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2019-09-10 08:21包錦闊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關鍵詞:現代化經濟體系高質量發展建設

包錦闊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為什么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并深入闡明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深刻內涵及特征,進而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當前要做好的六個方面工作。

關鍵詞:現代化經濟體系 ?高質量發展 ?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礎工程。

一、為什么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的基本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斗爭中,大大發展豐富了“五位一體”總布局的基本內涵,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手段。三大變革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和基本目標,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又是實現“三大變革”的基礎、支撐和重要手段。二者相互促進,就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利于加快實現三大變革,三大變革又能不斷為建設和完善現代化經濟體系提出要求,指明方向和目標。

當今的國際經濟競爭已由傳統的發揮比較優勢的進出口競爭,轉化為利用核心技術和先進管理擴大對外投資,提升資源整合能力的競爭。這就要求我國經濟必須不斷提升技術創新優勢和質量優勢,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二、什么是現代化經濟體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所謂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是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要求相適應的現代產業體系及其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其基本內容就是現代產業體系與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有機結合,其基本目標就是通過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經濟的高技術、高質量、高效益發展。就現代產業體系而言,它主要包括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等幾個方面。其中,實體經濟是主體、是根本,其它幾個方面都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具體地講,實體經濟與現代金融是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在現代經濟條件下,實體經濟離不開金融,金融更離不開實體經濟。實體經濟離開金融就等于失去了靈魂,而金融離開了實體經濟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實體經濟則進一步促進金融發展。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現代金融的發展,離開科技創新都寸步難行,而人力資源則為其他幾個方面,特別是科技創新提供人才支撐,這就是現代產業體系構成的四大要素和內在邏輯關系。

三、怎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就是優化供給結構,提高供給質量,轉換供給機制,這也正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一方面要通過產業政策的有效實施,有計劃、有重點地培育一批跨國制造業骨干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配套發展。另一方面還要扶持產業鏈上的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引導支持中小企業專業化發展,培育一批大企業的“配套專家”。深入開展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工作,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以增強由龍頭企業帶動的整個供應鏈和產業鏈的競爭力,促進我國產業,特別是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二)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加快科技創新,關鍵是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完善技術創新機制。加大創新投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倡導創新文化,完善激勵機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進而建成強大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農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產業之一,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民經濟的根本性問題。構建現代農業體系,必須在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和完善與現代化農業相適應的農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分配體系。首先,要運用現代產權制度,創新農業財產和資本組織形式,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并實行與經營形式相適應的分配制度,為建設現代化農業體系奠定基礎。其次,要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以及農業與工業和服務業等其他產業的有機銜接。

(四)實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離不開完善的產業體系和經濟體系。通過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把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納入現代產業體系和現代化經濟體系之中,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解決好產業發展的區域布局和區域經濟的產業布局問題。通過產業發展的區域布局,促進區域之間的平衡發展和產業銜接,通過區域內部的產業協調發展和區域之間的產業聯接,促進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正確處理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經濟發展的辨證關系,是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一項重要原則。

(五)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現代市場經濟體制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方面和重要內容,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能否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又取決于政府發揮什么作用,以及如何發揮作用。因此,經濟體制的核心問題,歸根結底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體,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最終又表現為政府與企業的關系。

(六)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現代化經濟體系,必然是一個開放系統。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必將把我國開放提升到一個新水平,進一步加快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形成。

猜你喜歡
現代化經濟體系高質量發展建設
寒露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淺論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培育適應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優質技能人力資源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內蒙古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與新發展理念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城市雕塑是一項文化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