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民營科技企業進入國防科技工業策略研究

2019-09-25 01:22汶向東
陜西行政學院學報 2019年3期
關鍵詞:軍民融合

?汶向東

摘? ?要: 黨的十八大將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強調要加強集中統一領導,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逐步構建軍民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國防科技工業是軍民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陜西是軍工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軍民融合工作,在深入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已取得顯著成效。但由于體制機制等各方面的原因,與新時代軍民融合發展的要求,仍有一定距離。依據陜西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及進入國防科技工業現狀,采用SWOT戰略分析原理和方法,對其優勢、劣勢以及面臨的機會、威脅進行深入探討,提出陜西民營科技企業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應在政府層面和企業層面進行雙向努力,制定切實可行、可以預期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 民營科技企業; 軍民融合; 國防科技工業; 二次創業

中圖分類號: F426.48;E25?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DOI:10.13411/j.cnki.sxsx.2019.03.021

Strategy Research on Shaanxi Priva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Entering the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Technology Industry

WEN Xiang-dong

[Party School of Sha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Shaanxi Academy of Governance), Xian 710068, China]

Abstract: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upgraded th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into a national strategy, emphasizing the need to strengthen centralized and unified leadership, speeding up the form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multi-disciplinary and highly effective pattern of in-depth development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and gradually building a national strategic system and capacity for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 technology industry is the key area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Shaanxi is a major military industrial province.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and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and have actively explored and practiced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However, due to various reasons such as system and mechanism, there is still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gration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aanxi priva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and entry into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 technology industry, the SWOT strategic analysis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re adopted to deeply discuss about its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It is proposed that Shaanxi priva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should make two-way efforts at the government level and enterprise level to enter the field of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 technology industry to formulate practical and predictabl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priva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 technology industry; secondary entrepreneurship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一) 研究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和國家戰略全局出發,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主持召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全體會議,強調要加強集中統一領導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逐步構建軍民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明確指出國防科技工業是軍民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審議通過了《“十三五”國防科技工業發展規劃》、《關于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綱要》和《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等,對我國軍民深度融合發展作出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

(二) 研究意義

陜西是我國的軍工大省,國防科技工業實力雄厚,經過六十多年的建設,陜西國防科技工業已形成涵蓋核、航天、航空、兵器、船舶、軍工電子六大行業和眾多學科,門類齊全,廠、所、院、校配套的國防科研、試驗、生產體系,具有很強的總體設計、系統集成、專業化協作和社會化配套能力,人才、技術、裝備等綜合實力均居全國前列。[1]長期以來陜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軍民融合工作,在深入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已取得顯著成效。但由于體制機制等各方面的原因,與新時代軍民融合發展的要求,仍有一定距離。目前陜西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并將其作為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五新”戰略任務,實現追趕超越發展的重要舉措,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進軍民融合創新發展。

軍民融合主要有三種形式:“軍轉民”(國防科技資源向民用市場的轉化)、“民轉軍”或稱“民進軍”(民用市場中的科技與管理等資源向國防領域的應用或轉移)和“發展軍民兩用技術”。[2]筆者之所以將陜西民營科技企業進入國防科技工業中存在的問題為突破口,從“民進軍”的角度深入探討陜西軍民融合問題,一是因國防科技工業屬于高科技產業,民營科技企業與之關系密切;二是民營企業在經濟發展中充滿活力,是陜西經濟的一支生力軍,在民用企業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問題上較有代表性;三是近年來陜西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正處在以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為核心、以實現規?;蛧H化為目標的“二次創業”階段[3],迫切需要通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進一步發展壯大。因此,以陜西民營科技企業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為研究對象,從“民進軍”的角度深入探討陜西軍民融合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陜西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及進入國防科技工業現狀

(一)概念界定

本文的“民營科技企業”是指個體、私營企業,自然人和私營企業控股或由其運營的,實行自籌資金、自愿組合、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以發展科技產業為目標,從事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和科技成果商業化及產業活動的,具備不斷創新能力,有一定比例科技人員,有較高研究開發投入的各種組織形式的企業。為了便于研究問題,這里所指的民營科技企業中暫不包括外資企業;“國防科技工業”是指從事國防科學技術研究和武器裝備研制生產的所有部門的總稱;“進入”是指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系統以外的企業,通過建立新的生產能力或運用其已有的科研生產能力等承擔國防科研生產任務,主要通過產品、技術或資本三種形式進入,即為軍品采購部門提供相關的成套設備或配套產品、與軍工企業或科研院所合作開發軍民兩用技術或進行技術轉讓、以注資入股的形式參與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

(二)陜西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情況

截至2015年,陜西省共有科技型中小企業2萬多家,其中經認定的民營科技企業13125家,從業人員44萬人,科技人員23萬人,技工貿總收入突破2000億元。民營科技企業在高新技術企業中占90%。據公開發表的資料顯示,近十年來,陜西民營科技企業對全省高新技術產業新增值的貢獻率達80%以上,已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4]據2017年科技部火炬統計數據顯示,陜西省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高新技術企業2209家,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20%以上的增長。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投入科技活動經費424.84億元,比2016年增長16.2%;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平均科技活動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達到7.5%。從企業技術領域分布看,全省高新技術企業中電子信息類企業數量最多,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的37.67%。從地域分布看,關中地區共有高新技術企業2101家,占全省的95.11%。[5]形成了以西安高新區為中心,以寶雞、楊凌、咸陽、渭南高新區為骨干的國家關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聚集了幾乎所有的陜西高新技術企業。[6]

(三)陜西民營科技企業進入國防科技工業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一部分陜西軍工企業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和管理人員離開軍工單位自主創業,建立了一批民營科技企業,這些民營科技企業主要集中在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據有關調查,這些陜西民營科技企業高層管理者90%以上都有在軍工企事業單位、軍隊或軍工管理部門工作過的經歷,他們大都在一定的技術領域具有優勢,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這些企業采取專業化、大協作、技工貿一體化的經營模式、擁有精干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技術產品起點高、軍民通用性強,具有快速的開發能力,是我國國防科技工業改革以來,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陜西民營科技企業的主力軍;隨著近年來軍民融合的深入推進,陜西民營科技企業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隊伍日益壯大,截至2017年9月,全省取得保密資格的民營企業452家,其產品服務于各軍兵種,配套層級由零部件、元器件和基礎材料逐步向系統和整機提升。天和防務、晨曦航空2家民營科技企業在創業板上市;三角防務、方元明、希德電子、西瑞控股、紅旗民爆、諾維科技、中天引控等10余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7]

三、陜西民營科技企業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優勢和劣勢

(一)優勢分析

1. 技術、人才優勢突出。改革開放以來,陜西民營科技企業積累了豐富的經濟基礎和技術條件,尤其是在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制造技術與材料技術等方面,民品與軍品的通用性、兼容性不斷提高,部分民營科技企業的科技水平已超越了國有軍工企業,具備了研制生產武器裝備的能力。近年來,陜西民營科技企業憑借自身技術優勢,瞄準部隊需求,承擔了軍工單位無暇顧及或因技術難度大不愿承擔的軍品科研生產任務,開發出了一系列質優價廉的產品。并因參與軍品科研生產的積極性高,提供的產品和技術服務質量好、效率高,贏得軍方的信賴。同時,陜西民營科技企業憑借其靈活的用人政策,優厚的工資待遇,健全的激勵機制,吸引了一批高素質、高學歷的科研人員。如:為了進入軍工科研項目領域,他們可以高新聘用軍工體系內的技術骨干人員,甚至可以聘請國外相關領域的科技人員,迅速彌補人力資源匱乏的狀況;在技術引入方面,其技術引入渠道也較軍工單位相對靈活和通暢。因此,只要他們有參與軍工科研生產的愿望,就會把最好的人才、技術、裝備等資源,最先用到軍工研發和生產上,快速提升武器裝備的性能和質量。[8]

2. 體制機制靈活,市場意識強。陜西民營科技企業產權關系清晰,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企業具有高度靈活的經營決策權、資產支配權、用人選擇權、內部分配權等,他們危機感強、人員精干,辦事效率高、適應市場能力強。為確保能在軍品市場占據一席之地,高度重視合同履約和產品質量。從事軍品科研生產沒有“等、靠、要”的想法,為能在軍品市場承擔更多的科研生產任務,他們在沒有國家科研經費支持的情況下,自籌資金開展軍工項目研發。有的陜西民營科技企業為能在某科研領域走在前列,不斷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在人員、資金、設備等方面持續加大投入,通過引進高端人才、與科研院所加強技術交流合作等,不斷提高整體實力,保持自身競爭力。同時因陜西民營科技企業直接面向市場競爭,對市場動向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強烈的競爭意識,其對市場需求的把握更精準,技術成果轉化更迅速。[9]

3. 陜西軍工資源豐富,發展環境好。陜西是我國重要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基地,雄厚的軍工科技、人才、裝備等資源,使陜西民營科技企業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陜西民營科技企業集中的關中地區,同樣也是陜西軍工企事業單位的集中區域,以民營科技企業最為集中的西安高新區為例,這里有11大軍工集團中的8家在陜單位,涉及軍工電子、船舶、航空、航天、兵器和核工業等領域。國防科技工業具有產業鏈長、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輻射范圍廣等顯著特點。[10]隨著近年來國防科技工業領域改革的不斷深入,為民營科技企業進入軍工領域提供了便利條件。陜西雄厚的軍工資源,為陜西民營科技企業進入軍工領域在人才、設備和技術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撐,國防科技工業已成為西安高新區發展的基礎性特色產業。近年來,為促進軍民融合發展,西安高新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僅建立了西安高新區創業園和區域性科技金融服務平臺,還創立了軍地共同參與的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發展工作平臺、軍民資源融合信息服務平臺——西安科技大市場、服務軍民技術雙向融合的“雙創空間”等,制定了對民營企業承擔軍品項目進行補貼等鼓勵政策。西安高新區的民營科技企業已通過國防科技資源和社會資本融合、國防科技工業生產能力和社會生產能力融合、軍民通用技術雙向融合和軍民優秀技術人才融合等形式成立了許多軍民融合型企業。目前,西安科技大市場作為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圍繞技術交易、設備共享、政策服務、合作交流等,整合科技要素資源、創新服務模式,匯聚了900多家高校院所和軍工單位、16896名行業專家、7325項技術成果、7737家科技企業的科技資源信息,共享大型儀器設備7000多臺(套),促進全市完成技術交易額530億元,躍居全國第三位。[11]

(二) 劣勢分析

1. 信息不對稱。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軍品采辦有所放開,一些具有技術優勢的民營科技企業已進入軍工領域,但在信息、計劃、經費等方面渠道不暢,很難享受到與軍工企業同等的優惠政策。在激烈的軍品市場競爭中,仍處于不平等的競爭地位。民營科技企業要想獲得軍品任務,完全靠自己捕捉軍需信息。因需求信息不明確,使民營科技企業在競爭中喪失很多機會。同時,軍方也因不能及時了解民營科技企業擁有的技術和設備信息,不得不重復建設,使國家現有資源得不到合理配置。

2. 軍民標準不統一。由于我國國防科技工業長期以來獨立于國民經濟體系之外,武器裝備訂貨和研制生產一直采用國家軍事技術標準和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軍事電子等行業標準進行管理。一般情況下,國家軍事技術標準和軍工行業標準的專業性更強一些,技術水平更高一些。但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用科技的發展和國際合作范圍的擴大,一些民用技術水平和標準大幅度提高,甚至在某些領域和產品上超過了軍工部門,也就是說,有些軍用標準已經落后于民用標準或可以用民用標準來代替。這種與國家標準相脫節的軍用標準體系已成為阻礙民營科技企業進入軍工行業的“綠色壁壘”,給民營科技企業進入軍品市場帶來了產品評價、技術評級等方面的問題,抬高了進入軍品市場的門檻。

3. 投資、 稅收等待遇不公平?,F行軍品科研生產的管理方式仍以計劃經濟時期的行政命令為主,軍品項目的經費不按同類產品的市場價格來確定,而是根據軍品生產的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潤來定。為確保軍品項目按時完成,國家根據各軍工企業的情況撥付一定的技術改造資金和條件保障經費等。而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民營科技企業很難得到國家經費的支持。近年來,隨著軍工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已為承擔軍品任務的民用單位集中辦理免稅,但辦理周期較長。民營科技企業承擔軍品生產任務和軍工企業仍不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四、陜西民營科技企業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面臨的機遇和威脅

(一)機遇分析

1. 國家加強頂層設計,為“民參軍”提供了有利的發展環境和制度政策保障。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非公經濟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不斷發展壯大,競爭力日益提高。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為非公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和政治保障。政府不僅在打破政策限制與區域壁壘,增強民營企業發展活力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而且在投資審批、土地、貿易、財稅扶持,簡化審批程序,開展創業服務、投資咨詢、管理培訓等方面提供良好服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進一步加強非公經濟發展政策引導,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努力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創新戰略格局,為陜西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同時隨著新軍事變革的推進和國家安全戰略的提升,黨中央已把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從國家層面加強軍民融合的頂層設計,對“民參軍”進行統一規劃、管理和促進,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目前軍民融合、國防經濟動員的立法工作,知識產權、投資、稅收等法規建設正在加快推進;軍隊裝備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出臺《武器裝備采購供應法》等頂層法律;有關部門結合改革進程,不斷完善準入許可制度、產品認證制度,以及技術狀態、產品生產定性等法規,制定與《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實施辦法》相配套的細化規則。在軍品價格、國防知識產權、軍工固定資產投資、軍品配套科研以及相關認證、標準化、監管、保密等方面全面推進法規制度的清理、修訂與完善工作,正在構建層次分明、上下銜接、完善配套的法規制度體系。[12]這些工作的推進,將使近年來“民參軍”已初步形成的涵蓋頂層法規、實施辦法及承制目錄“三位一體”的制度框架更加完善[13],“民參軍”的渠道日益暢通。

2. 陜西加強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政策措施,為陜西“民參軍”帶來了難得的機遇。近年來陜西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強軍民融合頂層設計,以實現軍民融合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打造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為目標,逐步清理和完善制約軍民融合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積極推進軍民融合重點領域改革,如:在軍工資質辦理、知識產權等方面開展改革試點工作,有序推進軍工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院所“事轉企”改革,加強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為陜西民營科技企業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創造了有利條件,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面臨的挑戰

1. 思想觀念障礙,利益保護主義。由于受計劃經濟體制和傳統觀念的影響和束縛,一些人對民營科技企業心存偏見和疑慮,擔心承擔軍品任務的民營科技企業不穩定、靠不住,如果破產或被兼并后,其供貨時間難以保證,執行合同任務不持久,無法對其進行控制和管理,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無保證,容易失密泄密等?,F有的軍工企事業單位怕民營科技企業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會打破自己的壟斷地位,與其爭任務、爭經費等。這些思想觀念影響了民營科技企業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進程。

2. 進入成本高,經營風險大。國防科技工業是典型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軍品生產的設備和技術專用性較強,設備投資占用的資金量較大,而且軍品生產具有小批量多品種的特點,規模不經濟,加之軍品訂貨間隔時間較長,會存在專用設備、人才等閑置浪費的現象,因此軍品生產成本高,即便投入大量資金,也不一定能夠得到合理補償,甚至出現虧損。而目前民營科技企業在承擔國防科研生產中得到國家資金支持較難,這就要求進入軍品市場的民營科技企業具有很大的抗風險能力,否則一旦資金大量投入軍品科研生產,出現任務量不足,高額的沉沒成本會使其難以退出或退出成本較高。

3. 準入門檻高,進入程序復雜。目前對進入軍品市場的企業都要實行承制單位資格分類審查,即根據其武器裝備的承制范圍,確定其需要取得的資格證書。其中一類企業,必須“四證齊全”,即應取得GJB9001B質量體系認證證書和;二類企業在取得GB19001質量體系認證證書、建立GJB9001B質量體系的基礎上,根據其承擔任務的涉密程度,簽署保密協議,或保密資格單位證書、武器裝備研制生產許可證和裝備承制單位資格證三個證書的合并審查;三類企業只需取得裝備承制單位資格證。[14]而多數民營科技企業反映,獲得“四證”門檻高、周期長、準入程序繁瑣復雜,使很多具有較強科技實力的民營科技企業對進入軍品市場望而卻步。

4. 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目前,已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陜西民營科技企業素質相對較高,管理比較規范,再加上有的民營科技企業創業者曾有過軍工背景,對軍工科研生產的要求較熟悉和重視,能夠嚴格按照合同進度保質保量完成軍工任務。但從陜西民營科技企業整體情況看,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對其仍具有很大的挑戰:(1)陜西民營科技企業經濟實力有待加強。首先,民營企業在發展中產權結構單一、現代企業制度未完全建立起來、經營領域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管理尚不夠科學規范,使其發展壯大受到一定限制。其次,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尚不完善,在市場環境方面,民營經濟與國有經濟相比,仍處于不平等的競爭地位,政府在經營許可、銀行信貸、城市土地供應、行業監管等方面對民營科技企業尚有許多限制,民營科技企業融資難問題非常突出,直接困擾了民營科技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據有關公開發表的文獻顯示,在2015年認定的陜西民營科技企業13125家中,年收入過億元的僅65家。[3]從收入狀況不難看出,陜西民營科技企業仍以中小型企業為主,與靠國家投資為主的國有軍工企業相比,其經濟實力較弱。(2)對軍品的技術標準和質量要求不了解。目前,我國雖已對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企業的資格進行了規定,頒布了《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實施辦法》,即只要通過有關質量認證、保密認證和武器裝備科研生產條件審查,獲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就可承擔軍品科研生產任務。由于相關配套政策的滯后,許多民營科技企業對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途徑并不明確。再加上長期以來我國軍民體制分割,沒有涉足過軍品研制生產的民營科技企業對國防科技工業了解甚少,對軍品的技術標準和質量要求更不熟悉。(3)軍工意識不強、信譽參差不齊。軍品科研生產任務的按時完成和產品質量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安全,承擔軍品科研生產任務的企業責任重大,對企業各方面的素質要求較高。民營科技企業一旦承擔軍品任務,就必須樹立“質量第一、軍品任務第一”的理念。而目前個別民營科技企業對進入國防科技工業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民營科技企業發展至今,絕大部分企業靠技術水平高、產品質量好、誠實守信、服務周到贏得了客戶的信賴。但個別企業仍存在經營者思想觀念落后,靠拉關系、投機鉆營來經營管理企業,缺乏誠信經營理念,存在追求短期效應而不謀長遠發展的現象。民營科技企業信譽的參差不齊直接影響了整個民營科技企業的對外形象。

猜你喜歡
軍民融合
美國軍民一體化對我國軍民融合發展的啟示
站在“橋頭堡”探究“因果鏈”
軍民融合式士官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軍民融合產業的四川探索:產業基金的邏輯和方案
特朗普的“軍民融合”政策能兌現嗎?
大型復雜武器系統軍民融合式裝備保障訓練研究
世界主要國家軍民融合式發展財力資源配置的啟示
世界主要國家軍民融合式發展財力資源配置的啟示
軍民融合模式在艦艇指揮人才培養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