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上線下零售業態“新零售”邏輯與助力發展的政策建議

2019-11-06 03:32謝璐苗苗
商業經濟研究 2019年21期
關鍵詞:新零售政策建議邏輯

謝璐 苗苗

內容摘要:新零售是繼我國電商革命之后正不斷興起的又一輪零售革命。隨著供求端的不斷施力,以及線上、線下零售自身面臨瓶頸的突出,新零售的發展勢在必行。本文著重通過阿里、京東等線上零售商和蘇寧、天虹等線下零售商在新零售業態發展上的戰略路徑為案例,梳理并總結了線上和線下零售業態的“新零售”邏輯。然后,基于這種“新零售”邏輯導向,提出助力線上和線下零售業態發展的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線上零售 ? 線下零售 ? “新零售”邏輯 ? 政策建議

新零售興起的內外驅動力

新零售,就是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對傳統的商品流通模式進行改造提升,有機融合線上、線下業態和物流業態,形成一種新型的零售模式。當前,我國新零售發展正不斷處于火熱狀態,阿里巴巴、京東、騰訊、前海云集品等企業都逐步開啟了新零售發展模式,盒馬鮮生、騰訊、京東、超級物種等都是新零售業態的代表。

新零售的不斷興起,從外部來看主要有以下驅動因素:

需求端的消費群體快速興起。隨著我國人均收入的不斷增長,消費群體這支力量明顯壯大,2017年最終消費率為53.6%,較2001年提高了17.3個百分點,消費層次不斷從溫飽型向多元化轉變。特別地,隨著中產階級的不斷崛起,國內需求市場也加快打開,以90后為代表的年輕消費群體對商品的追求越來越趨于品質化和個性化,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新型零售業態的形成。中產階級更加注重消費的體驗化,這也使得傳統零售模式下注重商品耐用、經濟的消費特征轉向注重自身參與、社會體驗的消費特征。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一些新型的零售業態和模式不斷形成,像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等都是順應這一時代趨勢下的產物。

供給端的技術賦能,加速零售業態優化?;ヂ摼W技術的不斷升級和普及,為零售業態創新賦予強大動能,助推新零售業態模式形成并發展?,F階段,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以及RFID、自助支付等智能化服務功能的不斷推出,線下零售商場可以實現智能化零售,衍生出了無人零售等新型零售業態。圖1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網民規模8.29億人,其中手機網民數量達到8.17億人,占比高達98.6%。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未來還將持續發達,數字化、智能化的交易和支付技術也將繼續推陳出新,為新零售業態的發展注入巨大動力。

政策的扶持助推新零售發展。隨著電商零售模式在我國的迅猛發展,實體零售業的發展面臨巨大的挑戰,不少實體零售企業出現了倒閉現象。為了刺激我國實體零售業重振精神,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其中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關于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最直接地提出了我國實體零售業創新轉型的要求、調整方向和創新方式,并指出了要推動實體零售業態跨界融合,為我國新零售業態模式的發展提供了較強的政策支持。在國家政策的宏觀調控下,一些零售企業也探索出臺了相關商業政策,如蘇寧云商推出價保政策,采用先銷后采模式,釋放庫存壓力,這一政策再次顛覆了傳統的零售營銷模式。

與此同時,新零售的興起,也受到線上、線下零售兩股內生力量轉型的驅動:

線下實體零售業態頻遇線上零售的挑戰。電商模式的不斷興起,對傳統的線下零售業態帶來了顛覆性的挑戰。電商業態利用互聯網平臺,可以方便地向消費群體開展營銷,但實體零售業態相對比較被動,而且實體零售企業也面臨著各項成本上升、商品價格存在競爭劣勢等困境,存在不斷被電商擠出的威脅。由北京工商大學經濟研究所提供的數據,在2012-2015年期間我國有262家超市、138家百貨店、6209家體育品牌市場關門,在當時引起了一場關門潮。而在傳統實體零售商困難重重的時期,一批電商開始向線下拓展業務,擠占原有的線下零售市場。相比之下,電商企業較實體零售企業更能了解消費者的動態信息,包括消費人群、消費方式、消費訴求等的變化。與互聯網一起成長起來的80后、90后甚至00后,這批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慣也受到互聯網思維的明顯影響,但是很多實體零售企業難以實施捕捉他們的消費需求,因而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線上零售遭遇“天花板”。雖然實體零售業態受到線上零售的挑戰,但目前線上零售自身在發展中也遇到了“天花板”。隨著電商的不斷鋪開,互聯網流量的紅利正逐步壓縮,傳統的線上零售商也面臨了增長瓶頸。根據國家統計局、商務部數據整理(見圖2),近十年以來我國網上零售額增速總體上出現了明顯地下滑,2018年全國網上零售額9萬億元,同比增幅為23.9%,相比2014年以前有明顯下降。天貓2018年“雙11”的全網成交額(GMV)2135億元,同比增速為27%,較2013年的超60%有明顯回落。艾瑞咨詢機構預測顯示,我國未來幾年網購增速還將放緩,年均放緩速度約8-1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線上零售也始終存在著體驗感不強的問題,由于交易虛擬性,線上購物不具備可觸性,無法滿足消費者高品質、高體驗感的消費需求??梢?,線上零售業態自身也面臨著轉型瓶頸,只有探索運用新零售的模式,發展新零售業態來啟動消費體驗的升級,根本上推進消費方式變革,才是線上零售持續發展的出路。

線上零售業態的“新零售”邏輯

線上零售業態由于具備了大量的數據積累和用戶基礎,也得益于價格和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在線上線下零售市場競爭中往往具有一定比較優勢。但是,從前面的分析也可以發現,線上零售也面臨著自身的發展困境,這一困境的根源簡而言之就是電商企業的“單純電商化”。因此,線上零售業態向新零售轉型,根本性出路就是在于突破單純電商的天花板,讓電商零售更加具備實體化的消費體驗。

(一)阿里巴巴的“新零售”邏輯

為了克服純電商存在的體驗性短板,阿里巴巴在新零售發展戰略上主要遵循了平臺和分享式的邏輯,重點在于投資實體零售商,拓展線下零售業務。其中,盒馬鮮生、無人汽車超市、天貓小店等都是阿里巴巴“新零售”邏輯的重要產物,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盒馬鮮生。

總體來看,盒馬鮮生構建的“新零售”模式主要遵循了對標消費者需求和降低物流成本的發展邏輯。第一,從對標消費者需求來看,盒馬鮮生采取了“四不像”模式,它既有生鮮超市業態、便利店業態,也擁有餐飲業態,同時也擁有送貨上門的電商業態。這樣,通過電商渠道可以滿足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和物流直接配送,依托生鮮超市和便利店則可以實現線下的購物體驗,而通過餐飲業態則實現了美食體驗,促進生熟聯動。從盒馬鮮生的用戶粘性便能看出“新零售”邏輯的優勢,在2017年生鮮電商TOP10 APP用戶活躍滲透率中,盒馬鮮生上榜(見圖3)。第二,從降低物流成本來看,盒馬鮮生打造了線上線下零售和物流渠道的拼圖,實現了物流配送最后1-3公里的價值。盒馬鮮生構建了倉庫-店鋪-客戶的最后3公里配送圈,通過大數據獲取消費者地圖,綜合布局線下門店,并將線上交易產生的訂單自主分配到就近的門店進行物流配送,從而縮短了從倉庫調貨和發貨的時間,提高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性。盒馬鮮生依托順豐等有實力的快遞企業以及較為成熟的物流體系,通過發揮全網化布局的規模效應,降低物流配送成本。盒馬鮮生的物流配送損耗率僅在3%到5%之間,單筆配送費用僅在5元到10元之間,物流成本和配送損耗低于傳統生鮮電商。

(二)京東的“新零售”邏輯

京東在“新零售”發展上的邏輯與阿里巴巴存在較大的相似性,不同之處在于京東通過自建物流系統,并通過與其他巨頭開展戰略合作的形式發展新零售業態。通過投資永輝、天天果園和與沃爾瑪戰略合作等形式,京東打造了實體門店帶動電商體驗服務、電商帶動實體流量提升的新型零售格局。

第一,京東自建物流體系,打造供應鏈一體化物流網絡。截止到2018年底,京東在全國范圍擁有550多個大型倉庫,7個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目前京東自營物流配送可以覆蓋全國98%以上的消費群體。同時,京東啟用了全球首個機器人智能配送站,投入運營全國最大規模機器人倉群,物流無人機已獲得首張省域范圍經營許可證,智能物流技術跨出較大步伐。2018年初,京東物流獲得了全國物流行業最大單筆融資,約25億美元。第二,京東與知名實體零售企業攜手加速O2O布局。通過與沃爾瑪、曲美等一批具有行業示范效應的實體零售企業強強聯合,京東開啟了新一輪的全球化O2O布局。這樣,可以借助實體零售企業在商品實體展示和互動體驗上的強項,同時也可以為實體零售企業拓展電商資源優勢,結合京東自營物流的優勢,全面鋪開了新零售之路。第三,京東自建線下零售體驗門店,加速線上線下融合。一方面,開設京東線下體驗店,拓展3C零售體驗功能,主打手機數碼和電腦家電等產品。截止到2018年9月,京東之家和京東專賣店已突破1800家,京東家電專賣店則突破10000家。另一方面,開設京東便利店,主營快消品,布局無人貨架。京東提出了5年開設百萬家統一形象的便利店的計劃,且一半設在農村,加速新零售模式伸向農村。

綜合以上兩則實例,我們認為線上零售業態向“新零售”進軍的主要路徑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與實體零售企業戰略合作,促進線上線下共同布局。這是電商企業解決線上體驗感不強的最直接和有效的辦法,通過線上交易、線下體驗和專倉配送,可以有效增強消費群體的體驗感。第二,營造新式消費場景,有效實現引流。依托實體零售平臺,線上零售企業在線下打造場景開展營銷,這是純電商走向線上線下融合的直接體現之一,像盒馬鮮生、京東之家等都有遵循這一邏輯。第三,實現零售業態與物流業態的有機融合。無論是盒馬鮮生利用第三方物流系統,還是京東自建物流系統,主要目的都在于有效解決商品物流問題。通過整合線下門店資源,可以實現就近配送,從而提高配送精準度,降低物流時間和商品損耗率,也有效壓縮了零售商的物流成本。

線下零售業態的“新零售”邏輯

線下零售業態相比線上零售,雖然在消費者需求信息方面存在先天硬傷,但是線下實體端的視覺和使用體驗,確是自身的先天優勢。因此,線下零售業態的“新零售”邏輯便是發揮自身的優勢,通過彌補實體零售業態在數據信息上把握力度的增強,順應新體驗經濟下的消費趨勢。

(一)蘇寧的“新零售”邏輯

蘇寧通過與阿里等電商的合作,不斷鋪開新零售業態,積極扭轉線下零售下滑的格局。從2016年第四季度至2018年四季度,蘇寧易購持續實現盈利,2018年蘇寧營業收入達到2453.11億元,同比增幅為30.5%,扭轉了2014年以前的頹勢(見圖4);全渠道銷售規模3371.35億元,同比增長38.5%。蘇寧目前線上、線下零售規模均超千億元,其中線上零售比例達到60%以上,蘇寧在新零售方面邁出重大的步伐。論及蘇寧的“新零售”邏輯,可概括為三點:線下門店結構的優化、線上自營業務創新和物流體系建設。

第一,優化布局線下零售業態,調整門店結構。蘇寧采取了“大店+小店”的兩端布局形式,大店主要是建設云店和旗艦店,小店主要是建設服務站。截止到2017年底,蘇寧擁有各業態自營店面3867家,其中云店有204家,旗艦店近200家,中心店約有400家。在一線和二線城市,蘇寧布局了集家電、超市、母嬰、餐飲等于一體的集成式生活廣場,云店2.0版開設了品類專區體驗,增強了消費體驗感。在社區與農村,以直營店為載體,借助零售云,為消費者提供了O2O、供應鏈和金融等功能,這一模式率先在江蘇和安徽等地試點。第二,保持線上直營業態持續創新和業務增長。近年來,蘇寧持續鋪開線上直營網點,通過蘇寧易購、零售云等平臺推進線上直營業態創新,2018年蘇寧易購線上交易規模為2083.54億元,同比增長64.45%。2018年蘇寧全產業的會員數突破6億,積累了龐大的客戶資源價值。第三,加快布局建設物流系統。蘇寧非常注重物流建設,與線上線下零售形成零售、倉、配一體化的供應鏈體系。2018年,蘇寧物流、天天快遞共有倉儲及相關配套面積共950萬平方米,快遞網點數量達到2.74萬個。據統計,2018年1-9月蘇寧物流社會化營業收入同比增幅達到73.2%。

(二)天虹的“新零售”邏輯

天虹在新零售業態拓展方面,主要是通過數字化手段改造傳統門店,推動傳統零售業態創新。其“新零售”邏輯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百貨商場的差異化體驗、超市的數字化體驗、購物中心的特色街區化。

第一,百貨商場定位不同消費群體,打造差異化體驗式的千店千面。例如,“Discovery”是一個定位80后年輕女性的時尚定制中心,主題是顏值設計體驗;“COOL+”是一個定位年輕人特別是90后的酷嗨潮玩集中營;CC MALL是定位年輕家庭的新型購物中心,通過主題體驗場景,構建符合家庭體驗需求的主題樂園。第二,超市以中高端體驗為核心,打造體驗式的數字化超市。聚焦年輕群體的試吃試用試玩體驗,開展現做現賣的新型零售方式,體驗區周邊設置主題就餐區,這樣使超市的體驗感明顯增強,有利于超市品牌建設。例如,天虹Sp@ce自2017年初運營以來,致力于打造超市+餐飲的都市生活超市,目前擁有6000多種進口商品和500多種有機商品。借助“虹領巾”APP模塊,可以實現超市直送。第三,圍繞主題功能,將購物中心打造成特色街區。例如,“YES街!”是新型餐飲主題街區,Kids Republic是新型兒童主題游玩街區,天空之城是全民娛樂運動主題街區等。通過特色街區的組合打造,充分滿足體驗化的消費需求。

綜合以上兩則實例,本文認為線下零售業態向“新零售”轉型的主要邏輯在于三個方面:第一,利用線下零售門店的實體化優勢,整合線上資源,充分實現線上線下O2O經營。在這種經營模式中,不僅是線上零售業態與線下零售業態的融合,還有物流系統的全方位參與,構建一體化的供應鏈體系。第二,打造特色化的線下門店。與電商相比,線下門店的一大弱點就是信息化應用不足,因此,要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打造差異化、特色化的體驗式門店,獲取更大的客流量。第三,積極拓展線上零售業態。要實現新零售,光有線下零售顯然是不夠的,這就要傳統的實體零售企業轉變發展思路,通過自建自營或借助第三方電商的方式,發展線上零售業務,擴大零售規模和影響力,也為線下零售業務的發展積累更多客戶資源。

“新零售”邏輯下助力線上線下零售業態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助力線上零售業態發展的建議

一是加快推動城鄉電商一體化發展。要實現新零售業態的真正鋪開,鄉村也是必不可少的陣地,而農村互聯網發展較為滯后,電商進程與城市不同步,制約了農村線上零售發展。所以,政府要積極采取政策傾斜來實現信息網絡資源的城鄉均衡配置,加快農村互聯網設施建設,并布局電商載體資源,加快推進城鄉電商同頻發展,為線上零售的轉型發展注入更強內生動力。

二是加快解決電商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新零售離不開物流業態的融入,而在線上零售交易后的物流問題也是消費者非常關心的問題,特別是配送最后一公里。所以,政府要深入社區、農村和學校等地,聯合阿里云、菜鳥驛站等服務平臺,共建智能物流服務平臺,利用多元化的配送方式來適應不同的消費群體,有效打通配送的最后一公里,確保線上零售活動后在線下的過程也是有質量的。

三是為線上零售的安全運行添加充分保障。新零售的發展需要有機制的支撐,而當前國內電商交易中往往存在假冒產品、虛假宣傳等信用問題和網上支付安全問題,一定程度影響消費者利益。因此,政府要做好線上零售的安全維穩,加大安全技術的投入,同時也要健全線上零售的相關制度和法規,為線上零售活動的有序開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助力線下零售業態發展的建議

一是積極營造線上線下零售業態公平競爭、共生發展的環境。當前,線下實體零售業態頻頻受到電商的擠壓,很多實體零售商步履維艱,而線上與線下的零售商之間往往會存在零和博弈。對此,政府應從統籌協調整體出發,鼓勵和支持線下零售企業積極參與線上零售經營,同時也支持線上零售商下沉到線下參與實體化運作,促進線上與線下融合發展,形成相互競合的關系,為線下零售業態的穩定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條件。

二是加大對實體零售企業智能化創新發展的扶持力度。實體零售企業由于空間范圍非常有限,覆蓋客戶群體較窄,因而在消費需求信息獲取上處于劣勢地位。在新零售時代背景下,政府要加大對實體零售企業的技改扶持,幫助它們整合互聯網設施和數據來源,與企業共建信息化共享平臺,幫助他們提升獲取消費資源的能力。同時,也要引導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加大對實體零售商的投資力度,改變避實就虛的局面,為實體零售業態向新零售的轉型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三是進一步強化城鎮商業網點的建設與優化布點。從實體零售企業的“新零售”邏輯發現,線下體驗店的合理布點始終是重要的方向,這不僅是實體零售商擴規模提業績的途徑,也是電商下沉實體經濟的重要承接渠道。所以,建議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對本地城鎮商業網點的統籌規劃,合理配置商業資源,優化布局購物中心、超市、便利店以及新型零售業態,為線下零售業態的持續發展以及向新零售轉型提供新的空間支持。

參考文獻:

1.張帆.新零售模式下的零售邊界與零售創新[J].商業經濟研究,2018(14)

2.商務部發布首個“新零售”報告:一文讀懂中國新零售現狀[EB/OL].[2017-9-18],http://tech.ifeng.com/a/20170918/44688572_0.shtml

3.劉向東,李子文,陳成漳.實體零售商該如何“觸網”?—零售技術效率的視角[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7(4)

4.廖夏,石貴成,徐光磊.智慧零售視域下實體零售業的轉型演進與階段性路徑[J].商業經濟研究,2019(5)

猜你喜歡
新零售政策建議邏輯
刑事印證證明準確達成的邏輯反思
邏輯
創新的邏輯
“新零售”變革,到底新在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