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的形成及其重大意義

2019-09-10 08:21李治鈞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關鍵詞:全面依法治國意義

李治鈞

摘要:全面依法治國方略,是在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基礎上制定和不斷完善的,是黨領導人民長期奮斗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我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治國方略 全面依法治國 意義

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強則國家強。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的形成經歷了一個長期、艱難而曲折的探索過程。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建成是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的初步形成的標志

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如何執政?采用什么方略治理國家?在這個問題上,我黨經歷了一個長期、艱難而曲折的探索過程。

1954年我國第一部憲法,初步奠定了社會主義法制的基礎。文革十年,社會主義法制遭到嚴重破壞。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任務目標,提出了法制建設“十六字方針”,準確地描述了法治的基本精神內核,闡述了依法治國的基本內涵,為依法治國方略的最終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礎。

1979年開始,全國人大加緊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96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作為戰略目標加以規定,第一次正式明確了“依法治國”的法律地位。

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泵鞔_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立法工作目標。十五大報告第一次深刻地闡述了依法治國的涵義,明確把依法治國確立為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確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

1999年3月,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明確寫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正式把這一治國方略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下來。

黨的十六大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黨的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強調要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在黨的領導下,2010年以憲法為核心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標志全面依法治國方略初步形成,國家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有法可依。

二、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只是實現了立法工作的階段性目標,并不意味著立法任務的終結。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前提和基礎,是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為政治改革和政治發展的重要目標和重要任務。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建設“法治中國”的目標和任務: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提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十六字方針,標志著我國的法治建設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黨的十九大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確立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務,并就如何深化依法治國實踐作出全面部署,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科學指導。法治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全面依法治國踏上了新征程。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到二○三五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維護憲法權威。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賦予省級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權。在省市縣對職能相近的黨政機關探索合并設立或合署辦公。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

三、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確立的重大意義

治國方略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變化而變化。從建設法制國家到建設法治國家,從依法治國到全面依法治國,是在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基礎上制定和不斷完善的,是黨領導人民長期奮斗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我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

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建設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的實現提供了推動力量和制度保障。

全面依法治國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方面,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各個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要適應時代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必須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和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全面依法治國能夠有效推進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能夠有效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1]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猜你喜歡
全面依法治國意義
有意義的一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留學的意義
依法治國背景下大學生法律素養及培育路徑調查研究
基層檢察院規范司法行為的實現路徑
領導干部為官做事為什么要緊握法律戒尺
全面依法治國環境下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思考
論中國特色政治治理現代化
亟待編纂一部21世紀的民法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