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診法:望聞問切里的大智慧

2019-10-08 14:45清風
小演奏家 2019年8期
關鍵詞:御醫扁鵲慈禧太后

清風

中醫診法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主要運用望、聞、問、切的方法診察疾病,探求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勢,辨別癥候,對疾病作出診斷,為治療提供依據,其潛在的文化內涵正隨著醫學的發展和中外文化的廣泛交流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醫祖扁鵲影響古今

早在戰國時期,扁鵲在診視疾病時就已經應用了中醫的診斷技術,即后來的四診法——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扁鵲尤擅長推究病源,精于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善于切脈、望色、聽聲、問診,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方法治療疾病,被后人尊為“醫祖”。

扁鵲提倡“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于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并,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边@六種病人即使是神醫也束手無策。

扁鵲奠定了我國傳統醫學診斷法的基礎,難怪司馬遷稱贊他:“扁鵲言醫,為方者宗。守數精明,后世修(循)序,弗能易也?!北怡o用一生的時間認真總結前人和民間經驗,結合自己的醫療實踐,在診斷、病理、治法上對我國醫學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南懷瑾談中醫診法

著名文化學者南懷瑾曾作過相關中醫的論述:

說起醫學,真是一門了不起的大學問,幾乎要上通天文,下通地理,還要中通最要緊的一門學問——人。

中醫有一個說法:“醫者意也?!奔瘁t者要頭腦聰明,將呆板的原則加以靈活運用,才能應對靈活變動的人,所以醫是智慧之學。中醫的頭一步——了解病情,而診斷病人要由望、聞、問、切入手,這是誰都知道的,但這四個字到底包含些什么?

望:看相術

清朝有位名醫叫陳修園,對于望診他有詩云:

春夏秋冬長夏時,青黃赤白黑隨宜。

左肝右肺形呈頰,心額腎頤鼻主脾。

察位須知生者吉,審時若遇克為悲。

更于黯澤分新舊,隱隱微黃是愈期。

這一首詩說的是由外表診視病人的原理與方法,面頰左邊氣色灰暗表明肝有病,右邊灰暗則是肺有病,如果心臟有病的話,額頭顏色必會反常,腎病表現在頤處,鼻子呈現脾臟的毛病,如果面有微微黃氣,則證明胃氣上升,是病愈之兆。所以,所謂“望”是用看相的方法察究病人的病情,用一切眼睛可以觀察到的表象來判斷病情。

聞:聽病人的聲音

根據五行相生相克及五臟六腑的配合,用聲音來判斷病人的情況:肝病出怒聲,容易發脾氣、易動怒的病人一定是肝有病;若常自喜笑,那么他的病一定是偏重于心臟方面;脾病多思慮,除了一般的用腦過度、神經有問題外,得病時比平時思慮還多;肺病憂悲愛哭泣;腎病多呻吟,轉身彎腰、起身坐下渾身疼痛,常發哼唷之聲,必是腎病體弱。

實際上,從聲音分辨病情是頗為困難的。

問:問病人自己的感受

給病人看了相,注意到病人聲音的變化,現在要問問病人自身的感受了。關于問的范圍,陳修園也概括了要點: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

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

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

婦人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

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

由這幾句要點可知,古代中醫的治聞事先也要對病人進行嚴密的審察,等同于現在的全面檢查,只有對病人有具體徹底的了解才好下診斷。

切:診脈

診脈是一門深奧的學問,需要長久及多方面的實踐才能有所成就。

《禮記》中有一句話:“醫不三世,不服其藥?!痹S多人以為醫家要三代做醫生才能請他治病,其實“三世”并不是三代的意思,而是指《黃帝內經》(《靈樞》《素問》)《神農本草》和《太素》(脈理)。精通這三項是做醫生的必備條件,所以不通三世者不能算是醫生,更不能服其藥。到了宋、明以后,懂得《太素》的醫者被稱為“三指禪”,其不但在摸脈之后能了解病人的病情,甚至還可以了解人的窮通富貴。不得不說,脈理真是一門玄而又玄的學問??!

懸絲診脈的秘密

在熱播電視劇《老中醫》第十三集中有名醫趙閔堂為患者懸絲診脈的劇情,相信很多追劇的小伙伴都對這個鏡頭印象深刻。那么,懸絲診脈真的存在嗎?一根細細的絲線一頭搭在病人的手腕上,另一頭由醫生掌控,憑著絲線一端的震顫感受脈象、診斷疾病,病人的脈象就能通過絲線傳達給醫生嗎?

切診包括脈診和按診,其中脈診又稱為“切脈”,是醫生用手指對患者身體某些特定部位的動脈進行切按,體驗脈動應指的形象,以了解其健康或病情、辨別病癥的一種診察方法。通過脈診進行診察,醫者免不了會接觸到患者的皮膚。放在現代,切診是很簡單的操作,可是在強調尊卑有序、男女有別的古代社會就成了個大問題?!都t樓夢》中大觀園的太太、小姐們尚且可以從帷帳里伸出手臂用一塊綢布蓋著讓男醫生診脈,但是歷史上宮廷醫官為皇親國戚的夫人、小姐們診病可不是這般情景,由此也就產生了懸絲診脈的故事。

關于懸絲診脈,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清朝時,慈禧太后患有頑疾,但是宮廷尊卑有序、男女有別,皇家禮儀規矩繁多,御醫為娘娘、公主們看病時是不能靠得太近的,這也影響到御醫診察,導致慈禧太后的病一直沒治好。有一天,慈禧太后又不舒服了,這次喚來了一名陳姓御醫,“陳御醫,我今兒個不太舒坦,還是老毛病,你來瞧瞧吧?!标愑t站在層層帷帳之外,只能看見慈禧太后模糊的人影,無法上前診治。于是,陳御醫想到古時牽線診脈之法,慈禧太后聽了頓覺神奇,命宮女們取來紅綠絲線系在手腕上,讓站在帷帳外的陳御醫把脈。過了一炷香的功夫,陳御醫大筆一揮,開了三貼藥方交給宮女去煎藥。時日不長,慈禧太后便藥到病除,陳御醫也被賞賜了一塊“妙手回春”的金匾。多年以后,陳御醫卸職還鄉,談到這段懸絲診脈的往事,他笑道:“哈哈,當年我為老佛爺懸絲診脈,其實是我自導自演的一場戲罷了?!?/p>

原來,當時陳御醫聽說自己要進宮為慈禧太后看病,十分焦慮。宮里的御醫個個都很有才能,卻誰都沒能治好太后的病,思來想去,陳御醫想到一個辦法:他用重金疏通了太后身邊的內侍、宮女,仔細詢問太后的日常起居飲食,得知太后的病其實是貪嗜螺肉所致的積食,只需消食健胃即可治愈,因此便上演一場懸絲診脈的戲碼,不但治好了慈禧太后的病,也使自己化險為夷。

故事講到這里,大家是不是已經清楚懸絲診脈的秘密了呢?歷史上還流傳著許多懸絲診脈的故事,但是在官方及公認的權威史籍中鮮有提及懸絲診脈者,這不是疏漏,而是因為懸絲診脈確實沒有科學依據。

“懸絲”只是一件神秘的外衣,事實上醫生在診脈之前往往已經通過多種途徑獲知病人的詳細病情,從側面做到了望、聞、問,因此才能在懸絲診脈之后做出胸有成竹的判斷。

猜你喜歡
御醫扁鵲慈禧太后
Painting the Buddha
止癢良藥
神醫
神醫
京劇武生的機敏
諱疾忌醫
扁鵲兄長,你在哪里?
止癢妙招
諱疾忌醫
慈禧的御用司機:中國醉酒駕車第一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