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西方近現代藝術史

2019-10-14 11:30吳一凡
藝術大觀 2019年20期
關鍵詞:印象主義藝術史

摘要:近現代以來西方藝術遭遇了巨大的變革,當從前的繪畫手法和評判標準都不再適于新的藝術,又將如何定義“藝術”的新內涵。

關鍵詞:近現代;印象主義;藝術史

西方近現代藝術史一般以印象主義作為開端,這場繼文藝復興以來最大的藝術變革,一舉改變了西方長期以來的藝術趣味,是現代藝術的首次運動。對于現成藝術的劇烈反動,只有是在這種藝術不再適應當時藝術家的價值觀和審美方式時,才有可能,而這遠構不成一場巨大的藝術變革,一個重要的前提是強有力的歷史條件,才能使這種反動發酵開來,正如埃及藝術,數千年之久還是匿名匠人,又如中國藝術,在幾千年以來也一直穩定而緩慢地往單一方向發展,西方藝術本該如此,消彌大幅的歷史神話的歌功頌德中,穩定的向前,毫無生氣,牢牢把握在學院派手中,而此時所有與傳統決裂的條件都齊了,激烈的政治變遷,快速的技術進步,攝影術的出現,以及新的哲學觀點的出現。這一切似乎都在催促的藝術界,再不變革就要被拋下了。

一、印象主義

印象主義隨著呼嘯而來,不清晰的,即時性,正如眼下這個正在迅速向現代化邁進的城市,而這一切在印象派看來才是真實,轉瞬即逝的真實。而這一切真的就是一夜之間發生的嗎,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義和庫爾貝的現實主義都為之后印象派這一巨大藝術變革,鋪開了道路。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義將生動的色彩引入了繪畫,庫爾貝的現實主義則帶來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和那種無拘無束,非理想主義的真實。印象主義之后的各個藝術運動向不同的方向發展,一方面走向簡化自然形式,另一方走向面徹底打破構圖,而這些都是對印象主義某種程度上的反對,印象主義在同時代的藝術家看來,似乎太過隨意,毫無章法又太沒有個性,是對自然的臣服。在印象主義之后的藝術運動似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將藝術家的心智和感受絕對化,高于對象的。藝術家們不再將“再現”作為藝術的最終訴求,而轉而開始表現一些其他的東西。藝術的主流創作手法開始由“再現”轉向表現,藝術創作開始由關注再現外在世界轉向表達主觀情感。印象主義之前以描繪客觀自然為藝術家的責任,而在現代藝術開始的這150多年來,應該沒有藝術家在認為藝術家就應該去描繪那些客觀事實。凡高和高更他們的繪畫為什么會在之后掀起巨大的風潮,在我們這些已經不受古典審美規則和藝術道德約束的我們面前,這些印象主義和后印象主義的作品已經顯得不那么難以理解,但是要想到那是在一百多年前,我就有點站栗了,那時候的中國在封建王朝的統治之下,藝術家仍舊沉迷于那些陳腐,照搬形式的水墨畫,而在世界的另一端已經有一群人在藝術歷程去前邁進了這樣一大步,后印象主義中所表達出來的那種個體與社會新的意識形態、心靈與自然的對立,在他們畫里所表現出來的巨大能量以及形式的貫通,和今天成千上萬人同樣焦慮、緊張的內心世界發生了共鳴。同樣印象主義之后的藝術家們也是自由的,他們不再被訂單和資助人限制,他們可以表達自己想表達的題材,使用自己所喜歡的手法,他們被卷進了市場機制之中,現代藝術市場正在改變。

二、杜尚

被裹挾在政治制度的變革,技術的飛快進步之下,高喊著“上帝已死”和戰爭的背景之下整個世界的氛圍都在種激進和向前中,陳舊的藝術秩序被打破,各種藝術流派盛行開來。杜尚作為一個重新定義什么事藝術和藝術可以是什么。記之前看過杜尚訪談錄,這位名動藝術史的觀念藝術之父最大的興趣是下棋,不可否認的是他的確是個好棋手,1917年當這位來自法國的藝術家把從衛浴店買來的小便器,簽上名送去展覽,盡管并沒有被接受,可是理念一旦出現就不會消失,《泉》的出現即是最好的證明,這個充滿惡作劇和嘲諷意味的作品引發了對藝術定義的爭論,這是藝術嗎?對于杜尚而言,藝術家的職能和哲學家是相似的,觀念是第一位的,媒介是第二位的,會不會作畫似乎在這個新時代看來并不重要,在這樣的觀念之下,似乎哲理是不是比之技術有了特權?在最初美學獨立的,黑格爾提出的藝術終結,在他看來當時的藝術形式已經趨于完美 ,無法再創造出更多的新的形式來滿足人們探索“絕對精神”的需求。根據他的“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美學理念,指出藝術到了浪漫性藝術時,就走到了他的終點,藝術無法完成它的使命,將由哲學代替。藝術作品開始“反藝術”。學界也一直有關于“藝術終結”的思考,一個方向是藝術和哲學的關系,藝術的認識論,另一方面則是藝術的實踐,功能的探索。在這個任何東西都可以是藝術,關鍵在于藝術家如何解讀,那么究竟這是藝術終結還是藝術觀念的更替就不得而知。

現代藝術發展至今,可以說這一百多年來的發展比過去幾百年的發展都要劇烈,在過去的這些年里,從未有過如此之多的藝術品誕生和被交易,公眾也從未如此對藝術感興趣,新的博物館和藝術在全世界冒出來,是資本的投機還是藝術本身的繁榮?藝術似乎變得更加朦朦朧朧,難以定義,而藝術的定義這一命題從古希臘開始到現在似乎也沒有一個答案,在這個什么都是藝術品,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時代,生活和藝術的界限被打破,黑格爾的藝術總結和杜尚徹底否定藝術存在的意義帶來的影響,每個藝術家都在思考藝術是什么?我們所能做的并不是去評藝術品的好壞,這都是交給時間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理解這么一段時期,能夠理解現代藝術的發展軌跡。

作者簡介:吳一凡,景德鎮陶瓷大學。

猜你喜歡
印象主義藝術史
從拉威爾的《波列羅舞曲》議印象主義風格的包容性
由拉威爾《山谷鐘聲》主題形象塑造引發對泛印象主義風格的思考
誤讀的“藝術史”
“危機”亦或“轉機”:杜威的“經驗”觀念對當前藝術史研究困境的啟示
藝術史上最貴的武器
“藝術終結論”與現代藝術走向
芻議克勞德·莫奈印象中的瞬間
克勞德?莫奈及作品淺析
印象派音樂中管弦樂的語言形成分析
從《奇跡的創造者——貝尼尼》一文談歷史人物研究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