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現狀研究

2019-09-10 23:22劉馨?劉亦奇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劉馨?劉亦奇

摘要:近年來,農民合作組織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迅速發展,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但是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如經營規模小、方式粗放、勞動力老齡化、組織化程度低、服務體系不健全等。以煙臺市某村為例,分析經濟合作組織現狀、存在問題,并提出對策。

關鍵詞:農業合作社 農民組織化程度 ?農村經濟合作組織

煙臺市某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現狀

某村響應政府號召,2018年5月開始建立合作社.合作社屬于農村基層組織興辦型,旨在打造集休閑、觀光、采摘、旅游一體化生態農業。合作社項目分二期進行。一期計劃投資180萬元,建設生態采摘觀光示范園,種桃樹,4月桃花盛開,舉辦“桃花節”,9月供游客采摘;另有采摘大棚,開展“電子商務項目”,建設電子商務平臺,與“六只袋鼠”“天貓”“黃海農業”等電商合作,每年增加收入5萬元以上。二期為農家樂建筑和停車場建設,但是由于危房改造、地理位置選擇等各種條件限制,尚在規劃階段。宣傳方面,借助旅游公眾號,電視臺、街道采訪以及抖音、快手等網絡媒體,但管理人員近期離職,無人打理。游客主要是城市市區人口。

煙臺市某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缺乏成本收益核算機制和收益預期

由于合作社剛剛建立有余一年,各項機制未健全,是當前缺乏成本收益核算機制的主觀原因??陀^原因則是農業發展市場導向,具有短視化的特點,即什么價格高種什么,難以預測市場價格,這是缺乏成本收益機制的客觀原因。主觀原因則是入股村民年齡明顯偏高,學歷層次低,再培訓成本高;同時缺乏資金,無法引進高素質人才參與合作社體制機制構建。

2.村干部行為短期化傾向

在不冒尖、不出頭的傳統小農意識的影響下,村民對新型農業合作社采取觀望態度,在合作社發展壯大才會入股,所以期待合作社短時間盈利。但是農業本身經濟效益較低,迅速盈利不現實。因此如果合作社短時間內無法盈利,村民可能產生對村干部能力的質疑,熟人社會中強大的社會輿論會影響村兩委的治理基礎;再者,三年換屆,任職時間短,村干部包迫切要求政績、村民認同,容易導致村干部行為短期化,不利于合作社長遠發展。

3.股東合作參與能力低限制合作社發展

入股村民在村中經濟基礎較為雄厚,有各自事業經營,其農業生產與合作社完全脫離,無暇顧及合作社日常管理事務,僅將資金交予合作社使用,因此目前僅僅承擔了入股和決策參考的功能,一名副書記為主要負責人。股東合作協商能力低,組織程度低,參與能力低,影響市場預測能力和抵御風險能力。目前剛起步的合作社,并沒有成為連接市場和農民的農民進入市場、抗御市場風險、提高競爭能力的重要載體,也并沒有在規范成員行為、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價格、提高農產品質量等方面,起到組織支撐和輻射帶動作用。

4.農業科技水平低

多年前,曾有兩名本村村民擔任科技指導,收入為是村集體一年三四百的補貼,其收入低,風險大,同時隨著年齡的增大,便不再擔任技術指導。從此,該村便沒有過技術人員。因此,受合作社資金限制和煙臺市農業技術專家供給不足限制,無法通過開展技術交流、聘請專家講解新技術、統一引進新品種等措施。因此,合作社既無法為單戶農民提供科技指導和社會化服務,滿足小生產者技術需求,也無法滿足合作社本身引進新作物對于農業技術的需求。

5農村基層組織興辦型易受村兩委變動影響

在合作社由村兩委成員牽頭成立的情況下,合作社與兩委關系較為和諧。由于行政屬地化,土地流轉的申報、農業發展專項補助的申請都要當地村委會逐級上報。在兩委關系較為和諧的情況下,合作社在發展各種農業經營項目的過程中較為順利。但另一方面,合作社可能成為兩委貫徹執行政策的工具,脫離經濟互助組織的基本屬性,基層干部“對上不對下”負責的慣性,影響合作社自主性;兩委換屆后,若合作社領導人不再為村級兩委成員,合作社的發展可能受限。

6.財政扶持力度有限,融資困難

煙臺市政府對農民合作社項目的補助為合作社總投資的30%,但是至今未到賬。盡管《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明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具有合法的市場主體資格,是一個新型經濟實體,可以作為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支持的承貸主體,但這一規定實際沒有得到貫徹,一般金融機構認為合作社用地是集體土地,地上建筑物沒有辦理國有土地證和房產證,合作社的廠房、倉庫等建筑物等也不能作為有價值的抵押物辦理貸款授信業務。

7.小農思想限制合作社發展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農民理性化、利益化、分散化,剛起步的合作社收益預期不明朗,村民自身持觀望態度,合作社融資困難;村民不希望自己的農業生產受外人的過多干涉,避免同別的生產單位發生過多關系,加入合作社對保證其單一農戶的正常生產有所威脅,與合作社合作精神相悖。

煙臺市某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對策

1.政府引導農村合作社跨區域規劃整合

該村的鄰近村落皆采用類似的發展模式,不同之處在于農產品的具體種類的不同,發展思路、發展模式大致相同,缺乏鄉鎮或者街道一級的整體規劃,產品無差異化,難以形成自己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因此需要街道引導,打破村域、鎮域界限,在更大區域、更大范圍上實施專業性組合,對各個村莊發展提供差異化戰略,避免連片情況相似的村莊采取千篇一律的鄉村旅游模式。原來的合作社可作為合作組,對內實行各合作組獨立核算,對外以合并社的名義進行營銷。為了擴張組織規模,各有關方面要深入廣泛地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動員更多村民入社。辦農村資金互助社。大力發展各類農業服務組織,提升鄉鎮或區域性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

同時要處理好政府、合作社、市場三者的關系,避免行政力量對其他兩者的過多干預,引導區域內合作社的整合,而非以行政命令的形式。

2.加強制度建設,規范運作經營

農民專業合作社必須從制度層面解決經營模式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樹立靠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的意識?!掇r民專業合作社章程》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根本大法”,該村股東需要認真研究制定《合作社章程》,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及時對《章程》進行修改完善,確?!墩鲁獭芳扔羞m時性,又有前瞻性。

合作社需要進一步密切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關系,真正結成緊密型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加強對村民的宣傳教育,擴大合作社社員的持股面和持股量,切實穩定合作關系;健全內部合作協商機制,尤其是財務管理機制,克服管理和決策中的包辦代替現象。

參考文獻:

[1]劉震. 日照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模式問題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