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精神論略

2019-10-21 09:28樊偉
中國高等教育 2019年1期
關鍵詞:自我革命合作共贏民族精神

樊偉

[摘要]改革開放精神是40年改革開放實踐鑄就的活的理念。它包括四個相輔相成的方面,即自我革命破樊籬、自強不息謀復興、合作共贏行大道、求真務實永創新。這四個方面分別繼承了剛健日新、以人為本、和合共榮、知行合一的民族精神。

[關鍵詞]自我革命;自強不息;合作共贏;求真務實;民族精神

偉大的實踐鑄就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不斷孕育出更加偉大的創造。改革開放的40年是中華兒女風雨同舟、披荊斬棘、不斷砥礪奮進的40年,是感天動地、氣壯山河、不斷創造人間奇跡的40年,是櫛風沐雨、艱苦卓絕、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入新階段的40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精神是知道自己本身的活的理念。它是思維與意志、觀念與現實、知與行的統一體。離開了把思維或觀念轉化為特定現實的意志和行動,精神就成為了空洞的幻想;離開了普遍的思維或觀念,精神就成了盲目的沖動和欲望。對于偉大的改革開放精神,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破樊籬、謀復興、行大道、永創新四個維度的統一體。

自我革命破樊籬

改革開放是從突破種種樊籬開始的,既有思想認識上的樊籬,也有體制機制上的樊籬,既有習慣勢力的樊籬,也有人民的主體性和創造力受到限制的條條框框。

勇于自我革命,首先是破除思想上的迷信和僵化。思想是自覺行動的先導。思想僵化,不敢開動腦筋想問題,人們必然就會迷信本本和教條??陀^世界不會因為任何人的思想僵化而停止不前。不斷發展變化的民情、黨情、國情和世情會督促人們去改變自己的思想。有的人能見微知著,主動革除思想上的樊籬,使主觀世界與客觀事實相符;有的人固守過時的觀念,仿佛只要自己的觀念不變,世界就不會變。對于僵化迷信的腦筋,客觀事實會以鐵一般的規律為自己開辟道路。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是改革開放的前奏,也是共產黨人勇于破除思想樊籬的典范之一。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不斷解放思想的過程。家庭聯產承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國兩制、“一帶一路”倡議、致力于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這都是解放思想的杰作。

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是想出來的,而是革出來的。不訴諸行動的思想不是真正的思想,而是虛弱無力的空想。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集中體現在各項實實在在的改革行動之中。改革開放40年,黨和政府落實的改革措施無數,僅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就推出了1600多項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頭,闖過了不少急流險灘,破除了生產關系中跟生產力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革除了上層建筑中跟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體制機制,促進了生產力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社會的整體面貌。

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還集中體現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各個方面。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就是中國共產黨不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艱苦歷程。共產黨人將打鐵必須自身硬的理念化為堅定的行動,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不斷推進自我革命。

自我革命有方向,革故鼎新有尺度。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自我革命絕不是只要革除已有的東西就是好的,只有符合既定方向的改革才是好的?!案氖裁?、怎么改必須以是否符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為根本尺度,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彪x開了這個根本尺度,改革就有可能走上改旗易幟的邪路。自強不息謀復興

革別人的命容易,革自己的命難,始終為了人民和民族的利益而革自己的命最難。共產黨人領導的改革開放大業恰好做了世界上最難做的事情?!盀橹袊嗣裰\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辈煌跣?,牢記使命,永不停息地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奮勇拼搏,這是改革開放精神的核心追求。

自強不息謀復興的精神,首先體現在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鄧小平指出:“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是全黨想事情、做工作對不對好不好的基本尺度?!?0年來共產黨人不但這樣說,而且切實地這樣做,全面推進幼有所學、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大幅提升。

自強不息謀復興體現了我們黨強烈的憂患意識和追趕意識。為人民謀幸福的過程也就是在為民族謀復興?!皩崿F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边@個夢想背后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近代以來我們經歷了戰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難。我們真切地感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困苦。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民族復興就有了希望;自從新中國成立,挨打的局面就一去不復返;自從有了改革開放,大踏步趕上時代就有了重要法寶。今天,我們夢想成真并趕上時代的愿望已越來越接近實現。

自強不息謀復興體現了我們黨志不改、道不變的鋼鐵意志。沒有堅定的意志,無論多么美好的愿望,都只是鏡中花水中月;離開了堅定的意志,無論多么深重的憂思,都只是永不發綠的枯葉。改革開放40年,我們黨帶領人民“應變局、平風波、戰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機”,成功地應對了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了無數的艱難險阻,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合作共贏行大道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爸袊陌l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备母镩_放40年,我們實行積極主動的開放政策,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拓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走出了一條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開放大道。

合作共贏的開放局面體現了相互尊重的精神。國際間的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正如個人之間的交往一樣,首先是要相互尊重,我們對外的一切交往,最終也必然落實到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受到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40年的開放實踐啟示我們:“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痹谥鸩叫纬扇骈_放新格局的過程中,我們始終秉持合作共贏的理念,尊重他國的主權和人民的生活方式,決不干涉他國內政,決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無論大小強弱,所有國家一律平等相待。因此,我們在國際上的朋友越來越多,支持中國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合作共贏的開放實踐體現了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的精神。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的事情,我們過去沒做、現在沒做,將來也不會做,但我們也決不會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堅定地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是我們長期對外開放實踐的一根精神支柱。

合作共贏的開放實踐體現了人類命運休戚相關的共同體精神。經濟全球化已經將世界各國人民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離開國際社會大家庭而獨自發展。對中國人民而言,封閉或半封閉的狀態已經一去不復返。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舉辦各種國際會議,倡導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更加公平合理,這都以國際公認的實際行動彰顯了我們所追求的共同體精神。

求真務實永創新

“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备母镩_放的歷程也就是勇于創新的歷程,改革開放無盡頭,開拓創新無止境。我們勇敢地推進了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科技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永不停息地創新是改革開放最鮮明的精神烙印。

創新體現了尊重客觀規律的求真精神。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我們不斷探索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凡是有利于增進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事情、有利于國家長治久安的事情、有利于增強執政黨領導能力的事情,我們都勇敢地試,發現問題后堅定地改。這一切都是以認識規律、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為前提的。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是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功的認識論基礎。

創新體現了充分發揮人民群眾主觀能動性的精神。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從溫飽不足發展到了小康富裕,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一切都離不開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梢哉f,沒有1978年小崗村的“紅手印”,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就難以拉開,至少波瀾壯闊的農村改革會推遲一段時間。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創造力,先要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主體地位的確立是充分發揮人民群眾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不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就不可能迸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

創新體現了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實干精神??照務`國,實干興邦;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40年來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舍的,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干出來的?!靶兄t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敝泻弦皇枪伯a黨人始終堅持的理念。40年來我們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堅持試點先行和全面推進相促進,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實干精神將各項改革開放措施落到實處,蹄疾步穩地干成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大事,譜寫了改革開放的宏偉樂章。

民族精神的傳承與豐富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變革和開放的精神,改革開放繼承了我們傳統的民族精神,同時也豐富了民族精神,給民族精神賦予了新時代的內涵。

自我革命破樊籬的精神,繼承和豐富了“剛健日新”的民族精神?!对娊洝ご笱拧の耐酢酚性疲骸爸茈m舊邦,其命維新?!币馑际钦f,周雖是一個古老的邦國,但是它稟受的天命卻是新的。但人們通常的理解是說,周雖古老,但它的使命卻在于革新。在此之前,商湯的《盤銘》上就刻有:“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笨梢妱偨∪招碌木褚恢笔侵腥A民族的文化基因,歷史上諸多的社會改革運動,正是對這種民族精神的繼承。歷史上的改革不同于當代改革的關鍵之處在于,當代的改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增進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為目的的改革。

自強不息謀復興的精神,繼承和豐富了“以人為本”的民族精神。自強不息,繼承了傳統的剛健有為的精神。但共產黨人的有為,主要不是指為了自己而奮發有為,主要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就繼承了傳統的“以人為本”的民族精神?!渡袝分v“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管仲則明確地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概念。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這是“以人為本”的當代實踐。民族偉大復興正是通過為人民謀幸福而實現的。

合作共贏行大道的精神,繼承和豐富了傳統的“和合”精神。儒家倡導“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禮運篇》),主張“協和萬邦”(《尚書·虞書·堯典》),“和衷共濟”(《尚書·虞書·皋陶謨》),“四海一家”(《荀子·議兵》)。這種“和合”的理念跟我們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是一脈相承的;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行動也正是“天下為公”的思想在當代的發展和落實。

求真務實永創新的精神,繼承和豐富了“知行合一”的民族精神。王陽明講:“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傳習錄》)。改革開放正是秉持了這種知行合一的觀念,才使得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都發生了極大的改變。離開了知行合一,我們就難以避免這樣的荒誕,即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猜你喜歡
自我革命合作共贏民族精神
反腐敗“成績單”令種種質疑論調不攻自破
簡政放權,“自我革命”從國務院開始
《狼圖騰》與中國的圖騰文化
淺析古詩文中蘊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時代呼喚寫意中國畫
新聞聚合APP著作權侵權的行為規制
企業并購實現雙贏
新時期民辦高校校企合作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
經略中東:中國展示新型大國風范
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有德者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