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辦幼兒園中班區域游戲的環境創設現狀研究
——以松原市某民辦幼兒園為例

2019-11-14 22:33崔奇珩江蘇理工學院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
長江叢刊 2019年29期
關鍵詞:積木建構區域

■金 花 崔奇珩/.江蘇理工學院;2.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

一、問題提出

近年來隨著教育部對學前教育的重視,以及《指南》與《綱要》的相繼出臺,凸顯了游戲活動在幼兒身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幼兒游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中班幼兒處于4-5歲階段,該時期多以聯合游戲為主。他們身上剛剛出現共同游戲的影子,從一開始的相互間的松散關系,逐漸變得有了相同的游戲目的,但這種目的有效時長很有限。例如幼兒一會兒說“咱們一起搭積木吧”,在搭積木途中缺少一塊長條積木,在尋找到長條積木后把它當做長槍模擬槍戰游戲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 幼兒園教育應充分尊重幼兒作為學習主體的經驗和體驗,尊重他們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引導他們在與環境的積極相互作用中得到發展。其中社會領域目標提到:教師要引導幼兒參加游戲和各種活動,體驗和同伴共處的樂趣;而區域游戲是游戲的一種重要方式,是教師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發展目標結合幼兒的興趣為幼兒創設的多樣性學習區域。幼兒在區域中自我選擇游戲材料,通過幼兒與環境、幼兒與材料、幼兒與幼兒和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來促進幼兒發展。

隨著幼兒教育的不斷細化,許多一線教育工作者意識到區域游戲這一教育形式的重要性,為了使幼兒在區域游戲中達到“最近發展區”,區域游戲得環境創設就顯得尤為重要?!队變簣@工作規程》提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薄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p>

國內關于區域游戲環境創設的研究在最近幾年受到關注,相關理論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不同區域環境創設的行動研究及實踐等;對于區域游戲環境創設的研究主要是以個案研究為主,通過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觀察法等進行調查研究,由此獲取幼兒園區域游戲環境創設的現狀、問題、原因及對策。如林清華認為幼兒園部分區域空間設置不合理,材料缺乏延伸性與創新性、靈活性,教師的干預與指導能力不強。陸曉益認為良好的區域游戲設置,需要體現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應投入適當、豐富的區域游戲材料,區域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關注點。侯瓊花學者認為中班幼兒具備了集體生活學習經驗,己養成較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有了一定的交往經驗,在自主性表達能力保證的基礎上,應設置融合有關科學、數學等方面內容的益智區,增加思維性、探究性內容的比重。材料投放要形式多樣,努力為幼兒構建一個開放、自主的區域環境。

綜上所述可知,國內學者研究區域游戲環境創設的理論還不足,大多集中在現狀及策略上,這些文章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有關區域游戲環境創設的研究,但并沒有針對性地提出或總結出問題所在。例如目前教育部門對民辦園的抽查次數較少,所以很多民辦園不愿將資金用在區域游戲環境創設上,認為環境創設就是墻面設計等,只有上級部門下來檢查時臨時搭建幾個區域角“裝模作樣”,實則并不關心幼兒能通過區域游戲獲得的發展,因而錯過了幼兒的最佳發展期。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次選取吉林省松原市某具有典型特征的民辦幼兒園,由于中班(4-5歲)幼兒已經具備基本認知及語言表達能力,也具備一定的環境理解和創造能力,固在該園選擇一個示范型中班作為研究班級。該班級共創設了四個活動區域,分別為美工區、建構區、閱讀區與益智區,除建構區外的三個區域設在一處,建構區單獨設立。由于益智區主要為桌面游戲,固筆者選取美工區、建構區、閱讀區作為研究區域。該班級的區域活動時間為每日早上正式開展活動前,以及每周二、周三的下午2:00—3:00。

(二)研究方法

1、文獻法

筆者通過對知網上期刊、碩博論文,及紙質書籍的查閱、瀏覽,了解并收集了關于目前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現狀、區域游戲開展的現狀以及區域游戲環境創設現狀等論文及資料,對資料進行歸納、分析和概括,為本研究夯實理論基礎,并將一些觀察現象作為筆者觀察的重點與中心,將資料中的優點與實踐結合,更好地為本研究的民辦幼兒園中班區域游戲的環境創設現狀及對策提供依據和借鑒與融合。

2、觀察法

筆者根據《觀察記錄表》在所在地松原市選取一所典型民辦園對其對區域游戲活動環境創設情況進行六次不規律間隔時段觀察,其中選取建構區、美工區、閱讀區為代表進行觀察研究,筆者采用非參與視頻觀察法,將兩臺手機分別安放在區域左右兩側,不介入幼兒與區域游戲的互動,隨后撰寫記錄表。在觀察視頻過程中,如若遇到不解問題或錄制不清晰的情況會向園長或主班教師詢問、求證,以保證論文的真實性與客觀性。

3、研究過程

在正式研究前,筆者以非參與性觀察的身份前往該班級,但幼兒對于外來人員表現出了明顯的拘束和不自然狀態,于是筆者決定直接以錄像的方式來觀察幼兒表現。筆者分別六次觀察為不同區域——建構區、閱讀區、美工區,每個區域觀察兩次,時長不低于30分鐘。在觀察開始前,筆者向主班教師了解到,每個區域旁都會張貼一副圖片,圖片上有幾個小人就代表該區域所能容納人數。

在第一次視頻觀察中,有3位幼兒先后來到建構區,第一位幼兒熟練地拿出所有的積木筐擺放在地上,開始玩積木游戲,積木全部為單元積木,第二、三位幼兒也是自己從筐中拿積木后占據區域一角進行獨自游戲,期間三位幼兒沒有與積木相關的交流。直到第四、五位幼兒進入建構區,開始拿出軟質小塊海綿拼湊游戲,由于其余三人占據三個角落,于是這兩位幼兒坐到最后一個角落進行合作游戲,所有材料擺放在中心位置。在30分鐘建構游戲期間,“兩組”幼兒沒有關于彼此游戲的交流。

通過第二次視頻觀察,在前15分鐘有兩位幼兒共同來到閱讀區,從書包中拿出自己從家里帶來的繪本,一起坐在軟墊上向彼此介紹自己繪本的內容,15分鐘后第三位幼兒來到閱讀區,在矮柜中翻找自己喜歡的繪本,看了不足2分鐘被隔壁益智區的討論聲吸引而離開。第四位幼兒找到一本國外繪本坐在另兩人對面閱讀,后來被陽光晃到眼睛而選擇側身倚靠在矮柜上閱讀,直至離開沒有與另外兩位幼兒討論繪本內容。

在第三次視頻觀察中,三位幼兒先來到美工區,分別拿了不同顏色的超輕黏土放到長桌上,自己坐在椅子上按照說明書上的圖案自己進行創作,第四位幼兒在前三位幼兒取完材料后選擇了僅剩兩張的正方形彩紙,坐到其余三人對面,共用一張桌子。在折紙后第四位幼兒跑到柜子前跳起來取在柜子最上面格子的剪刀后回到座位繼續剪紙。剪完后發現紙被剪斷,于是把紙團作一團扔進垃圾桶,離開了美工區。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幼兒聯合游戲過少,互動交流缺乏

根據中班幼兒心理發展特點,他們應以聯合游戲為主要游戲形式。而交流是聯合游戲的核心,在筆者觀察三個區域游戲過程中,發現在積木區每個幼兒都是拿取積木進行獨自游戲,在沒有多余空間的情況下兩位幼兒才“不得不”進行合作游戲。在美工區中,大家采用一種游戲材料,并且共用一本使用說明,但沒有選擇合作完成作品。期間雖然有個別幼兒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可沒有得到過多的關注。

(二)環境創設單調,幼兒注意力分散快

在游戲區域里,幼兒越能直接看到材料,就會越多地使用材料。如果區域環境創設過于空曠或簡單,幼兒進行區域游戲的興趣會大大減少。例如在閱讀區里,第三位來到閱讀區的幼兒在看了不足兩分鐘時就被隔壁益智區的討論聲吸引走了,環境的單調導致了幼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快的融入一個環境中。

(三)形式過于單一,游戲目的不達標

建構游戲的形式多種多樣,不單有積木游戲,還有積塑游戲、金屬構造游戲,拼棒游戲等等。在閱讀區中,即便有國內外的繪本,但形式過于固定化,讓幼兒認為閱讀只是閱讀繪本。格魯斯的“生活預備說”認為游戲就是學習或練習,就是對未來生活的準備。游戲是有一種有“目的”的活動,過于單一的游戲形式不能達到讓幼兒習得生活經驗的目的。

(四)材料擺放不合理,數量不足

魯迅先生曾說過:游戲是幼兒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梢娪螒虿牧显谟變旱挠螒蛑惺欠浅V匾?,幼兒園要根據幼兒不同年齡來投放不同的材料。在該班的建構區里,所有的積木均為單元積木,材料種類單一且數量不足。中班幼兒的平均身高為115cm,但在該班的美工區中,教師把手工剪刀放在高柜的最上層,雖然幼兒平時不用時避免了危險,但在幼兒需要剪刀時,由于身高限制,他們需跳起來才可夠到剪刀,這時如果沒有教師的幫助,他們受傷害的幾率更大。

四、討論

(一)區域設置不規范,設施及材料不足

區域環境對幼兒在游戲時的情緒體驗和行為有極大的影響,根據史密斯和科納利的研究表明,只有當活動空間大于或等于2.3平方米時,空間密度對幼兒的社會性行為才會沒有影響,而該班級并沒有達到規定,面積過小不利于幼兒肌肉發展?;顒訁^既是幼兒的“游戲區”,也是幼兒的“學習區”,但閱讀區與其他區域有所差別,需要營造一個安靜的氛圍,該班級沒有將閱讀區獨立設置在一旁,這也是閱讀區幼兒注意力被分散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研究表明,4-5歲幼兒對單元積木的需求量為192-220塊,該班級也未達到標準。

(二)缺乏環境創設新理念,不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該園在環境創設上,沒有基本的理論指導實踐的意識,例如美工區中,對于幼兒來說,涂鴉繪畫、做手工也都是游戲。通過游戲幼兒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理解想象和愿望。由于一些美工活動需要染料的使用,因此應當把美工區設置在靠近水源的地方。4-5歲幼兒的視力已逐漸成熟,清晰度增加,視力發育達到1.0,基本為成人水平,處于發展狀態中,更應該得到維持和保護。

(三)材料更換不及時,幼兒倦怠感強

如果在一個教室里只能為每一個幼兒提供一種活動或一種材料,就會出現厭煩、糾紛等問題。如果游戲活動的種類和項目比幼兒人數多出50%,就會出現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情景。所以,如果有30個幼兒,至少應當隨時有45種游戲活動或材料可供幼兒選擇。在有限數量材料的情況下,材料更換不及時,幼兒更易出現攻擊性行為并產生倦怠感。

(四)區域創設缺乏教育功能,教師干預不足

幼兒園為幼兒選擇什么樣的玩具材料,反映了其教育觀念和價值取向。好的材料不應只給幼兒帶來快樂,還應為他們提供豐富的感知覺刺激和社會文化歷史經驗。該班級的區域創設中材料的投放沒有更多地考慮到玩具材料是否有助于促進該階段幼兒的思維、想象及創造性。在游戲過程中,教師發現閱讀區只有一個幼兒,其余幼兒都在其他區域,于是教師在班級內部公開評選了4名幼兒做“閱讀區管理員”,負責閱讀區的圖書整理,在教師的合理干預下,閱讀區的人數也在逐漸增多,但對于其他區域幼兒不當的游戲行為沒有任何指導及干預行為。

五、提升區域游戲環境創設質量的建議

(一)規范區域創設,豐富游戲材料

有研究表明,過大的游戲空間不利于幼兒進行聯合游戲,但過小的空間更易發生攻擊性行為。所以要按照規定合理地創設區角,但不可盲目地創設不顧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對于可利用空間較大的班級還要考慮到幼兒的興趣和參與度。參與度高的區域可適當擴大面積,參與度低的區域相應縮小面積。葛紅梅在讓“區角”跨越圍墻中提到:投放材料既要考慮到發展快的幼兒,也要考慮到發展的慢的幼兒。兼顧有特殊需要的幼兒,使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得到發展。某些家長向幼兒園提供的游戲材料多半是幼兒在家不玩的材料,所以幼兒園在豐富游戲材料的同時要謹慎地選擇材料。

(二)教師鼓勵幼兒進行聯合游戲并適當干預

教師在對幼兒區域游戲進行干預時,可以參照High Scope的計劃—執行計劃—總結分享的方式。讓幼兒在教師的扶持和幫助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計劃自己的游戲行為,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活動,并按照計劃來進行游戲,最后和同伴進行聯合游戲并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情緒體驗。

(三)更新環境創設理念,更加注重游戲材料的教育功能

幼兒園或教師在選擇游戲材料時,要更多地注意材料的教育功能。材料的顏色、形狀、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是否恰當,是否有助于促進幼兒的社會性技能的學習和發展,是否符合教育規律以及幼兒的審美心理。這些教育功能應該被列為選擇區域環境創設材料的第一準則。

注釋:

①空間密度=幼兒的人數/房間面積-不可供幼兒活動用的空間面積(不可供幼兒活動的空間面積包括家具所占用空間、狹窄的過道等).

②引自Elisabeth S. Hirsch, The Block Bo ok,NAEYC,1984.

③葛紅梅.讓“區角”跨越圍墻[J].新課程,2013(4).

猜你喜歡
積木建構區域
多元建構,讓研究深度發生
堆積木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分割區域
擦桌子
建構基于校本的聽評課新文化
建構游戲玩不夠
區域發展篇
有趣的積木
玩積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