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日漫改真人電影對我國創作的鏡鑒之談

2019-10-18 01:26趙付立
電影評介 2019年13期
關鍵詞:漫威真人漫畫

趙付立

一、中國漫改電影的歷史、現狀與成因

中國最早的漫改作品,可以追溯至根據1992年改編自張樂平創作的同名漫畫的《三毛流浪記》,到了20世紀60年代,又有根據同名漫畫改編成真人電影的《老夫子》,之后到了20世紀90年代,比較知名的作品是由香港著名漫畫大師馬榮成的漫畫作品《風云》改編成的同名電影系列和改編自牛佬創作的同名漫畫《古惑仔》的系列電影。除去這幾部比較知名的漫改電影作品之外,國內早期的漫畫改編真人電影可謂寥若晨星。近幾年國內此類電影上映數量有所增加,如2015年的《滾蛋吧,腫瘤君》,2016年的《所以和黑粉結婚了》,2017年的《我是殺手女仆》和《深夜食堂》,但也可以明顯看出影片質量的參差不齊,佳作極少。直到2018年《動物世界》和《快把我哥帶走》的上映,才算有了真正的漫改佳作。對比早已在狂攬全球票房的美、日兩國的漫改作品,中國的漫改電影創作還是起步太晚,原因如下:第一,中國電影市場傳統上對漫畫不重視。在國內,長期存在著認為漫畫是低幼的代名詞的偏見和誤解,這種偏見和誤解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漫畫在國內電影改編創作中的缺席。第二,產業鏈的缺失。國內漫畫創作起步晚,創作者一段時間內非常稀少,且適合改編成電影的作品也相對稀少。職業漫畫家作為一個群體,在中國開始壯大的時間并不長。而國內的漫畫家薪酬水平普遍不高,使得很多漫畫家無法僅通過漫畫來養家糊口,精力的缺失和國內較為浮躁的創作環境,進而導致了好作品的稀缺。

那么,近些年來國內漫畫改編真人電影開始逐漸增多的原因是哪些呢?第一,電影制作者和電影消費者的成熟,即產業鏈的成熟和消費市場的成熟。十多年前閱讀漫畫的那批人已經長大成人,并逐漸開始掌握社會話語權,成為漫改制作者和消費者。事實上,將時間推前10年,漫畫的消費人群在中國內地還算是小眾。綜觀如今的內地電影市場,各種日本動畫的劇場版紛紛被引進,這在過去是一種完全不可想象的狀態,這不得不說是國內消費人群的漸趨擴大,同時和二次元文化逐漸從十幾年前的小眾亞文化發展成為互聯網時代一支不可小覷的影響力量息息相關。

第二,電影消費習慣的培養和電影基礎設施的普及。對比十多年前,國內的電影消費習慣和影院普及度已經今非昔比,前些年“小鎮青年”更是數次登上新聞,成為電影消費習慣培養成功之后電影的重量級消費人群,這正說明了這些年來國人消費電影習慣的養成。電影消費人群的增長,意味著對電影產品需求度的增長,其中包括對題材和類型多樣化的心理期待,因此漫改真人作品以其更豐富的題材類型被電影市場選中,是市場選擇的一種必然。

第三,IP時代文字類作品被搶購一空之后的轉向。近些年來,行業內最為知名的現象就是各大公司對小說IP進行瘋狂購買的現象。而在各大知名的小說IP被購買后,電影制片方自然會將視線投向還未被深入挖掘的漫畫市場。事實上這股風氣在電視劇市場也有出現,如國內早先已經購買了日本的《NANA》《網球王子》《深夜食堂》《棋魂》《月刊少女野崎君》等知名漫畫進行電視劇創作,但出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和行業制作水平,除了還在拍攝的后兩部作品之外,前面幾部漫畫改編的電視劇作品可謂差評如潮。而電影市場方面,雖然這些年來的漫畫IP改編能力相較電視劇來說質量高了不少,但仍有極大的提升空間。

第四,國外漫畫改編電影的成功給國內市場帶來借鑒的例子。近些年來,最有代表性的漫畫改編電影系列莫過于漫威的一系列超級英雄電影,如《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就是這一系列漫畫改編電影的一個階段性結局。作為漫威十年布局的最終之戰,其票房可謂一路飆升,其受歡迎和成功程度由此可見。與漫威相對的還有DC公司的一系列漫畫改編電影作品,都是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典型代表,因此這種全球范圍內的電影成功例子不可能不給國內市場帶來啟示,讓國內電影市場也試圖在漫畫改編方面創作出成功的例子。

二、美日漫改電影的不同格局與成功范式

美、日兩國的漫畫改編電影有其強大的原創作品基礎和產業鏈支持。首先來看美國,作為近些年來最成功的漫畫改編真人電影國,美國國內的漫畫改編真人電影以漫威和DC兩大公司作為代表。這兩家公司都以其超級英雄漫畫作品作為基礎,進行了大量的漫改真人電影作品創作,口碑雖然褒貶不一,但票房成績卻皆為不俗。首先以DC為例。DC進行漫畫改編真人電影的起步開始得很早,作為“超人”——這個美國歷史上第一個超級英雄的制造者,DC漫畫改寫了美國漫畫史,其旗下的第一部漫畫改編電影可以追溯至1941年的《馬維爾船長歷險記》,而此后就是DC的超人系列和蝙蝠俠系列。隨著近十年來漫威宇宙的逐漸構建,DC也開始了構建其真人電影宇宙的腳步,但因為DC的漫改作品開始得太早,國內觀眾對于超人以及蝙蝠俠的形象早已有各自的認定在心中,因此當后來的漫改新作中對這兩位超級英雄進行新解構時,就會讓心中已經認定了這些超級英雄厲害的觀眾感到耐受不良,因此,這些改編作品得到的反饋褒貶不一,如2016年上映的《蝙蝠俠大戰超人》和《正義黎明》都得到了兩極化的評價。DC后來啟用在觀眾中幾乎沒有熟悉度的《神奇女俠》《海王》《自殺小隊》《雷霆沙贊》等作品,反而獲得了良好的評價。

與此同時,再來看近年來勢頭迅猛的漫威系列電影。同樣是超級英雄電影,漫威系列電影對于國內觀眾來說人物和劇情都是嶄新的,因此迅速在國內觀眾中打下了基礎。此后十年漫威以《雷神》系列、《鋼鐵俠》系列、《美國隊長》系列、《銀河護衛隊》系列、《奇異博士》、《復仇者聯盟》系列等作品迅速在全球范圍內狂攬票房,這種由數部電影進行推進,在多個電影中埋下線索互相關聯構成共同故事宇宙的做法,可謂在漫畫改編真人電影的歷史上獨樹一幟,雖然DC公司的漫畫作品也有類似的構架,但在真人化電影的道路上卻明顯落后于漫威。而漫威這種構建統一宇宙的方法也非常值得國內創作者學習。這一點我們將在第三部分詳細討論,這里暫且略過。

接下來看日本。與美國超級英雄漫改電影占據主導的情況相反,日本的漫畫改編擁有豐富多樣的題材和類型,奇幻、戀愛、動作、科幻、勵志、競技、搞笑等,不一而足。日本每年上映的漫畫改編真人電影非常之多,有制作精良的也有普通水準的,但在依靠大量豐富原著的基礎上,幾乎每部作品都有可圈可點之處,雖然與美國漫改作品那種席卷全球的態勢不同,日本漫改電影極少在票房上擁有美國漫改電影的那種號召力,但票房并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眾所周知,美漫和日漫,是兩種可以在全球分庭抗禮的漫畫類型,這兩種不同的漫畫類型的背后是兩國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選擇趨向,因此導致了兩國漫改真人電影整體風格上的不同。

在美國,漫改電影以超級英雄電影作為代表,背后是美國文化中的個人英雄主義崇拜和美國精神的支撐。在創作模式上,美國多為公司制,多人創作,提出創意后大家共同進行創作;而相較而言的日本,在漫改電影上則更加多元化,展現了更為復雜多變的風格,這與背后創作者的多樣和日本文化本身的價值取向也有著緊密的聯系。日本漫畫的創作模式也多為單人,極少數為雙人,而島國文化特征也決定了日本作品精致、傳達細膩情感的整體走向。

三、形式的借鑒與內質的開創:中國漫改電影的特色路徑

(一)對本土原創作者的保護和支持。這是前提,也是重中之重。對本土創作者的支持,又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建優質發布平臺?;ヂ摼W時代,很多作者都選擇在網上發布自己的作品,一個有曝光量的平臺可以有效地幫助創作者吸引讀者群,而合理的簽約模式也可以進行雙方保障。優質平臺是有效的變現渠道,低收入很大程度上會造成優秀作品和優秀創作人才的流失,因此,優質的平臺可以有效保證創作者的合法權益,為新人創作者提供一定的曝光量,而曝光量帶來的則是讀者群,因此也是收入的保證。

2.加強版權意識。這一點在現今這個注重版權的時代尤為重要,而加強版權意識不僅體現在開發者身上,也體現在消費者身上。消費者需要培養支持正版的消費意識,而開發者也需要加強版權意識,杜絕抄襲、隨意使用等情況。

3.出臺優惠措施,在實際上加強創作者的收入和權益保障,杜絕霸王條款。因為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壯大是近幾年的事,有些監管還不是很到位,很多平臺存在霸王條款的情況,這讓很多創作者身陷為自己維權的泥潭,因此,加強對此類發布平臺的監管,有效維護創作者的合法合理權利,是未來的一個重要努力方向。當然,除發布平臺的霸王條款之外,創作者還會在其他方面遭到侵權或欺詐,因此加強法律對這方面的保護,同時加強創作者本身的自我保護意識都是有必要的。

(二)品牌化、集聚化和符號化。以上文提到的漫威和DC為例,可以明顯看出品牌化和集聚化所帶來的票房號召力。品牌化和集聚化的體現也不僅僅是在電影產業上,事實上,它在各個領域都有所體現。對于國內的漫改產業來說,這也是一個有效的途徑。此外,符號化也是重要手段,“在電影改編過程中重構電影劇本, 必須充分迎合電影環境之外的形象化符號……”這里的形象化符號主要包括文化符號、語言符號和視覺符號,創造能讓觀眾記住的“符號”,也是必要的,美、日兩國不同的文化背景,就可以作為兩種不同的文化符號。

(三)高品質的改編。這個需要整個產業的升級,包括技術和人才,以及優秀的創作能力和審美,以及不完全受資金控制的獨立創作空間,否則即使有了好作品進行改編,最后的成果估計也會差強人意。

(四)電影故事宇宙的架構。由漫威和隨之趕上的DC,不難看到美國漫改真人電影構架電影故事宇宙的雄心壯志,用數十部電影來構建一個完整的電影宇宙的做法確實相當前沿,也非常成功。這種創作方式給國內創作者帶來一種啟示,電影或者說劇本創作的聯系性,創作聯系宇宙的做法,完全可以在更多類型的作品中實現,而開放式的故事世界設定在可以給觀眾帶來無限遐想的同時也可以為這個故事宇宙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五)具有中國特色的漫畫改編真人電影。美、日兩國的漫改真人電影依據其漫畫原作基礎,而這些漫畫又是受到本國文化的影響,因此在電影風格上可謂界限分明,風格迥異。中國的漫畫改編電影完全不必照抄任何一方,完全可以走具有中國特色的改編創作道路。發展風格可以體現在故事表達、人物塑造、音樂、敘事等多種層面,“風格”即是“辨識度”,個性時代,沒有“辨識度”的作品注定了失敗。因此在借鑒美、日兩國的技術、手法和創作方法的同時,避免生搬硬套和照抄,尋找適合自己的風格并讓大眾認識并記住這種風格才是突破重圍之道。

在以上措施之后,再來看現在國內漫畫改編真人電影市場,總體來看未來國內的漫畫改編真人電影市場是非常有前景的。大量的原創作者在網絡平臺的崛起是不爭的事實。因此,進行電影改編的版權費將是其中一部分佼佼者收入的重要組成,如果這個模式運行良好,對于原創作者和投資商來說是一件可以雙贏的事。而在國外先進觀念和先進手法的影響之下,拒絕“拿來主義”、生搬硬套,發展有中國特色的漫畫改編真人電影道路,創作具有中國辨識度風格的作品,是未來中國漫畫改編真人電影突出重圍的重要途徑。而創作的基礎在于創作者,好故事是一切的根本,因此提高創作者的待遇,提高創作者在整個電影工業環節中的話語權,是重中之重。

猜你喜歡
漫威真人漫畫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給漫威、DC做衍生品一天賺1485萬元 Funko是怎么做到的?
美國兒童IP 30強:樂高居榜首,漫威DC均在列
Imaginations and Reimaginations of National Origin—A Case Study of the Two Times that the Gaxian Cave was Discovered
傳播真相 追求真理 涵育真人——我的高中歷史教育之夢
漫畫4幅
漫畫與幽默
[美國隊長3] 漫威的勝利
搞懂這些你才能看懂漫威電影
COCO×讀者 真人親身拍攝體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