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康復護理在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生活質量中的作用

2019-10-24 04:56廣東省深圳市羅湖集團羅湖醫院518000鄧麗瓊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9年8期
關鍵詞:附表活動度腰椎間盤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集團羅湖醫院(518000)鄧麗瓊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的骨科疾病,主要機制是椎間盤髓核退行性改變,在外力作用下導致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壓迫或刺激脊神經根。以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本病病程長、復發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手術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最有效的方法,但部分患者術后仍存在腰部、下肢疼痛。有研究表明,本病的治療效果取決于治療方法及早期有效的康復護理措施[2]。本文從我科室選取了60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康復護理模式,現將結果匯總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我科室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共6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對照組中女12例,男18例,平均年齡(34.43±8.31)歲;平均病程為(4.15±0.43)年;觀察組中女14例,男16例,平均年齡(35.23±7.84)歲,平均病程為(4.33±0.27)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程時間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相關診斷標準[3];②直腿抬高試驗陽性;③有手術指征。

1.3 排除標準 ①伴有惡性腫瘤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長期服用鎮痛藥物。

1.4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取脊柱內鏡下腰椎間盤髄核摘除、椎管減壓、神經根松解加纖維環射頻消融術,對照組予以骨科常規護理,包括:觀察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定時翻身,預防壓瘡;介紹注意事項;指導患者下床活動;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康復護理:(1)術前護理:包括情志護理、中醫技術開展、用藥護理;(2)術后護理:包括體位護理、飲食指導、康復功能鍛煉指導、麻木護理及中醫適宜技術開展。體位護理具體為:術后平臥4~6小時,2小時翻身一次,翻身時保持脊柱在同一水平線,術后24小時盡量不下床,不坐立,術后第2天開始佩戴腰圍下床活動,避免彎腰,術后3天內盡量在床上大小便,若必須下床大便,須佩戴腰圍。中醫康復功能鍛煉具體如下:①術后1~3天直腿抬高訓練,3~5次/d,100下/次,行踝泵、股四頭肌收縮訓練;術后第4周開始行腰背肌功能鍛煉,如:五點支撐、飛燕式鍛煉,遵循不引起疼痛的原則。②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腰圍;(3)出院指導:囑患者①術后3周內臥硬板床休息,床上行直腿抬高、踝泵、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術后4周可逐漸負重。糾正不良坐姿、睡姿。②活動時佩戴腰圍,需佩戴4~6周。③避免長久站立、坐立,9個月內避免從事彎腰及重體力的勞動。④繼續腰背肌功能鍛煉,運動量以腰腿部無不適為宜。⑤觀察下肢活動情況,不適隨診,定期復查,6個月后檢查腰椎MRI。

附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RS評分的比較( ±s,分)

附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RS評分的比較( ±s,分)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0 7.05±0.86 1.03±0.55對照組 30 7.11±0.73 3.19±0.48

附表2 兩組患者腰椎活動度的比較( ±s,分)

附表2 兩組患者腰椎活動度的比較( ±s,分)

組別 n 側屈活動度 旋轉活動度 屈曲活動度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0 40±11 50±8 39±10 49±12 52±9 61±4對照組 30 41±6 46±4 40±11 44±10 51±10 54±11

附表3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例數(%)]

1.5 評價指標 護理前及護理后6個月,①采用NRS評分評估患者疼痛程度,0~10代表疼痛程度,0為無痛,10為劇痛,數值越大疼痛越劇烈。②對比護理前后患者腰椎活動度,包括側屈活動度、旋轉活動度、屈曲活動度。③評價兩組的臨床療效,具體如下:好:NRS評分0分,無肢體麻木,下肢活動正常。較好:NRS評分1~2分,肢體輕微麻木,活動行走大于500米、直腿抬高70°、下肢肌力輕度較弱;一般:NRS評分3~5分,麻木可忍,經常發作,行走小于500米、直腿抬高30°~70°、下肢肌力明顯減弱;差:NRS評分6分以上,麻木不忍,持續不止,行走小于100米、直腿抬高小于30°、下肢明顯無力。有效率=(好+較好)例數/總例數。

1.6 統計學標準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用X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檢驗水準為α=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NRS評分的比較 護理后兩組患者NRS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NR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腰椎活動度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腰椎側屈活動度、旋轉活動度、屈曲活動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2.3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有效率(100%)顯著高于對照組(6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3。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骨科常見疾病,以腰痛、下肢放射性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具有遷延不愈及反復發作的特點[4]。近年來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和生活節奏的加快,該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降低生活質量[5]。手術是目前治療本病的有效方法,大量研究表明,臨床療效及預后不僅取決于手術的成功,還取決于術后有效的康復護理[6]。術后進行康復訓練可加速炎癥物質的吸收,減輕疼痛,提高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NR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腰椎活動度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具有更高的治療有效率。表明康復護理能夠幫助患者減輕疼痛,加快恢復進程,提高手術療效。這主要是由于:心理護理可以消除不良情緒對軀體的損害,有研究顯示,護理人員親切的指導、親友的支持鼓勵可提高康復護理的效果;早期進行下肢鍛煉,可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及神經根粘連等并發癥;早期指導患者腰背部的鍛煉尤為重要,可增強腰部肌肉的力量,提高脊柱的靈活性、穩定性,緩解腰腿疼痛。充分的康復宣教則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站立、坐位及攜重物的姿勢,保證脊柱處于正常的生理屈度。

綜上所述,相比常規護理模式,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附表活動度腰椎間盤
基于TCA循環關鍵酶測定研究督灸治療早期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關節活動度的療效及機制
536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與疾病活動度的關聯性分析
NLR、C3、C4、CRP評估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度的比較分析
附表4 湖南省飼料添加劑企業名單
附表4 湖南省飼料添加劑企業名單(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16排螺旋CT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中的應用觀察
附表3 湖南省2018年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品批準文號名單(二)
湖南省2017年飼料添加劑產品批準文號名單
16排CT在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中的應用
腰背部肌肉鍛煉聯合TDP照射腰痹痛貼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7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