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代的女性主義思想探析
——以《德伯家的苔絲》為例

2019-11-13 10:51劉佳敏浙江科技學院浙江省杭州市310023
新生代 2019年19期
關鍵詞:德伯德伯家的苔絲哈代

劉佳敏 浙江科技學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23

哈代是20世紀英國著名的小說家和文學評論家、社會活動家。他一生立足韋塞克斯系列,創造了諸多膾炙人口的小說作品。在《德伯家的苔絲》中,哈代成功塑造了具有獨立自主意識和自覺精神的女性形象,批評了父權社會的狹隘與倫理觀的虛偽,讓讀者無不對苔絲悲慘的命運報之以同情與感慨。從哈代的代表性作品《德伯家的苔絲》入手,我們分析女主人公苔絲的經歷及性格特征,最大程度剖析哈代籍此表現的反抗傳統的束縛和壓迫,追求自我獨立,進而實現了平等自主的現代女性意識。

一、哈代女性主義立場的社會背景

哈代作品反映的多是維多利亞時期的社會現實。眾所周知,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女性社會主要表現為英國傳統女性的家庭和社會地位較低,她們往往被要求成為完美女性的形象,優雅、純潔、服從于持家。然而,同一時期女權主義運動興起,能夠作為哈代現代女性意識的來源。

1.1 維多利亞時期英國女性的基本特點

維多利亞時期,英國的主流文化對于女性產生了較為深刻的影響。社會對于女性想象塑造的意圖性較強,女性也就具有了較為明確的特質。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男性需要女性形體來滿足其感官需求。恰如籠中小鳥、墻上壁畫、瓶中鮮花,維多利亞時期的女性首先要求外在形象要優雅。在這一階段,女性生存依賴于男性,她們必須靠自身優雅的外表形象來保持對于男性的吸引。

另外,在這一時期,新教盛行,對于女性形象和性要求采取的是極為嚴苛的態度。貴族或者中上階層力,人們回避當面談論性,婦女被看做是沒有任何性欲的,性要求被認為是道德淪喪。而且,維多利亞時期將女性的貞操看做是高于一切的。他們要求婦女,尤其是年輕的少女們要嚴守貞操,抵御各種誘惑。

其次,服從是維多利亞時期女人最為本質的特征。在維多利亞時期,女性被告知,男人是政治與經濟化的存在形式,女性要從屬于男性。在他們看來,男性是歷史的創作者,是工業化的重要力量,他們理所應當地處于領導者的位置。與此同時,女性生性柔弱、秉性被動,更適合成為男性的附屬品,更多地適合男性的安排。

1.2 維多利亞時期女性主義的基本主張

女性主義與哈代之間的關聯較為密切。哈代筆下的女性形象是有悖于傳統的父權制下的形象,打破了英國文學中長期來將男性作為創作主題,而將女性僅僅視為附屬品的一種的文化傳統。在《德伯家的苔絲》中,哈代成功塑造了具有獨立自主意識和自覺精神的女性形象,批評了父權社會的狹隘與倫理觀的虛偽,讓讀者無不對苔絲悲慘的命運報之以同情與感慨。因為曾經受到誘奸,苔絲是世人眼中不潔的罪人。然而,她卻勇敢的拿起了復仇的利劍,既誅殺了仇人,也讓其他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小說中,哈代寄語她為“一個純潔的女人”其實是在肯定苔絲的道德觀念,批判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觀,并最終給予古老的父權社會致命一擊。也要看到,苔絲也有勇敢、反叛的一面,這種反叛并沒有逃脫亞雷、克萊的束縛,卻讓她背負了沉重的精神壓力和道德包袱。小說結尾處用苔絲的死來反抗世俗的壓迫,實際上也是為了反抗自己的命運,取得道德與精神上的勝利。

二、哈代小說中的女性主義內容

實際上,在哈代的小說中,自然與女性是兩個最為重要的主題。其中,自然是其創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女性是其創作的推動力和靈感。哈代的創作自覺地將自然與女性連接起來,和諧共存,最終通過自然來反映女性,烘托女性的自然的痛心感覺。

2.1 關注年輕女性構成的世界

哈代善于刻畫年輕的女性,在不同題材與體裁中都有所涉獵。哈代關注女性的生存狀態,對于女性持有深沉的理解與同情,對于她們的命運有較為深刻的思考與表達。在哈代之前,對于女性的塑造較為程式化,大多是世俗標準、傳統價值取向。女性不是被塑造成天使,就是被描述為魔鬼。說到底,這種傳統的女性形象就是男權社會塑造的結果,是男性眼中的女性,是對于女性的貶抑和歪曲。在這一點上,哈代與眾不同。他敢于標新立異,創造了一系列非正統的新女性形象。這些女性形象或者潑辣奔放,或者不隨流俗,或者大膽叛逆,都較為獨立自主的去追求自己所要的幸福與自由。顯然,哈代主張的女性應當是能夠借助自己的權利去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自由,進而指出全面模式情感權利是不正確的做法。

2.2 反思女性與自然的關系

生態女性主義者認為,自然與女性具有極強的親近性。女性經血的規律性變化、體型改變及哺乳過程都是自然生態循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是具有周期性的變化模式。與此同時,女性孕育功能與自然的生產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次,女性如同自然,是一種被動、情感、神秘和柔弱的存在形式,她需要進步的、主動的、強壯的、理性的男性來開發與引導。類似主客二分、肉體與心智、理智與情感的糾葛,導致了男性價值觀念與控制欲望的發展。

哈代認為,女性與自然之間是一種水乳交融的關系。人類是自然的兒女。在哈代眼中,女性來自自然、溶于自然,保持著一種天然的、永恒的依賴性和認同感。女性吸收了自然的精華,自身成為自然的一部分,比男性更具有密切關聯性。由此,在哈代筆下,女性形象的眉毛是空虛的,命運是可怕的,但是只要其步履輕盈、笑靨艷艷,則必然有能力投身自然的懷抱,成為自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從這個角度來說,哈代小說中的自然與女性表達出的是一種失去的悲痛。他塑造的女性形象,是被自然化的女性。如果說克林厭惡了喧囂的城市生活而回歸農村,那么,妻子游苔絲則一心向往城市生活,他實現不了自己在城市生活的愿望,就只能與情人私奔,最終落水身亡。在《還鄉》中,愛頓荒原同樣是一種不可控制的自然物的象征,作品開頭對于荒原的描述也具有極強的象征意義。這片神秘莫測、原始冷漠的原野,恰如一股不可控制的自然力量,支配著荒原的變化,操控著荒原上的每一個人的命運。哈代小說中的女性不是在愛的激流中痛苦掙扎,就是為愛而最終毀滅。

三、哈代女性主義視角中苔絲的悲劇形象

從哈代的代表性作品《德伯家的苔絲》入手,我們分析女主人公苔絲的經歷及性格特征,最大程度剖析哈代籍此表現的反抗傳統的束縛和壓迫,追求自我獨立,進而實現了平等自主的現代女性意識?!兜虏业奶z》中的女主人公苔絲之所以出現作品中所述的悲劇,被塑造成如此的形象,根源在于苔絲的性格特質,也離不開社會與傳統的束縛,這些因素綜合起來,讓追求自由與獨立的女性形象樹立起來,表征出了哈代內心深處對于女性主義平等自由理念的宣揚。

苔絲的性格方面的因素是其悲劇命運產生的重要因素。苔絲自身淳樸,充滿大自然賦予她的良知。這種本能的淳樸使得她無法與亞雷相處,也使得她不能向自己心愛的人隱瞞過去。當她選擇訴衷腸,告訴克萊自己曾被奸污的現實時,得到的卻是一種拋棄。顯然,在這個層面上講,苔絲缺乏心機,沒有過多地被文明所沾染。她的淳樸的本能讓她超越了人類與生俱來的保護自己的本能,導致了她自身悲劇的產生。在作品中,苔絲家族較為顯赫,但是到了19世紀后期逐漸變得頹敗。然而,在偶然得知自己身世后,苔絲的父親更多地是洋洋自得,夫人也是沾沾自喜。這體現出苔絲家父母貪圖虛榮的一種本質。

然而,苔絲對此卻不屑一顧。她討厭父母的庸俗、鄙視為了上述出身而做出的各種妥協。在她看來,她就是一個農民的女兒,靠著自身的勞動謀求生存,她仍然堅持自己低賤的姓氏,也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勞動階級的本性。當克萊建議苔絲改姓德伯時,得到的是否定的答復。這都充分說明了,苔絲自身的純潔、質樸與鄙視門第、熱愛勞動的個性。

當然,我們也要客觀地看到,苔絲身為農民階層所固有的舊道德的影子。在她與世俗輿論和種種傳統道德的迫害中,自覺不自覺地用道德標準來匡定自己,進而認為自己是存在罪過的。在她心中,更不能忘記的就是自己身上的恥辱。這些充分暴露了苔絲自身的道德局限性。

盡管其人物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其悲劇色彩更濃,然而,苔絲最終走向悲劇命運的終點更多的仿佛是一種宿命的歸宿。恰如英國女權主義作家伍爾夫所言,一個人,倘若僅僅是純粹的男人或者女人,那么它將是悲劇的。無論是任何人,都應當是一個具有男人味的女人或者具有女人味的男人。由此看來,發展雙重性格,最終形成雙重性格,必將成為婦女解放運動的目標。也正是基于此種考量,哈代通過自身的同情與良知,展示出了受壓迫的婦女悲劇形象,讓我們得以窺見男權中心主義社會中的婦女的基本形態,所帶來的也正是苔絲形象的徹底的悲劇性。

猜你喜歡
德伯德伯家的苔絲哈代
哈代詩歌的民謠藝術
The Ecofeminism Thought of Thomas Hardy
《德伯家的苔絲》中情與景的巧妙融合
《德伯家的苔絲》中希臘神話原型理論分析
從《德伯家的苔絲》看哈代的宿命論思想
《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悲劇命運成因分析
《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的悲劇成因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gedy of Tess
The Tragical Cause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