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心理效應提高語文活動教學效果

2019-10-21 08:33歐轉好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6期
關鍵詞:心理效應活動教學語文課堂

歐轉好

摘 要:在語文活動教學里巧妙運用心理效應,發揮心理效應的積極作用,克服其消極影響,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并能在各種語文活動中挖掘學生的潛能。文章對米格-25效應、責任分散效應、手表效應、門檻效應、毛蟲效應進行思考、論述,探究在語文活動教學中巧妙運用這五種心理效應的方法,以拓寬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

關鍵詞:心理效應;語文課堂;活動教學

語文活動教學既是一種教學觀,也是一種教學模式。它以活動為媒介,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全員參與,平等交流,共同活動,其核心就是師生都作為活生生的人而發生持續、動態、具有促進性相互作用的教學。教師巧用心理效應,對提高語文活動教學質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用米格-25效應,合理整合

蘇聯研制的米格-25噴氣式戰斗機的許多零部件與美國的相比都較落后,但因設計者考慮了整體性能,故能在升降、速度、應急反應等方面均居當時世界一流水平。這一效應說明,所謂最佳整體,乃是個體的最佳組合。

由于學生興趣、愛好不一,思維情感活動樣式各異,知識經驗深淺不一,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學習活動后獲得的感受自然各有差異。因此,在開展一項語文實踐活動或進行一節活動課堂時,都應該照顧學生的特長,了解學生,合理分工、分組。例如在開展《了解家鄉變化》語文實踐活動中,筆者先從了解學生的家庭、學生的愛好、學生特長入手,把全班學生分成8個小組。把喜歡繪畫的學生安排在“彩色心靈”組,讓他們通過照片、繪畫了解家鄉的變化;把喜歡玩玩具的男生安排到“妙手勞動者”組,讓他們了解時代不同,勞動人民使用的工具有什么不同,并進行改裝;把那些活潑開朗的學生安排到“小記者組”,讓他們訪問、調查家鄉人民,了解新農村的變化;把那些愛看書、文靜的學生安排到“資料收集組”,讓他們通過網絡、上圖書館或者到書店查找資料……在這個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生自己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他們志同道合,互相影響、互相幫助、互相比較、互相調節,用最好的組合,創造出最讓人滿意的學習效果。假如教師能從心理學的角度充分了解學生,合理地組合學生,學生會形成一股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也會提高語文活動教學的效果。

二、克服責任分散效應,喚醒自我

心理學研究發現:在不同場合下,人們對責任的不同認識導致其行為的差異。當一個人獨自面對一項任務時,他會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并勇于承擔,而如果有許多人面對同一項任務,就會造成責任分散,產生一種“我不去做,由別人去做”的逃避心理或“看別人會不會做”的觀望心理。

所以在語文活動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大膽放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喚醒其自我學習意識,達到自我制約、自我激勵和自我調節的目的,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時,可以采用一人為主、多人協作的專項任務承包制,做到分工協作,責任上肩和風險共擔;在分組學習中,可以打破小組長任用優生制,采用小組長輪換制,為每個學生提供均等的機會,增強每個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從而有效避免“責任分散”,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明責任,個個擔風險。也使每個學生都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能根據他人的觀點做總結性發言。學生在交流中不斷豐富自己的認知,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同時在合作交流和碰撞中,學會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成果,從而更好地提高語文活動教學的效果。

三、巧用手表效應,認清學習目標

一個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現在幾點了,而如果有兩只手表,他反而無法確認哪一只手表更準確。

“手表效應”對語文教學活動的啟示有二:一是明確學習目標,每一次小組討論,每一個語文實踐活動都應該讓學生認清學習內容,確定學習目標,目標是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的,必須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凡是學生個體學習能解決的問題,最好不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避免隨意的無效合作和無度開放的語文活動教學。二是語文教師、家長和學生之間要加強溝通。尤其對學生布置任務或提出學習要求時,必須統一要求,決不能有相互矛盾的聲音,否則會讓學生感到無所適應。

四、巧用門檻效應,理性探究

一個人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小要求,如果他人在此基礎上再提出一個稍高的要求,那么,這個人為了認識上的統一,就會傾向于接受這個更高的要求。心理學上稱這種現象為“層遞效應”,俗稱“進門檻效應”。

依據這一心理效應,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和語文學習訓練也是這樣,應該給學生確定呈梯級狀的語文學習活動,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此及彼,步步登高。因此在語文活動教學中,教師必須巧用門檻效應,根據語文教學的總目標,分解不同教育階段的教學目標,充分體現其層次性和遞進性,體現語文活動教學過程的連續性,做到符合時代需求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有機統一,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隨著每一次實踐活動或每一節活動課不斷提高、深化。

但是一些語文教師打著活動教學大旗,引導學生把主要精力和大量時間消耗在實際價值并不大的活動教學中。有的教師讓學生探究難度大、曲折多的課題,讓學生無從著手,甚至望而生畏。

為此,小學語文活動教學中,要充分考慮探究信息材料的可感性、可操作性,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抓住語文學習中需要探究、能夠探究、適合探究的內容和契機開展語文活動教學。例如:低年級可以開展語文競賽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如識字賽、寫字賽、限時間說成語賽等等,競賽活動不提倡淘汰制,面向大多數學生,使大多數學生在競賽中都能取得好成績,從而體驗成功感,激發他們學好語文的動力;或者開展語文接力游戲、找朋友游戲、開火車游戲、摘蘋果游戲、大轉盤游戲、猜詞游戲、語文拼板游戲、語文智力游戲等。中年級可面向全體學生,靈活地組織一些較大的每周一次的語文活動,如語文競賽周、讀書周、編故事周、辯論周等等。高年級可以結合本校實際,開發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如:當小老師,開展互幫互學活動;當讀報員,為小朋友或老人讀報;當文字醫生,上街糾正錯別字……總之就是要巧用門檻效應,開展有益有趣、方便可行的語文活動,提高語文活動教學效果。

五、避免毛蟲效應,不斷創新

法國心理學專家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毛毛蟲實驗”:把許多毛毛蟲放在一個花盆的邊緣上,讓它們首尾相連,圍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圍不遠處撒上一些毛毛蟲愛吃的食物。毛毛蟲開始一個跟著一個,繞著花盆的邊緣一圈一圈地走,一個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一連走了七天七夜,它們最終因為饑餓和精疲力竭而相繼死去。導致這種悲劇的原因在于毛毛蟲總習慣于固守原有的習慣和經驗。

“毛蟲效應”對語文教學的啟示是:語文教學是一項永恒的課題,它關乎學生的終身發展,關乎祖國的發展。時代在不斷變化和發展,學生也在不斷變化和發展。隨著形勢的發展,語文的內涵和外延也會不斷增加和擴大。語文的活動教學也在不斷地注入新概念、新思維。為此,語文教學工作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不斷思考,不斷設計更好的語文教學活動,才能夠適應時代變化以及學生的需求,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讓語文教學工作永葆生機。

綜上,如果在語文活動教學里能巧妙運用心理效應,發揮心理效應的積極作用,克服其消極影響,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并能在各種語文活動中挖掘學生的潛能,解放學生的大腦、雙眼和雙手,拓寬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提高語文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應[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樓根良.青少年成長中的心理效應[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3]謝茹.語文活動課設計應遵循的三個原則[J].教育導刊,2007(03).

猜你喜歡
心理效應活動教學語文課堂
巧用應答器,提高小學語文課堂實效
淺談游戲化教學提升低年級語文課堂實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維能力培養的語文課堂生成資源運用例析
“表現性”語文課堂風景——建甌市東峰中學課改觀摩側記
“活動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探析
讓政治課緊扣“心”弦
如何開展小學低年級英語的活動教學
心理效應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應用策略
活動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英語教學中的“活動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