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一年級學生良好習慣的策略微探

2019-09-10 07:22陳偉嫦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19年4期
關鍵詞:一年級學生良好習慣規范

陳偉嫦

【摘要】一直擔任高年級教學的我,今年被安排任教一年級語文并擔任班主任工作。還沒正式上課,對于能不能教好剛從幼兒園上來的“小不點”,我心里一點底兒都沒有。開學的第一天,面對一張張天真可愛的笑臉,心里還暗自慶幸“其實一年級挺好的”。但是,一個星期后,這群“小惡魔”讓我心中的小竊喜消失,焦頭爛額之后,卻總結出一些培養一年級學生良好習慣的經驗,繼而令我很想為這些“小天使”撐開一片多彩的天空。

【關鍵詞】一年級學生;良好習慣;規范

從高年級教學下來接手一年級的班主任工作時,我的心情就像過山車般。起初,一年級新生“天使”般的可愛讓我興奮、驚喜;時間長了,他們“小惡魔”般的各種折騰讓我心驚膽戰:每天的小報告讓我昏頭轉向,一會報告某個女同學在大哭,一問才知道她的朋友不跟她玩;一會報告某個男同學擦傷了,是因為玩游戲跑得太快;一會報告誰不見筆,不見了本子……終于上課了,孩子們都乖乖地回教室,以為可以松口氣了。但是,剛開始上課,就有好幾個學生報告說要上廁所;還有些學生隨便走動,說是丟垃圾的、借筆的,也有向老師報告誰玩玩具的……一節課下來,沒怎樣正式講,就下課了。集隊時,說話的、推拉的、不會站位置的,先別說要花很長時間來排隊,更重要的還存在安全問題……

記得一位哲學家說過:“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人生?!庇纱丝梢?,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一個人的終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小學是孩子形成習慣的最佳時期,加強對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對學校教育來說是一項重要的任務。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p>

那怎樣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我嘗試讓孩子們學習《小學生守則》,制定班級“十不許”,并強制執行,每天點名批評犯錯的孩子,并進行相應的懲罰。終于有點“效果”了,孩子們似乎都比原來乖了。但可能是管得太嚴了,孩子們那天真活潑的笑容少了,平時吱吱喳喳和老師說個不停的“小喜鵲”,現在也不想和老師叨嘮了??粗麄冝抢聛淼臉幼?,又于心不忍,看來這強硬的方法還是不妥。于是,我虛心請教有經驗的教師,翻看有關書籍,結合我班的實際情況,通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終于總結摸索了一些比較有效的方法,以期努力地還給孩子燦爛的天空。

一、以多彩的活動規范低年級學生的課間行為

孩子們剛從幼兒園上來,活動范圍變大了,活動方式自由了。低年級的孩子天性活潑、認識水平低、自我約束能力不強。下課鈴聲響過后,孩子們奔跑、追逐、打鬧,玩成一團。隨之擦傷、爭吵時有發生。怎樣使學生好好利用課間十分鐘,使學生的課間行為變得規范化呢?

首先,教師要做好孩子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從幼兒園上來的學生,缺少了老師的帶領,變得越來越不會玩了,因此需要教師來組織孩子參加有益的課間活動。剛開始,我就帶領著孩子們玩游戲,就像老鷹捉小雞、丟手絹、丟沙包等。孩子們和老師玩在一塊,不但能增進師生感情,而且還能提高集體凝聚力。為了不斷豐富課間活動的形式,我還和孩子談話:如課間可以干什么?你們愛玩的課間游戲是什么等。這樣通過調查讓課間活動變得越來越豐富,跳繩、踢毽子、下棋、畫畫、看書……而且根據課間活動情況,還可以開展相應的比賽活動,如踢毽子比賽,跳繩比賽等,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提高有關運動技能。通過開展學生喜歡的課間活動,讓活動富有樂趣,使學生覺得參加課間活動是十分快樂的事情。

其次,教師要做好孩子活動安全的保障者。低年級的孩子喜歡群體活動,卻不能很好地處理與同伴的關系,特別是男同學之間,容易產生摩擦,發生爭吵,甚至打架的事情。因此教師還要當好協調者,了解學生中發生的問題所在,解決好學生之間的糾紛,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當然,教師也不可能天天陪著孩子一起玩,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管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苯處煶艘髮W生遵守游戲規則外,還可以成立班長責任制,小紅領巾輪流巡查員等等,使學生有天然的監督優勢,增強了安全管理的實效性。

二、以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規范低年級學生的課堂行為

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強大動力,濃厚的興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蔽覈慕逃铱鬃釉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蹦侨绾巫寣W生喜歡上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

1.注重直觀教學

小學低年級兒童的無意注意占優勢,有意注意還不完善。他們的注意常常容易被活動的、鮮艷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小學低年級的各科教學中,宜多采用直觀性教學,利用課件、實物、手勢、學具等,通過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的協調作用,有利于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生動的語言、鮮明的板書、充實的內容和有趣味的教學活動盡量調動學生的無意注意,使他們關注教學過程。

2.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學習是一種比較枯燥的行為,假如學習成為興趣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想,當學習成為一種可以玩的游戲,那學習就不再是負累,完成學習任務也變成了一種樂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常常組織學生進行小表演、小游戲、小討論、講小故事等等,都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很好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例如在《比尾巴》《要下雨了》《棉花姑娘》等課文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進行小表演。課前給學生布置了學習任務:每個小組選好自己要表演的動物角色,在家長的陪同下做好動物頭飾,并做好表演準備,到時評比出優秀表演小組,并在班里展示學生做的手工頭飾;在《烏鴉喝水》教學時,準備了一個有半瓶水的瓶子和一些小石子,演示給學生看;在《小小的船》《江南》等課文教學時,進行歌曲欣賞、配樂美讀等;在《文具的家》《一分鐘》等課文教學中,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明理,并以課文的例子來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習慣;在《動物王國開大會》《小壁虎借尾巴》等故事性比較強的課文,組織學生進行講故事比賽,評選故事大王。同時,還可以把教學過程設計成闖關游戲,小組之間開展奪旗比賽、爭章標兵等。這樣,教師在教學中多花一點心思,那孩子在學習中就多一分快樂。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集體活動,以促使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手段。班主任應該組織學生進行合適的主題班會和豐富多彩的班集體活動,以此來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特別是班集體活動,能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讓學生對班集體更有歸屬感。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活動體驗型的德育教育比起只強調單向的說理灌輸,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不同的活動起到不同的教育效果,教師要巧妙運用活動素材,讓孩子在活動中得到應用的教育,從而潛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美國著名哲學家羅索曾經說過:“人生幸福在于良好習慣的養成?!倍鴮W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賴于老師的指引,采取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方法,把學生放在心上,用我們真摯的愛為孩子撐開一片多彩的天空。

猜你喜歡
一年級學生良好習慣規范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習慣
規范漢字書寫優秀作品
規范漢字書寫
從創新探索到立法規范
規范漢字書寫
遼寧省盤錦市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一年級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培養一年級孩子愛上閱讀的方法與策略
小學體育教學中良好習慣養成策略探究
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