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生生態觀培養研究

2019-09-10 07:22郭心玥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關鍵詞:培育中學生意識

郭心玥

近年來,生態問題的頻繁出現,為人類發展敲響警鐘: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減少、資源短缺等生態危機的例子比比皆是。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同時從根本上調整生態觀念。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發展初期,是生態觀培育的重要階段,如何充分發揮課程的作用,推進中學生生態觀的培育,成為中學教師必須要思考的問題?;诖?,筆者對中學生生態觀培育進行研究。

一、學生生態觀培育的意義

1.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觀念,促進個人全面發展

生態觀作為學生對生態領域總的認識,如果能夠正確培育,將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促進和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提高認識能力。能否樹立正確的生態觀也與學生樹立總的價值觀息息相關,當中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逐漸培育生態觀,會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2.有利于推進社會生態文明建設

習近平曾說,“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造成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一系列與生存環境相關的問題出現,在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的今天,培育生態觀是生態發展一小步,也是必須要實現的第一步。中學生處于步入社會的初級階段,在接觸社會的過程中會用觀念指導行動,并且很容易把自己的觀念帶給他人,并對社會造成影響。對學生進行生態觀培育,不僅能實現課程、學生的發展,更能推進社會生態文明建設。

二、學生生態觀培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形式相對單一,影響生態觀培育效果

在當前強調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將更多生動、有意義的教學形式融入進教學過程,也成為教師們思考的問題。在對學生進行生態觀教育時,如果能夠創新融入多種教學方法,采用更多、更綜合的新穎形式,也將會提升教學效率。然而在實際的培育過程中,卻仍存在著課程形式單一、死板的問題,阻礙和影響著生態觀培育的效果。

2.課程資源挖掘不夠,培育過程較枯燥

“沒有課程資源的合理開發與有效利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會很難實現?!睆漠斍啊啊闭n程安排來看,雖然設置了自然環境認知的內容,并有相關案例和圖片展示,但是還遠遠不能滿足生態觀培育的全過程。事實上,生態觀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想要幫助學生實現全方位、多層次的培育目標,則必須要通過豐富的內容和課程資源來實現。如果只是單純地依賴課本,將目光定格在滿足課程標準的要求上,而不去深度挖掘資源,聯系現實的話,不僅會導致學生接受培育的過程枯燥,也會影響最終效果。

3.實踐教育課程較少,培育停留在表層

知識推進實踐發展,而在實踐中又可以進一步鞏固知識。中學生生態觀培育,同樣不能僅依存于課程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時間,更需要充分應用實踐教學法,通過設置實踐課程和活動,來實現對學生生態觀的培育。實踐往往能更加直接而具體地推進人掌握知識、樹立意識和情感,從而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將生態觀內化于心。然而,在現實的培育中,卻往往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實情況。學校未設置實踐活動或課程搭配課堂教學,導致對學生的生態觀培育只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學生心底,難以觸及高層次的培育目標。

三、中學生生態自然觀培育對策

1.完善案例安排,培育學生危機意識

當前影響中學生培育生態觀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學生不能發自內心的認同生態觀教育,這也與他們并沒有樹立正確的生態危機意識有關。如果意識不到當前生態危機的現狀,就無法體會生態觀培育的迫切性,從而發自內心的認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湖南師范大學劉湘容校長曾提到,生態危機的實質是“人類存在方式的危機,也是人類文明的危機”。生態危機影響人們的生存發展,影響著初中學生現在以及以后的生存環境。只有當學生明白生態保護的迫切性,樹立危機意識,才能進一步實現生態觀的培育

學生培育生態危機意識,就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在課程中,除了幫助學生明確生態保護的知識方法的同時,也要讓學生明白,當發展帶來的破壞使得自然環境承載過重,無法完成自凈功能,導致自然的調節功能與自適應能力下降時,就會帶來沖突,發生生態失衡。因此在課程中加入更豐富的案例,多角度展示當前生態的現實狀況,才能更好的培育學生的生態意識。

2.拓寬知識范圍,增強學生主動意識

對于生態觀的培育,當前初中學生以被動接受為主,學習生態知識主要是為了應付考試,功利心較重,因此學習主動性不強。要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就要從根本抓起,讓學生拓展學習人與自然的關系的相關知識。生態資源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物質條件,中學生無時無刻不在體會著自然帶來的美好生活,但是卻并沒有發自內心的去感受,這就需要讓學生樹立起主人翁意識,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生態中的一部分,在享受著生態環境帶來的福利,因此也有責任和義務保護生態環境,培育生態觀。

一些生態破壞情況可能學生接觸不到,比如毀林開荒、過度開發等現象等,存在較廣泛,卻沒有得到學生的注意。要幫助學生培育主動意識,就要讓他們明確知道他們自身與自然間的關系,各種生態破壞帶來的后果也都與人類息息相關。通過在課程中融入這類相關內容,達到培育效果。

3.豐富課程形式,增強學生參與意識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傳統的課堂教學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教學要求,也不能滿足中學生對于豐富生動課堂的需求,這就需要教師在課程形式上下功夫。除了教師單一講授之外,教師也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權,利用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等,讓學生參提高課堂參與度同時也可以在課程中融入更多的情景探究活動,教師打磨課程內容的同時,考慮形式創新,將會使學生樂于學,主動學,實現學生生態觀參與意識不斷增強。

參考文獻:

[1]劉偉杰,陳文斌:《關于加強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年第13期。

[2]陳自龍:《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路徑探討》,[J]《教育探索》2014年第5期。

[3]溫遠光:《世界生態教育趨勢:中國生態教育理念》,[J]《高等教育論壇》2004年第2期。

[4]王曉路,柴艷萍:《西方生態馬克思主義對生態觀教育的啟示》,[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16年第2期。

[5]董強.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6]王彥婧.馬克思的生態觀及其當代啟示[D]. 東北師范大學 2015

猜你喜歡
培育中學生意識
如何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
例談概率統計備考的五個意識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歡迎來到《中學生博覽》大型團購會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