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作文回歸生活

2019-10-16 02:06劉月紅
考試與評價 2019年7期
關鍵詞:學情陶行知作文

劉月紅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長期以來,教師教作文難,學生寫作文也難。作文難,究竟難在哪里?難就難在脫離生活教作文,脫離生活寫作文,學生往往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編出了假、大、空、澀的“想象”作文。

那么,如何解決作文教與學的這一難題呢?正如《課標》中所說:讓作文回歸生活。 前段時間,我細細研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生活教育思想是貫穿在陶行知先生所有的教育思想之中的。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看來,生活就是教育的內容,給生活以教育,對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把陶行知思想與當前教育改革結合起來,更好地掌握教育規律,更貼近生活,以便更好地為教育發展服務,為學生服務。作為一個普通教師,應該有敏銳的洞察力,了解學生現在與今后需要什么,給予每個學生需要的教學與教育,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每項本職工作,服務于自己所教的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能學有所得。所謂“教學”即教生學;所謂“學生”意為學會生存。因此,歸根結底教育的最終目的就在于“教會學生學會如何生存”。

教學并非簡單的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如果說教學內容沒有體現了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的話,就無所謂能力的培養了。因此我們主張要由“喂養”式轉為“覓食”式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責任不在于教學,而在于教學生學。教師如果只“教”或只“教學”,就是把學生當作“容器”,是他們被動地接受知識,調動不起學生學的積極性,更不能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素質教育主張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所以教師的社會職能就是體現出“導”這個特點來。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師不應把現成的解決等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根本不用思考,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過不斷反復推敲以求得最佳結果。陶先生指出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對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對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言也能夠發散出去,以期達到解決別類的問題。

“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學生怎樣學就怎樣教。傳統的教學是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而是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教學內容的選擇安排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學過程不取決于教師的主觀意圖和外界施加的壓力,而應該取決于學生的學習程度。同時,他還特別重視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因為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當今教學理論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根據學生的可接受水平和最近發展區來促進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發展,不可操之過急,揠苗助長。教師在教學時必須依據“學情”——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也就是教學有效性。教師在備課和上課時需要充分地進行學情判斷,這是一項重要的教學能力。

“學情”即“學的活動”,它包含的是兩個方面:一是“學前學情”,即教學開始前,教師對學生已有情況的把握,包括整體特征與個體差異、知識儲備狀況與能力基礎、情感態度狀態等。這些直接決定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課堂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設計;二是“學時學情”,即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狀況的動態觀察及相應的“推進學習”。教師的備課與教學設計應關注“學情”,應以“學情”為起點,充分地考慮之后,以科學準確適宜的教學目標制定為終點。

葉圣陶先生說過:“人在生活中隨時需要作文,所以要學會作文?!薄吧瞠q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而不歇?!?由大師的言論可知,作文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缺少了生活,作文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作文與生活天然聯系在一起,作文反映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對學生而言,作文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生活。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源頭活水,生活中處處有作文,作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生活這片沃土,才能發芽、開花、結果。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自然學生的作文也該是五彩斑斕的。但現實的教學中,學生的作文內容貧乏,與生活脫節。要想寫好作文,作文教學必須與生活緊密相連,要做到“讓生活進入作文,讓作文體現生活”,幫助學生打開作文與生活之間的那扇窗。讓學生在學校中體驗生活、在家庭中尋找生活、在自然中觀察生活、在社會中開闊生活,真正讓學生做到有話可寫,有情可表。讓他們關注社會,用心思考,寫出對生活的見解;結合活動,品讀生活,寫生活中的真情實感。而學生的年齡還小,見識還不夠廣泛,自然,寫作時就感覺無話可說?!皢柷牡们迦缭S,唯有源頭活水來?!狈e極的情感體驗來源于學生的生活。當年錢穆先生教作文的方法就很有趣。他認為,作文就是說話,口中如何說,筆下就如何寫。出口為言,下筆為文。他要求學生想說什么如實寫下來即可。西南聯大時期,劉文典先生教學生寫作文,授以“觀、世”?!坝^”,就是“多多觀察生活”;“世”,就是“需要明白世故人情”。在語文教學中,教學生睜大智慧的眼睛,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題材,并發掘寫作素材,孩子們就能有話可說,有感而發,從而寫出好的習作。

記得在一節《品德與社會》課上,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逛商場》這一課。學完文章后,我讓孩子們回憶是否到商場或超市買過東西,過程是怎樣的。一時間大家來了興致,紛紛舉手,各抒己見??粗⒆觽円粡垙埮d趣盎然的臉,聽著他們說得頭頭是道,我突然靈機一動:將這作為寫作素材,讓學生去寫,他們一定有很多的話可以說,不會再為如何讓作文生動具體而絞盡腦汁了。于是,那天傍晚,我讓孩子們以《買東西》為題,完成一篇作文。第二天,收上作文本批改時,我發現孩子們都有話可寫,甚至還從買東西中悟出一些道理,寫得真可謂是生動具體。

朱同學寫的是幫媽媽買豆腐。誰知買的時候,忘記帶錢了。趕快回家拿了八毛錢再去。當他再次回到市場時已經累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可是結果錢拿少了,又得回去拿。等自己累得不行,第三次趕到菜場時,里面賣豆腐的商鋪已經關門了。從這件事中,他懂得了:凡事不能粗心,不能泄氣。許同學通過買東西懂得:原來買也有很多知識和學問,這些要通過實踐才能領悟。蔣同學從買米中感受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笔呛苡姓芾淼?。

作文教學策略不勝枚舉,我們不能奢望用一種或幾種策略就解決全部問題,也不能奢望窮盡所有的策略,因為任何方法與策略是伴隨新的教學問題而產生的。不管哪種策略,我們都要來源于學生的生活,都要切合孩子的作文心理,讓孩子自如地用自己的話語方式將自己的生活更規范地表達出來。生活是寫作的唯一源泉。學生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本應是豐富多彩的,但他們卻往往“熟視無睹”,寫作文時往往勾不起回憶,無話可寫,即使有話可寫,寫出的東西也大多是些假、大、空。這就要求我們解放學生的思想和感官,讓學生無拘無束地品味人生,體驗生活,讓學生懂得生活,使作文貼近生活。實現“我手寫我的感知” “我手寫我口”。讓孩子成為孩子,讓他們自主地說、寫,這是作文教學策略中的策略。這樣,兒童畏懼作文的現象就會逐漸改變。

拓寬學生生活的空間,讓他們親身實踐,切身體會,寫作時才能題材豐富,才會得心應手,有事可寫,有感可發,有情可抒。讓學生充分地享受生活,加深文化積淀,積累鮮活語言,學生的作文才會因生活而美麗,因生活而富有靈性,因生活而魅力無窮!

參考文獻

[1] 石維香.讓作文教學回歸生活激勵學生實踐創新[J].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6(2):1-1.

[2] 戴偉敏.反對偽文化寫作 讓作文走近生活[J].文學教育(上), 2016(5):82-84.

猜你喜歡
學情陶行知作文
習作教學,依“規定”還是據“學情”?
基于學情調研的魯迅單元教學研究
陶行知:書香年少時
立足學情以點帶面
陶行知夜歸
學情分析有效服務教學的實踐探究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陶行知的另類教育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