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憲法發展的展望

2019-09-10 04:47李雯
錦繡·下旬刊 2019年3期
關鍵詞:發展展望憲法新時代

李雯

摘 要:新時期憲法發展應駐足實際,面向未來,根據思想引導以及制度依靠,重新塑造憲法基本制度以及根本邏輯,將復興憲法視作民族復興的基本法治保障。本文基于新時代憲法發展展望,探索新時期憲法政治發展基礎,新時期憲法政治發展規定性,新時期憲法發展重要命題。

關鍵詞:新時代;憲法;發展展望

引言

新時期憲法發展應順應社會當前主要矛盾改變的實際要求,面向落實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將習總書記新時期特色社會主義憲法作為指導思想,將1982年憲法尤其是憲法修改產生的憲法修改案,以及經過第五次修改獲得的重要結果作為基礎,從而推動我國憲法制度、理論以及實踐創新,促使新時期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憲法的有序發展,落實由變革憲法轉向復興憲法方向發展,延伸我國憲法治理的道路,利用根本制度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以及民族偉大復興。

一、新時期憲法政治發展基礎

首先是習總書記新時期憲法思想。新時期下,習總書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我國社會主義邁進新時期的重要標志。十八大后,黨對憲法發展規律、原理、制度邏輯、地位以及功能作用的認知持續深化,憲法致力于呈現國民意志與黨的意志,最大程度上統一黨與國家意志、國民意志,是基本國策、黨的路線方針、國家任務、制度的法制呈現。憲法作為依法治國的依據、人民權利書、治國理證根據以及國家總章程,在治國實踐中發揚十分重要的價值。十八大以來,在黨的領導下,國民持續深化對憲法理論的認知,探究憲法執行監督、革新憲法制度體系,實踐治國理政,在理論與制度創新層面均獲得重要成就。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新時期憲法發展中占據十分重要的指導價值。其次是憲法第五次修訂獲得的成果。第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入憲,發展與健全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習總書記提出的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思想內容十分豐富,包含法治入憲,強化法治和民主的邏輯關系。變革入憲,基于變革以憲法地位,呈現黨領導國民奮斗發展的輝煌征程,以及變革的全民共識。新發展觀念呈現新時代建設特色社會主義理念的精髓。第二,落實民族復興入憲,充實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涵義特點。第三,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質特點入憲,健全發展我國治理體系以及治理能力。

二、新時期憲法政治發展規定性

一方面是社會矛盾的改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改變作為特色社會主義邁進新時期的重要象征。我國當前依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時期,但近五年國家與黨事業發展中,在全面深化的歷史改革中,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逐漸發生較大改變。新時期社會矛盾主要呈現在文化、社會、經濟以及政治等領域發展失衡與不足,其中包含憲法、制度、立法以及法治不均衡、不充分以及不協調發展,與國民全方位發展以及人民對幸福生活需求、渴望間的矛盾。國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與期待,象征著環境安全、民主法治以及公平正義等更為寬泛的權利要求以及制度需要。這一現狀,對通過憲法與法治維護人權以及保證民主提出新要求。也標志著權威高效、民主法治以及協調統一等體制與機制的需求,這對通過憲法及法治促進機構變革以及革新黨政關系也提出新要求。簡而言之,新時期社會矛盾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憲法政治發展。另一方面是民族復興偉大目標。我國特色社會主義邁進新歷史方位后,在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前提下,開啟我國分兩步走新征程,落實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憲法經過五次修訂后,健全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明體系,界定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基礎特點,規劃國家與黨事業發展的偉大目標,明晰現代化強國和民族復興間的關系,對新時期憲法發展擁有積極意義。習總書記新時期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落實民族復興夢入憲,象征著我國新時期憲法轉型開始,民族復興在精神觀念層面引導新時期憲法的發展。

三、新時期憲法發展重要命題

一是重新構成憲法的根本制度。從政體與國體統一的視角出發,健全由黨領導的制度體系和人民代表大會體制共同構成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一般來講,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的根本制度,根本制度即人民代表大會體制。源于政府層面的人民代表大會體制并不能全面表達我國根本政治制度。我國根本政治制度是由黨領導制度以及人民代表大會體制共同構成。在推動人民代表大會體制創新的同時強化黨領導制度程序化、制度化以及規范化建設,著重突顯黨領導下的特色社會主義實質特點,充分呈現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優勢,是新時期憲法發展的重要實踐課題。二是重新塑造憲法基礎邏輯。將國家治理能現代化以及治理體系作為出發點健全民主法治和人權法治衡重的憲法基本邏輯系統。踐行依法治國以來,以國家保障以及尊重人權入憲作為主要標志,以法治人權作為基本邏輯的法治實踐以及制度練琴獲得重大進展。在進一步強化法治人權邏輯的基礎上,持續強化民主法治邏輯,健全民主法治以及人權法治的制度邏輯,對推動新時期憲法發展,發展與健全我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促進我國治理體系以及治理能力擁有重要價值。

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全方位依法治國,應駐足于治黨治國治軍、政治社會經歷、內政國防外交以及改革發展穩定,在治國理政視閾下,認知以及實踐全方位依法治國涵義,特別應將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高效統一,將其確定為全方位依法治國準則,持續推動依憲治國、依章治黨以及依憲執政的高效統一,加快憲法治國建設腳步,落實國家治理能力以及治理體系現代化。促進新時期憲法發展,推動國家憲治,應強化憲法與黨章的關系,促使憲法與黨章關系理論以及實踐創新,構建合章性審查機制,將合章性以及合憲性審查工作有機融合,遵循黨章為本以及憲法至上準則,保障黨內法律機制規范,避免抵觸憲法章程,從而維護憲法與黨章的尊嚴以及權威。

參考文獻

[1]黃明濤. 兩種“憲法解釋”的概念分野與合憲性解釋的可能性[J].中國法學,2014(06):281-298.

[2]葉海波.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憲法約束[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70(03):14-24.

[3]李林. 習近平新時代憲法思想的理論與實踐[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6(03):1-15.

猜你喜歡
發展展望憲法新時代
道縣:學校憲法宣傳教育全覆蓋
2018年3月26日 《光明日報》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入推進憲法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四部憲法
爆破減振緩沖墊的發展和展望
淺析舞臺機械設備的管理與維護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憲法解釋機制專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