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高中化學課堂教育有效性的對策分析

2019-09-10 20:55鄭佩泓
大眾科學·上旬 2019年8期
關鍵詞:化學課堂高中有效性

摘 要:在高中化學課程體系中,加強學科本身在學生體系中的融入性、滲透性,令學生養成獨立的學科素養,是作為現階段化學課程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以高中化學有效性教育為出發點,對有效性論證因素進行分析,指出當前課程教育工作開展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興趣培養、活動組建、多元化教學模式等方面,對如何加強高中化學課堂教育有效性的對策進行研究。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性

引言:

教學課程體系中的有效性是指通過科學性、合理性的教學手段,將知識內容體系與學生的學習體系進行深度融合,以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對于學生來講,在知識接收的過程中,不僅僅局限于課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其更需對知識點進行關聯了解,以拓寬自身的視野面,進而實現動態化教學。但目前在部分高中化學課堂教育體系中,由于教育理念、教育形式等方面的匱乏,無法凸顯出知識內容應有的教育價值。為此,應采用科學性的教育機制,為學生搭建立體化教學平臺,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一、高中化學課堂教育有效性論證因素

教學體系中的有效性是以學生目前的學習特性為基礎,通過內容知識的多維度解析,來為學生自身建立相應的教學體系,其不僅僅局限于課程教導中,還跟一切與教育相關的實質類教學模式形成一種動態化協同機制,以滿足整體教育需求。有效性教學的論證思維包含下列幾點。

第一,課程建構理論。在此類理論體系下,是以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為主導,通過對學生的心理、特性等的了解,來建立虛擬化教學框架。在此類學習模式下,學生將新知識與舊知識進行融合學習,在舊知識體系下,對接收到的新知識進行獨立思考與認證,以此來增強學生自身的辨別能力。對于化學課程教學來講,思維能力的導入可令學生本身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創新能力等,特別是對部分實踐類課程效果更為明顯。

第二,多元化理論。從學生認知體系來講,一切事物的運行行為均代表著學生的學習本質,在學生主觀思維意識的引導下,各類學習行為產生的效果,則對學生形成潛意識里的引導。由于學生本身的差異性原因,在對各類學習行為進行接受時,將產生思想意識中的權重,并以學習興趣為基準對某一類學習行為進行定向化獲取,進而滿足自身的學習需求。多元化理論則是教育體系滲透形式的深層定義,在課堂表達形式、互動形式下,可積極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以滿足后續教學工作的開展。

第三,最優理論。對于高中化學課程來講,受到高考體系的影響,其本身的教育形式更傾向于理論化,為進一步提升化學課程的教學效率,應從實際教學目標為出發點,通過建設相應的教學體系來滿足實際教學需求。最優理論的提出則是為整體教育體系提供基準目標,依托于教學資源、教學方式等,來建立合理的問題導向,進而為整體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基礎保障。

二、高中化學課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體系不完善

對于高中教育來講,在高考體制的約束下,各類課程教學模式趨于定性化、理論化等。由于高考體系未將實踐類作為課程考核內容,在實際教學體系下,教師也多以理論化知識的教導為主。同時,大部分教師對于理科課程的認知,局限在題海戰術下,認為學生只有通過不斷的習題練習,才可對基礎知識進行掌握,以此來應對考試。在此種制度化、單一化的教學形式下,教師自身缺乏教學情感的融入,其只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而未對學生的學習素養進行分析,長此以往,將令學生的學習思維固態化,增加學生的逆反心理,嚴重影響整體教學質量。

(二)課堂活動程度不足

課堂教學活動建設的意義是為學生搭建學習平臺,令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所帶來的樂趣。但在課堂教學活動實際開設過程中,教師在學生心中仍屬于領導者的形象,在信息資源交流平臺的建構下,學生與教師還存在一定的隔閡。此外,在課堂活動組建下,部分教師將活動作為理論知識傳輸的一部分,令整體教學活動的執行過于表面化,無法發揮課程教學活動的本質意義。

(三)學生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不明確

在教育體系的深度改革下,對學生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進行重新定義,學生作為課堂教育體系的主體是當前教育發展的主要目標。但在大部分高中課程教學中,學生仍處于被動地位,學生在接受知識中,仍以教師作為課堂中心,整體學習思維形式隨著教師的主觀意愿來進行被動拓展。在此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知識體系的形成過于單一化,如學生自身不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時,則實際起到的教學效果將無法達到預期教學規劃的基準。

三、高中化學課堂教育有效性教學路徑研究

(一)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

化學課堂教學中,一般是以理論知識教導為主,而對于整堂課程的理論教導形式將令整體課程教學產生沉悶、壓抑的氛圍,為此,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則作為課程教學中首要考慮的問題。從學生學習興趣角度分析,其學習思維體系的養成,是以教育資源的滲透形式為主,如教學中的某一項教學環節與學生的學習興趣點達成一致,則學生將加大自身對學科的認可度。鑒于此,教師應依據學科教學特點,來建立多元化教學形式,如情景法、競賽法、小組合作法等,在多種形式教學工作的開展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可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來組建各類課程教學任務,令學生通過完成教學任務來獲取相應的知識內容,以此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二)開展實踐型教學活動

實踐型教學活動開設的目標,是將教育資源與學生的知識體系進行深度融合,通過將知識內容與轉變為實踐類教學,為學生呈現出更為直觀化、動態化的教學內容,以滿足學生自身的學習需求。在實踐型教學內容組建過程中,教師應圍繞課本知識點來開展實踐教學工作,令學生通過實踐類教學內容,可對自身的知識體系進行延伸。同時,學生通過化學實驗,可對物質呈現出的動態化內容來對自身的主觀學習意識進行引導,令學生潛意識里對化學知識形成一種認同感,進而為有效性教學打下堅實基礎。

(三)采取信息化教學模式

信息化教學模式是將多媒體技術、信息化技術與傳統教學體系進行融合,通過網絡平臺實現教育資源的整合,以拓展學生的視野面,同時在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下,學生知識體系不再局限于課本教學內容,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可有效加快學生自身知識體系的建構效率。動態化教學模式可為學生提供一體化教育服務,學生通過學習平臺可依據自身的主觀意識對各項知識進行獲取,以滿足自身的學習需求。此外,信息化技術可應用于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教學形式中,依托于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可為學生建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教學體系。以此來提升整體教學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對高中化學課程的有效性教學模式進行研究,通過為學生建構多元化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對于化學課程來講,其知識拓寬形式不應僅局限于課堂教育,還應結合網絡教育資源,以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令學生由被動轉變為主動接受知識,以此來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白菊萍.探索基于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08):246-247.

[2]楊婷. 落實不同維度的教學目標? 提升高中化學概念教學有效性[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

[3]陳航清.生活化教學視角下高中化學有效性教學探析[J].當代教研論叢,2019(06):82-83.

作者簡介:鄭佩泓,出生年月 :1994.07.08,性別: 女,籍貫:廣東汕頭,學歷:本科,職稱:未定級,研究方向:高中化學教學,郵編: 510000

猜你喜歡
化學課堂高中有效性
班級家長會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閱讀不能忽視“小心求證”——關于論據的有效性探討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發展區”,增強教學有效性
化學實驗課堂生成性資源的利用
初中化學課堂中問題教學的設計與實踐嘗試
如何讓化學史在化學課堂中煥發獨特的魅力
談學生化學興趣的培養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