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小學思政課教育創新研究

2019-10-18 09:20梁菲
求知導刊 2019年16期
關鍵詞:受教育者教育者思想政治

摘 要: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以下簡稱思政)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對如何加強小學思想教育做出了重要指示。文章試從教師教育實踐中探討當前小學思政教育的問題和如何更好地進行小學思政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者;受教育者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6-0090-02

一、當前小學思政教育工作的問題

1.教育者與思政教育的客觀要求不一致

在思政教育過程中,思想品德規范要求一般是通過教育者傳達給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對社會要求的正確理解和把握,對思政教育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多數情況下,教育者對社會要求是能正確理解、把握和踐行的,因而與社會要求是一致的,但有時也會與社會要求不一致,主要表現在教育者由于自身經驗、認識能力不足,思維方式以及思想覺悟水平不高,導致教育者不能全面完整地把握社會要求,或者片面理解甚至曲解社會要求。這要求思政教師必須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要不斷了解思政教育的新要求,及時調整教學方法,積極應對思政教學領域的新變化。

2.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矛盾

這也是思政教育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一對矛盾。兩者之間的不協調、摩擦乃至沖突都是這類矛盾的表現形式。這一矛盾主要表現在人際關系處理不當引起的矛盾。這里所說的人際關系的處理,不僅包括教育者自己與受教育者之間關系的處理,也包括教育者對受教育者之間關系的處理等。無論哪種關系處理不當都可能引起矛盾。此外,兩者行為方式的不同,個性的差異,都可能引起兩者之間的矛盾,對思政教育過程產生一定的影響。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思政教師也只是個平凡的人,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執拗,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沒辦法做到符合每個學生的喜好,也做不到絕對的公平,而這也就自然而然地導致了教師和個別學生的矛盾,在教師這里,這個學生是眾多學生中的一個,而對這個學生而言,這個教師就是唯一的教師,而兩人之間的矛盾也就從“小概率”成了“百分之一百”。

3.思政教育要求與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為之間的矛盾

這是思政教育基本矛盾的直接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個人的思想及行為很難完全符合社會的客觀要求,總會有一定的距離。這種矛盾具體表現在社會要求與受教育者的發展需求不一致,思政教育要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人的全面發展強調個性的正當發展。然而很多時候尤其是在過去,思政教育的要求卻往往忽視人的個性發展,強調整齊劃一,這就勢必引起個人正當的發展需求與社會要求之間的沖突?,F在的小學思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與之背道而馳。我們要求他們面對事情要有獨立的想法,卻又在他們做作業考試時給出統一答案,這樣的狀態下,縱使我們培養出了政治正確、思想健康的一批批學生,我們是否尊重了學生的個性,能夠讓學生全面發展嗎?

4.思政教育的客觀要求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矛盾

在思政教育過程中,思政教育要求所導致的教育影響和環境影響同時作用于受教育者。在一個健康有序的社會里,這兩種影響往往是一致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兩種影響在很多時候又表現為不一致。在課上,我教導他們尊敬長者,樂于助人,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都被這樣教育過,然而現在的社會環境卻與之相矛盾,有時候,可能當你攙扶起倒地的老人后,得到的或許不是謝謝,而是報復,一些成年人面對所謂“碰瓷”現象尚且無法應對,那學生又該如何辯解呢?孩子問我時,我又該如何答復呢?

5.受教育者的內在精神世界發展的需要與滿足這些要求的方式(條件)之間的矛盾

在思政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對受教育者實施教育影響,必須借助一定的活動方式和互動手段。沒有這些“中介”因素,教育活動就無法進行。在某種意義上講,思政教育的過程就是不斷創造各種方式,以滿足受教育者發展需求的過程。因此,只有運用恰當的方式方法,使受教育者樂于接受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思政教育活動中,教育的方式方法與受教育者的需求之間常常存在矛盾。作為一名小學思政課教師,身邊不乏積極教學、講課生動有趣的教師,和學生一起游戲、觀看有關紀錄片,寓教于樂,在歡聲笑語中培養著學生的心靈精神,正所謂潤物細無聲,而這些教師不僅完成了自己的教學任務,也受到了學生的喜愛。

二、小學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學生思政情況關系到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關系到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黨不懈追求的目標,也是思政教育的崇高目標。通過思政教育,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良好道德風尚、和諧人際關系進一步形成,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深層次思想基礎,它能通過人們的社會實踐將和諧因子傳播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從而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思政教育以構建和諧社會為價值追求目標,是其存在和發展的價值體現。

通過思政教育,個人形成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并通過自己的修養達到身心的和諧統一,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身心和諧的個體在相互交往過程中能形成良好的人際和諧關系。人際和諧通過有效社會制度的規約有利于形成社會和諧的局面,構建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

要推崇仁愛原則,以倡導社會成員的厚德載物,促進人際和諧;重視人生價值,以引導社會成員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培育共同精神理想與文化;追求理想人格,以強調社會成員在家庭與社會關系中的責任與義務。

而小學思政教育作為學生思政教育的基礎,更是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人的素質和思想是受周圍環境影響的,小學思政教育對一個人一生的思想來說是起著塑性的重要作用的,可以說,如果一個人從小沒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沒有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那么在長大后就需要更大的力氣來糾正他,而很多進行犯罪活動的人,有極大一部分小時候并沒有受到良好的思政教育,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便不知如何為善,不自覺作惡。孩子是祖國未來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所在,通過現在的他們,我們可以看到未來的自己。

三、如何更好地進行小學思政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對“如何更好地進行小學思政教育”這一問題給出了回答,他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對根本問題旗幟鮮明;發揮教師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進思政理論課創新,增加課程針對性和親民性”,對此,我們應采取一些具體的措施。

1.堅持思政教育核心觀念

努力開創新時代思政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對小學思政課改革建設提出了新要求,也為思政課程改革后續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方向。要清醒認識新時期新使命下辦好思政理論課的形勢定位,牢牢把握先行示范總體要求,不僅要先行先試,率先突破,還要做到最好,做好示范,多措并舉,整體推進思政理論課改革創新。要切實把握辦好思政理論課建設的三個著眼點:加強黨的領導、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配齊配強思政課教師隊伍,積極發揮思政中心協同平臺作用。

2.加快推進思政課改革,開展具有特色的思政教育課程

要認真組織思政課教師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討論推進思政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要重視思政課教學,形成以中青年為主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獨具特色的思政課程。要進一步加快建設專職與兼職結合的高水平思政課教師隊伍,打造思政特色精品課程,創新探索討論式、研究式、體驗式、啟發式教學模式,利用網上資源,推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加強實踐教學。

3.提高思政課教師教育積極性

學校要不斷強化民主意識。要認識到教師是學校的主人,要不斷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切實推行校務公開制度,讓教師真正參與學校管理,民主決策,要認真聽取教師的意見和建議,要定期召開教代會,每學期向教代會作工作報告,并由教代會制定通過各項規章制度。這樣,不僅能增強教師的主人翁意識,而且能使校園人際關系更加融洽,有利于教師積極性的提高。要建立并應用好各種激勵機制,創設一種良性的競爭機制,使每一位教師充分發揮其才能,激發其潛力;使校園充滿活力,使教師的革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新時期,黨和國家更加注重學生的思政教育,對思政課教師來說,這提高了實現人生價值的可能,我堅信,思政教育將會在此種形勢下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蒲清平,朱麗萍,趙楠.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綜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6(3):119-123.

[2]韓鷺.借勢創新教育方法[N].解放軍報,2019-03-29(007).

[3]伍麗川.互聯網時代下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研究[J].考試周刊,2017(72).

作者簡介:梁菲(1984—),女,瑤族,湖南永州人,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受教育者教育者思想政治
品讀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養反思性實踐能力
教育者要懷揣夢想上路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常用的導入活動及其有效性分析
教師應努力成為一個“教育者”
淺析充分發揮受教育者主體性的重要性與途徑
如何創新文化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問題探析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人文教育的結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