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侗族織錦圖案研究芻議

2019-10-25 05:22劉彥飛
文物天地 2019年9期
關鍵詞:織錦侗族圖案

文/劉彥飛

侗族織錦歷史悠久,早在距今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戰國以至漢代,侗族的先民就已經開始紡織和使用織錦;兩漢至唐宋時期,侗族紡織技術和印染工藝已有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的審美特點;明清時期,侗族紡織業受到商品經濟的刺激從而得到發展,同時侗民族的形成及其傳統文化的日趨成熟,使侗錦進入了發展的繁榮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侗族人民生活不斷得到改善,侗錦作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依然在使用。

侗錦分為素錦和彩錦,圖案多為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結構。素錦以白色棉紗為經、黑色或藍色棉紗為緯,將棉紗互相垂直交織而成,正面以黑花或藍花為主,背面以白花為主,正反兩面互為陰陽;彩錦以白色棉紗為經、彩色絲線為緯相互交織而成,圖案精細,色彩絢爛。侗錦主要用于衣服、被面、床單、背帶等。

2008年侗錦被被國務院批準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三江縣侗族織錦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參加由中國文化部、山東省政府主辦的首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精湛的編制工藝、民族特色的構成形式、寓意深刻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民族風格的織錦,成為侗族人民智慧、藝術和文化的象征,成為我國著名的織錦之一。

圖一 侗錦“蜘蛛”紋圖案

圖二 “三魚共首”圖案

圖三 侗錦“多耶”紋圖案

一 侗族織錦圖案的成因

(一)源于自然崇拜

侗族先民生產力低下,對生活環境中的自然現象缺乏理性的認識,于是那些能夠直接影響人們生活生存的自然變化與自然現象就被看成有人性的、有意志的實體,從而激發起侗族人們對大自然的崇拜。

侗族人們對于大自然崇拜的內容很廣泛,植物、動物、自然現象等都是崇拜的對象,常見的有鳥、魚、蜘蛛、杉樹等。侗族人民長期在大自然環境中生活生產,從而把自然現象以及息息相關的動物植物等以抽象化的圖案形式表現在織錦上,表達人們對大自然的虔誠和對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源于圖騰崇拜

遠古時期,侗族先民認為人與自然界中的生物是有著某種聯系的,大自然中萬物有靈并庇佑種族,所以視自然界中的一些生物作為神來崇拜,侗族的圖騰信仰有很多種,他們將其融入織錦圖案中,并隨時代傳承至今。

在侗人的思想觀念中,蜘蛛是本民族的祖先,生育繁衍了侗族人民,因其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被侗族人民看作是智慧和吉祥的象征,至今在侗族地區仍有傷害蜘蛛的禁忌習俗?!爸┲搿奔y(圖一)在侗族織錦圖案中比較常見,表現形式多樣,既有抽象的圖形也有接近真實形象的圖形。蜘蛛文化在侗族隨處可見,小到小孩子身上的蜘蛛包或者背帶上的“蜘蛛”紋,大到侗寨的建筑布局上,以鼓樓為中心形成放射狀,猶如一張巨大的蜘蛛網。

魚類是侗族及其先民崇拜的重要動物。侗族人民認為水中的魚不僅作為食物養育了侗族兒女,而且因其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繁殖力,是長壽和繁衍的象征,因此侗錦中也常見魚紋圖案,有長壽和繁衍的寓意。侗族主要的建筑上、石刻上都繪有魚的符號,經常繪有“三魚共首”的圖案(圖二),是侗族人民團結齊心的一種語言符號體現。

(三)源于祖先崇拜

侗族對祖先的崇拜在織錦圖案中的形象表現就是“多耶”紋(圖三),形象記錄了祭薩活動人們手拉手一起載歌載舞的畫面。表明祭薩不僅是一種祭祀活動同時還帶有娛樂性,族人們用歡歌跳舞的形式傳送祖先的功德,表達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愿望。

侗族對祖先的崇拜首先是為了寄托族人對先人的哀思,并祈求祖先的庇佑,其次為了增加族群的凝聚力和認同感,加強族人之間的團結和諧,從而教化子孫后代。通過人們長期的觀察和實踐,把這一活動場面與編織工藝相結合,并抽象化地記錄在織錦上,成為侗族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

(四)源于無字文化

侗族雖然有侗話,但卻沒有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字。長期以來,民族文化、風俗主要靠世代口述傳承,有的則借用漢字把傳統民俗記錄下來再加以傳承,這種方式的脆弱性直接影響到了民族文化的準確順利的傳承。侗族織錦作為一種能夠長期保存和使用的記載工具,其圖案構成形式、色彩的運用以及制作工藝水平等形象地反映出不同的歷史時期的民族文化、生產力發展水平等,圖案紋樣擔負起了記錄事跡的作用,并形成一種特有的民族記志符號體系,對于研究侗族歷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二 侗族織錦圖案的分類

侗族織錦是侗族人民勤勞和智慧的體現,是在長期的生活生產中,通過對自然萬物的不斷認識和體驗,逐漸對于那些與人們關系密切的自然現象以及動物植物產生崇拜和深入的審美情感,從而經過不斷的提煉升華將其抽象并形成圖案化,進而結合編織工藝反映在侗錦之上,成為反映侗族人民愿望、信仰、思想觀念和文化的載體,也成為我們現在研究侗族歷史文化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一)動物圖案

動物圖案在侗族織錦中應用比較普遍,侗族婦女常用蜘蛛、鳥、魚、蝴蝶等崇拜物作為織錦的主題,侗族織錦中動物圖形應用的廣泛主要源于民間的神話傳說和對于圖騰的崇拜。

在遠古時代,人們的生產力低下,對于大自然的一些現象無法找到合理的解釋,就從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動物身上尋找答案,由此對動物產生了特殊的感情進而形成了侗族人民的圖騰崇拜。因為生產和生活條件都比較落后,人們的壽命普遍較短,繁衍率和成活率也很低。為了氏族的生存和發展,人們渴望生命力的強盛以及人丁的興旺,于是自然界中具有頑強生命力和生殖能力強的動物逐漸成為氏族的崇拜,通過對這些動物圖騰的崇拜以達到延長壽命、多子多孫的意愿,這樣動物圖騰成為侗族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并世代傳承。

侗族動物織錦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圖案構造原始化,與圖騰符號緊密相連。歷史上的侗族長期處于偏僻閉塞的地理環境中,民族文化相對保留比較完整,因而織錦圖案也比較原始。

(二)植物圖案

侗錦上的植物圖案常見的有杉樹紋、榕樹紋、竹紋等等,是人們通過對大自然中聯系密切的植物進行不斷的觀察和體驗,進而將植物的形狀進行高度概括提煉并抽象成圖案將其反映在侗錦之上,非常自然雅致。植物圖形反映了人民的勤勞和樸實,也表達了侗族人民美好的愿望、追求、信仰、思想觀念和審美情感。

(三)幾何圖案

幾何圖案就是以點、線、面等抽象元素構成的具有審美價值的圖案形式,侗族織錦圖案主要是以幾何圖形為特征。形成這種現象的成因主要有兩方面:侗族的先民經過對大自然的觀察和發現,逐漸形成一種對幾何紋的審美觀念,并經過長時期的不斷實踐和完善,使其在圖案種類和構圖形式上有了進步和發展,使織錦圖案內容豐富,色彩搭配合理,構圖方式和諧。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編織工藝水平的局限和織布機的工藝特性(圖四),決定了侗族織錦圖案多數都是抽象化后的幾何圖形。在侗族織錦圖案中常見的幾何圖案是“菱”形紋(圖五),通常將菱形作為織錦圖案的構成形式,在菱形中設計適合的圖案并按照一定規律進行上下或者左右連續反復的排列,不斷延續,從而形成菱形連綴的面狀圖案,使織錦圖案結構嚴謹、層次豐富。

三 侗族織錦圖案的藝術特點

(一)抽象與具象

侗族織錦上的圖案樣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侗族婦女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一定的圖案構成規律,二方、四方連續運用自如,點、線、面按照不同的方向進行排列、交錯、重疊、連續等構成幾何圖樣,這種技法很適合當時的制作工藝技術手法的實現。

侗錦上的圖案同時具有高度的具象性。具象是指擺脫純自然的束縛,用歸納手法來獲取自然形態??楀\上的圖案大多數取材于生活和大自然中的人物、動物、植物、風景等,是侗族人們從具象的自然形態中美化、提煉和創造出來的,在保持對自然形態相對形似的基礎上反映人民心中較為定型化的形象,是對自然、生活中具體物象進行一種模仿性的表達。

(二)簡潔與豐富

簡潔與豐富是侗族織錦圖案的另一個藝術特色。主要是指侗族人們善于以自然生動的技法描畫物象的特征,幾何圖案簡潔不單調,豐富有序,經常以一種花紋為中心,周圍裝飾其他花紋以襯托,采用疏密的變化和面積大小的安排使二方連續的形式不斷銜接,形成四方連續。例如侗錦中人與人拉手的“多耶”紋,這是描繪侗族“祭薩”的活動,是數百人手拉手肩并肩對歌跳舞吹蘆笙的場面,以簡潔的人物圖形重復穿插排列的技法高度概括了這一豐富壯觀的畫面,產生了單純的節奏和秩序美感。這種簡潔與豐富的藝術特色使得侗族織錦更具有裝飾性和觀賞性,是侗族人們對祖先以及大自然樸實的情感寄托與表達。

圖四 織布機

圖五 侗錦“菱”形紋圖案

(三)裝飾與內涵

侗族織錦上的圖案不僅有裝飾性的視覺效果,而且具體的圖形圖案還寓意民族的情感,而不同情感內涵的圖案又豐富著侗族織錦的裝飾效果,相輔相成。侗族人民對于大自然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美好的期盼,以諧音、比喻、象征等手法表達人們的情意。如表達美好生活愿望的龍鳳呈祥、鴛鴦戲水、五谷豐登、雙龍奪珠、福祿喜壽等,也有描述生活場景的,如月夜行歌圖、斗雞圖、斗牛圖等。另外,還有刻畫祭祀祖先活動場景的多耶圖、娛神圖等。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侗族文化受到外來的漢文化的影響,逐漸融入了新時代的審美和寓意,成為新時代的民族文化特色。

四 侗族織錦圖案的功能

(一)民族文化記載與傳承

侗族民族文化的傳承主要通過歌舞、戲劇、口述和圖志等形式。傳承的方式長時間受到人為的因素影響,難免造成信息上的偏差和遺失。相對而言,侗族織錦的經久耐用以至于織錦上的圖案、符號長久的保留下來,成為民族記憶的活化石。侗族織錦上的圖案、色彩以及構成形式都反映著侗族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生產力水平,也反映了侗族民族文化的發展和歷史軌跡,是侗族民族文化反映的載體,對于侗族歷史文化研究與發掘具有重要的意義。侗族織錦長期運用于侗族服飾及生活中,最終成為本民族獨有的特色服飾文化傳承至今,成為區別其他民族的最有視覺表達力的代表之一。

(二)裝飾與審美

侗族織錦作為侗族服飾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侗族文化物化形式的代表之一。纖細流暢、復雜多變的幾何紋和各種大自然抽象圖案相結合,運用二方、四方連續的構圖方式,使侗族織錦簡潔凝練、美觀別致。同時侗族織錦圖案構圖嚴謹,具有對稱呼應、主次分明、繁而不雜的特色,主題圖案一般編織在中心的位置,起到點綴作用的圖形圖案有序地排列在主題圖案的四周。這些圖案是侗族先民日常勞作的實踐與感悟,是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結晶,是侗族人民的審美從對大自然一般的認識提升到對大自然藝術的創造的活化石,無一不體現著侗族人民內心深處對于美的理解、對于情感的表達以及對于大自然的和諧相處,具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

侗族織錦圖案記錄了其民族文化發展的軌跡,是侗族物質生活的產物,它不會突然出現也不會憑空消失,它與人們的物質生活發展緊密相連。隨著歷史發展的腳步,侗族地區與外界的交往日益頻繁,市場經濟和商品經濟的沖擊逐漸瓦解了原本自給自足的社會結構,侗族人們的民族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隨之侗族織錦圖案也不斷地更新變化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必然存在部分民族文化的流逝和變遷,也必然會發生新的碰撞與交融,我們須以客觀的態度對待侗族織錦圖案的更新與變化。對于侗族織錦圖案的傳承與發展我們不能刻意地去保護起來,不能以對待傳統觀念的認同為標準,需要通過對這一傳統圖案的形成原因、藝術特色、功能寓意等分析總結,不斷激發人們藝術設計創作的激情和熱情,從而為創造出具有超越時間、超越民族、超越地域的國際性的藝術形態創造條件,探尋出一條傳承與創新融合發展的新道路,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發展。

[1]趙屹、田源:《織錦》,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年,第154頁。

[2]劉彥飛:《侗族織錦圖案的構成形式分析》,《文物天地》2018年第11期。

[3]粟可可:《侗錦傳統圖案初探》,《民族藝術》1994年第3期。

[4]宋倩倩、陳曉玲:《侗族織錦的圖案藝術特色》,《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2期。

[5]石霞峰:《侗錦的文化意義初探》,《民族論壇》2010年第8期。

[6]吳傳儀:《侗錦淺析》,《民族論壇》1992年第3期。

猜你喜歡
織錦侗族圖案
瑤族織錦
畫中謎
畫中謎
畫中謎
織錦古韻(七絕)
快樂童年——榕江侗族兒童
侗族建筑博物館——大利村
侗族養生防病抗衰老經驗薈萃
漢代織錦圖案的排列方式研究
貼近大地:侗族棲居之所的智慧之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