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高校教師創新創業實踐教學能力的路徑分析

2019-09-10 07:22李麗青袁鋒
新教育論壇 2019年35期
關鍵詞:高校教師創新創業

李麗青 袁鋒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對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要求很高,然而由于教師創新創業意識和思維不足、教師的經驗和能力不足、教師缺乏鍛煉的機會等原因,我國高校教師創新創業實踐能力不足,制約了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建議通過改變考核機制、構建立體式培訓體系、鼓勵教師參加創新創業競賽等措施來提升教師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關鍵詞:創新創業;高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

當今世界,創新已成為一個國家是否有競爭力的關鍵詞,而培養具有創新和創業精神的人才更是一個國家能否在國際上獲得持續競爭力的重要發展戰略。近年來,在國家領導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的創導下,我國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上展開了如火如荼的實踐,但經過幾年的熱鬧后,如今大多數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上又回歸到平靜狀態。究其原因,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是否擁有實踐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是實現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前提。而我國高校普遍缺乏具有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教師,師資力量嚴重不足阻礙了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由此,如何提高教師的創新實踐能力就成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擬對當前我國高校教師創新創業實踐教學能力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提升我國高校教師創新創業實踐教學能力的建議。

一、提升高校教師創新創業實踐教學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養創新創業實踐人才是新時代國家對高校的要求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是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我國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而科技創新人才是創新驅動的關鍵要素。為滿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各高校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推進素質教育為主題,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完善條件和政策保障為支撐,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社會緊密結合,加快培養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勇于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黨的十九大更使進一步提出了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一系列戰略舉措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要把握這一歷史機遇,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創新辦學體制機制、全面推進綜合改革的重大課題,作為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自覺行動,全面加以推進。

(二)教師是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的核心力量

如果說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培養我國科技創新人才的關鍵環節,那么教師就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核心力量。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教師是保證創新創業教育順利實施的關鍵環節,沒有一支高水平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就不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學生。然而,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都非常強的學科,不僅要求教師擁有深厚的創新創業和相關專業方面的理論知識,還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經驗。尤其在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承擔著引導者和輔助者的角色,學生能否培養成為具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人才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有著直接的影響。只有教師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能力強,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指導好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所以,教師創新創業實踐教學能力對培養扎實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技能的優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我國高校教師創新實踐教學能力的現狀

據龐吳等人的一項調查反映,我國絕大多數高校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不足。調查顯示,大多數高校教師仍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實驗教學和實踐活動教學的比例僅占到22%。學生認為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強的比例僅為10%。[1]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的創新創業意識與思維不足

教師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靈魂,缺乏創新創業意識的專業教師是激發不了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的,然而,由于我國特殊的文化傳統,高校教師普遍受到儒家中庸和道家無為思想的影響,害怕創新,缺乏創新動機、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其次,受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教學觀念的影響,當前的職稱評定制度對論文的要求較高,導致我國高校教師普遍壓力較大,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精力來寫論文,再加上較多的教學任務,使得教師在創新上不夠重視。許多學校沒有把教師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和職稱政策聯系在一起,教師即使花費了大量精力對教學進行了創新性改革,也不一定能在職稱評審中獲得加分,這也造成一些老師不愿意花時間培養自己的創新實踐能力,而只重視對自己職稱評定、工資晉升有利的事情。再次,當前我國高校缺乏實踐創新學習平臺,使得教師沒有實踐機會去更換其創新思維和創新理念,培養其實踐創新能力。

(二)教師的經驗和能力不足

實踐教學能力是一種更高要求、更高標準的教學能力。然而,從我國當前教師隊伍的構成來看,目前由校門到校門的“純學生身份出身”的碩士、博士越來越多,他們雖然可能具有較深厚的經營管理或某專業方面的理論知識,但要么從事創業實際工作的經歷不足,要么根本沒有從事創業實際工作的經歷,缺乏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實踐體驗,難以將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當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困難需要指導時,教師就很難提出具有創新性的、有效的指導意見,無法滿足學生對實踐教學的需求。再次,據龐靈等人調查,大部分高校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模式落后,大多只采用傳統的理論課堂模式,在課堂上對著PPT照本宣科,使用角色扮演法、問題解決法、任務驅動法等實踐教學方法的教師比例僅分別為15%、14.8%和20.7%。[1]采用微課、MOOC方式進行教學的更少,教學方式單一,限制了教師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培養具有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人才。

(三)教師缺乏實踐鍛煉的機會

高校教師缺乏實踐經驗,與當前高校未能給予教師實踐鍛煉機會有很大關系。首先,盡管高校有教師培訓經費,但受傳統教師培養方式的影響,在師資培養上,教師參加的大多是短期幾天的培訓,每次培訓時間大約為2-3天。幾天的短期培訓,只能大概了解如何上課,如何完成必要的教學環節,至于有些需要通過實踐才能體會的知識是短期培訓無法學到的。有些經費緊張的學校教師培訓的機會很少,一年能參加一次就不錯了,據龐吳等的調查,有機會參加系統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培訓的教師很少。其次,有些學校尚未將教師的企業鍛煉納入常規職業能力培養規劃,使教師很少有機會到企業掛職鍛煉,提升教師實際操作能力,教師的教學只能從理論學習到理論教學,自己都沒有理解、掌握實踐操作技能,更談不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了。

(四)高校引進教師的方式單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對教師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引進人才唯學歷、唯論文,稍微好一點的高校,不是博士根本進不來,沒有論文更加進不來。而對于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才來說,學歷和論文往往是他們的弱項。即使有些高校實行雙導師制,即讓社會上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擔任學生的校外導師,但那也只是針對碩士生才有的待遇,本科生基本上是享受不到這種待遇。而對于碩士生來說,由于校外導師很少能到學校來,實際上也得不到多少指導。

三、提升高校教師創新實踐教學能力的途徑

創新創業教育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實踐性,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指導能力,因此,必須多舉措打造一批善于創新創業、富有實踐能力的高水平教師隊伍。

(一)改變考核機制,鼓勵教師自覺提高實踐教學能力

首先,改變目前唯論文、唯課題來論成績的單一的教師業績考核機制,建立一套能體現創新的考核評估體系,為教師營造培養良好的實踐創新能力環境,可在職稱評聘、薪酬分配培訓進修、教學質量評價、科研項目申報等方面增加教師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評分。鼓勵教師走出校園,和社會接軌,深入企業與各級的管理技術人員進行溝通,了解市場需求,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去,到實踐中了解當前管理和技術的發展趨勢,到市場中總結創新的理論。

其次,創新教師培養模式,不僅要培養理論創新型的學術帶頭人,還要重視培養實踐創新型的學科帶頭人,轉變“重視理論、忽視實踐”的傳統教育觀念,解放思想,制定實踐創新型人才引進計劃,建立創新型人才資格審核制度和實踐創新能力認定機制,界定實踐創新能力的量化指標,按標準來考核、評定、培養、選拔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教師。

(二)構建立體式培訓體系,為教師參加實踐提供幫助

教師的培訓體系不應該再是單一的培訓方式,應該建立有重點、分層次、多形式的培訓體系,努力使培訓工作經?;?、制度化,努力造就一群理論功底扎實,又善于聯系實際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首先,教師剛剛入職時,學校就應該組織和創新能力提升方面相關的崗前培訓,讓青年教師意識到教書育人并不僅僅停留在講授書本內的知識。其次,在后續教育中,學校應該為教師定期提供短期或者長期的進修機會。例如,高??梢院推髽I合作,讓教師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利用寒假或者暑假到企業去頂崗實踐。教師要真正的深入到企業一線,而不是走形式,要積極參與到企業的實際經營中,近距離的和企業的工作人員接觸,真實的了解創業,開拓自己的視野,從而能夠提升自己的教學創新能力。第三,鼓勵教師參與到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中,承接企業的橫向課題,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蛘吲c企業合作申請科技創新的各類課題,發揮各自的優勢。第四,在當前的產學研合作中,針對大部分企業都不愿意接收高校教師深入企業參加生產和實踐的狀況,政府可適當加大扶持高校和企業合作的力度,可考慮制定相關促進合作的政策法規,推動產學研密切合作,廣泛開展高校與企業的協調工作,鼓勵企業接受教師進入企業實踐,并幫助高校建立實踐教學基地。第五,政府可加強頂層設計,比如給予高校與企業專項培訓資金保障,鼓勵企業參與到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與培訓中來,為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最后,可以推選一定數量的骨干教師到國內外名校進修深造、開展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借鑒與學習其他高校在管理、機制、制度、文化建設等方面的成就,共同探討實踐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的改革,爭取培養一支大師級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師資隊伍。

(三)改革高校人才引進方式,鼓勵實業界人士進入高校教師隊伍

首先,改革當前高校引進人才的方式,鼓勵實踐經驗豐富、創新意識強的實業界人士進入到高校教師的隊伍來,建設一支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際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其次,加強學校與產業界的緊密合作,通過“雙聘雙掛”機制,即高校教師到企業受聘技術帶頭人,企業科技型人才到高校受聘兼職教師;高??萍既藛T到企業生產一線服務,企業技術人才上掛學習鍛煉的機制,調動實踐經驗豐富的產業界人員擔任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兼職導師的積極性。再次,可考慮讓產業界人士參與到人才培養、教學內容、課程設計中來,尤其是在實踐課程上,學校和企業可以共同開發,盡可能模擬真實的市場環境,把企業、行業的信息及時的引入到教學中來,既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能提升教師的實踐創新能力。

(四)鼓勵教師參加創業競賽,提升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的積累,除了一方面是靠平時教師自己刻苦鉆研,從企業實踐中獲取,另一方面也可以由政府和學校組織一系列的創新創業大賽,鼓勵高校教師帶領學生團隊參加競賽,也可讓教師自行組團積極參加競賽,通過競賽來提升創新創業實踐能力。教師參賽如果獲獎,可在職稱評定和薪酬上予以支持。

參考文獻:

[1]龐靈,王麗燕,蔣麗凱.提升高校教師創新創業實踐教學能力研究——基于遼寧省若干所高校的實證調查[J].創新創業教育, 2018(2):60-65.

[2]沈大偉.地方高校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研究[J].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2019(5):34-37.

[3]唐世綱.地方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研究與實踐[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7(1):21-23.

[4]樊千,邱暉.轉型期地方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對策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2):45-46.

[5]劉平.應用技術大學教師實踐能力構成維度及提升策略[J].中國輕工教育,2016(4):13-19.

[6]王婷.應用型高校青年絞死實踐創新能力的內涵、制約因素及提升方略[J].大連大學學報,2018(2):24-31.

作者簡介:

李麗青(1973-),女,湖南邵陽人,經濟學博士,廣東財經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創新創業。

袁鋒(1978-),男,河南鄭州人,湖南大學中國公益創業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創新創業。

猜你喜歡
高校教師創新創業
幸福從“心”開始
高校教師黨建參與的“四度”模型研究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做合格的高校教師
花錢評高校教師讓學者斯文掃地
高校創新創業孵化園管理問題研究
把握“金鑰匙”打開創業門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實施路徑研究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內化及其促進機制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