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生的“內功”
——修身養性

2019-11-04 04:19王濟憲
養生月刊 2019年11期
關鍵詞:養生學修身養性延年益壽

王濟憲

什么是養生?古人把保健延年的方法都稱為養生之道。傳統的養生非常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強調要因時、因地制宜,講究天人相應,以四時之變化,生物的生長、發育及秋收冬藏的節律來指導養生,此即古人所稱之“法時”。同時,還需重視形體與精神的統一,物質生活與情志修養的關系,這其中的許多智慧,都是值得認真學習并加以利用的。

傳統的養生學說,除重視外在的自然環境以外,還把養生和修身養性密切地結合在一起,修身就是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凈化、純潔,養性則使自己的本性不受損害。通過自我反省體察,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自古以來,人們就重視修身律己??追蜃拥摹抖Y記·大學》中有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告誡世人唯修其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有大的擔當。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養生理論當出自《黃帝內經》,其中所提出的理論之所以可貴,首先是把養生和修身養性結合在一起,養生和生存的自然環境結合起來。自然環境是外部環境,那修身養性則是修煉人體的內部環境。所以,《黃帝內經》一書里明確地說“氣之長也,人亦應之”,意思就是要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因為心理狀態的好壞直接關系著身心健康,人處世要樂觀通達才能壽終天年。荀子講的“得眾動天,美意延年”,孔子的“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都是這樣的意思。

從健身養生角度來講,就是以德養壽,孔子說德者壽,養生修身制欲為之。健康長壽,提高生活質量是傳統醫學和養生學追求和探索的目的,從現在來看,這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經驗都已十分豐富。古人認為,七情六欲人皆有之,關鍵問題是要學會調節、克制自己的欲望,所以古代人特別強調“人之為學,制欲為先”“欲不求大,樂常有余”,還有如清心寡欲,是公識公認的。古人認為,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人之心事,多欲則憂,寡欲則樂,知足使人平靜,物欲過重往往浮躁?,F實生活里又何嘗不是如此!

人是得有所追求,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年代,不競爭就無法生存,生活的本身就是競爭。但是,人們必須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界限,為自身的合法權益、為社會的公平正義、為弱勢群體去爭是應當的;如果為了滿足個人無休止的欲望去爭,那可能還是危險的。一個人應當知進知退,淡薄名利,寬容讓人。即便是為自身的合法權益、為社會的公平正義之爭,也應該有“得亦安心,失也寬心”的心態和思想準備。這樣才能讓心、身常處于平衡、平靜狀態,是符合養生保健原理的。

古人常把養德與養生看成是一個統一體,孔子是這一理論的創始人之一,“仁者壽”就是他提出的。魯哀公問他“知者壽乎,仁者壽乎”,孔子就說“知者樂,仁者壽”,把道德修養與養生聯系在一起。古往今來,大凡心地善良,助人為樂,善行好事者,心境平靜,樂觀愉悅者,機體在均衡的狀態下運行,血液循環和神經中樞都調節在最佳狀態,抗病免疫,心平氣和,身體健康。情志郁悶是諸多疾病的致病之源,特別是癌癥等病的得病更是如此。其實,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知足者常樂”。

當然,古人講養生是一個整體觀念,不可偏愛偏廢,也不能照搬,現今之人應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取長補短,決定取舍,靈活運用。古人的經驗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歷史條件下總結出來的,現代人要有分析地去接受。

古代的養生家說大德必養其壽,還說德不修則壽易損,唐朝的醫圣孫思邈從醫生的角度說“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長壽”。荀子也告誡“樂意者長壽,憂險者夭折”,說法不同,但歸根到底一句話,就是關注自身的道德,是延年益壽的關鍵?,F代養生學也認為行善事者多長壽,德高望重的學者多長壽。唐太宗李世民曾警戒大臣說,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v事未發聞,中心豈不常懼?恐懼既多,亦有因而致死。貪腐官吏之所以不長壽,是因為做了壞事提心吊膽,胡思亂想,加速機體衰老,心情緊張,大腦就得不到休息,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必然免疫力下降,疾病自會接踵而來。這樣的事例現實生活中并不少見。

現在不難理解,為什么古人總是把修身養性和養生保健相提并論,二者是相依并存,古人把養生概括了十個要點,其中就有一項是“反俗”,反俗就是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觀念,改變一些不良習俗,接受新的有益健康的好習俗。要想延年益壽,就得更新不適宜的陳規陋習,情志健康了、心境陽光了,頤壽康體自在其中。這一點對老年朋友來說尤其要注意。

古代養生的典籍里有不少這方面的經驗,管子于養生之道提倡清、靜、明、了,劉安在《淮南子》一書中就說過,如何對待那些“聽之不合于道,視之不合于性”的煩心事呢?就是“以中治外”,什么是“以中治外”?他認為行為受思想的支配,有了高尚的道德和思想境界,溫、良、恭、儉、讓的人際關系就能保持良好的心態、心境。所以,孔子說大德必得其壽。對人溫、良、恭、儉、讓,既是一種美德,也是養生的具體方式。我們說養生時多數人重視形體的鍛煉,比如晨練或跳廣場舞等,但對于心靈的養生還不夠,人們既要重視形體勞動,同時還得注意調適心境。

晨練擷趣

在溫、良、恭、儉、讓,文明、和諧、誠信、友善的環境氣氛中,人的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經常處于有規律緩釋狀態。民諺云“處事從容日月長”,保健養生也自在其中了。所以說,溫、良、恭、儉、讓是一個人修身立命的修養規范,也是一種健身養生的法寶,更是內功外功、體動心靜、養生健體、延年益壽的一種生活方式,也就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體現。

猜你喜歡
養生學修身養性延年益壽
“健康中國2030”背景下傳統體育養生學發展的路徑抉擇
我們能否為太陽“延年益壽”?
每天走20分鐘延年益壽
Chinese calligraphy:the landscape beyond comparison
論深入研究傳統體育養生學的必要性
修身養性
論《太一生水》的“生命生成論圖式”特征
論太極拳拳義中的儒道思想
修身養性的藝術
緊緊握手會延年益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