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振犁:俯身學海千仞崗,修德沖虛樸浩然

2019-10-21 08:33賀杉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關鍵詞:民俗學中原神話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梅貽琦曾說:“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而有大師之謂也?!焙幽洗髮W文學院教授張振犁便是這樣的一位大師。作為新中國第一代民俗學的研究生,他師從著名民俗學家鐘敬文。在近七十年為學、執教生涯中,他躬身在學術園里辛勤耕耘,為中國的民俗學研究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為學之道:投身入學海,一刻不曾閑

張振犁: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神話學家,中原神話研究的一座大山。這是學界對于張振犁的印象。在這些輝煌的介紹之后,是張振犁在為學上孜孜不倦的奉獻。

“水有源,樹有根”這是張振犁在學術研究中堅持的觀點,他與中原神話的結緣,也可追根溯源。1924年,張振犁出生在民間文藝豐富多彩的藝術氛圍中。1949年,張振犁考入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經過著名民俗學家鐘敬文的指撥,他對民間神話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在此基礎上對中原神話展開了研究。

文革后,中國民俗學學科得以重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他受到鐘敬文的啟發,重新走上民俗學的講壇,走進民俗學的田野。當時,文化失敗的言論甚囂塵上,學術界普遍缺乏文化自信,而“中國神話不如希臘神話”的觀點也霸占著學者們的耳目。在這樣的氛圍中,張振犁深為國內神話研究在國際上沒有一席之地而不安,結合前期的積累和發現,他躬身走入神話學的殿堂。不進則罷,一進便迷戀其中,深陷至今。

不僅獨自發光,張振犁還培養和影響了一個學科,在他的帶領下,程健君、高有鵬、孟憲明、陳江風、吳效群等民俗學研究者成長起來,中原神話研究隊伍逐漸發展壯大。

為研之路:躬出象牙塔,識得明鏡臺

在“學術研究是從故紙堆里找資料”的聲音中,張振犁是特別的那個。他的學術研究絲毫沒有消費時代的飄忽,用一顆向學之心繞過了浮躁的藩籬,進而從踏實中獲得力量。

1978年,在鐘敬文、白壽彝等人的聯合倡議之下,中國民俗學學科得以重建。而張振犁也沿著前幾位學者共同發現的林中路欣然接近學術的圣殿。但當他靠近圣殿門口的時候,發現可供容身的地方已經不多。幸運的是,張振犁在十字路口未經猶豫就找到了繼續研究的方向。他認識到,民俗學的研究與實際考察、田野作業不可分割,因此閉門造車、困守書齋中是行不通的。這樣的探詢猶如鐘聲,仿佛在尋覓很久以后,突然看見明鏡臺的暗喜。

鑒于此,張振犁在從1982 至2000 年近20 年的時間里,先后10 多次進行科學考察。張振犁在《情系中原神話》一文中記述回憶:“北上太行、王屋,南下桐柏、伏牛?!碧け橹性剿?,聆聽鄉民夜語。足跡遍中原,篳路藍縷 上山下海處,踏雪屜冰。他與他的“中原神話調查組”在近二十年的時間里步履不停,像一個莊嚴的唱詩班,騰出廣袤的天地來棲居研究。于是,中原神話寶藏像一串串奇珍異寶一樣被挖掘出來:盤古、女媧、伏羲、神農、燧人氏的事跡一一重現。再經過近三十年的心血傾注,終成《中原神話通鑒》一書。全書煌煌四大冊,收集中原地區神話兩千多篇,被稱為神話研究的集大成者。

不投機,不跟風。這是張振犁一以貫之的學風,他帶著這種親身實踐的態度,直到84歲依然堅持田野作業這一傳統。在民俗學的田野上,他用一腔熱血,一片熱心,一往無前。

為人之度:道理貫心肝,忠厚填骨髓

學高為師,道高為范,作為傳道授業的師者,張振犁始終堅持著為人師表的風范。作為比之學術成就,張振犁以其品格魅力更潛移默化著自己身邊的人。

海棠映著青磚綠瓦,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吳效群深情回憶著與張振犁相識的三十年。作為張振犁唯一的研究生,他更愿意將自己的導師稱為“先生”,仿佛這樣的稱呼更能體現從古至今的尊師重道之風。比起外人眼中“學術偶像”、“中原神話研究的拓荒人”等光彩奪目、崔巍雄峙的稱號,吳效群眼中的“張先生”更是一個滿身煙火味的血肉之軀。

“張先生的忠厚,在學界是出了名的?!碧峒袄蠋?,吳效群以此開頭。相識三十載,吳效群談及“張先生”種種,總是盛贊其謙和本分。在他眼中,無論外界為老師披上多么華美的冠袍,老師始終是那個心地明凈無渣滓的人,全無娛樂時代的飄忽浮躁。

欲正其心,先正其意?!扒稍p不如拙誠”,張振犁的“拙誠”讓他在學術傳薪中倍受垂青。在渴盼翱翔之時,太多人落入了眼高手低的窠臼,而張振犁卻行遠自邇,務于點滴。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大學生是眾人眼中的“天之驕子”,對于謄抄資料這樣的繁枝細節,大多棄之如履。張振犁非但沒有避之不及,還一筆一劃地躬身謄抄。落筆如云煙,其勢雄如峰。娟潔雋永的字體之后,是張振犁一絲不茍的向學態度,這讓他在眾人之中嶄露頭角,獲得鐘敬文的青眼相加。

對于現在社會上“不把金針度于人”的風氣,吳效群不以為然:“我們師門中從來沒有這種情況,張先生總是毫無保留地教授我們知識?!睆堈窭缭诮虒W過程中以己渡人,深深影響了他的學生們,良好的師風學風也因此而薪火相傳。吳效群補充道。在他心中,“先生”永遠是那個不浮躁,舉手投足書卷氣濃郁的學者形象,仿佛揣一張白紙,一支筆,沿著故鄉雄渾的大河,便可登山越水,穿街走巷。

張振犁生活質樸,不求世俗功利。了解他的學生表示:“他從不把學術當做獲得功名利祿的墊腳石?!钡吹乜雌埔磺腥耸鲁顺?,得失榮辱全置度外,不逐蝸名微利,萬事雞蟲。他在漏雨深巷中堅守古禮,寒泉淡食甘之如飴,不慕榮利,寒素如昨。

“所謂大學者……系道德高尚、學問淵深之謂也?!睆堈窭缟眢w力行地證明著這句話??缭綍r代,我們無法攝錄他落地生長的故鄉,無法攝錄他趕路匆匆的行跡,卻可管中窺豹,識得他為學為人的一斑。

作者簡介:賀杉(1997—),女,漢族,河南洛陽人,學歷:本科生,研究方向:現當代文學

猜你喜歡
民俗學中原神話
新時代的啊哩哩
綠色農業逐夢中原
校園足球中原行活動掠影
論述類文本閱讀
柳田國男民俗學形成過程的研究
試論民俗學對中國戲劇研究的意義與局限
“倉頡造字”引發的思考
“神話”再現
答案
鄭小和神話歷險記(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