異不顯著。

表4 黃櫨不同培育方式苗木預計造林實驗方差分析表

3.2 秋季造林

3.2.1 側柏不同培育方式對比

表5 側柏不同培育方式苗木秋季造林試驗

圖3 側柏不同培育方式苗木秋季造林成活率對比

從表5可以看出,通過在4個地塊栽植3種苗木的成活率對比,秋季造林,當年栽種的側柏苗木,在相同地塊,容器苗成活率最高,平均96%;其次是2次蹲苗,平均88.5%;裸根苗成活率最低,平均75%。4個地塊規律相同,從圖3更能清晰的看出變化規律。

表6 側柏不同培育方式苗木秋季造林實驗方差分析表

取側柏苗木秋季造林的前3個地塊的數據進行方差分析,通過表6可以看出,側柏處理間差異極顯著,F>F0.01,即側柏容器苗、2次蹲苗和裸根苗的秋季造林對比成活率差異極顯著。而地塊間差異不顯著。

3.2.2 黃櫨不同培育方式對比

表7 黃櫨不同培育方式苗木秋季造林試驗

黃櫨秋季落葉后造林成活率高,容器苗和裸根苗栽植成活率差異不大,實驗證明黃櫨等落葉樹種秋季裸根造林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見表7。

圖4 黃櫨不同培育方式苗木秋季造林成活率對比

3.3 春季造林

3.3.1 側柏不同培育方式對比

表8 側柏不同培育方式苗木春季造林試驗

圖5 側柏不同培育方式苗木春季造林成活率對比

從表8可以看出,通過在4個地塊栽植3種苗木的成活率對比,春季造林,當年栽種的側柏苗木,在相同地塊,容器苗成活率最高,平均94.75%;其次是2次蹲苗,平均68.75%;裸根苗成活率最低,平均60.5%。4個地塊規律基本相同,從圖5更能清晰的看出變化規律。

表9 側柏不同培育方式苗木春季造林試驗成活率方差分析表

取側柏苗木春季造林的前3個地塊的數據進行方差分析,通過表9可以看出,3個重復,3個處理,側柏處理間差異顯著,F>F0.05,即側柏容器苗、二次蹲苗和裸根苗的秋季造林對比成活率差異顯著。而地塊間差異不顯著。

3.3.2 黃櫨不同培育方式對比

表10 黃櫨不同培育方式苗木秋季造林試驗

圖6 黃櫨不同培育方式苗木春季造林成活率對比

從表10和圖6數據可以看出,黃櫨春季造林,還是容器苗成活率高,但和裸根苗栽植成活率相差不是特別大,春季造林成活率都一般。

3.4 側柏不同季節造林對比

側柏不同季節造林效果見下表。

從表11、12和圖7可以清晰的看出,按季節來看:側柏在春、夏、秋三季采用容器苗造林的成活率相差不大,無顯著差異,在四種培育方式中成活率最高。采用基質苗造林,雨季造林成活率相比容器苗成活率略低。采用2次蹲苗和裸根苗方式造林的側柏,春季造林成活率明顯偏低,夏季和秋季造林成活率較高。2次蹲苗的側柏在不同季節造林成活率都比裸根苗高。按培育方式來看: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最高;基質苗和2次蹲苗造林成活率較高,相差不大;裸根苗成活率最低。

表11 側柏不同季節造林效果對比

圖7 側柏不同季節造林成活率對比

表12 側柏不同季節造林效果對比方差分析表

綜上數據分析,無紡布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基本不受季節影響,春夏秋冬1年四季栽培都沒問題,但是就是栽植成本高。裸根苗春季栽植成活率不行,主要原因就是北方春季十年九旱。特別是5、6月份干熱風嚴重,造成春季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上不去。夏季雨水充沛,抓住有利時機進行雨季造林效果明顯。秋冬季節雖然雨水比夏季少,但是一般比春季多,氣溫較低蒸發量少,地溫尚可。在秋雨過后抓住有利時機進行造林,效果非常好。因此,山地側柏造林,在運輸方便的地方可以采用側柏容器苗造林,運輸不方便山高路陡偏僻的地方最好采用裸根苗2次蹲苗后選擇雨季或者秋季造林。

3.5 黃櫨不同季節造林對比試驗

黃櫨不同季節造林效果見下表。

表13 黃櫨不同季節造林效果對比

表14 黃櫨不同季節造林效果對比方法分析表

從表13、表14和圖9可以看出,按季節來看:與側柏一樣,黃櫨無紡布容器苗造林成活率無顯著差異,基本不受季節影響,春夏秋冬1年四季栽培都沒問題,但也是栽植成本高;2次蹲苗在春季和雨季造林成活率基本相當,秋季造林成活率略低;裸根苗雨季栽植成活率不行,秋季栽植成活率比較高。從培育方式來看:還是以容器苗成活率最高,其次是2次蹲苗,裸根苗次之。因此,裸根苗可在秋雨過后抓住有利時機進行造林效果非常好,2次蹲苗適用于春季和雨季造林。綜上所述,山地黃櫨等落葉樹種造林,在運輸方便的地方可以采用側柏容器苗造林,在運輸不方便山高路陡偏僻的地方最好采用裸根苗選擇秋季造林,春季和雨季選擇2次蹲苗造林。

圖8 黃櫨不同季節造林成活率對比

4 結論

造林時間要根據立地條件和造林樹種科學確定。山地丘陵造林難度特別大,造林物資運輸極其不方便,我們不可能也不方便使用容器苗,只有應用低成本的小苗才可能更好栽植。造林時間上要根據樹木生長習性而定,對于常綠樹種來說春夏季栽植最好,而落葉樹種更適合于秋季落葉后及春季發芽前造林。而側柏春夏秋造林成活率都很高。采取頭年或翌年春天育苗、根據苗木習性采取低成本苗木小苗蹲苗后選擇雨季和春、秋季成活率很高。

猜你喜歡
黃櫨根苗側柏
側柏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技術
黃櫨個體生長情況與根系結構的關系探究
杉木扦插苗與實生苗生長對比分析
不同育苗方式落葉松苗木生長及生物量特征研究
伏羲廟,側柏
香山名字的由來
它曾是皇帝的御用染料
淺談裸根苗造林的優勢
不同移栽苗對甜葉菊生長及產量的影響
冬日清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