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批判理論探析

2019-09-10 09:25張露
廣告大觀 2019年9期
關鍵詞:學派法蘭克福大眾文化

張露

摘要:在20世紀30-50年代,伴隨著西方大眾文化的興盛,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逐步從諸多的西方文化流派中脫穎而出,成為這一時期文化研究與文化批判的主流思想,該理論也是其社會批判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核心議題之一。隨著大眾文化在全球的興盛,我們更應該辯證的看待大眾文化的功效,探究其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理論根源,以便更好的克服大眾文化帶來的一系列異化。因此本文試圖從大眾文化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理論淵源,以及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的內涵,分析大眾文化的商業性、消費性、虛假性、欺騙性以及被操控性等特征。以及簡要分析了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的理論貢獻與時代局限性,及其反大眾文化批判的學者的一些創見。

關鍵詞: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大眾文化

一、弄清幾組有關的重要概念

(一)何為文化

狹義的文化概念,即與經濟、政治相對應的文化概念,這個意義上的文化概念與人的思想意識相關。

(二)何為肯定文化

肯定文化是一種社會秩序的反映,它通過給人們提供一個不同于實然世界的幻想世界,使人們在幻想中得到虛假的滿足,以平息人們的反叛意識。

(三)何為大眾文化

在西方文化研究與文化批判中,“大眾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范疇,伴隨著20世紀哲學研究的重心開始向文化傾斜,“大眾文化”這一新的文化形態開始逐步受到文藝研究工作者的青睞。我國學者在早期對“大眾文化”的界定實際上深受法蘭克福學派的影響。

(四)何為文化工業

在1947年法蘭克福學派的經典之作《啟蒙辯證法》正式出版時,霍克海默、阿多諾卻用一個新名詞“文化工業”取代了原有的“大眾文化”。在阿多諾看來,將“文化工業”稱為“大眾文化”并不合適,需要有一個合適的名稱來取而代之,這個合適的名稱就是“文化工業”。二者的重大區別在于:“ 文化工業”則是工業社會的產物、現代技術的成果是標準化、同一性的,是一種“總體文化”、“肯定文化 ”或“單面文化”。

二、大眾文化批判的幾個重要維度

在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批判視野中,大眾文化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文化現象,而且是經濟現象、政治統治現象,還是人的一種特定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狀態。法蘭克福學派在文化上的基本立場是維護文化、藝術的自律性本質,捍衛文化藝術對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意義;進而,批判文化的經濟化、商品化,反對文化與政治統治的同一關系,堅決否定和批判大眾文化所造成的人的異化狀態。

(1)美學現代性批判法蘭克福學派對商品性、市場化的大眾文化的批判,根源于他們對文化尤其是藝術的本質的獨特理解。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許多代表繼承了康德的美學理念,堅持美的非功利性特征,認為美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超越功利需要、沒有利害關系的存在,它是人的自由自覺的對象化本質的實現和確證:無論是藝術品的創作還是欣賞,都展示了人所特有的本質規定性,即自由。

(2)政治意識形態批判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尤其是法蘭克福學派之所以對大眾文化進行痛切的批判,真正的目的并不在于單純地捍衛文化藝術的自律性本質,而是從深層的文化層面和文化根源上揭示和批判大眾文化的經濟政治統治意義。在法蘭克福學派的多數成員看來,大眾文化與技術理性一樣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統治形式。大眾文化的商品化和齊一性不僅消解了藝術的自由創造本質和個性化特征,而且通過迎合市場消費的需要、迎合在機械勞動中疲憊的人們的需求,通過提供越來越多的承諾和越來越好的無限的娛樂消遣,消解了人們內在的超越維度和反抗維度,使人們失去思想和深度,在平面化的文化模式中逃避現實,沉溺于無思想的享樂,與平庸的、痛苦的現實相認同,從而維護資本主義的統治。這便是大眾文化所具有的內在欺騙性。大眾文化通過這種欺騙性,實現著對大眾、對被統治階級的操縱與控制,發揮著意識形態的政治統治功能。[1]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諾看來,“文化工業”最重要的異化性質體現在:文化工業剝奪了藝術作品的自治,它并不是圍繞藝術本身的運作,其“全部實踐就在于把赤裸裸的贏利動機投放到各種文化形式上”,因此,它所生產的只是“徹頭徹尾的商品”。[2]

三、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批判評析

(一)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的貢獻

法蘭克福學派看到了當代資本主義社會文化領域出現的新變化和新特點!力圖揭示當代資本主義或發達工業社會與自由資本主義社會不同的文化模式,指出了晚期資本主義社會文化日益商品化的趨勢,以及這種趨勢所帶來的對文化事業的危害,指出了由此產生的種種消極異化現象。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的局限性

首先,按照法蘭克福學派的觀點,在發達資本主義社會中,商品價值規律大行其道,資本家毫不掩飾自己對利潤赤裸裸的追逐欲望,這種商品化與市場化的趨勢促使資本主義將罪惡的黑手伸向了人類的最后一塊凈土——文化領域。

再次,對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至少可以提出以下兩個論點:第一,大眾文化批判理論列數并且批判了大眾文化的現象,卻沒有能夠解釋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這說明它本身對自己的批判對象尚缺乏了解,因而也就影響到這一理論的批判力。第二,第二個質疑更為尖銳一些。大眾文化批判理論在一些反批判者的眼中,是表現了某些知識分子集團中的怨言,怨言的起因是大眾文化以及這種文化帶來的大眾民主,對這些集團歷來享有的特權構成了威脅。

最后,有些學者也相應提出了大眾文化并不是“處處斑點”,它們也有其“閃光點”。

參考文獻:

[1]? 仰海峰.文化哲學視野中的文化概念 ———兼論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批判理論,南京大學學報,20171年01期。

[2]? 《現代文明和人的困境—— 馬爾庫塞文集》上海三聯出版社 1989年版,第120頁。

[3]? 約翰·斯道雷.文化理論與大眾文化導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注釋:

①? 王曉東.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及其啟示與限度,哲學研究,2003年09期。

②? 陳蓓潔.論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的批判,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2001年00期。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學派法蘭克福大眾文化
淺談對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幾點思考
具有創新價值的伯明翰學派文化闡釋
北大教授力挺《創造101》:大眾文化不是草履蟲
淺析“大眾文化”
重“流派”、棄“宗派”與講“學派”
農產品市場周刊(2017年9期)2017-04-10
德國法蘭克福書展
論朱智賢學派:兒童心理學理論與實驗的創新
論浙江學派
一點看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