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及成因剖析

2019-09-10 07:22李偉
學業 2019年3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問題農村留守兒童剖析

李偉

摘要:當前我國沿海大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社會保障健全等優越條件的驅使,發展相對滯后的農村勞動力大量涌進發達地區務工,這樣,留守兒童成為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大城市所帶來的附屬產物。因此,留守兒童長期缺乏父母照顧和有效的教育、指導和管理,他們往往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對這些問題及成因進行一些剖析,以期拋磚引玉。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剖析

《中國青年報》在《他們是當下中國最容易受傷害的人》一文中報道:湖南省婺源市荷塘鎮遭遇大洪水,12名兒童死亡,其中11名是留守兒童。據數據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檢出率高達57.14%,父母在外省工作時間越長,兒童心理問題越嚴重。留守兒童不僅僅是一群缺乏父母照顧的人,他們是這個社會的另類“孤兒”,他們的成長與我國的未來的發展息息相關??梢?,留守兒童成為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大城市所帶來的附屬產物。一方面,他們的父母去城里工作賺錢,爭取獲得另一種滿意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他們無法帶孩子進城,因為他們在城里,或者他們很難保護自己,或者沒有地方可以立足。雖然留守兒童有父母,但他們必須接受“分裂血肉”的生活現實。

留守兒童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受到親生父母的照顧或撫養,缺乏父母的愛可能輕易導致精神缺陷。由于現階段中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低,社會保障不完善等客觀因素的存在,加上長期缺乏父母照顧和有效教育,留守兒童的心靈常常會有不適感,而嚴重的兒童則會導致心理畸形的發展,并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不正常行為,出現一定的“留守兒童綜合癥”。根據調查,這些留守兒童主要與祖父母,祖父母或其他親屬生活在一起,他們的監護人通常受教育程度較低,年齡較大。這些留守兒童一般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如學習成績差,心理障礙和行為異常。

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形式分析

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兒童的自卑情結、抑郁的人格、自我封閉等。有些孩子產生了仇恨心態,甚至有暴力傾向。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1.性格內向。留守兒童從小與父母分離,父母關愛嚴重缺失,調查中發現,有21.1%的外出務工父母一個星期左右和孩子聯系一次,34.1%的一個月聯系一次或很少聯系。很 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盡管有些留守兒童是爺爺奶奶或親朋監管,但畢竟與父母親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煩就會感覺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愿與人交流,性格內向。

2.自卑心理。兒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而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就好像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因此和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相比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上不求上進。據調查,僅有15%的孩子能夠自覺學習,還有不少孩子上網成癮,荒廢學業,義務教育沒有完成就流落社會。

3.寂寞無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寂寞,進而產生心理騷動和抑郁等問題。一位六年級的女生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媽媽,你知道嗎?自從你和爸爸還有弟弟走后,我一個人在家里由多么的寂寞,有多么的傷心。自從你們走了以后,我幾乎沒有笑過,多么懷念以前我們在一起的時光?!边@種寂寞的心理必然導致精神上的空虛,進而導致行為上的出格。

4.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兒童因為缺乏保護而總覺得別人會欺負他,一點小事 就會計較當真,與人交流時充滿警惕甚至是敵意。對老師,臨時監護人的管教有比較強的逆反心理。調查顯示,54%的留守兒童和他們的臨時監護人有矛盾,其中 15%經常有。53%的留守兒童表示學習困難、感到無助。41%的留守兒童表示曾經受到同學的欺負。

5.產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數孩子不理解父母,認為家里窮,父母沒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產生怨恨情緒,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遠父母,和父母產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無情。

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分析

1.親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監管缺位是產生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占43.5%,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還要干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照顧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照顧孩子。有的留守兒童被托付給親戚朋友如叔嬸、姑舅或朋友監管。這樣的兒童約占留守兒童的4.7%。主要特點:父母長期在外覺得欠孩子太多,因而在財、物方面盡量滿足孩子的需要,而對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關注較少。這樣導致留守兒童親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監管缺位。

2.家庭和學校教育存在“誤區”。父母由于長期在外,無法照顧孩子而產生負疚感,大多采取“物質(金錢)+放任”的方式來補償,偶爾打電話聯系大多只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而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法制教育關注較少,致使子女好逸惡勞、奢侈浪費、擺闊氣,產生“拜金主義”等思想。據調查,部分留守兒童厭學,缺乏進取心和刻苦鉆研的精神,成績普遍較差。又由于監護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其行為一般不過問,因而缺失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 規章制度,遲到、曠課、逃學、迷戀“網吧”等,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人混在一起,而學校在監管上卻無能為力。

3.社會環境存在“雷區”。對于環境適應能力較差、自制力較弱的孩子來說,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由于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教育銜接上的“真空”, 學校不可能事無巨細,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護的意識和能力,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機,以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的事件時有發生。在全國各地,留守兒童溺 水、觸電、打斗等意外傷亡事件屢見不鮮,甚至被拐賣、被侵犯的惡性案件也常常見諸報端。

三、結束語

總之,留守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因為農村留守兒童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三位一體”教育鏈中存在“缺陷”,因此,很容易導致失去幫助,失去學業幫助,失去控制,道德失范和心理失衡。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反社會人格。因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政府、學校和家庭應該共同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本文系課題《“精彩大課間”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研究 》課題編號:ZJKYKTV2018-101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問題農村留守兒童剖析
創作剖析
“角”的常見錯解剖析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措施分析
高校留守經歷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真誠激勵,關愛相隨
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分析
農村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現狀及教育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