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學生人文底蘊培養的路徑探析

2019-10-16 08:17顧瀟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19年9期
關鍵詞:人文底蘊文化意識核心素養

顧瀟

[摘 要] 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貫徹課標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基本路徑。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強化學生的文化意識,是當前小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路徑之一。

[關鍵詞] 人文底蘊;文化意識;核心素養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指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核心素養的表現之一就是“人文底蘊”。人文底蘊實質上就是學生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文化意識。語言實質上就是文化的載體,不同民族的語言承載著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質和內容,在語言學習中,要真正掌握好語言本身就必須要對語言所承載的文化有相應的掌握,具備一定的文化意識。進而實現核心素養所要求的“國際理解、人文底蘊”。

一、利用教材開展學生人文底蘊的培養

教材是開展教學的最基本的材料,也是培養學生人文底蘊的有效素材,在學生文化意識培養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蘊含的文化因素對學生開展文化意識教學。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有意識地挖掘、設計、利用好教材內容中的文化元素教師將其在知識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文化意識的滲透式培養。

例如,教師進行有關圣誕節這一西方節日的教學時,就可以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知識,讓學生在文化知識學習中逐漸形成文化意識。教師可以利用圖片的形式將英文單詞展示出來,同時以擊打單詞圖片的方式幫助學生識記上述單詞,這樣既可以以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幫助其識記單詞,同時也向學生們介紹西方國家圣誕節相關的飲食文化(吃土雞、堅果、糖果等)。同時,教師還可以進行簡單的拓展,讓學生們將其與春節時中國人的飲食習慣進行對比進而感受東西方節日文化,加深學生的文化意識。

文化包括不同國家的歷史地理、傳統習俗、行為習慣、風土人情等。對這些內容在教學中加以滲透式培養,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了解國家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逐漸養成國際理解、文化底蘊等能力素養。

二、利用作業開展學生人文底蘊的培養

作業是鞏固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對學生進行人文底蘊培養的教學中,通過作業也可成為培養學生文化意識,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在給學生開展有關西方圣誕節的內容教學后,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學唱圣誕快樂歌、制作圣誕卡片、并將卡片送給同學或朋友。讓學生唱歌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為其社交能力發展奠定基礎;讓學生學做圣誕卡片則有利于讓學生了解西方國家的圣誕節風俗習慣,同時通過贈送朋友、同學自己制作的卡片可以復習教學內容中“外國人送禮物要當面打開并致謝”這一文化,讓學生在熟悉國外文化的同時與國內文化進行對比,從而提升其國際理解能力。

作業不僅是鞏固學生學習成果的手段,同時也是幫助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有效路徑。教師利用設計的作業,既增強學生文化意識,又提升了其文化素養。

三、利用評價開展學生人文底蘊的培養

評價對于學習能夠起到反饋和導向的作用。及時且有效的評價能夠對教學起到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在學習上缺乏自主性,通過評價來對其進行正向的激勵有利于他們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例如, “Excuse me”的運用,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差異,即使教師將其翻譯為:“打擾了”“不好意思”“對不起”等意思,但是許多學生還是不能夠將這個詞組運用在適當的場合。因此,如果學生在需要幫助時向對方首先說“Excuse me”那么教師就及時給予獎勵,久而久之,在不斷的獎勵下,學生就逐漸養成了正確運用,對這個詞組背后的語言情境就有了準確的把握,進而形成文化意識。

教師要將人文底蘊的培養納入教學評價體系中,以教學評價作為促進學生文化意識養成和發展的重要教學手段,全面促進小學生文化意識的提升,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是當前小學教學中一個熱點問題,培養學生文化底蘊,首先要強化學生文化意識。教師利用有效的教學資源,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發展其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陳蓮英.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

[2]陳匯萍.發展核心素養,喚醒教學內生力[J]基礎教育研究,2016.

(責任編輯:姜波)

猜你喜歡
人文底蘊文化意識核心素養
理工科英語教學中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策略
試評文化意識在高中英語人教版教科書中的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