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活、管住、服務好

2019-11-06 06:41馮元民張競
人民教育 2019年21期
關鍵詞:濰坊高新區辦學

馮元民 張競

山東省濰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于1991年,1992年獲批國家級高新區。全區共有中小學19所,在校生24480人,幼兒園54所,在園幼兒13293人,教職工2215人。近年來,濰坊高新區堅持構建“黨委全面領導、政府部門依法管理、學校自主辦學、社會廣泛參與、各方共同推進”的現代教育治理體系,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在明確評價導向、清晰權力與責任、改進管理與服務方式等方面持續發力,讓學校真正成為辦學主體,激發了學校辦學活力。

一、充分放權,落實學校辦學主體責任

充分發揮學校辦學主體作用,是現代教育治理的主要理念。但長期以來,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常?;煜稗k教育”與“管教育”的概念,權責不清,對學校管得過多,統得過死,管理錯位、缺位、越位問題嚴重。為解決上述問題,濰坊高新區梳理出涉及學?!叭恕薄柏敗薄皹I務”三個方面的“權力清單”,一次性全部打包下放到學校,激發了學校的辦學熱情,釋放了學校辦學活力。

在下放的“人”權方面,主要包括干部提名和任命權、職稱評聘權、教師聘任權、考核評價權、機構設置權。其中,學校副校長人選由校長提名、教育局考察、校長聘任,學校中層干部由學校直接任命,中級職稱評聘由學校等額推薦、區人社部門評審,高級教師評聘由學校推薦、濰坊市人社部門統一評審,每學年進行一次的教師全員競聘上崗由學校自主組織聘任,優秀教師由學??己送扑],自主設置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機構,等等。

“財”權方面,主要包括自主管理使用學校財產和經費權、自主確定內部收入分配權,變過去的“校財局管”為“校財校管”,變事前審批為事后監督,學校經費使用由學校說了算,教育局核算中心只負責記賬。教師的績效工資由學校自主考核發放,并逐步拉大差距。

“業務”權方面,主要包括自主制定學校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自主進行課程開發和實施,自主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自主選擇重點發展項目,等等。

當然,權力是有邊界的,不能只給學校權力,還要讓學校明確應該承擔的責任和底線。在下放權力的同時,濰坊高新區也梳理出屬于學校的“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明確了學校在安全穩定、育人為本、規范辦學、師德師風、民主治校、黨風廉政、辦學滿意度等方面必須做好的責任和底線。這種底線管理,實現了權力與責任的合理匹配,既落實了學校辦學的主體責任,也把教育行政部門從管得過多、過細、過死的窠臼中解脫出來,把精力更多地放到區域教育發展的規劃和教育資源配置、教育服務、依法宏觀管理上,創設了有利于學校發展的外部環境,減少了針對學校、教師的會議、發文、上報材料及檢查評比活動,減輕了學校和教師負擔。

二、依法監管,把準教育科學發展方向

放權是放活而不是放任,更不是一放了之,必須堅持放管結合,既要該放的放下去,也要該管的管起來。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過程中,濰坊高新區改變過去那種單一的強約束、碎片化管理模式,把依法監管作為基礎,把引領發展作為“管”的核心,通過規劃引領、專業引領、評價引領、激勵引領等柔性管理模式,既給予學校充分的專業信任,又把該管的切實管住管好,確保學校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

堅持規劃引領。正確的發展方向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是簡政放權的前提。學校開展的一切活動都要符合黨的教育方針,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符合區域社會發展的要求。2014年,濰坊高新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對區域教育發展目標、體系構建、重點任務、改革事項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建立政校分開、管辦評分離的現代學校制度,減少對學校的行政干預,提高教育治理水平”的要求。2016年,又制定出臺了《關于打造現代化教育名區的實施意見》,提出了辦全國一流教育,打造“教育信息化示范區、教育特色化引領區、教育質量高位均衡區”的目標,提出了“形成權責明晰、多元參與的治理體系”的目標要求,并把“形成完善的現代學校制度體系”作為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主要任務之一,要求進一步“簡政放權、完善內部治理結構、轉變教育治理方式”。

堅持專業引領。校長是學校自主發展的關鍵人物,要做到接好權、用好權,需要在教育理念、領導能力、專業素養等方面持續變革與提升,只有外部變革與內在變革高度統一,才能實現改革活力的深度釋放。濰坊高新區一直把“為校長辦學提供智力支持”作為一項重點工作,通過面向國內師范高校、教育科研院所、社會機構、名家名校長建設教育“智庫”。目前,已與10余家機構、50余名專家建立合作關系,開展常態化培訓、點對點指導等活動,先后引進了十余項科研成果,讓校長在思想觀念上始終與教育改革發展的最新動態、最新成果保持“零距離”,不斷為學校管好權、用好權、自主發展提供新動能。

堅持評價引領?!霸u價”是辦學的指揮棒,也是學?;盍Φ摹翱傞_關”。建立科學正確的評價導向,既能夠充分釋放學校辦學活力,避免發展僵化,又能夠及時糾正學校發展過程中的偏差,引領學校在健康軌道發展。為解決過去因指標過多過細導致不利于學校差異化發展的弊端,濰坊高新區探索實施“紅線+底線+高線”的三線評價機制,把評價結果納入校長職級考核成績,作為名校長獎勵金發放、優秀教師獎勵金發放、學校評先樹優等主要依據。一是堅持紅線不能踩。把學校安全、違規辦學、意識形態問題等項目列入學校自主發展紅線清單,凡是在這些項目上發生重大問題的,對學校綜合評價一票否決,并對校長嚴肅問責。二是堅持底線不能降。把不出現教育質量下滑、不出現教學責任事故、不出現違規違紀行為、不發生負面輿情事件、不發生數據弄虛作假等9個“不出現、不發生”列為負面清單,作為對學??己嗽u價的減分項目。設立彈性評價指標,尊重學校在辦學起點、生源、師資、硬件設施、辦學環境等方面的實際差異,由學校和教研部門共同商定基礎質量指標,重點評價各學校目標完成情況,實現一校一標準,使不同層次學校的目標都積極可行。三是堅持高線無上限。創新學校自主發展項目評估機制,全區每所學校都根據自身實際從校園環境文化、德育品牌、傳統文化、創新教育、信息技術應用五個方面自主選擇發展的重點領域,教育局統籌協調,聘請第三方專家團隊進行專業引領,變基于標準的單一的結果性評估為發展式、教練式評估,進一步激發了學校自主發展活力。

堅持激勵引領。激勵,也是一種導向和引領。好的激勵措施,能夠提升校長教師的榮譽感、獲得感、幸福感,激發他們心無旁騖、干事創業、爭創一流的工作熱情。為強化對校長教師的激勵,濰坊高新區全面落實校長職級工資,建立了校長職級標準,將校長職級劃分為初級、中級、高級、特級四檔,根據學校評價結果,每檔對應發放的職級工資為該校長應發工資的25%-80%不等;全面推行班主任職級工資,初級、中級、高級、特級班主任級別工資分別為90元/月、120元/月、150元/月、240元/月,班主任績效工資分別為140元/月、180元/月、220元/月、320元/月,績效工資由學校負責組織考核評價;定期組織開展優秀校長評選、教育領軍人才評選、優秀教師評選等活動,每年教師節出資900萬元進行表彰,其中優秀校長、教育領軍人才、校長后備人才、后備領軍人才由教育局統一評選,優秀教師由學校組織評選并等額推薦。

三、優化服務,解除學校自主發展之憂

學校依法自主辦學,并不是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做“甩手掌柜”,而是對在各自職權范圍內的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濰坊高新區堅持“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建立了“學校點餐,政府配菜”的新型服務機制,根據學校需求,為學校提供相應的資源配置、組織支持和情感跟進,在學校遇到困難時,組織專門力量給予指導和幫助。

優化資源供給。對政府而言,按需提供優質豐富的教育資源,才能使學校心無旁騖地辦學治校、立德樹人。濰坊高新區聘請浙江大學高水平團隊,修訂了《濰坊高新區中小學、幼兒園布局規劃(2017-2035年)》,進一步調整優化了全區的教育資源布局;2015年以來,先后投入資金26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和幼兒園21所,新增建筑面積58.6萬平方米,新增學位2.1萬個,徹底解決了大班額問題;投入4000多萬元,組織實施了校園文化標識提升工程、校園綠化提升工程、校園衛生間改造提升工程、教育信息化軟硬件更新工程;大幅度提高經費標準,把初中生均經費標準提高到1510元/生,小學提高到1210元/生,按照每班每年4000元的標準落實小學延時服務經費,從根本上解決了學校發展經費不足問題;大力實施學前教育普惠工程,投入285萬元補助民辦幼兒園,為全區中小學生免費配備正裝校服18331套、免費更換靠背式課桌椅4596套;制定出臺《關于引進高層次教育人才(團隊)的實施意見》和《聘任制教師引進與管理辦法》,建立事業編招聘、聘任制招聘、校園招聘、高層次招聘“四位一體”人才引進體系,連續3年年均招聘教師數量保持在200人左右,全區縣市級以上教學能手達到600人,占比達到43.5%。實行聘任制教師工資比同等條件事業編制教師工資提高15%的新政策,進一步提高了聘任制教師崗位吸引力,解決了編制不足問題。

創新服務方式。建立困難問題征集制度,堅持每季度征集一次中小學、幼兒園困難問題,把征集到的大事小情建立工作臺賬,迅速轉發到相應職能部門,進入解決通道。校舍維修、大型教育設備購置等,實行按需配置,其他問題分類解決。

其中,針對共性問題,集中攻關解決。例如,為解決學校高端創新創客資源不足問題,在全省率先高標準建設了未來教育體驗中心,研究制定了《高新區小學生未來教育研學實踐實施方案》,組織學生定期到未來教育體驗中心進行研學實踐;為解決學生放學早、家長下班晚、時間不銜接、出現教育空白時間段問題,積極推行彈性入學和延時服務制度,建立延時服務標準,組建延時服務隊伍,將課后延時服務工作納入教師績效考核范圍,全區所有學校開展延時服務,惠及7348名學生及家庭,占全區小學生人數的40.31%,參與教師1090人,占全區小學教師的93.2%;針對學校自主發展缺乏專業引領問題,設立“學校自主發展”項目,由教育局統籌聘請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教育智庫和最前沿的專家團隊進行專業引領,等等。

針對個性化問題,實行定向突破。例如,為解決民辦學校自聘教師隊伍不穩定、影響學校發展的問題,我們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研究出臺方案,將111名非營利性學校自聘教師納入機關事業單位保險管理;根據學校需求,組織區教研室深入學校上門開展個性化、訂單式教學指導和培訓;為東明、北海學校引進首都師范大學“COP研修”項目,為實驗、浞景、鋼城、鳳凰四所學校引進華東師范大學“自分教學”項目,為鳳凰學校、金馬公學引進北京大學“游戲化教學”項目,等等。

完善購買服務機制。通過“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干”,提升教育服務水平。先后引進濰坊高新區軍盾安保有限公司、山東新科建工消防工程有限公司、山東福茂祥安全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等,為學校提供保安、消防、校車和安全評估服務,引入山東省學校文化研究院、濰坊創新教育評估研究中心、21世紀教育研究院獨立開展學校特色發展督導評估,形成了“政府購買服務、社會提供服務、學校享受服務”的良好格局。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堅持互聯網思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服務,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問題,推動了管理精準化和決策科學化,促進了教育治理方式變革。例如,為破解義務教育“入學難”“擇?!薄皳癜唷薄皳駧煛钡痊F象,濰坊高新區組織開發了中小學招生系統,實現了新生網上報名、線上材料審核、入學結果反饋、自動生成入學通知書、一鍵分班等“一站式”解決;針對群眾對放學后和節假日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啟動網絡直播云課程建設,通過組織開發寒暑假名師公益課堂、微課分享、線上釋疑、匹配知識點講解等多種方式,將教育資源供給從線下延伸到線上,實現了泛在化學習;為切實推進基礎教育“減負增效”改革,科學評判學生課業負擔,有效引導學校與教育管理部門轉變教學方式、評價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組織開展了學生課業負擔情況調查,通過采集關鍵指標、動態監測數據,為教育局及各學校直觀展示學生課業負擔總體狀況,為全區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供參考和決策依據。

優化服務流程。開展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機關建設,圍繞建立工作規范,優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務效能,提出了“一份計劃、一張清單、一人負責、一次安排、一盯到底、一次辦好、第一時間反饋”的“七個一”工作法,機關干部的工作作風明顯轉變,服務意識、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四、社會協同,培育良好的教育發展生態

簡政放權,如果沒有利益相關者參與,只是讓“權”在政府和學校之間轉移,這個權力系統就還是封閉的,容易造成“收收放放”的循環怪圈。為此,濰坊高新區積極引導各學校在發揮好校務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家長委員會作用的基礎上,全部建立起由社區代表、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教師代表參與的辦學理事會,設立教育惠民服務中心、開通教育惠民服務熱線、開通教育公眾號、搭建網絡投訴平臺,通過引入家長、社區等學校利益相關方參與學校治理,為學校發展帶來了一股新力量,為社會理解學校搭建了新平臺。同時,濰坊高新區還積極引導各學校充分利用豐富的社會資源,有效彌補了師資、課程、管理等方面的資源不足。社區也通過與學校共建共享,讓學校成為了教育家長、引導社會的陣地,成為了文明進程的使者和社會治理提升的推動者。為減輕中小學生校外過重課業負擔,濰坊高新區不斷加強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抓住源頭和關鍵環節,打好治理“組合拳”,通過多部門聯合執法、建立黑白名單定期公布制度、推行信用等級評價等措施,校外培訓班“躲貓貓”等問題從根本上得到了遏制。

“放管服”改革的深入實施,提高了濰坊高新區教育治理現代化水平,也催生出巨大效益:濰坊高新區連續五年獲濰坊市督導評估中心城區第一名,群眾教育滿意度連續五年位居中心城區首位,教師個體在教育改革中的主體功能實現了有效凸顯,獲國家、省、市級教學成果獎師均比例遙遙領先,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教育教學質量穩居全市前列,全區教育實現了高位優質均衡發展。

(作者單位均系山東省濰坊高新區教育局)

責任編輯 冀曉萍

猜你喜歡
濰坊高新區辦學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河南省國家高新區創新實力穩步提升
河南省國家高新區創新實力穩步提升
馬可·波羅與濰坊風箏
廣東新認定6家省級高新區
809名實習師生乘“定制”專列回家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四川新增7個省級高新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