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學家在田野》讀書報告

2019-09-10 12:55張浩洋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關鍵詞:人類學家民族志被調查者

張浩洋

作為一本面向21世紀的人類學著作,以“反思人類學”為基礎,通過新一代人類學家田野調查的反思和討論,帶給讀者共鳴和啟發。因此在這本書出版后影響較廣,書評也不少,但大多是記者或其他與人類學相近的職業的讀者,從自身工作經歷的角度寫出了自己對這本書的感受,少有結合自身的經歷進行案例或學理的分析。作為一名初學人類學的研究生,希望借此闡發自己對這本書的感悟。

一、尷尬的田野

在本書中首先強調的是田野中雙方的“親熟關系”,即研究者如何確立自己的身份更容易讓受訪者接受,并且能夠游走于各方的勢力之間,取得他們的信任。通常我們在進入一個“異文化”的田野之前,要先取得官方的認可,或者是以官方項目的名義進入田野,然后與各層面的人打交道。但是,想要更深入的調查,僅僅依靠“官方的勢力”是不夠的,必須想辦法融入到被調查者當中去,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建立一種較為親密的關系,甚至要成為“局內人”。在這一過程中參與觀察成為重點,理想的狀態是在體驗中獲得有用的資料,但往往出現三大問題:其一,沉浸在參與觀察中,忙于處理人際關系會讓你失去思考學術的時間,大部分要等到離開才能去回憶,嚴重的會遺漏或錯過重要的時機;其二,在處理各方關系時,容易受到受沖突雙方的影響,如何保持良好的中立,角色如何轉換;第三,是否形成一種“窺陰癖”,感覺自己是在窺探他人而給自己帶來心理上的負擔。

尷尬的田野,主要有三種類型:“被誤解”,“角色沖突”和“相互利用”。第一種尷尬源自于對人類學家工作的不了解所帶來的誤解,比如調查者被誤以為是“銀河地帶”的性工作者,調查者的參與觀察被誤以為是不務正業,甚至是不可思議的怪異行為。筆者就經常會被問到:“你為什么問這個問題”,言下之意和你們又沒有什么關系,好好呆在學校不好嗎。當然這些都是暫時的,在解釋清楚后,仍然可以繼續調查,不會影響大局。但是第二種情況,處理的好不好直接影響到田野調查的成敗,因為每一位調查者進入田野以后,都會在田野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般y河地帶”的帕蒂·凱莉在不同的場合要換上不同衣服來代表角色的轉變,多數的人類學家要游走于不同階層,應對不同角色的要求,拉維納中學爆發激烈沖突時各方對教職工和管理層之間關系破裂的不同看法,會被認為是聯席會議的間諜,從此逐漸與管理層疏遠。進入田野經常是以官方的形式開始,卻往往田野調查的參與觀察中,因為與被調查者朝夕相處而逐漸疏遠官方,站在對立的立場或者保持中立,這就是一個倫理定位的問題。另外,由于代表的利益群體的不同,只有兼顧各方的需求,才能保證田野調查的順利進行。在第三章中,作者不僅梳理了一些文化交疊和沖突的時刻,同時還探討了研究對象自身對“人類學家與所處田野”的關系的影響。想要對社會關系及其利益紛爭有一種更深入、更豐富、更“厚重”、更細微的理解,必須以一種更富有成效的方式明確自己的定位,對于那些致力于政治參與和批判性人類學研究的學者來說更是如此。

二、田野焦慮

田野危險帶來的焦慮,在民風彪悍的異文化地區或者對一個動亂的群體進行社會調查的時候,調查者有可能遇到與自身倫理標準相違背或者自身安全受到危脅的場景,這些情況都會給調查者心理上帶來巨大的壓力,從而在一個“尷尬空間和令人不適的社會關系中”產生一種焦慮情緒。第二部分中提到了對底特律棚戶區的艾滋病群體的黑幫販毒生活、肯尼亞的海洛因吸食者、伊利諾斯州的監獄生活的調查,還有對澳大利亞梅爾維爾島上生活的蒂維青少年的心理和人際關系進行分析的研究,以及對毛利人的宗教生活的調查,都提到了作者在調查中所遇到的焦慮和不適,特別是在第一次進行田野調查就進入這樣的田野,調查者不能游刃有余處理各種關系或遇到危險時,這種焦慮就出現的更加明顯。

與前一章的“中立”不同,應對田野焦慮似乎除了逃避和暫時壓制沒有更好的辦法,在自己的田野中,也會出現焦慮的情況,一般采用轉移注意力,短暫休息或離開的方式。對于田野中的倫理的思考,主要包括對人性中善與惡的探討,以及如何與田野中的被調查者妥善相處,盡量減少這些問題帶來的困擾,比如不卷入違法活動,不去不加分析的相信被調查者的話,從而更警覺的認識到被調查者的扯謊行為。在宗教問題上以客人的身份進行觀察,往往比不帶感情的調查能更好的融入當地人的群體。作為客人,特別是一位受到尊敬的客人,即使僅僅是一位即將畢業的學生,也會受到當地人的款待。

三、田野的收獲和展望

在新世紀的開端回顧過去的二十年,地方性的傳統文化隨著社會文化實踐的不斷流動而日益消逝,因此馬爾庫斯提出借助“多點民族志”的方法,來調查一種在文化上相關但在地理上分離的現象。從宏觀層面來看,“多點民族志的”的方法有文化傳播論和文化涵化的影子:文化在人口流動的過程中不斷傳播和擴張,但是在長時間發展的過程中因為受到周邊文化影響而發生改變,導致原來的文化發生部分的改變,因此要想探究某一文化的全貌,有必要從多個田野點中找到蛛絲馬跡,但是要避免過度的聯想。在微觀的層面上,以黑谷沢的田野點為例,他的田野充滿了流動性、暫時性和無邊界的網絡化,在繆爾的田野中也提到自己的田野充滿了時間和地點的不確定性,他只能通過訪談,影視資料等虛擬的空間來收集資料,所以他們的田野點不可避免的出現多地點的特征。筆者的田野調查中,發現同一文化在不同的村寨保存的完整度大有不同,對文化現象的解釋也略有差異,因此,多點民族志的方法能更好的把握某一文化的全貌,并在追本溯源中挖掘文化的內核。

21世紀的人類學研究,注重開展“多點民族志”的調查,在敘事中借用影視上的蒙太奇手法,能更好的表現上述“分離”現象,同時對“女性人類學”的關注也是表現人類社會的一個新角度,女性的解放運動為女性觀察社會提供了便利,為人類學打開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人類學家在田野》一書為我們展現了在學術生涯的不同時期,即使田野工作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但通過細致的反思,最終獲得對所記錄社會場景本質的重要洞見,為初學者提供要重要指導。

猜你喜歡
人類學家民族志被調查者
視覺人類學視域下的民族志攝影、保存和傳播
00后閱讀偏好的三大特點
尋找源頭的野心
兩種目光的相遇
印度老牌民族主義組織“穿上長褲”
民間文書與民間智慧
自傳式民族志:概念、實施與特點
殘殺同類的進化策略
敏感性問題抽樣調查方法研究
你為何不能幸福地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