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持文化自信的歷史邏輯

2019-09-10 07:22滿開宏
文化軟實力 2019年3期
關鍵詞:強國道路制度

滿開宏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边@一重大思想既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歷程的經驗總結,也是對古今中外強國歷史發展規律的發掘凝練。學習領會蘊含其中的理論深意,必須從歷史的維度加以把握,從文化形態對道路、制度、理論的歷史作用加以感悟。

考察古今中外的強國發展歷史,會發現其中有一特定的規律:凡是長盛不衰的強國都形成了鮮明的強國文化。這些國家有的因軍事實力強大而立國,有的因經濟實力強大而立國,但要保持強國地位,最終都要走上文化強國的道路。因為政治制度也好、發展道路也好、理論體系也好,都需要轉化為文化形態才能發揮凝聚人心、深入靈魂的持久作用,否則就是過眼煙云,匆匆飄來、快快飄去,難留印記。

歷史經驗表明,文化具有強大的滲透、凝聚作用,一旦形成社會主流文化,就會滲透到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無孔不入、潤物無聲,其熏陶教化作用可以深度改造人、改造社會,成為社會政治制度穩定的保護劑、國家政權穩固的凝結劑。文化的這種穩定性和持久力,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中國自秦漢開始進入封建社會后,社會快速發展,創造了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社會制度穩定發展,千年屹立不倒,其中雖有分合、雖有改朝換代,但封建的政治制度、發展道路歷經風吹雨打,沒有改變。不變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在封建社會漫長的發展中,積累、沉淀、凝練出了反映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封建文化,這種文化深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強大的滲透力和感召力。廣大中國人民從一出生就被這一文化所包圍、所改造,直至死亡。孩子出生看到的是掛滿二十四孝圖的床圍;少年識字,課本是《三字經》《增廣賢文》等;長大了考取功名,需要熟記“四書五經”等經書史冊。這些必讀課本內容滲透的是仁義禮智信的社會道德觀念,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觀,是三綱五常的社會倫理,這種植入靈魂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構成了強大的封建文化形態,引領著社會前進,規范著每一個社會成員的“三觀”,維持著封建統治長久不敗。我國古代歷史上,曾出現多次處于落后社會政治制度的民族長驅直入征服中原腹地,建立政權的事件。他們可以奪得政權、占領國家,但改變不了相對先進的封建社會文化,要想贏得人心,依然要向強大的封建文化妥協,依照社會主流價值觀所維護的政治制度管理這個國家。元朝統治者、清朝統治者無一例外地走上了這一道路,成為封建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近代以來,西方帝國主義靠堅船利炮,敲開了古老帝國的大門,妄圖以資本主義文明取代封建文明。從鴉片戰爭開始,幾番較量,雖然戰場上打贏了,簽訂了若干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撈得不少好處,但侵略者發現,要想徹底征服這個國家卻做不到,因為這里有成熟的政治制度,人們恪守著與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傳統,歷史久遠、根深蒂固,他們只能妥協:沿用中國的方式、保留中國的統治者,形成代理人模式的統治,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然,近代先進的中國人,也看到了封建主義這一文化傳統在走下坡路,所以他們不斷努力蕩滌掉這一文化,從太平天國的平均主義文化、洋務運動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實用主義文化、戊戌變法的君主立憲制文化、辛亥革命的資產階級共和制文化,一個個沖上歷史舞臺,一個個又都敗下陣來,在強大的封建文化面前束手無策、軟軟無力??梢?,在強大的封建文化面前,任何來自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強大勢力都難以取得最后的勝利,要想取得勝利就必須建立比之更加強大更加科學更加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先進文化。

中國共產黨是新中國的締造者,是舊文化的終結者,是先進的革命文化、科學文化的締造者。爆發于上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以先進文化為旗,以馬克思主義為思想武器,孕育出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經過二十八年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七十年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探索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取得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發展,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歷經艱難開創的這條道路、建立的這套政治制度和總結的系統理論,經歷了實踐檢驗,是歷史中淘出的真金。怎樣才能把這些穩定地、長久地發展下去?怎樣才能為廣大人民群眾、海外僑胞、國外友人所接受?怎樣才能贏得青年、贏得世界?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時代大課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縱觀歷史發展大勢,總結歷史發展規律,鮮明地回答了這一時代課題,要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的基礎上,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先進性的自信,激發黨和人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歷史自豪感,在全社會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遍共識和價值認同,對內凝聚起全社會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對外影響和號召起一切愛好和平、渴望發展的國家和人民,為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作者系陸軍裝甲兵學院教授)

猜你喜歡
強國道路制度
道聽途說
奉獻如歌,強國有我(主題班會課)
科技興邦 創新強國
70年強國夢圓 70面行業旗幟
秦晉爭霸
城市的道路為什么叫馬路
某些單位的制度
一次騎行帶來的感悟
論制度安排的后發優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