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2019-10-16 02:06周少珍
考試與評價 2019年7期
關鍵詞:問題意識小學數學課堂

周少珍

【摘 ?要】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首要之舉是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在傳統教育理念以及“填鴨式”教育模式影響下,學生上課已經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形式,學生的問題意識淡薄?;诖?,本文先對此現狀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再就如何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發表個人的見解。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課堂 ?問題意識

一、學生問題意識現狀及形成原因分析

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識活動中遇到的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是不斷激發學生質疑和釋疑的前進動力。

從現階段來看,小學數學課堂的授課模式都習慣于“教師問,學生答”、“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不可否認,教師的課前準備很充分,精心準備教案,設計課堂問題,預測課堂可能出現的狀況,準備解決的方法。整節課下來,課堂教學開展順利,教師對課堂的掌控似乎非常到位,學生的回答都成了教師的“網中之魚”。整個課堂幾乎成了教師的“一言堂”。為此,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原因:

1. “應試教育制度”的影響

傳統教育制度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獲得良好的考試成績,過分的強調學生學習的結果,一味地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生怕學生的提問耽誤了正常上課的時間,影響上課的節奏,最終影響班級學生的成績。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口若懸河”,爭分奪秒的講授新知、演練解題方法,留時間給學生思考幾乎成了無稽之談。

2. 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

傳統的教育觀念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思維被教師限制于課堂之上,形成了消極的、被動的學習狀態。學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問題意識自然難以得到培養。

3. 教師形象的權威性影響

“師道尊嚴”是我國自古以來所倡導的思想。在傳統思想的影響下,教師成為了知識的代表,對言論把有絕對的權威,學生必須贊同教師的言論,尊崇教師的地位。受此思想的影響,學生對教師的言論唯諾是從,即使有疑問也不敢提,生怕遭到老師的懲罰或者同學的指責。最終形成不會提問,不敢提問的狀況。

二、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方法策略

1. 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學生才有機會問

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人格上與教師處于同等地位,這是作為教師需要清楚認識的教育觀念。在教育中實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條件。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應當是一種朋友式的友好關系,而“我講你聽”的專制型師生關系,必將導致學生學習消極被動,師生關系緊張,從而對數學課堂毫無興趣,更談不上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發揚教育民主,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疑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積極進取、大膽質疑的良好品格,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供理念保障。

2. 營造融洽的課堂氛圍,學生才有勇氣問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除了生理需要外,安全需要是我們進行其他一切活動的前提條件。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降低學生的心理緊張感。對于積極發言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的給予個性評價,即使學生的回答不夠準確,也要給予必要的鼓勵,激勵學生積極思考合理的結果。

例如:教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圖形分類》時,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畫有相應圖形的卡紙,進行圖形的分類。當各小組都按自己的標準分好圖形時,教師讓不同小組的代表展示圖形的分組,并且假裝自身也不知道該如何進行分類,與學生一起探究分類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各小組為什么這樣分呢?究竟按照什么標準進行分類的呢?在和諧融洽的課堂環境下,學生必然大膽提問、積極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思維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3. 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學生才有興趣問

在數學課堂中,恰當的問題情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學生理解一些較為抽象的問題。學生在學習動機強烈的情況下,自然會自覺地思考,提出問題,尋找釋疑的方法。

例如:在講解小數的乘法分配律時,教師先利用舊知,引導學生猜想(2.8+6.1)×3=( )×( )+( )×( ),雖然學生學習了整數的乘法分配律,但是部分學生依然難以依靠類比的方法真正的理解小數乘法分配率在整數中同樣適用的情況。所以,教師再設置班上3名同學買文具的場景,練習本2.8元/本、鉛筆盒6.1元/本、《數學家的故事》7.2元/本,3名同學分別買了1本練習本和1個鉛筆盒,一共花了多少元?學生小組進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順勢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2.8+6.1)×3=2.8×3+6.1×3?學生依靠現實情境理解了小數的乘法分配律,數學的問題意識也慢慢的得到提高。

4. 授予可行的提問技巧,學生才有方法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大膽置疑、生疑,就必須讓學生會問。教師可以進行示范教育,設置一個問題情境,向學生呈現自身的思考過程。

例如:解決問題“一個玻璃圓柱形玻璃杯,底面半徑是10cm,里面水的高度是12cm,把一個鐵塊浸沒在水中,水面上升到15cm,這個鐵塊的體積是多少?”學生一拿到題目,必然覺得無從下手,進而心生恐懼。教師先留時間給學生細讀題目,明確問題是什么——求鐵塊的體積,引導學生自我提問:求鐵塊的體積就是求哪一部分的體積?學生通過分析容易知道就是求水面上升所形成的圓柱水柱的體積。接著學生又自我提問:如何求出圓柱形水柱的體積?顯然必須找出該水柱的地面半徑以及高,從而這道看似復雜的題目就迎刃而解了。

三、結語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一個需要我們教師長期堅持的教育目標。教師要在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問題意識得到真正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黃志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探究[J].華夏教師,2017(09):18-19.

[2] 汪屈南.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西部素質教育,2017(12):164-165.

猜你喜歡
問題意識小學數學課堂
歡樂的課堂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問題意識與專題化教學研究
淺議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試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問題意識,個性化閱讀的原動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