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官吏的“普法教育”

2019-09-10 07:22張晉藩
雜文月刊(選刊版) 2019年11期
關鍵詞:官吏博士司法

張晉藩

中國古代重視司法,進而也重視對司法官的培養與選任。既重視司法知識與能力,更重視品格與德性。秦漢時,已設有專門傳授法律知識、培養司法官吏的官署,稱作“律學”。西漢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皇帝下詔,令郡察舉人才設“四科”,其三曰“明法律令”,說明“明法律令”是重要的擔任司法官的條件。

由魏晉至唐宋設律博士為講授法律之官,以培訓司法人才。據《三國志》記載,魏明帝時始設律博士,以培訓地方司法官吏。晉時律博士為廷尉屬官執掌司法教育。

唐宋時,律學隸屬國子監,仍設律博士,凡命官、舉人皆得入學。

唐朝建立科舉制度以后,設明法,開科取士。永徽三年(公元652年)高宗下詔指出,“律學未有定疏,每年所舉明法,遂無憑準,宜廣召解律人條義疏奏聞”??梢?,定疏議的目的之一就是為明法考試提供評卷解卷的標準。

宋沿唐制,科舉中仍然設明法科,而且擴大錄取名額。神宗改制時,為了進一步改變“近世士大夫,多不習法”的學風,“又立新科明法,試律令、《刑統》大義、斷案”??婆e試法起著某種導向作用,激發了士人學習法律的積極性。如同神宗時大臣彭汝礪所說:“異時士人未嘗知法律也,及陛下以法令進之,而無不言法令?!碧K軾在《戲子由》詩中說:“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边@從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蘇軾參加科舉考試撰寫的策論《刑賞忠厚之至論》說明他是讀書讀律的,此文受到主考官梅堯臣和歐陽修的賞識,拔擢為第二名。至禮部復試時,蘇軾再以《春秋對義》論取為第一名。

從明朝起,廢除律博士,同時科舉中廢明法科、刑法科,改用八股取士,致使入仕之官對法律茫然無知,而明清律又都規定“諸斷罪皆須具引律例”,如有舛錯則予以處罰,因此審判時不得不倚仗幕吏,遂使幕吏擅權。這是明清司法的一大弊端。為了彌補司法官法律知識的缺乏,防止司法權下移,《大明律》“吏律·公式”中首列“講讀律令”:“百司官吏務要熟讀,講明律意,剖決事務。每遇年終,在內從察院,在外從分巡御史、提刑按察史官,按治去處考校。若有不能講解,不曉律意者,初犯罰俸錢一月,再犯笞四十附過。三犯于本衙門遞降敘用?!?/p>

對于“講讀律令”之法,清代律學家吳壇在《大清律例通考》中考證說:“前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舊例內開:各處有司,每遇朔望詣學行香之時,令師生講說律例及御制書籍,俾官吏及合屬人等通曉法律倫理,違者治罪?!?/p>

清朝建立以后,仿《大明律》制定《大清律集解附例》,仍將“講讀律令”條列于“吏律·公式”之中,并加小注“蓋欲人知法律而遵守也”。雍正一朝,對“講讀律令”極為重視。據《大清會典事例》載,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議準:“嗣后年底,刑部堂官傳集滿漢司員,將律例內酌量摘出一條,令將此條律文背寫完全,考試分別上、中、下三等,開列名次奏聞?!鼻〕?,吏部以內外官員各有本任承辦事例,“律例條款繁多,難概責以通曉,奏請刪除官員考校律例一條”,乾隆帝“不允”,諭曰:“誠以律例關系重要,非盡人所能通曉,講讀之功不可廢也?!鼻∑吣辏ü?742年),上諭中嚴肅指出:“若謂各部則例未能盡行通曉則可,若于本部本司律例茫然不知,辦理事件徒委書吏之手,有是理乎!”“講讀律令”條中所謂的“國家律令”,是指“頒行天下,永為遵守”的《大明律》和《大清律例》而言。這兩部法典雖以刑法為核心內容,但也是諸法合體的國家大法,涵蓋十分寬廣,涉及行政、民事、財經、刑法、訴訟、斷獄、監獄與家庭、社會等諸多方面,故而要求“百司官吏務要熟讀,講明律意,剖決事務”。

為適應官員應付“講讀律令”的需要,清朝允許和鼓勵私家注律,形成了由州縣官至封疆大吏乃至刑部官員組成的律學家隊伍。為便于官吏學律,編著了“便覽”之類的簡易讀本,此外,還有便于記憶的圖表、歌訣類律學著作。

明清時代對于官吏的“普法教育”和一系列規定,是很值得玩味的。其一,為官者不可不知法,故普法對象首在官不在民。其二,官員普法不限于本部門的法規,更應當熟悉國家最重要的法典。其三,官員普法的要求載于刑法典,是具有強制性的,違反者要給予制裁。其四,每年定期考試官員的法律知識形成制度而不是一時的轟轟烈烈。其五,考試結果區分優劣,按法予以獎懲?!爸v讀律令”起了很好的導向作用,增加了官民的法律意識。歷史的經驗證明,只有執法者法律素質的提高,才有助于援法斷罪,改善司法狀況。

猜你喜歡
官吏博士司法
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忠實履職
網絡司法拍賣如何更具公信力
聰明的官吏
森博士作戰室
一錢斬吏
平博士密碼
博士蚊
英國司法周開幕 系中國法院首次舉行國別司法周活動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漢代官吏考課制度研究述評
從歷史文獻看唐代官吏管理制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