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族際婚姻對少數民族地區民族融合的作用

2019-10-21 16:36郭應宇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關鍵詞:民族融合亞文化少數民族

【摘要】: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國家,民族以漢族為主體,另有五十五個少數民族分布在我國各個地區,以“大雜居,小聚居”為分布特征。其中我國西南,西北兩個地區為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建國以來,我國推行了少數民族自治為主的一系列民族政策,基本實現了少數民族與漢族共同發展,團結一致的格局。但近年來,民族極端勢力抬頭,策劃了“七五”“藏獨”等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破壞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的惡劣恐怖事件,這讓我們不由地得反思我國在民族融合方面存在的短板。而在社會學中一直有觀點認為家庭是構成社會的細胞,婚姻則是構成家庭,實現兩性關系合法與雙系撫育的核心家庭的必要條件,家庭的構成將促進社會的整合程度,對社會穩定有著一定的幫助。由此出發,本文將聚焦民族融合問題,試圖通過社會學的視角來分析少數民族地區民族融合的狀況,思考能否通過鼓勵族際通婚的方式探索出新的促進民族融合的道路。

【關鍵詞】:民族融合 婚姻

一、研究緣起

筆者出生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烏蘇市的一個漢族家庭,祖籍河南南陽。是在1955年爺爺來到新疆成為公務員后定居的,至今64年間已三代定居于新疆,期間河南的眾多親戚也通過投靠來到新疆定居,成為籍貫為新疆的當地人。在新疆生活的二十多年間,對新疆的風土人情,對新疆的山水草木有著很深的感情。2009年也親身經歷了共和國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暴力恐怖事件——“七·五”,對民族極端勢力深惡痛絕,對事件中死傷的漢族與少數民族同胞深感悲痛。此次暴力恐怖事件影響重大,不僅是直觀上的對新疆人民生命財產的破壞與對法治社會法律公義的踐踏,事實上也嚴重影響了新疆剛剛起步,蒸蒸日上的經濟發展,影響了內地人對待新疆與新疆人的觀點和態度,影響了國際輿論對中國民族政策的看法與言論。近十年來,新疆著重維穩,在社會治安方面投入了足夠的重視與精力,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已有事實證明得到了可靠的保障,在新疆歷次劫難后重新踏上正軌的時間里,如何在穩定局面得到保障后百廢待興,如何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成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懷著一個土生土長新疆人的鄉土情感和作為一名社會學專業研究生學以致用的追求,筆者也開始對這個問題做自己的思考,這就是本文最初的寫作動機。

而把婚姻與民族融合聯系起來的觀點源于2019年5月9日,新疆招生網公布的《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引起我注意的是少數民族加分政策項的重大改革。民考漢加分從50分降至15分,回族加分從10分降至5分,除此以外,父母一方為漢族等其他民族,另一方為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錫伯族、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達斡爾族、藏族、俄羅斯族等11個民族的考生,在其高考成績基礎上增加20分投檔。而在2018年的加分政策中,父母雙方都是11個民族的加50分,其中一方為著11個民族的只加10分。這一政策的改變不僅是對新疆漢語教育普及程度的肯定,也是縮小漢民心理隔閡的重大舉措,而單少數民族家庭較雙少數民族家庭加分政策的改革足足吸引了我的注意。在中國,高考對于每一個應屆青少年,對每一個家庭的意義舉足輕重,這一政策改革無形中會增加民漢通婚的幾率,使得在新疆將會有更多的單少數民族家庭出現,這一隱性的通婚鼓勵讓我想到了婚姻對民族融合的作用,讓我有了是否可以通過鼓勵民漢通婚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民族融合,實現團結的思考。

正文

二、族際婚姻對促進民族融合的作用分析

族際通婚是指不同民族或種族間的通婚聯姻,在我國主要表現為漢族與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相互之間的通婚聯姻兩種基本類型。族際通婚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族群關系的真實狀況,對促進民族交往,加強各民族相互包容理解,和諧民族關系具有重要的紐帶和橋梁作用。這一點在中國古已有之,縱觀歷史,我國政府對待不同民族間通婚的態度多是寬容的,其中尤以北朝歷代最為典型,北方少數民族進入中原,逐漸漢化的這一時期奠定了我國多民族共生格局的雛形。族際通婚在我國歷史上也留下了如昭君出塞的美談,可見通婚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促進民族融合,政治上能夠有效維持穩定的方式。

在社會學中,對婚姻與家庭通常是作為一組概念來研究的,社會學中認為婚姻包括婚姻儀式都是有著社會功能的,一方面借與同家族、朋友、同事聚會的機會,加強社會網絡的凝聚力 另一方面,婚禮向社會正式宣示了男女雙方兩個家庭的聯姻。這種姻親關系將在今后新家庭和男女雙方家族的社會、經濟等各個方面發揮不可小覷的作用。對于族際婚姻來說,這種功能會得到更大程度的放大,兩個不同文化背景男女的結合形成的親密關系會在日常交流中不斷消弭原本的隔閡與差異,達到彼此理解、包容、甚至同化的結果。這種通過親密關系實現的理解是其他宣傳手段抑或政策對話所不及的。此外,社會學認為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基本細胞,而男女姻親關系的達成是構成家庭的前提條件,家庭作為社會結構的組成環節有著無可替代的諸多功能,他將社會中的個體凝聚成一個穩定的小集體,家庭意識是無論任何民族都會有的思維,家人的安危,家庭未來的發展都會限制這個家庭中成員的行為,換言之,它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經濟層面

婚姻的社會功能中在經濟層面存在一個潛功能,即婚禮儀式本身就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相關研究指出,一場婚禮策劃及其舉辦,將涉及婚禮策劃、婚紗攝影、婚禮禮服、珠寶首飾、婚慶婚宴、蜜月旅行、新居購租、新居家具、居家用品等76個行業??梢娪苫槎Y儀式衍生的產業收益是相當可觀的。此外,不僅是婚禮儀式,婚姻構成合法的兩性關系,也將兩個原生家庭彌合在一起,雙方的經濟基礎將在一定程度上融合,未來的消費意愿也將由個人的消費意愿變化為個人與家庭相結合的意識。

在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以新疆為例,少數民族與漢族在經濟地位上的不平衡也是導致民族矛盾的根本原因,我國對此也一直以各民族共同富裕為初心不斷推出政策,幫助少數民族在經濟上取得發展與進步,減少經濟上的不平等。而族際婚姻能夠將兩個不同文化背景的原生家庭通過姻親關系聯系在一起,原本兩個家庭間經濟上存在的差距就有可能成為在這一差距處于劣勢的家庭得到發展的機會,這一點在德國社會學家L.穆勒關于結婚動機的觀點中有所體現,他將結婚動機總結為性愛、愛情、財物、地位與榮譽、被迫五種動機,其中財物動機是指為著追求更優越的物質生活而產生的結婚意愿,由此可以看出婚姻在消弭經濟差距上是有其功能的,當然結婚的動機是復合而非單一的,在這里并不能認為族際婚姻是由財物動機達成的,只是族際婚姻具有這一功能。經濟富足的一方會因為姻親關系的存在對相對不富裕的一方提供幫助,不同的發展理念也能夠在夫妻的交流中得到取長補短,牧業見長的少數民族與農業或是商業見長的漢族的結合,有可能發生正向的化學反應,產生提高經濟收入的新技能。

(二)文化層面

少數民族與漢族文化上的差異也是導致民族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是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融合的國家,自然是漢文化為主文化,少數民族文化作為亞文化存在的國家。一般情況下,不同文化會形成不同的文化群體,當亞文化群體的觀念與主文化群體的觀念不產生原則上的分歧,主文化對待亞文化的態度是包容的。但當亞文化群體對主文化作出挑戰,沖擊,甚至以一些越軌行為表現出來的時候,主文化與亞文化就會產生矛盾與沖突。宗教極端勢力就是這樣一個亞文化群體,是必然要受到懲罰與制裁的。為了消弭主亞文化之間的沖突,我國也做出了許多這方面的努力,如出臺一系列宗教事務條例,尊重并保留少數民族信教的權利,在合法合規的范圍內進行宗教事務。同時,對于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工作也做的十分到位,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但現實說明,少數民族文化與主流文化的沖突仍然存在,良性的溝通與包容并沒有阻止極端民族主義對秩序的破壞,單單依靠政府宣傳,政策引導的效果是片面的,或許應該從社會的角度去考慮新的方式,實現社會層面與政策層面的耦合,雙軌并行。

要在社會層面實現文化溝通,民間力量則成為了主體,鄰里溝通,日常交際就成為了主要的方式。相對于民間交際對于民族融合的力量,婚姻的社會功能是明顯要更強一些的?;橐鐾ㄟ^姻親關系使得來自不同文化群體的男女及彼此的原生家庭連接在一起,男女組成夫妻,對待彼此的文化是互相尊重的,當文化的交流滲透在日常起居的瑣碎中,文化的隔閡與矛盾伴隨著一個幸福家庭的建立是有相當可能化解的?;橐鰳嫵杉彝?,而家庭作為一個相對堅固的社會結構是比較穩定的,異質文化間的沖突借由婚姻組成的家庭,從大的亞文化群體與主流文化的沖突分散為在一個個家庭中,兩方原生家庭異質文化的融合,這對防止群體事件的發生是大有裨益的。

(三)心理層面

在我國近年發生的極端民族主義恐怖事件中,其參與成員多為境外恐怖分子,而在境內的則是少數有著民族分裂思想的少數民族。由此可見,在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大多數少數民族同胞是善良的,是擁護黨和國家領導的,但民族分裂主義的滲透卻不得不防且這種滲透已然在現實中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在這方面,我們不僅要宏觀地把握主流文化的引導,同時也要注重個體的心理與行為,做到防微杜漸,由小及大。

法國經典社會學家涂爾干在《自殺論》中提到,婚姻與家庭會加強社會的整合程度,在有婚姻和家庭的人群中自殺的類型多是由于對家庭的責任和整合程度過高帶來的壓力??梢钥隙ǖ氖?,婚姻與家庭會增進社會的整合程度,而整合程度高的社會發生分裂的可能性就會降低。通過族際通婚,將少數民族與漢族,少數民族與其他少數民族連接起來,組成異民族家庭,可以使民族間的矛盾縮小甚至消弭,有了家庭的個體會因為家庭這個結構的存在而擔負新的責任,這種責任與擁有家庭的幸福感會對他的行為與選擇在無形中構成限制。在是否進行越軌行為的權衡上,異民族家庭的成員會把對家人的情感,家庭中的經濟積累,子女的未來都考慮進來,成為權重的一部分,這會大大降低他們受到民族分裂主義滲透洗腦的概率。

三、結論

新中國建國以來至今已有70年歲月,我國在經濟發展、制度建設、民族政策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功。但國家發展進步的腳步并不能就此停止,我國社會中仍然存在著眾多社會問題亟需解決。在西北,西南,青藏,內蒙眾多少數民族地區,宗教勢力,民族分裂主義仍然潛伏在陰影中伺機而動。如何維護少數民族地區穩定,如何為我國發展建立一個穩定的邊疆格局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筆者認為,在政府的角度,我國民族政策在方向上已有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有效的,只是在細節與實際中存在短板與不足。近年來,國家也越來越關注社會的力量,關注群眾的力量,5月9日的高考加分政策改革就是一大舉措。要想實現少數民族地區的長治久安,政府引領的同時也要提高社會參與,發動民眾自發的親密交流,雙軌并行地消除民族融合過程中不安定的因素與矛盾。在社會層面上,族際婚姻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通過婚姻將不同民族的人們緊密聯系在一起,實現語言、習俗、信仰上互相尊重,融合的局面。我國政府要想實現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融合不僅要在輿論宣傳、漢語教育普及與幫扶少數民族同胞上做文章,也要通過政策鼓勵民間交際,鼓勵族際通婚,久而久之,我國民族地區終會形成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圍在一起的團結格局。

四、【參考文獻】:

【1】梁青嶺 現代婚姻社會學 2009.10

【2】蔡文輝 婚姻與家庭—家庭社會學 2003.10

【3】何明? ?西南邊界民族研究(19期) 2016.04

作者簡介: 郭應宇(1996年4月1日) 男性 漢族 新疆 職務(學生) 學歷(碩士) 單位(蘇州大學)研究方向(發展社會學)

猜你喜歡
民族融合亞文化少數民族
Jiao Ayi| 《嬌阿依》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亞文化是個筐,你可別啥都往里裝
少數民族的服裝
普通話是我國民族融合的產物
元代科舉中實行民族傾斜政策的原因分析
把脈“腐敗亞文化”
淺談古代少數民族改漢姓
亞文化,在商業圍城中起舞
《少數民族舞》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