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灸治療干眼癥的臨床選穴規律分析

2019-09-12 07:29白振軍鄒德輝
關鍵詞:攢竹膀胱經經脈

白振軍,鄒德輝

(1.山西大同大學中醫藥健康服務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2.華北理工大學中醫學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干眼癥(角結膜干燥癥)是指某些原因造成患者的淚液分泌量或質的異常,以及淚液動力學異常而導致淚膜穩定性下降,并伴有自覺癥狀和眼表組織病變為特征的一類疾病的統稱。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致病因素中干燥的空氣、不規律的生活、過度使用空調、廣泛普及的隱形眼鏡、視頻終端的使用、眼藥的過度使用和一些全身性疾病(如過敏、感染、免疫性疾病等)使干眼癥患者日趨增多[1]。干眼癥患者常見的癥狀有眼睛干澀、眼癢、有異物感、眼痛灼熱感、畏光、怕風、分泌液黏稠、視力減弱等,雙眼均可發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干眼癥的發病機制復雜,淚液分泌量的異常是該病的主要特征。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人工淚液、潤眼劑等滴眼液對癥治療為主。由于大多數滴眼液含有多種藥物成分或防腐劑,長期、過量使用會對眼表造成毒性損害;而針灸療法具有創傷小和增加淚腺分泌、安全有效的優勢,可以疏通經氣,統調周身及局部氣血運行,養血活血,具有一般藥物和其他療法無可比擬的作用,可廣泛應用于臨床[2]。

1 資料及標準

1.1 文獻遴選

在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CNKI)和維普期刊數據庫(VIP)中,以“干眼癥”“針刺”“針灸”“電針”“腧穴”為檢索詞,檢索時限為2004年10月-2018年10月,文獻選取《中國針灸》《上海針灸雜志》《針灸臨床雜志》等相關刊物,篩選文獻共計80篇。

1.2 納入條件

①干眼癥的臨床病例研究;②治療干眼癥顯效;③患者不限年齡、病因、種族、性別等但具有可比性;④以針刺腧穴為主,結合灸療、電針、刺血、熏洗、中藥等綜合治療;⑤一篇文獻同一腧穴納入1次。

1.3 排除標準

①綜述文獻、學位論文及個案報道;②動物實驗;③非臨床治療;④樣本數<10,未具體取穴或列出取穴不詳的文獻。

重復發表的文獻,計為1篇。

1.4 資料處理

將納入腧穴按篩選方法分類整理,設計資料提取表,錄入文獻,包括作者、病案數、發表時間、治法、穴名、穴數等。應用Microsoft Excel 2010軟件建立數據庫,按照歸經、出現頻次、所屬部位等進行數據的整理分析。

2 結果

2.1 檢索結果

納入文獻80 篇,用穴73 個,其中十四經穴52個,奇穴21個。

2.2 從選穴角度分析

選用73個穴位頻數統計,頻率從高到低依次為攢竹(65)、睛明(58)、太陽(56)、三陰交(44)、絲竹空(43)、合谷(43)、風池(37)、四白(36)、太沖(29)、瞳子髎(27)、足三里(26)、太溪(23)、百會(21)、承泣(17)、曲池(13)、腎俞(12)、肝俞(11)、豐?。?0)、外關(10)、陽白(10)、陰陵泉(9)、魚腰(9)、光明(9)、照海(9)、血海(8)、迎香(6)、氣海(6)、球后(5)、內關(5)、天樞(5)、尺澤(4)、大陵(4)、養老(4)、內庭(4)、中脘(4)、復溜(3)、脾俞(3)、下睛明(3)、少澤(3)、上星(3)、神庭(3)、行間(3)、列缺(2)、太淵(2)、足臨泣(2)、肺俞(2)、關元(2)、天柱(2)、上健明(2)、上睛明(2)、印堂(1)、四神聰(1)、完骨(1)、翳風(1)、翳明(1)、耳尖(1)、下脘(1)、地五會(1)、神門(1)、膻中(1)、陽陵泉(1)、正睛明(1)、內睛明(1)、上淚點(1)、下淚點(1)、上明(1)、新明(1)、上目通(1)、下目通(1)、淚腺穴(1)、干眼穴(1)、攢竹下(1)、蝶腭神經節(1)。使用以上腧穴共計742 次,平均10.16穴次,高于平均穴次的穴位有17個,共計561穴次,占總穴數23.28%,占全部腧穴總頻次75.60%。十四經穴52個,總頻次為650次,占87.60%;奇穴21個,總頻次為92次,占12.40%;其中攢竹使用頻數最高,為65 次,占總穴數8.76%。出現頻次較高的前 10 個穴位依次為攢竹 65 次(8.76%)、睛明 58 次(7.82%)、太陽 56 次(7.54%)、三陰交 44 次(5.93%)、絲竹空 43 次(5.80%)、合谷 43 次(5.80%)、風池 37 次(4.99%)、四白 36 次(4.85%)、太沖 29 次(3.91%)和足三里26次(3.50%)。

2.3 從所屬經脈角度分析

對最終得出的73 個穴位進行歸經。頻次從高到低依次為足太陽膀胱經(153)、足陽明胃經(98)、足少陽膽經(88)、手陽明大腸經(62)、足太陰脾經(61)、手少陽三焦經(54)、足少陰腎經(35)、足厥陰肝經(32)、督脈(28)、任脈(14)、手少陰心包經(9)、手太陰肺經(8)、手太陽小腸經(7)。腧穴頻數較高的前6位經脈如表1所示。

表1 前6位腧穴歸經情況

2.4 從所屬部位分析取穴

將人體分為頭頸、胸腹、腰背、上肢、下肢5個部位,73 個穴位的具體位置依照5 個部位進行統計,結果見表2。

表2 常用腧穴人體各部位分布情況

3 討論

干眼癥屬中醫學“白澀癥”“干澀昏花”“神氣枯瘁”范疇?!秾徱暚幒ぐ淄础吩唬骸安荒[不赤,爽快不得,沙澀昏朦,名曰白澀”。不腫不赤謂之白,沙澀不爽謂之澀?!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吩弧盁釀賱t腫,燥勝則干”。燥五行屬金,為秋季主氣,故白澀證多發于秋天。正如《審視瑤函·白痛》云:“秋天多患此,俗稱稻芒赤目者”。干眼分為水液生成不足型和蒸發過強型2種類型。前者由淚腺疾病或者淚腺功能不良引發,后者主要指瞼板腺功能障礙[3]。正常人的眼睛會不斷分泌淚液,淚液排出到結膜囊后,通過瞬目使淚液均勻分布于眼球表面,形成淚膜,對眼球起保護和潤滑作用。淚液匯聚到內眥處,通過淚點和淚小管的虹吸作用,進入淚囊,再經由鼻淚管流入鼻腔。所有直接或間接影響淚液分泌或蒸發的因素均可導致淚膜的不穩定,進而引發眼表損害及干眼癥[4]。

攢竹能宣泄眼部郁熱而散結、通絡明目。睛明穴又名淚孔、淚腔、目內眥,屬于足太陽膀胱經,為起始穴,同是手足太陽經、足陽明經交會穴,為治療眼疾之效穴,取之以調眼部氣血,滋陰清熱[5]。王冰注:“謂睛明二穴也,在目內眥,手足太陽、足陽明、陰蹺、陽蹺五脈之會”,主要用于治療一切急慢性眼病。攢竹、太陽、睛明、絲竹空、四白為局部取穴,四穴可活血明目通絡,疏通眼部的氣血,促進淚液的產生和分泌,加強淚膜的穩定性。風池為足少陽膽經與陽維交會穴,為祛風清熱、通達腦絡和目系之要穴,能疏導頭面氣血,加強眼區穴位的經絡疏通[6]。合谷、太沖、三陰交、足三里為遠端取穴。合谷、太沖分別屬于手陽明經、足厥陰經的原穴。原穴是臟腑的原氣行經及留注的部位。原氣根于命門為腎間動氣,是維持生命機能的物質基礎,通過三焦布散于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是十二經脈之大主,故原穴是調節人體氣機的要穴。合谷歸屬手陽明經,多氣多血之經脈,偏于調氣、活血;太沖歸屬足厥陰經,少氣多血之經脈,偏于調血、養血。合谷配太沖,一陰一陽,一氣一血[7],能平陰陽、通經絡、調氣血,相互為用,是一組陰陽齊平、氣血共調、臟腑同治的針治處方。三陰交為足三陰經的相交穴,針刺能運脾養血,調補肝腎;足三里為足陽明經的合穴、下合穴。脾胃是為后天之根本,氣血生化之源泉,針刺足三里可生化氣血,健脾生津,與三陰交配合可加強滋陰養血明目之效[8]。

從循經取穴規律分析,腧穴出現頻數最高的前3條經脈是膀胱經、胃經、膽經,其次是大腸經、脾經、三焦經?!鹅`樞·口問》曰:“目者,宗脈之所聚也,上液之道”?!鹅`樞·邪氣臟腑病形》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精陽之氣上走于目而為睛”。五臟六腑的精氣皆通過經脈上注于目,對其有濡養作用。因此,眼部氣血的生成和通暢與否直接關系到眼部正常功能的發揮。從經絡與臟腑相通的關系來看,眼與十二經脈相互關聯。膀胱經、胃經、膽經皆為起于眼或眼附近的經脈:足太陽膀胱經“起于目內眥”;足陽明胃經“起于鼻,交頞中,旁納太陽之脈”;足少陽膽經“起于目銳眥”。膀胱經、胃經、膽經的經筋分別維絡在上瞼、下瞼、外眥部。足太陽為目上岡,足陽明為目下岡,足少陽之筋結于目眥為外維?!敖浢}所過,主治所及”,針灸治療干眼癥取穴頻數最高的膀胱經、胃經、膽經,與眼部經絡分布相符,說明針灸取穴多重視局部取穴與經脈循行起止點結合。手陽明大腸經為多氣多血之經,“其支者……上挾鼻孔”。針刺大腸經可通調氣血,疏通經絡,改善眼部的氣血循環。三焦主通行元氣,歷絡五臟六腑,是水液運行的通道,也是氣化的主要場所,針刺三焦經可通行元氣,運行水液,滋陰明目。而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通過針刺脾胃經穴,可健脾利濕,補益氣血,養血明目。

從分部取穴規律分析,本病的病位在眼部,是眼部氣血津液生成不足與耗散過多所致。本研究發現,頭頸部取穴最多,以局部用穴為主,體現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理論的治療規律。73個腧穴中頻次最高的前10位,絕大部分位于眼周,其次為上下肢。

通過對以上結果分析,干眼癥的針灸治療主要是以局部取穴、循經取穴為選穴原則,但目前干眼癥針灸治療辨證分型標準不明確,缺乏共識,有待進一步規范、探索和研究。

猜你喜歡
攢竹膀胱經經脈
掐攢竹止打嗝
掐攢竹止打嗝
圖解常見病刮痧療法(十八)
下午動一動,疏通膀胱經
下午動一動,疏通膀胱經
只要3個動作,解決身體90%的疾病
老官山漢簡《經脈書》初探
背部足太陽膀胱經走罐治療外感高熱30例
攢竹穴針刺方法及臨床應用
談“經脈”等詞的英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