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2019-09-10 07:22李花
學習與科普 2019年5期
關鍵詞:應用探究美術教學小學美術

李花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各行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越來越頻繁,小學教育過程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也隨著新課標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目標的持續推進而愈加顯著。在此過程中,小學美術的教學也徹底顛覆了“粉筆+講授”的教學模式,在運用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進行教學的基礎上,各小學美術教師引領美術課堂教學逐步走向信息化發展之路。

關鍵詞:信息;小學美術;美術教學;應用探究

美術之所以能成為小學重要的學科之一,是因為美術教學不僅讓小學生學會更多的理論知識,更在于對學生美感的啟發和善于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模式形式單一,不能從多方面帶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美的知識學習和專業美感的體驗,而信息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的運用,讓小學美術教師能構建更為直觀、形象的課堂環境氛圍,提高學生的欣賞效果。本文就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應用進行探究。

一、利用信息教學工具,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小學美術的高效教學需要建立在小學生對美術畫作和美術知識的濃厚興趣的基礎上。小學美術教師在課程教學的開始可以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現一個生動、形象的虛擬場景,為學生創建一個生動、形象的學習情境,這樣可以吸引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在學生對美術興趣建立起來的基礎上,開展美術教學。通過信息技術工具的搭建和使用,教師可以更好地實現將欣賞美育創造美緊密結合的教學,對小學生關于平面藝術,造型藝術的美的感受、評價能力、創造能力進行綜合培養教學,這是傳統美術教學模式難以達到的美術教育效果。

例如,教師在教學“趣味文字”內容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圖片展示工具,對教師備課時精心準備的“唐僧師徒四人”圖片的課件。圖片內容為唐僧師徒四人的名字:“唐僧、孫悟空、豬悟能、沙悟凈”,但是看起來確實師徒四人的形象。學生們通過對師徒四人形象的仔細觀察,均發現了形象是由他們各自姓名組成,頓覺有趣,教師在學生們興趣高漲的基礎上,開始進行“趣味文字”的知識教學。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漢字的形象化。教師通過多媒體圖片展示的方法向學生展示“悲”、“笑”、“怒”、“叫”等形象字畫。讓學生觀察它們和普通漢字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鼓勵同學之間相互討論,學生們都得出了形象的特點的結論。教師總結道:“象這種用表情或者形象來代替漢字的一些筆畫或者結構的變化方法,我們叫象形變化”。然后教師根據漢字形象變化的原理,用多媒體進行了“愛心”形狀的慶國慶的圖片?!叭切巍毙螤畹摹吧湛鞓贰睗h字。然后學生在形象化漢字的興趣基礎上,進行了自己作品的設計和制作,其中較為優秀的有“云”字的形象化的設計,“馬” 字的形象化的設計,“我” 字的形象化的設計等。教師在整節課堂上通過虛擬化現實進行教學資料的展示,在學生興趣被激發的基礎上,高效完成了本課內容的教學,充分說明了信息技術對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積極作用。

二、利用信息教學工具,增加學生美術創作的工具

對于低年級小學生的美術知識學習,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首先要準備中國畫顏料、宣紙、調色盤、畫氈、毛筆、墨汁等工具,操作難度大,復雜度高。不適合中低年級的小學生的美術學習和畫作的創作。但是教師利用計算機中自帶的“畫圖”功能,可以為小學生節省畫作創作的時間和降低畫作創作的難度。計算機中“畫圖”軟件中的色彩選擇可以讓學生節省調色的步驟,用鼠標曹總指針進行屏幕上的“虛擬空間”的畫作創作。如果學生條件允許,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平板畫圖操作。讓學生通過信息科技工具的運用,進行信息畫作的創作。

例如,教師在教學三年級上冊“色彩的和諧”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對三原色的搭配原理進行清晰的認識。教師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屏幕上三原色中任意兩個原色調和之后的色彩變化,和三原色的合理搭配調和出預想中的色彩,進行了色彩的調和搭配記憶。然后教師通過和信息技術融合教學的教學方式的運用,給了學生們在計算機上進行色彩調和的實踐機會,讓學生通過計算機中“畫圖”軟件的色彩調配功能的學習和使用,學習了“紅+黃=橙”、“紅+藍=紫”、“藍+黃=綠”的搭配。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原色的配色、畫畫?!跋胂笞约寒嬅嬷械纳史礁駱邮?,先用鉛筆把大概樣子繪畫出來,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格子,用顏料的搭配將色彩方格變成自己設計的色彩拼圖?!睂W生通過電腦上畫圖軟件的色彩搭配練習,在紙上進行色彩調和練習已經較為熟悉了,教師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從增加了學生調色的工具方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利用信息教學工具,提升學生美術創作的樂趣

教師將信息技術運用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在計算機屏幕上進行畫作的創作,因為計算機上的畫圖軟件有撤銷功能和工具的隨意選擇功能,這對學生創作的信心提升有益,在此基礎上也能有效提升學生創作過程的樂趣,因為學生在利用信息工具進行繪圖的過程中較之于紙上作畫更敢于下筆,敢于多次嘗試從不同角度進行同一副畫作的創作,讓學生更好的體驗創作的樂趣。

例如,教師在進行“風景寫生”繪畫課程教學的時候,通過對學生自己拍攝的室外景色作品和教師為學生準備的成品圖片教學資料的模仿圖畫創作,加之在計算機上進行虛擬創作方式,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更敢于下筆,進行多次創作修改或創意修改,學生在創作過程中能充分享受畫作創作的樂趣。再如,教師為讓學生對畫作的觀賞美感體驗更加真實,讓學生體味畫作的美感更有立體感,教師在讓學生欣賞國畫的過程中,通過多媒體音頻播放工具播放高山流水和江河流水的聲音,風吹的聲音,冬天疾風吹雪的聲音,讓學生在國畫的欣賞過程中得到心的感悟和情感的碰撞,在學生自行畫作創作的過程中,仿佛能夠感受到自己在于山水對話,或有置身于山水之間的感覺,促使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感悟意境之美,正是這種信息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合理運用,讓學生在美術創作的過程中享受到了更多的樂趣。

四、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美術的創新精神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生在幻想能力和聯想能力都比較強,小學生在畫作的創作過程中,更很大的潛力將畫作創作的更為形象和生動。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信息教學工具,例如多媒體的圖片展示功能、視頻播放功能和音頻播放功能得到很多美術教師在教學課堂中的運用,教師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多媒體信息圖片、視頻播放工具,播放在備課過程中充分準備的針對同一主題的多種教學資料。讓學生通過同一主題的多種形式、多種圖畫的觀看鍛煉學生的想象力、聯想力,和學生的發散思維,促使學生在畫作創作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創新精神。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信息工具尤其是體現信息畫面性能較強的多媒體工具的合理運用,不僅能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而且也能提升學生創作的樂趣,利用信息技術,增加學生美術創作的工具的同時,培養和鍛煉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的創新精神,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美術學科綜合素質發展,由此可見,小學美術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工具進行現代化的美術教學。

參考文獻:

[1]朱瓊陽.小學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9(08):144-145.

[2]王茂山.關于小學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學科深度融合的思考[J].學周刊,2019(10):156.

[3]程莎莎,李妍.在中學美術教學中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培養學生審美素養[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7):76-77+82.

猜你喜歡
應用探究美術教學小學美術
電預熱在城市熱水供熱管網施工中的應用分析
搞好幼兒美術教學,促進幼兒智力發展
幾何畫板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小學美術勞技課程的思考
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幼兒美術教學回歸生活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