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電影中的英雄形象對比研究

2019-11-13 10:51嚴夢瑩李新新西華大學四川成都610039
新生代 2019年19期
關鍵詞:葉問英雄主義武俠

嚴夢瑩 李新新 西華大學 四川成都 610039

1.英雄主義電影與英雄形象

所謂英雄主義,按照《辭?!返慕忉?,是指“主動為完成具有重大意義的任務而表現出來的英勇、頑強和自我犧牲的氣概和行為”?!坝⑿壑髁x”是中美電影長盛不衰的主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觀眾需求的改變,英雄主義電影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大熒幕上,并獲得廣大觀眾的喜愛與好評。英雄形象往往是一個國家思想文化的反映,他們是正義的代表,和平的維護者,勇敢、機智的象征。當代電影在英雄形象的塑造上,趨于大眾化、多元化。受歷史文化、價值觀和審美等因素的影響,中美英雄主義電影中的英雄形象存在差異性。

2.中國電影中的英雄形象:

2.1 民族英雄(《鴉片戰爭》)

如果放眼回望中國近百年歷史,鴉片戰爭是對中國發展影響深遠的事件之一,鴉片戰爭是中國人永遠不能遺忘的傷疤。英國用荷槍利炮打開了清王朝的大門,中華民族開始了百余年的屈辱歷史。

電影《鴉片戰爭》就是改編自這一歷史事件,十九世紀中葉,林則徐奉旨到廣州禁煙,與鴉片販子和不法官員斗智斗勇,于1839年在虎門將鴉片全部焚毀。林則徐,雖然身為中國封建朝廷官員,卻也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設譯館,翻譯外國報刊書籍,開辟了中國近代由愛國而研究西方科學文化的先河。林則徐在虎門銷煙的壯舉,表明了中國不畏列強、堅決抵制鴉片的決心,是中華民族的英雄。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居安思危,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思想邁在時代前沿,才能與時俱進。前進的中華民族,正走在這條路上。

2.2 武俠英雄 (《葉問》)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學者梁啟超的這句話令人深感認同,中國的武俠精神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平時習武之人都將忠、信、孝、勇、禮、義、廉放在首位,融入自我的武俠理念。武為血肉,俠為精神,武俠亦可稱為武德,兩者互為一體,密不可分。有武沒德,則多為壞人所用,淪為惡人。

武俠電影在中國英雄主義電影中,始終占有重要一席。武俠英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類人,在動亂的年代,他們行俠仗義,匡扶正義,除暴安良?!度~問》講述的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武術之都,廣州佛山。當時武風鼎盛,但作為佛山詠春拳唯一傳人的葉問卻很低調,每天呆在家中鉆研武功。但好景不長,隨著中日戰爭的爆發,葉問被迫帶著妻兒移居破屋。一次日本武道場的白米之爭,讓日本將軍關注到了葉問,并要求與之一戰,面對家仇國恨,葉問以詠春拳力戰三浦空手道。這部電影較之于同類型電影《霍元甲》和《精武英雄》最大的不同是,葉問讓觀眾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既能對敵英勇無畏,又能在家尊妻愛子。面對時代的洪流,這些俠者該如何秉承自己內心之“俠”?當電影里的廖師傅為了“五斗米而折腰”最后慘死在日本人槍下,“武功再好也躲不過子彈”落幕是何其悲哀。面對是該尊妻教子還是以身殉國,對于命運在槍口下的武者來說,習武意義又在何處?最終葉問堅定地站上了擂臺。因為他的“俠”具有普世情懷,存在于那些滿懷期待的國人的眼里。影片以開放式的結尾結束,只用一段段字幕交代他的去處,或許這樣的葉問才是觀眾心中的武俠英雄。

2.3 人民英雄 (《湄公河行動》)

從早年電影中的抗戰英雄到如今的軍人戰士,都為了維護國家主權與榮譽,維護人民利益與社會安定和諧做出了巨大貢獻。不同于早年電影中的抗戰英雄形象,如今的英雄形象在塑造上不再著重于外在形象的刻畫,而是力求突出英雄的內在品質。同時英雄形象更加“平民化”,英雄人物不再完美高大,而是更加貼近于人民生活,英雄也有家人朋友,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甚至也有缺點,這使得英雄形象更加飽滿、生動。

例如電影《湄公河行動》中的方新武,是一名長年潛伏于金三角的中國緝毒情報員,有著復雜多面的性格特點。一方面,作為一名緝毒情報員,方新武沉穩老練、機智多謀、臨危不亂。另一方面,他為獲取情報會采取“非?!笔侄?,他的女友因沾染毒品而死,也使得他內心里充滿仇恨。在一場追捕拿突和占蓬的行動中,他認出了害死女友的兇手,不能克制自己,一怒之下槍斃了占蓬。在影片的最后,方新武為了掩護隊友離開,以身殉職。影片獲得觀眾的認可與好評,除了具備愛國主義情懷與跌宕起伏的情節,飽滿的人民英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3.美國電影中的英雄形象:

3.1 戰爭英雄 (《辛德勒的名單》)

戰爭在人類歷史上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貫穿整個人類的發展史。戰爭是殘酷的,但是在戰爭中出現的那些英雄,就像黑夜里的曙光讓陷入悲苦的人心里滿懷對和平的希望。

在《辛德勒的名單》中,主人公奧斯卡·辛德勒是位投機倒把的資本家,趁著戰爭大發橫財,并與德國軍官建立了密切關系。在目睹納粹軍大肆屠殺猶太人的殘暴行徑后,決定傾家蕩產保護1200余名猶太人免遭殺害。辛德勒雖身為德國資本家,卻擁有著人類的良知與悲憫心,挽救了一大批猶太人的生命,無疑是猶太人眼中的英雄。導演斯皮爾·伯格,借用這一真實的歷史事件,表達自己對和平的看法,對歷史的反思,對戰爭的痛恨以及對人性光輝面的歌頌。

3.2 災難英雄 (《摩天營救》)

在好萊塢影業發展的各種“英雄制造”流水線上,隨著電影類型的不斷豐富,越來越多不同類型的災難英雄出現在大熒幕上?;蚴翘鞛幕蚴侨说?,對于災難的恐懼使得人們對于勇于斗爭、克服危難的英雄,有著天然的崇敬。

《摩天營救》,講述了退伍軍人威爾在執行任務時,遇突發事件且被人陷害,而自己的妻子孩子還在失火的樓上。自己深陷火海,攀登摩天大樓勇敢地救出了自己的家人并找出罪犯的故事。這部影片的特色之處在于,與之前的災難片中出現的英雄不同,男主角出場就被炸斷了一條腿,身殘的情況下英勇救人的難度自然而然地升高了。隨后和老戰友見面,卻是個陷阱,一番打斗后得知,他的家人在恐怖分子控制的樓上而且整座大樓將被炸掉。威爾好不容易出去又被警察誤以為是犯罪同伙。他不僅需要救人,還要周旋于恐怖分子與警察之間。這部電影大大區別于之前大部分的災難電影,比如《空軍一號》、《超級戰艦》,二者都沒有《摩天營救》里的故事情節曲折。這部電影反映了,人們在災難面前對英雄的追崇,以及對勇敢、智慧的追求。

3.3 超級英雄 (《美國隊長》)

“超級英雄”是美國英雄主義電影的一大特色,人物外在形象各具特色,且具備超凡的能力,他們在危機關頭主持正義、挽救危亡。這類英雄設定收獲了觀眾的喜愛與追捧,滿足了觀眾內心對“英雄夢”與“超能力”的無限幻想,是當下美國英雄主義電影的一大特色。

《美國隊長》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斯蒂夫·羅杰斯原本是一個瘦弱的青年,為了報效國家,自愿參軍。因具備不怕犧牲的自我奉獻精神和善良正義的優秀品質,被部隊選中成為超級士兵。實驗剛完成,發明藥物配方的博士便被納粹間諜殺害了,使得斯蒂夫成為了唯一的超級士兵,被稱為“美國隊長”。美國隊長不是天生的英雄,也沒有不死之身,他只是比一般人堅強、勇敢、機智。在接受實驗被改造成“超級士兵”后,他的力量、速度、耐力都遠超出于常人,以美國隊長的身份為美國在二戰中立下顯赫戰功。美國隊長的形象顛覆了以往觀眾對英雄形象的認知,影片對英雄的外在形象與內在品質的表現上,更強調內在品質的重要性,提出了對英雄形象的新定義。

4.中美電影中英雄形象對比:

4.1 平民英雄vs超級英雄

中國的英雄主義電影多以真人真事改編,英雄人物來源于現實,故事情節反映客觀事實,具有很強的真實性與代入感。電影往往在宣傳期間就受到觀眾的熱捧,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電影能引發觀眾的強烈共鳴。

美國的英雄主義電影流行以科幻元素作為題材,以建立在科學上的幻想性情景為背景,英雄形象往往是超級英雄,他們不同于常人,有著非凡神力,肩負著主持正義、保衛世界和平的使命。電影內容天馬行空,暢想無限,具有夸張和虛擬的特點,先進的特效與沖擊性畫面吸引著大批觀眾。

4.2 集體主義vs個人主義

中國電影中的英雄很少形單影只,多為一個群體,他們共同面對危險與困難,相互協作,共同作戰,具有高度的民族責任感。這一現象也反映出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弘揚集體主義,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因而社會具有強大的凝聚力,人們相互團結,共同奮斗。這是因為我國繼承與發展了儒家思想,在“仁義禮智信”的基礎上,加入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觀,踐行國家法治與中國美德。

美國電影中的英雄更強調個人價值的實現,對邪惡勢力的反抗精神和面對艱難險阻的頑強奮斗精神。這是因為美國作為資本主義國家,推崇個人主義。個人主義鼓勵個人價值的發揮,倡導個性獨立,追求自由、平等、民主。

5.結語

中美英雄主義電影存在諸多差異,這與兩國的歷史文化和價值觀密不可分。隨著經濟一體化與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美電影也在互相借鑒,共同發展,并出現了新的趨勢。例如電影中女性英雄角色的增多,英雄形象的平民化、多元化,以及英雄的外在形象與內在品質在表現上地位的變化等。電影是人們精神世界的反映,英雄人物體現出人們對和平、正義、勇敢、機智的追求,英雄主義電影的盛行,傳遞著正確的價值導向,傳播著社會正能量。

猜你喜歡
葉問英雄主義武俠
武俠風
我心中的葉問
甄子丹最后一部功夫片《葉問4》發布會舉行
武俠影后鄭佩佩
武俠教室
現在流的淚,都是當初求P圖時腦子進的水
不懈的堅守,孤獨的“上墳”
這才是正宗的葉問范?
當代美國英雄主義電影的性別敘事
我的英雄主義情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