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數民族地區《平面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2019-09-10 12:55張蒙洋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關鍵詞:平面設計

張蒙洋

摘要:《平面設計》課程作為應用型設計人才培養中重要的設計課程之一,逐漸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隨著中國市場經濟與區域化進程的推進,社會分工與區域經濟特色的進一步細化,我們的課程體系建設需要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需要。

關鍵詞:平面設計 ?南丹白褲瑤 ? 區域性文化

平面設計通過圖形、圖像的形式表達將信息傳遞至受眾,它突破常規,用非語言的形式說服受眾,并使其有效接受所傳達的信息。它不僅是視覺上的裝飾和美化,更是迎合人類文明需求的快速溝通手段。對于商品社會背景下的受眾來說,形式上的美和精神上的美同等重要。在國際市場快步走向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一場夾雜著民族文化、民族情感的商品品牌競爭正成為市場競爭的焦點。一名設計師是否引領國際設計潮流。是否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的設計文化理念已成為衡量其設計水平和文化素養的標尺。

在少數民族地區《平面設計》課程中融入區域性文化特色,如自然風光、建筑文化、少數民族特色、民族風俗等特色,對不同地區人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思想情感、民族風俗、個人氣質、審美要求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探索研究,從而在設計上形成獨特的地域風格,在教學上形成獨特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設計意識、設計風格,亦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并對同類院校同類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形成良好的示范性作用。少數民族地區《平面設計》課程應改變現有的模式化、類型化、機械化的教學模式、課程體系、課程內容的局面,將區域性特色文化帶入高校、融入課堂,深入學生內心,在展示區域性文化藝術成果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做到真正的與市場接軌,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目前,社會對平面設計人才的要求和高校平面設計課程的教學目標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高校的《平面設計》課程的教學方式依舊采用以前的教學模式,沒有有效的改革與創新,這種教學模式產生了許多問題,沒有達到理想中的教學效果,不能與區域性特色有效的結合在一起,特別是藝術類高校不能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模式。

現有教學方式缺乏個性特征,未能與區域性特色有效的融合,區域性文化特色未能在高校的教學環節進行有效的設置,使學生的創作方式、思維模式等呈現出固化狀態,不能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與創作興趣,學生的審美觀念、藝術靈感、思考方式、動手能力能夠未能得到創造性的發揮,學生的個性特征未能得到更好的展現。目前我國各高校多數強調《平面設計》課程與其它課程的共通點,沒有考慮這門課程的地域性特點,未能夠對區域性文化傳統進行藝術的直覺性、敏感性的表達,沒有體現文化特色在《平面設計》課程教育中的獨特性,導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也不能符合區域市場經濟對人才的要求。

教學內容缺乏實用性,《平面設計》課程的首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夠在平面設計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而不是教師滿堂式的灌輸,學生被迫的接受枯燥的教學內容,這樣都使學生對于課程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而不能做到發掘其課程的深層含義,阻礙了學生創意思維的發揮。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現階段大多數學生缺乏有效的實踐訓練,缺少相關的實踐經歷,在進行真實項目的訓練時,不能深入的考慮客戶需求、市場因素、實際需要,而是盲目的從自身出發。

地理環境作為自然生態的重要組成因素,對特定的人文生態的形成產生著重要影響,而區域性文化的形成又與自然的、人文的因素息息相關。從地域性文化發生學的角度來看,人與自然地理環境密切相關,因此,不同的地理環境因素便自然而然的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區域性文化,而每一地區的區域性文化又有與本地區相適應的審美情趣、審美理想與之相對。因此,廣西充滿特色的區域性文化孕育著與其自然、人文相對應的民族心理、文化傳統、審美取向等,并由于地理環境、經濟水平、生活風俗等的不同使廣西的少數民族文化藝術非常具有特色。

白褲瑤是瑤族眾多支系中的一支,因其族男子均穿及膝白色燈籠褲而得名。民風淳樸、民俗文化保存完好,是我國少數民族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極具特色的民族風俗與文化傳統,白褲瑤自稱為“朵努”。白褲瑤現今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南丹縣里湖鄉、八圩兩個瑤族聚居地以及貴州省的荔波等地,人口約3萬多,居住在崇山峻嶺之中,充滿山地民族特色。白褲瑤民族因其所處的較為封閉、偏遠的地理位置的影響,使其與外界鮮有經濟、文化交流,這也造就了白褲瑤勤勞、憨厚、勇敢、樸實的白褲瑤山民形象。白褲瑤是一個由原始社會形態直接跨入到現代社會生活形態的特殊民族,所以至今仍然有明顯的由母系社會階段向父系社會階段過渡的社會文化信息,保存著完整的服飾、喪葬、婚俗、信仰、銅鼓、陀螺等原始文化傳統,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是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個民族,亦有“人類文明的活化石”的美譽。

廣西南丹白褲瑤有獨具特色的服飾文化、婚俗喪葬文化、建筑文化、娛樂文化、銅鼓文化、陀螺文化等優秀文化傳統,能夠為《平面設計》課程提供了一個特色鮮明的表現題材。

區域性文化特色與課程設置相融合的同時,還應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研究能夠體現藝術類高校特色的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的設置。

1.注重素質教育,完善教學模式與方法。對現有的程式化、單一化、模式化的教學模式與方法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及時發現癥結所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轉變以“教師”為主的、以就業教育為目的的固化教學方式,形成以“學生”為主導的、培養創新型人才為主的教學方式,形成特色鮮明的創新教學模式。

2.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逐漸形成以“實踐”為核心,以虛擬與真實項目相結合的實訓課程內容,培養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與組織能力,使其更加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

3.構建有效的教學環節,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注重新知識、新理念、新方法的講授,不斷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發散思維的培養。關注學生,注重學生個性特征的培養。

4.現代設計思維與傳統設計相結合的課程方向探索。

猜你喜歡
平面設計
試分析傳統紋樣對平面設計的影響
試論色彩、圖形、文字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
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研究
數字媒體藝術與平面設計的關系
設計史視野下的民國期刊版式特征
平面設計中的構成藝術分析
基于Photoshop環境下的平面設計芻議
平面視覺語言中的藝術創作和形式表達
行走在本土與全球化之間
平面設計的創意與審美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