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設問題鏈,提高思維力

2019-09-17 13:41潘桂陽
新課程·中學 2019年7期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思維力問題鏈

潘桂陽

摘 要:針對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弊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力為目標,探討在閱讀教學中如何設計和使用問題鏈的實施策略與成效。

關鍵詞:問題鏈;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思維力

一、研究背景

閱讀是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設計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體驗、認知過程、情感發展和學習成效(關媛,2017)。長期以來,由于英語語言環境的缺失,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大多停留在語言學習層面,注重知識的記憶和掌握,用以應付現行的考試機制,因此,課堂教學以“填鴨式”為主,教師閱讀設計簡單化,導致學生課堂參與機械化,沒有精彩紛呈的課堂互動,學生在這樣的課堂內會缺少興趣,逐漸失去學習的動力。

1.教師教學設計簡單化

大多數英語教師都能意識到高效的閱讀教學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極具價值。然而,為了應試,加上英語語言環境的缺失,英語教師大多采用簡單粗暴的教學設計:課前預習,掃清文字障礙;課內翻譯文本,掃清文意障礙;課后練習,落實詞匯語法的應用。閱讀教學中充斥著積累和落實:單詞拼讀、句子翻譯、復述課文內容、解析長難句等??傊?,詞匯量上去了,語法落實了,題海戰術下,考試一定是沒問題的。于是乎,老師很少花心思去關注閱讀本身帶給人的審美愉悅,去關注閱讀文本里的人文思想對學生的影響,去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2.學生課堂參與機械化

教師處理閱讀教材簡單化,導致教師課堂提問簡單化,學生在課堂內機械地回答問題??梢哉f學生聽了課的開頭便能猜到課的結尾,所以很難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學習興趣。很多閱讀文本兼具文學性和實用性,可以說文質兼美,倘若教師不能從文本、文體特點出發,抓住文章的實質,那么文章的美感將會破壞殆盡,學生就事論事,單從文本里提取信息,不經過加工處理,會讓他們缺少挑戰和興趣,也不能感悟文章的文字之美,思想內涵之美和縝密思維之美。哪怕有些公開課,教師提出很多問題,但問題之間沒有必然的邏輯關系,沒有形成系統的問題鏈,課堂學生回答踴躍,看似熱鬧無比,但實際對于學生的回答趨向于機械化,沒有思維的深度與廣度,沒有思維火花的碰撞,不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問題鏈概述

1.定義

問題鏈,就是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或經驗將教材知識轉變成具有一定系統性、層次性、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的系列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第二個問題的前提,第二個問題是第三個問題的鋪墊與階梯,依次順延下去,層層鋪墊,環環相扣,便形成了一條問題鏈(裴松,2011)。

2.特點

問題鏈通過拋出一系列問題,引導師生積極互動,激發學生不斷思考和探究,變由“教師”主宰課堂為“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促使學生不停地思考和理解。整個教學活動在一個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問題探究中,逐步推動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1)系統性

問題鏈的設計是根據一個閱讀文本的內容和目標而設計的一連串的問題,不是單一的一個問題。為達到特定的教學目標,各個問題通過一定的內在邏輯關系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系統性的問題鏈能起到有效連接各個教學環節,保持教學過程的連貫性和學生思維的連貫性。

(2)層次性

問題鏈的各個問題看似是割裂的,但它們又是相互關聯的,是缺一不可的、逐層遞進的、環環相扣的。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計一連串的問題解決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問題。

3.設計原則

(1)互相聯系,邏輯清晰

問題之間應當有一定的聯系,邏輯關系緊密而清晰,而不是各個問題互相獨立,猶如一盤散沙。具有縝密邏輯關系的問題鏈,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問題的設計要有層次和梯度,問題鋪排時由易到難階梯式推進,盡量設計具有高階思維含量的問題,舍棄低階思維問題,既能引領學生理解文意,又能培養他們的思維品質,激發他們的興趣。

三、問題鏈的設計和應用實例

[課例1]

筆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Module 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中的閱讀文章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第二段為例,闡述如何通過問題鏈設計來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效果。

1.文本分析

Module 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的中心話題是野生動物保護,閱讀課“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講述了Daisy在夢中經歷的一次奇妙的飛毯旅行,她乘飛毯分別去了西藏、津巴布韋和熱帶雨林,從中了解到野生動物的生存現狀以及如何保護野生動物。其中第二段主要講述了津巴布韋的非洲象之前被當地農民捕殺。但后來在政府的幫助下,農民和非洲象和睦共處。

問題鏈:

(1) What wildlife did Daisy see in Zimbabwe?

(2) What 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for elephants?

(3) What used to be the situation for elephants?

(4) Why did farmers hunt elephants without mercy?

(5) Why did elephants destroy the land of farmers?

(6) Are both the needs of famers and elephants reasonable?

(7)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since both of their needs are reasonable?

2.設計意圖

通過第一個問題引出該段探討的對象——非洲象,然后提問非洲象現在的處境—它們的數量在增加;緊接著提問為什么它們的數量會增加,因為農民停止了殘忍的殺戮。隨后,通過第四個問題轉到非洲象以前的處境——被農民殘忍地殺害。接著,教師進一步提問,為什么農民殘忍地殺害非洲象,引發學生進一步地思考。此時,文本中沒有直接相關信息,學生也無法直接從文本中找到答案,需要根據自己已有的認知和經驗獲取答案——非洲象破壞了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接下來教師又提問,為什么非洲象破壞農民的土地。而這一問題同樣需要學生結合本單元的話題和所學內容,加工、提取已知信息才能得出答案,即非洲象的棲息地受到破壞減少所致。最后,教師提問農民和非洲象各自的需求是否合理,農民為了生存保護自己的土地而殺害非洲象,非洲象為了獲得棲息地而破壞農民的土地,促使學生深度思考。雙方的需求均為合理需求,那么教師接著提問,我們應該如何來解決這一矛盾,進一步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既然雙方的需求均為合理需求,那么我們要找到一種方法平衡雙方的需求,同時兼顧兩者的利益。

從以上問題鏈的設計我們不難看出,各個問題不是割裂、互不關聯的,而是具有層次性和縝密的邏輯性,教師要對文本進行充分地解讀后才能設計出這樣的問題鏈。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連續發問,促使學生不斷思考,保持了思維的連貫性,有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學生課堂參與效果就明顯提高了。

[課例2]

筆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Module 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中的閱讀文章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第五段為例,闡述如何通過問題鏈設計來優化教師的教學設計。

1.文本分析

Module 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中心話題是世界各地的節日,旨在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了解熟悉不同國家節日所體現的不同的文化差異和習俗。閱讀課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介紹了四類節日的名稱以及慶祝方式,其中第五段著重介紹了春天的節日。

問題鏈:

(1)What is the meaning of spring festivals?

(2)What spring festivals are celebrated in China?

(3)What spring festivals are celebrated in other countries?

(4)What do people do to celebrate them?

(5)Can you understand why spring festivals the most energetic?

2.設計意圖

在處理該段落時,一般教師會做以下的教學設計,即設計中間的三個問題:(2)What spring festivals are celebrated in China?(3)What spring festivals are celebrated in other countries?(4)What do people do to celebrate them?

以上的教學設計雖以問題鏈的形式出現,各問題間也有一定的邏輯關系,但這樣的教學設計過于簡單,三個問題均為事實性問題雖然能幫助學生熟悉語篇,但對思維要求不高,學生通過閱讀文本能輕而易舉地從文中找到答案,缺乏挑戰,不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思維能力的提升。

筆者在處理該段落時加了頭尾兩個問題,即第一個問題和第五個問題。第一個問題:(1)What is the meaning of spring festivals?旨在引導學生關注春天的節日的價值和作用;第五個問題:(5)Can you understand why spring festivals the most energetic?意在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春天的節日是最具活力的,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要點信息。該問題是前面四個問題的承接和提升,既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學生不能從文本中直接找到答案,需深度理解文本信息并進行加工處理后方能回答。這種富有思維量的問題鏈設計才能有效促使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設計和使用具有高階思維含量邏輯性強的問題鏈,讓課堂教學在思維縝密的系列問題中綻放學生的思維火花,讓他們有興趣且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收獲閱讀帶來的審美愉悅和思維品質的躍升。

參考文獻:

[1]關媛.基于文本解讀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7(2):20-24.

[2]裴松.問題鏈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1,13(6):75-79.

[3]方慶.略論概念圖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6(12):58-61.

猜你喜歡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思維力問題鏈
現代教育技術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影響
基于微視頻與問題鏈相融合的高三一輪復習教學設計
“問題鏈”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解析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問題鏈的設計問題
創新思維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