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種恢復模式對阿陀嶺森林公園次生林植被和土壤的影響

2019-11-12 06:25邱明紅童思遠陳國德符生波符溶
熱帶林業 2019年3期
關鍵詞:次生林樣地群落

邱明紅,童思遠,陳國德,符生波,符溶

(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所,海南???571100)

森林資源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具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但是林木的成長并不能一蹴而就,一旦遭受破壞,自然恢復需要較長時間[1]。近年來,部分森林生態系統受人為破壞及氣候條件等的影響,呈現逐漸退化趨勢。森林生態系統退化會影響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并打亂能量流動過程,嚴重影響正常森林生態系統的演替,甚至造成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喪失[2]。

五指山市是海南省森林生態系統的核心區,森林覆蓋率較高,其中次生林占據著極高的比例,但因嚴重的人為破壞以及藤本植物的過度干擾,這些次生林普遍處于次生林演替的生態脆弱期[3]。為改善海南中部山區次生林群落演替較為緩慢甚至停滯不前的現狀,該文以阿陀嶺森林公園受金鐘藤危害嚴重的次生林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比不同恢復模式對次生林土壤及植被的恢復效果,篩選出能夠有效縮短次生林群落演替過程的恢復模式,為該區域次生林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位于五指山市阿陀嶺森林公園,地處五指山腹部地帶,屬熱帶雨林季風氣候,土壤以砂質紅壤為主,較為肥沃,生長著大量熱帶天然林和人工林,森林資源極為豐富,主要喬木植物為假萍婆(Sterculia lanceolata)、厚皮樹(Lanneacoromandelica)、布渣葉 (Strophanthus divaricatus)、銀柴(Aporosa dioica)等。

1.2 研究方法

1.2.1 樣地布設與植被調查

在試驗地選擇三種恢復模式,分別為:植被自然恢復(M1)、適當人為干預(M2)與人工恢復(M3)。具體方法如下:

M1處理:通過實地踏查等方式,在受藤本植物危害嚴重的次生林內布設3個20m×20m的固定監測樣方,定期對樣方內的植物種類、數量、蓋度等進行調查并記錄。

M2處理:定期砍除研究區次生林樣地內的藤本植物,其他同M1。

M3處理:清除次生林樣地內的藤本植物后,在林窗或林分稀疏的地方,補植青皮、楓香等鄉土樹種,并定期(每隔3個月觀測一次)進行觀測與撫育管理,其他同M1。

1.2.2 土樣采集與室內分析

在研究區固定樣地內隨機選取3處,做深度為60cm的土壤剖面。將土壤剖面自上而下劃分為3層(0~≤20cm、20<~≤40cm、40<~≤60cm) 進行采取土樣,每層3個重復。用環刀取土1kg后,利用冰袋冷藏并迅速帶回實驗室進行土壤容重等指標的測定;將土壤樣常溫風干后,過2mm篩,用于測定土壤理化性質。

土壤理化性質測定:土壤容重、有機質、全氮、全磷、全鉀等的測定方法參見《土壤分析技術規范》[4];

1.3 多樣性統計方法

采用Shannon-Wiener指數[5]、Pielou均勻度指數[6]、生態優勢度[7]來研究樣方內植物多樣性特征,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S為樣方內物種總數,N為樣方內個體數之和,Pi為種i個體數占所有種個體數的比例,ni為第i種個體數。

1.4 數據分析

利用SAS軟件對數據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P<0.05),圖表制作采用Excel 2017軟件。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恢復模式下次生林群落土壤理化性質變化情況

2.1.1 不同恢復模式下各土層土壤容重變化分析

土壤容重是由土壤孔隙和土壤固體的數量來決定的。由圖1可知,0~≤20cm土層,土壤容重樣地M1與樣地M3土壤容重差異顯著(P<0.05,下同)。20<~≤40cm、40<~≤60cm土層,不同恢復模式下的次生林樣地土壤容重大小差異均不顯著。

圖1 不同恢復模式處理下土壤容重差異性比較Fig.1 Comparison of soil bulk density under different restoration modes

2.1.2 不同恢復模式下各土層土壤養分變化分析

由表1可知,自然恢復和人工恢復模式下次生林樣地各土層土壤中的養分含量普遍低于適當人為干預恢復模式下的次生林樣地,其中不同恢復模式下次生林樣地同一土層深度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差異均不顯著,自然恢復模式下的次生林樣地其0~40cm土層土壤中全鉀的含量顯著低于適當人為干預恢復模式下的次生林樣地,人工恢復模式下的次生林樣地其0~≤20cm土層土壤中全磷的含量以及20<~≤40cm、40<~≤60cm土層土壤中總氮的含量均顯著低于適當人為干預恢復模式下的次生林樣地。綜上可知,適當人為干預恢復模式可有效提高次生林群落各土層土壤中的養分含量。

表1 不同恢復模式下各土層土壤養分變化情況Tab.1 Changes of soil nutrients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under different restoration modes

2.2 不同恢復模式下次生林群落林下植被恢復情況

2.2.1 不同恢復模式下灌木層植被恢復情況

由表2可知,次生林樣地自然恢復一年后,灌木層物種豐富度、生態優勢度以及Shannon~wiener指數均無明顯變化,但其Pielou均勻度指數卻稍有下降;次生林樣地適當人為干預恢復一年后,其灌木層物種豐富度明顯增加,Pielou均勻度指數及Shannon~wiener指數也均有提高;次生林樣地人工恢復一年后,灌木層物種豐富度、生態優勢度均無明顯變化,但其Shannon~wiener指數、Pielou均勻度指數卻略有下降。以上結果表明,適當人為干預恢復模式有助于提高研究區次生林群落灌木層的物種豐富及多樣性,而自然恢復與人工恢復模式則無明顯的恢復作用。

表2 次生林樣地灌木層物種多樣性與生態優勢度的變化Tab.2 Changes in species 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dominance of shrub layer in secondary forest plots

2.2.2 不同恢復模式下草本層植被恢復情況

由表3可知,次生林樣地自然恢復一年后,草本層物種豐富度、Pielou均勻度指數以及Shannon~wiener指數均無明顯變化,僅生態優勢度稍有下降;次生林樣地適當人為干預恢復一年后,其草本層物種豐富度明顯增加,生態優勢度及Shannon~wiener指數也略有提高;次生林樣地人工恢復一年后,草本層物種豐富度及Shannon~wiener指數均有明顯提高,但其生態優勢度卻稍有下降。以上結果表明,適當人為干預與人工恢復模式均有助于提高研究區次生林群落草本層的物種豐富及多樣性。

表3 次生林樣地草本層物種多樣性與生態優勢度的變化Tab.3 Changes in species 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dominance of herb layers in secondary forest plots

2.3 人工恢復模式下次生林群落補植樹種生長情況

2.3.1 補植鄉土樹種季平均生長量

由表4可知,在研究區次生林群落人工補植的5種鄉土樹種,楓香株高季平均生長量最大,顯著高于嶺南山竹子、青皮以及枝花木奶果(P<0.05),然而,它們的地徑季平均生長量均無顯著差異,其中嶺南山竹子、楓香地徑的季平均生長量相對較多;將人工補植的鄉土樹種按冠幅季平均生長量的大小進行排序,依次為:枝花木奶果>楓香>晃傘楓>嶺南山竹子>青皮。綜上可知,與人工補植的其他鄉土樹種相比,楓香的生長速度相對較快,長勢較好。

表4 補植鄉土樹種季平均生長量Tab.4 Average seasonal growth of local tree species replaced

2.3.2 補植鄉土樹種受病蟲害危害情況

由圖2可知,青皮、嶺南山竹子、枝花木奶果隨栽植時間的增長,植株個體受病蟲害危害的比例逐漸增大,且普遍受病蟲害危害嚴重,單株病蟲害比例高達50%~70%?;蟼銞?、楓香隨栽植時間的增長,植株個體受病蟲害危害的比例并無明顯變化。由此可知,幌傘楓、楓香的抗病蟲害能力較強。

圖2 補植鄉土樹種受病蟲害危害情況Fig.2 Disease and insect pest damage of replanting native tree species

3 結論與討論

五指山市低海拔次生林群落受金鐘藤危害嚴重,該物種通過攀援蓋幕作用殺死其它植物[8],該試驗結果表明,適當人為干預可有效控制金鐘藤蔓延,并提高次生林群落物種豐富度及多樣性,此研究結果與喬保勇等[9]的研究結果基本相同,但在該研究中由于植被覆蓋率較高,伐除金鐘藤不會造成地表長期裸露,更不會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此結果與前人研究[9]有所差異,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阿陀嶺森林公園特殊的地形地貌及物種組成等因素所致。

譚學進等[10]認為植被恢復能顯著降低土壤容重,該研究試驗結果亦表明在次生林進行適當人為干預和人工恢復均可使次生林群落地表層(0~20cm)土壤容重降低,最終達到改善次生林群落地表層土壤結構,增強涵養水源和水土保持功能的目的。在土壤成分含量方面,與自然恢復相比,適當人為干預(伐除金鐘藤等藤本植物)恢復可顯著提高次生林樣地0~≤40cm土層土壤中全鉀的含量,同時,也可提高次生林樣地各土層土壤中總氮、全磷以及有機質的含量,這與縱熠等[11]的研究結果并不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地上植被類型以及立地環境條件等存在差異所致,同時由于人工補植鄉土樹種等人為干擾措施,使原有的地表植被及土壤結構遭到破壞,從而使人工恢復的次生林樣地土壤養分淋溶或流失,無法在短期內呈現出良好的土壤恢復效果。

恢復樹種的選擇,對次生林群落植被恢復的影響較大,人工補植適宜的鄉土樹種能夠縮短次生林群落恢復演替進程。該試驗結果表明,楓香生長速度較快且病蟲害較少,為研究區次生林群落較為適宜補植的鄉土樹種。人工補植鄉土樹種會使次生林群落郁閉度迅速提高,種間競爭加劇,但該種恢復模式對金鐘藤生長擴散以及原有樹種有何影響還有待進一步觀測。

猜你喜歡
次生林樣地群落
次生林改造技術
江埡庫區魚類群落組成和資源量評估
仁懷市二茬紅纓子高粱的生物量及載畜量調查
大學生牙齦炎齦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額爾古納市興安落葉松中齡林植被碳儲量研究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發酵食品中的應用研究
基于角尺度模型的林業樣地空間結構分析
遼東地區不同間伐強度對水曲柳林分生態效益的影響
淺論北方次生林培育技術要點
海南樂東5種森林土壤有機碳儲量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