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待命運的方式,是迎難而上

2019-09-10 11:00七天路過
啟迪與智慧·上旬刊 2019年11期
關鍵詞:職場大學人生

七天路過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天生得到很多,豐盛的愛和物質,好像伸一伸手就能摘取滿天星辰;而另一種人天生就要學會爭取,從貧瘠的人生里掙扎著向前走,先逃離原生家庭的無底洞,再跳過各式各樣的陷阱,歷經千辛萬苦,還離理想人生差一大截。

A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姑娘,家中除了她還有一個弟弟,高二那年,母親曾試探著問她:“家里錢緊得很,以后不上大學好不好?”

A哭著跟母親大鬧了一場,說無論如何自己也要上大學,母親拗不過她,但跟她約定,大學期間每個月只給她500塊,其他的錢要她自己想辦法。A覺得委屈,抬頭時看到母親身上穿著一件七八年前買的襯衫,又把話憋了回去,說“好”。

那一年她雄心壯志,想靠高考翻身,誰知道當年的數學題是那幾年最難的一次,她只考上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她在大學四年中當過促銷員,在報社實習過,去工廠做過流水線上的小時工,大四那年才用節省下來的錢買了一部手機。

那年,微信公眾號才剛剛起步。她用買來的二手電腦零零散散寫過幾篇文章,堅持了半年,總閱讀量也沒有破萬。A覺得自己前20年的生活是被日子推著走的。

如果她不去兼職,就沒有生活費,如果她沒有生活費,就沒辦法要到下一年的學費。她是那個等不到水晶鞋和王子的灰姑娘。所謂的奇跡,不過是眾籌幾萬人的夢想,去向上帝交換一個機會,A覺得自己永遠是那個分母。

B家庭富裕,小學就是學校的模范生,從初中到高中練了5年小提琴,是有資格做特長生的,只是自己更喜歡文化課,所以小提琴也就成了愛好而不是專業,高考那年她被兩所國內頂尖的大學搶著錄取。

大四那年B又申請了英國的大學,一畢業就飛到了倫敦讀研。學成歸來后,直接進了一家廣告公司,閑暇時間自己琢磨起了公眾號,沒多久就寫出了第一篇爆款文。

B也有過無數深夜寫稿的時刻,她見過凌晨三點的北京,她太清楚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顯得毫不費力。她自小獲得過物質帶來的好處,所以一過18歲就開始學著掙錢,跟爸爸經商的朋友接觸,明白努力不過是最基礎的東西,努力無須炫耀,只有優秀,才能讓別人看到你。

A在超市忙著打工的時候,B在外企空調房里做文案;A在圖書館看書的時候,B在跟外教上英語課;A繞著操場一圈圈奔跑的時候,B在健身房上價格昂貴的私教課。

A和B在人生前20年的時光中沒有重疊,一個是小鎮青年,一個是天之驕子。她們是在大四實習那年在公司里遇見的。

B看到中午大家都在聊八卦,而A獨自捧著一本外國小說看得津津有味,便把手里買多的一杯星巴克遞給了她。A拘謹地說謝謝,兩個人倒也就著書聊了起來。A說自己想要留在這家公司,B笑了笑,說自己已經準備好讀研的資料。在職場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A的武器是勤奮,B的武器是專業。段位不同,但好過手無寸鐵,妄想靠混日子博得一片天空。

A掙2000塊,花800塊,她住在宿舍,吃在食堂,攢錢為畢業后押一付三的房租做準備。B掙2000塊,花兩萬塊,這個工作于她不過是打開交際圈的機會,她看重的不是工資,而是人脈。唯一相同的,是兩個人都知道這家公司不會是她們長久的歸宿,從這里帶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A帶走的是一份專業技能,她憑借實習經歷進入了一家大型公司。小公司學做事,大公司學做人,她太清楚在她一無所有的時候,唯有提升專業技能才是她的全部依靠;B帶走的是她得到的人脈,這樣的資源一直利用到她后面的創業中,她年紀輕輕,卻懂得經營與謀略。

A就是我。而B,是我成長道路上,遇到的一個閃閃發光的人。她比我家世好,比我能力突出,比我選擇多,重要的是,比我更努力。

我們常常以為,比自己優秀的人不是用來忌妒的,就是用來超越的。但事實上,有很多人,你一開始超越不了。與其想著通過彎道加速超出別人的軌道,不如走好自己既定的軌道。在宇宙空間中,有無數行星是互不打擾的,他們不貪戀別人軌跡里的風景,只覺得能夠始終前行就是福報。

開始時,我們沒辦法選擇成為A或B,但是隨著歲月漸長,我們走過無數個十字路口,然后停下來,選擇一個走下去。走著走著才會發現,有些成長是殊途同歸。

這種相同與你們的身家和地位無關,它更像是一種頻率。因為清楚自己能做什么,該做什么,并不在意有局限,就只是去做,沒錢有沒錢的奮斗方式,有錢有有錢的進階渠道。她在她的道路上所向披靡,我在我的奮斗生涯中打小怪獸攢經驗,緩步前進。

去年B路過北京的時候約我吃了一頓飯,我趕完當天的稿子與她見了面。聊天中她轉著無名指的戒指笑著說:“我去年結婚了?!蔽以浺詾樗龝v橫職場,帶著員工們開疆拓土,把自媒體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誰料她說這次來北京,是來溝通一個童裝電商的合作事宜。

“你之前鉆研的領域怎么辦?”“不做了嗎?”“怎么這么干脆,你之前也沒接觸過童裝行業吧?”“是沒接觸過呀,但是有什么可怕的。通過我敏銳的觀察,母嬰市場肯定是紅利期,我準備入場了?!?/p>

我曾經以為B的目標是職場,愛情家庭她只是蜻蜓點水,卻不知她也會為了生活改變軌跡。她聰慧有才,雷厲風行,職場于她是一片廣闊天地,可是轉換軌道,重新開始亦是她人生的幸福所在。

她問我目前在做什么?我說我還在上班,業余做公號,閑暇時做做采訪。她笑了笑問:“還看書嗎?”“當然,今年目標是100本?!薄澳悄憧梢⌒牧?,我今年的閱讀量已經直逼4位數了?!?/p>

我笑了笑說:“我們不一樣?!蔽蚁氡磉_的是,她起點比我高太多,我盲目追求她的速度,只會冒冒失失丟掉自己的所得。但是又一樣,我們都是按照自己的節奏在生活的人。

她也笑了,“是呀,當時看到你那么拼命的樣子,真怕你跟大多數人一樣,只是把努力當作幌子,把別人當成標桿,而忽略了自我?!?/p>

B曾經也問過我:“你想要更多嗎?”怎么會不想呢?誰甘心來世間只做灰姑娘,無數的少男少女千辛萬苦從小鎮走向大城市,不僅是為了看到世界,更是想要世界看到自己。

想要是一種欲望,怎么要,卻是戰略和技能的結合。好高騖遠是不可取的,好運氣是不可求的。唯一能把握的,是眼前的這雙手,赤手空拳地向前走,雖然艱辛,但踏實,好過依靠別人的風險不可控。

我也問B:“你不怕失去很多嗎?”

“怎么會不怕呢?可是怕解決不了問題,你得敢?!?/p>

敢從頭開始,敢改變航向,敢為了你想要擁抱的,舍棄你已經擁有的。B說,對待命運的方式,不是順遂和祈求,是迎難而上。所謂的狹路相逢,勇者未必能勝,只是不想輸。

我們都對自己此刻的所得無比滿意,她走得快,卻轉了彎,未必不是另一種人生;我走得慢,但仍舊心系前方,應該還會有更好的可能。

給我們信心的,是慢慢重塑的自我,擺脫別人的期待,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鞋子和路。

凱魯亞克在《在路上》這部小說里寫下:“在這條路上走下去,明珠會交到我手上?!?/p>

李云貴薦自《哲思》

猜你喜歡
職場大學人生
初入職場,不妨懷揣這10個錦囊
“留白”是個大學問
職場Z世代為何這么跩
至善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兩字之間
職場要減齡 特立獨行第一名
獨一無二的你
瘋狂的職場/等
門檻最高的大學(前10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